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安市现代农业发展探讨
2019-07-12王善珍
王善珍
摘要 在介绍六安市现代农业发展取得成就的基础上,分析农业现代化的制约因素,并提出相应对策,以提高六安市农业发展水平,助力农村发展、农民富裕。
关键词 农业现代化;现状;制约因素;对策;安徽六安
中图分类号 F32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9)11-0241-02
Abstract On the basis of introducing the achievements of modern agriculture development in Lu′an City,this paper analyzed the restrictive factors of agricultural modernization,and put forward corresponding countermeasures,in order to improve the level of agricultural development in Lu′an City,and help rural development and farmers′ prosperity.
Key words agricultural modernization;status;restrictive factor;countermeasure;Lu′an Anhui
現代农业是指在现代工业和现代科学技术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农业,其主要特征是广泛运用现代科学技术、投入大量物质和能量、生产趋向区域化和专业化,是一种科学化、商品化、工业化的农业。农业现代化是用现代农业和现代科学技术来装备农业,用现代经济科学来管理农业,促进传统农业转变为现代农业,形成一个高产、优质、低耗的农业生产体系和一个合理利用资源、保护环境、有较高转化效率的农业生态系统[1]。
六安市位于安徽省西部,地处江淮之间、淠河上游、大别山北麓,东西宽176 km,南北长179 km,是大别山区中心城市。六安属湿润季风气候带,四季分明,年平均气温为14.6~15.6 ℃;雨量适中,年平均降水量900~1 600 mm;热量丰富,年太阳辐射总量464.8~520.9 kJ/m2;光照充沛,年平均日照时数1 960~2 330 h,年日照百分率为46.0%~52.8%;无霜期较长,年平均无霜期211~228 d;光、热、水资源配合良好,适合多种农作物生长。
“促进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发展”的发展战略于党的十八大报告中正式被提出。六安撤地设市后,当地工业化和城镇化发展顺利,信息化与工业化也取得了深度融合发展,而农业现代化发展则相对滞后,农业现代化水平迫切需要提高。
1 六安市现代农业发展取得的成就
1.1 农业标准化建设步伐加快
农业标准化是指按照简化、统一、协调、选优的原则,以农业科学技术和实践经验为基础,制定标准,贯彻实施标准和对标准进行监督检查的过程。农业标准化是现代农业发展的重要手段。近年来,为了提高农产品质量、提升市场竞争力,六安市不断加大农业标准化生产政策扶持力度,制定了包括茶叶、水稻、油菜等多个品种的地方标准、企业标准和生产技术规程,实现了多个产品质量可追溯,品牌农业成效显著。
1.2 农民组织化程度提高
推进现代农业建设的基础和核心即为农业生产经营组织创新。随着经济的发展,传统的以家庭为核心的生产组织形式与市场经济需求相悖,因而集体化成为农业生产经营制度变迁的方向。六安市按照积极发展、逐步规范、强化扶持、提升素质的要求,在尊重和保障农户生产经营主体地位的前提下,组建了茶叶、毛竹、蔬菜、中药材等多个市级农业特色产业协会和县区分会,会员包括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种植大户等。
1.3 农产品生产加工水平稳步提升
六安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农产品生产加工水平提升工程,在各县、区建设农业产业化示范区或现代农业示范区,形成产业集群,发挥其带动辐射效应,力争在不久的将来全面提升六安市农产品生产加工水平[2-3]。
1.4 农业服务体系不断完善
农业服务体系是指为满足农业生产发展的需要,给直接从事农业生产的经营主体提供各种服务而构成的一个与农业相关的组织网络体系。六安市对农业服务体系建立非常重视,大力加强农技推广服务,选派科技特派员,创建“专家大院”,推行良种良法配套,将农机农艺结合,于生产季前适时发布主推品种,保证良种覆盖率。
2 制约因素
2.1 人员因素
人员因素包括2个方面。一是农业劳动力素质偏低。随着科技的发展,新的农业技术不断涌现,对农民的综合素质提出了较高的要求。六安市高素质的青壮年农民多数进城务工,留守的劳动力多是文化水平不高的老人、妇女,农业劳动力的年龄和素质结构问题日益凸显,同时由于长期滞后的职业教育和技能培训,导致农民总体素质得不到快速提高。二是科技人才缺乏。六安是农业大市,但农业科技人员在全部科技人员中的比例<20%,其直接后果是农村丰富的资源优势不能直接转化为经济优势[4]。
