回到起点
2019-07-12程睿颖
程睿颖
东野圭吾在小说中写下这么一行文字:“无路可走时,就不断回到起点。”
起点,本是一个人开始的地方,但它并非简单的起跑点,它还包含着初心、目标,甚至成果的雏形。回到起点,就是回到扬帆起航的港口,回到梦想开始的地方,回到我们安身立命的根本。回到起点,观望一路走来的足迹,往往能获得“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惊喜。
回到起点,是为了放下沉重的负担,寻求精神的自由。
曾经,梭罗只身前往瓦尔登湖,一个人从容不迫地生活着。他像修剪门前的杂草灌木一样,决然删除日常的繁文缛节,因为在他看来,我们的生活幾乎被浮华与琐碎消耗殆尽。瓦尔登湖畔的生活是梭罗人生全新的起点,正是这大胆的开始,为他赢得一种与自然相伴的诗意生活。在宁静的湖畔,他思考人生。他说:“一个人越是有许多事情能够放得下,他越是富有。”回归起点,他摆脱了困扰他的红尘世界,以近乎英雄主义的孤身试验,试图阻止文明滑向物欲的大河,从而获得真正意义上的自由和解放。
回到起点,也是为了寻找遗失的初心,调整航向重新出发。
事实上,一个人若丧失了回归起点的能力,便大大增加了在旅途中迷失自我的可能性,甚至会坠入深渊而无法逃离。我相信,写下“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诗句时的李绅,定是位忧国忧民的有志之士,可是数十年宦海浮沉,终究磨去了他心头对百姓的怜悯。他有过彷徨,有过挣扎,想要离开官场重新开始,可还是败给了对权势的欲望。
回到起点,更是为了寻找思想的源泉,迸发新的创造力与生命力。
就以文学创作来说,创作来源于生活,然后才是高于生活。回望历史,那些有成就的作家,在创作时紧紧把握住“生活”这个起点。列夫·托尔斯泰在几部著作漫长的创作时间里,总是深入庄园,与那里的农民们一起劳作、收获、编草鞋、编识字课本……他之所以被称为“耕作的诗人”,正是因为他从未离开过生活这个起点。如今,我们需要更多像托尔斯泰这样的作家,回到起点,以一种谦敬、悲悯的姿态去体察民众的生活,这样的文字才能有持久的生命力。
正如罗素所言,“当心灵回到起点时,它已经在过程中有了新的觉悟。”所以,在无路可走时,回归起点吧。我们或许难以如梭罗那般洒脱,托尔斯泰那样执着,但可以试着像他们一样,在前途迷茫时回到起点,获得心灵的解放,找回遗失的初心,迸发崭新的创造力。
(编辑:于智博)
评点:唐惠忠
文章开篇以东野圭吾的句子为由头,引出“回到起点”的论题。接下来,以“起点,本是一个人开始的地方,但它并非简单的起跑点,它还包含着初心、目标,甚至成果的雏形”来界定概念,表现出不俗的认识水平。主体部分写了三个层次,逐层递进,渐次深入。结尾段则引用名言,发出呼吁,合理地结束了上文。
综合看来,文章例证典型,正反对比论证鲜明有力,读来具有较强的说服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