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艺术的启蒙者姿态
2019-07-12郝东
郝东
摘要:19世纪初叶,随着摄影术的出现和发展,沿袭着写实传统的艺术家受到了巨大的冲击,这一觸及到艺术家生存的变革引起了行业的翻天覆地的变化,艺术从业者以及关注艺术发展的各类学者亦无可避免的卷入了这一艺术史的剧烈变革期。现代艺术从关注视觉叙事逐渐走向观念表达。艺术家的面貌和姿态变得更像是启蒙者抑或是一个“巫师”的形象。
关键词:现代艺术;艺术家;身份转型;启蒙者
中图分类号:1206.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9)12-0056-01
英国作家威尔.贡培兹在《现代艺术150年》一书中说到“这是一个未完成的故事”。直到如今,光怪陆离的现代艺术依然活跃在舞台上,而艺术家们则是这一切发生的主谋。
一、世纪之变
1965年,在德国杜塞尔多夫施梅拉画廊,约瑟夫·博伊斯怀抱着一直死去的兔子在房间里走来走去,自言自语,只见他的头上涂了蜂蜜并粘满金箔,右脚系了钢片,左脚系着毛毡,观众们屏住呼吸看着这场表演。这就是艺术史上著名的行为艺术作品《如何向一只死兔子解释绘画》。在他的艺术中,通过兔子、人类、蜂蜜、金箔等实物传达着晦涩的象征含义。仿佛艺术家成为了“巫师”,观众并不在他所营造的神秘世界之中,只能旁观平行世界所发生的事情却不知所以然。
观众们不禁要问现代艺术何以变为现在的模样?艺术家们到底在扮演着什么样的角色?
1.正本清源。14世纪至16世纪的文艺复兴时期,艺术家们的身份转变已经悄然开始了,画家雕塑家努力使自己从普通的手工业从业者群体中分离出来了,艺术家与手工艺者成为了两个群体,这一时期涌现出诸多的伟大艺术家,如文艺复兴三杰(达·芬奇、米开朗琪罗、拉斐尔),这些巨匠的巨大光环使得当时的社会不得不关注到他们,进而关注到艺术家这一群体,“天才”的出现使得艺术家群体的社会地位显著上升,正如瓦萨里在《艺苑名人传》中所记载的那样,艺术家是这个时代天才的显现。
2.世纪之变。在英国著名艺术史家贡布里希在《艺术的故事》一书中提出,18世纪到19世纪末的欧洲艺术史经历了“传统的中断、持久的革命、寻求新标准”三个阶段性发展时期。这个时期是旧秩序崩塌新秩序建立的时代,艺术家在这一过程中再一次失去了过去的尊荣,他们过去所熟练掌握的技能已经逐渐失去了用武之地,此时恰恰是欧洲思想界正处在理性主义至上的启蒙运动时期。进入十九世纪之后,新兴艺术已经与过去的传统决然分野了,艺术的边界已经被突破。艺术家们关注人类、关注未来、关注几乎一切悬而未决之命题。此时的艺术家在现代主义大旗之下纷纷扮演起了思想家启蒙者的角色。
二、生存危机
随着摄影术的发明与逐渐成熟,图像的获取与表达变得异常的便捷,绘画最核心的社会实用功能不可阻挡地被取代了,但这一变化对于当时的艺术家来说意味着“独特性”被取代,面对自身价值的被消解的局面,他们发现只有独特思想表达是新技术取代不了的。因此他们转而运用艺术手段表达对于社会的关注,俨然一副“公共知识分子”形象。值得注意的是此时现代主义艺术家身份的转变,并不向文艺复兴时期的前辈那样是主动争取的结果,而是面临生存危机所做出的被动选择。
三、发展困局
随着新世纪的到来,对于现代性与现代艺术的反思与批判甚嚣尘上,当然对于现代艺术家艺术活动的批判反思也随之出现,其中既有严肃的学术分析也有喧嚣的社会评论。美国作家阿瑟·丹托通过《普通物品的转化》(1981年)、《艺术的终结之后》(1997年)、《美的滥用》(2004年)三部著作系统地分析批判了现当代艺术,明确指出现代艺术将艺术引向了消亡。现代艺术的从开始时期到如今始终未曾逃离“同质化”“荒唐胡闹”“故弄玄虚”的负面评价。浙江大学黄河清教授在《现代与后现代》一书中,对现代主义的产生发展及现状进行了系统的梳理,并旗帜鲜明地对现代艺术进行了批判。他认为现代主义艺术是“一场世纪阴谋”。
四、结语
现代艺术从视觉表达走向观念表达。艺术家追寻的方向从追求永恒价值走向寻求突破,摄影术的发明,技术的革新,使得的艺术中的技术性逐渐被弱化直至消解,艺术不得已走向形而上的道路,这一过程无可避免地受到启蒙运动的影响,艺术家自觉或不自觉地汇入启蒙运动的大潮,艺术家工匠和手艺者的色彩越来越淡薄,他们悄然变成了人类思想的“启蒙者”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