2.2 资金因素
一是财政投入比例较小。虽然国家对农业的支持呈逐渐加大趋势,但中央财政用于“三农”支出的比例仍然较小,省、市财政对农业的支出也有相同特点。二是农村金融不能满足现代农业发展的要求。近年来,虽然农业贷款额增长幅度较大,但离满足农村企业和农户贷款需求还有一段很长的距离。三是农民投入现代农业的财力十分有限。长期以来,农民收入增长较为缓慢,除去必要的生产和生活支出,可支配收入非常有限,依靠农民自身积累投入现代农业建设的能力很低。
2.3 资源与环境因素
2.3.1 土地质量差、规格小。我国农村改革几十年来,主要采取以家庭为主体的小规模生产经营,土地分割成块,土地流转比例有限,不仅提高了生产和交易成本,也制约了农业机械化、专业化和现代农业生产技术的推广和使用。六安市地形介于丘陵和平原的台地,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比较落后,高标准农田、旱涝保收田等占比较小,严重制约了农业现代化的发展。
2.3.2 水资源短缺及生态环境恶化。一是水资源短缺。农业是水资源利用大户,用水量较大,水资源短缺导致农田灌溉得不到保障,同时灌溉用水的利用率也较低,均不利于现代农业的发展。二是生态环境恶化。在传统农业发展过程中,为了最大限度地提高农作物的产量,不断加大化肥、农药等的投入量,加之畜禽粪便无序排放、生活垃圾随意丢弃等导致农田和地下水污染严重。农业与生态环境相辅相成,生态环境遭到破坏,反过来也制约了现代农业的发展。
3 对策
3.1 注重人才培養
3.1.1 大力提高农业劳动者素质。会生产、懂经营是现代农业劳动力的显著特征,要从多方面、多角度提高劳动者素质。一是教育培训。继续普及义务教育,加快发展农村职业技术教育,帮助农民掌握先进适用的农产品生产加工技术,培养他们先进的经营理念和市场营销技能,重点要抓好专业大户、专业合作组织骨干的培训。二是实践磨炼。用现代科学技术和现代观念武装,探索有利于劳动力转移的户籍制度,为农业劳动者提供更多的务工实践平台,促进农业劳动者的有序流动,自主择业[5]。
3.1.2 培养、留住科技人才。一是创新机制,提供项目支持,让科技人才有用武之地;二是提高待遇,拓展晋升通道,提高工资及福利水平。
3.2 加大对现代农业的投入
3.2.1 增多、整合财政支农资金。加大政府财政投资农业的力度,将其主要用于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农业生产标准化和农产品质量安全体系建设、农民的培训与教育、农业风险管理等。建立规范的支农资金管理制度,集中统筹安排使用资金,以发挥政策性资金的聚集效应;改革支农资金的投入方式,提高资金的使用绩效。
3.2.2 建立多元化的投资、融资机制。创造良好的投资环境,创新招商引资方式,按照“谁投资、谁经营、谁受益”的原则,鼓励社会资本参与到现代农业建设中来。
3.3 推进土地适度规模经营
按照“依法、有偿、自愿”原则,引导和鼓励农户采取转包、出租、互换、转让、股份合作等形式推行土地的适度规模,以利于农业规模化、产业化发展,进而推动现代农业发展[6]。
3.4 加快推行标准化生产,提高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
一是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体系建设[7];二是加强无公害农产品基地建设;三是大力培育农产品品牌。同时,加快推进一批重大农业科学成果与技术,加大农业新品种的选育和引进力度;推广测土配方施肥技术;推广间作、轮作、套作、立体养殖等技术;推进减药减肥技术;推广先进的农业机械及现代化的排灌技术。
4 参考文献
[1] 李瑾,黄学群,孙国兴,等.天津沿海都市型现代农业发展对策研究[J].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2008(1):76-80.
[2] 黄修杰,史亮亮,黄丽芸,等.广东现代农业园区建设现状与发展对策[J].广东农业科学,2009(7):247-249.
[3] 黄大金,陈良凤,陈烈臣,等.湖南现代农业发展对策研究[J].湖南农业科学,2010(1):152-154.
[4] 李树明,徐卫涛.我国现代农业发展水平测度及其制约因素研究[J].求索,2010(7):5-7.
[5] 阿日古娜.现代农业发展对策探讨[J].畜牧与饲料科学,2011,32(3):68-70.
[6] 梁会芬.规模化经营助力现代农业发展[N].保定日报,2011-11-14(B01).
[7] 王兴录.农业标准化是现代农业发展的重要手段[J].现代情报,2004(1):224-225.
作者简介 王善珍(1974-),女,安徽六安人,农艺师,从事农业技术推广工作。
收稿日期 2019-02-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