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D型肉毒素对高原鼢鼠的防治试验

2019-07-12

兽医导刊 2019年13期
关键词:鼢鼠毒饵灭鼠

化学防治是目前国内外鼠害防治的主要方法,但毒性大,易引起二次中毒现象,基于此,科研人员近年来陆续开发出杀鼠灵、杀鼠酮、杀鼠醚、氯敌鼠、溴敌隆、敌鼠钠盐和大隆等抗凝血型慢性毒杀剂,不会引起鼠类拒食,其作用缓慢、症状轻,灭鼠效果明显优于传统的急性灭鼠剂。

D型肉毒梭菌毒素,简称D型肉毒素,是一种新型亚急性生物化学杀鼠剂。近年来,青海省在D型肉毒素灭鼠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技术也日益完善,但是在高原鼢鼠的防治方面尚未取得完全成功,其使用剂量尚未确定。基于此,本研究拟开展关于D型肉毒素对高原鼢鼠防治效果的试验,为确保高效运用D型肉毒素防治高原鼢鼠提供科学依据。

一、材料与方法

1.试验材料。D型肉毒素颗粒毒饵(10万MLD/g)、D型肉毒毒素水剂(1000万MLD/mL小白鼠静注,批号为20151003批),由青海畜牧兽医科学院提供。

2.试验方法。毒饵配制,实验共计设置6个处理:A:D型颗粒饵料灭鼠剂,B:0.05%D型肉毒素,C:0.10%D型肉毒素,D:0.15%D型肉毒素,E:0.2%D型肉毒素,CK:空白对照。按照浓度梯度将不同剂量D型肉毒素注入到70mL自来水中。

3.试验地点。试验地点位于青海省海南藏族自治州兴海县温泉乡(E 99o99',N 35o59'),以直径为50km的区域围绕中心点向外扩展。

4.样方设计。试验设计D型生物灭鼠剂:1)D型肉毒素颗粒毒饵(10万MLD/g),2)0.05%D型肉毒素青稞毒饵,3)0.10%D型肉毒素青稞毒饵,4)0.15%D型肉毒素青稞毒饵,5)0.20% D型肉毒素青稞饵料5个梯度,同时还设置CK(空白对照)处理。每小区为80m×80m样方,每个试验重复3组,随机区组排列。各样方中间设置50m宽的保护带,同时四周也设置50m宽的保护带,在各样方行间以及外围保护带都采用D型肉毒素颗粒毒饵来进行防治。

5.试验区鼢鼠密度调查。试验开始前,先对样方内鼠密度进行调查。采用新鲜土堆计数法进行鼢鼠密度计算。

6.投药方法。在有标记的有效土堆处投放有毒饵料,按照随机区组设计的小区投放不同浓度的有毒饵料。根据有效洞探查,通过投饵管将饵料深入投放于有效洞道内。每一洞投放饵料20粒,投放后用泥土把洞口封闭。投饵时同时逐一统计,做到不漏投和重投。同时在隔离带同样施饵,1d内投完。设3个重复。24h后进行观测,于施饵后第7d下午堵洞,次日早上数开洞数。

7.计算方法

计算方法为:鼢鼠密度 = 新鲜土堆数/样方面积。

8.试验结果

表1 不同浓度D型肉毒灭鼠剂对高原鼢鼠的灭杀效果

从颗粒毒饵和不同浓度D型肉毒素对高原鼢鼠的防治效果来看, D型肉毒素颗粒毒饵和0.1%D型肉毒素高原鼢鼠的防治效果都较好。

图1 不同浓度D型肉毒素对高原鼢鼠的防治效果

二、讨论

高原鼢鼠是危害青海省草原的三种主要害鼠之一 ,多年以来,青海省在防治高原鼢鼠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防治技术日趋完善,但始终未能找到成功的防治方法。80年代,青海省通过采用 C型肉毒毒素制成杀鼠素,开展鼢鼠的灭治,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同时,D型毒素具有产毒量高、经济成本低、不容易二次中毒、残效期短,不会对鼠类天敌产生伤害、对非靶性动物更安全,有利于保护环境等特点,所以在“三江源环境治理”项目中作为鼠害治理的主要药剂之一(李生庆,2007),研究D型肉毒素对高原鼢鼠的防效,对提高鼠害防治率具有重要意义,本试验通过D型肉毒毒素对高原鼢鼠灭杀效果的测定,获得了灭鼠中所需的相关技术参数。

猜你喜欢

鼢鼠毒饵灭鼠
狼王洛波 (节选)
Phylogenetic relationships of the zokor genus Eospalax(Mammalia, Rodentia, Spalacidae) inferred from wholegenome analyses, with description of a new species endemic to Hengduan Mountains
正宁县中华鼢鼠的为害及有效防治措施
TBS围栏灭鼠技术
中华鼢鼠的防治方法
小陇山林区鼢鼠防治研究
高置式大容量毒饵站对东北农田害鼠的防治效果初探
不同施药强度下赤腹松鼠的防治效果调查
浅谈毒饵站灭鼠技术
抗凝血类灭鼠剂中毒的诊治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