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撕裂的“传统”

2019-07-12编辑方凤燕

厦门航空 2019年7期
关键词:西学孝顺传统美德

编辑_方凤燕

图片提供_视觉中国

“尊老爱幼”里的价值观

独立个体|网友

尊老爱幼乍一听确实是一个美德,确实很好。但是,转念一想,如今很多老人拿尊老爱幼来说事,反而是为老不尊,厚颜无耻。这是为什么呢?因为“尊老爱幼”给我们传达了一个传统道德体系里面的观念——只有经验老的和年纪大的人才需要被尊重,年纪小的年纪轻的都不需要被尊重。这明显是不对的,当代道德体系要求人人都需要被尊重,而不是尊重比你老的或者贵的人。

“孝顺”是一种过时的观念

李安|导演

与父母的关系,能够彼此相爱就够了,不必要制造一个阶级观念。你一定要小的服从大的,但每个人都是一个个体,你都要尊重他,他的性取向、他的爱好,他的任何东西你都要尊重和接受,这是和平相处的一个基准。我觉得孝顺是一个过时的观念。当然跟中国人讲,几百年也讲不过去,这是一种根深蒂固的存在,一种惆怅的感觉。可是在我的思想里面,我已经不教小孩“孝顺”这个东西,只要他感受到我的爱,爱我就够了。

翻滚着飞速前行的社会,被撕裂的又何止是文化?

不存在的“国学”

爱读书的路人甲|网友

所谓“国学”,是伴随着“西学”的概念衍生出来的。随着清末西学东渐,越来越多的西方数学、医学、化学、物理学,甚至包括宗教等知识涌入中国,但当时国人对学科的划分并没有我们现在所知道的那么明确,比如天文学、弹道学、光学、力学、电学等,我们现在可以通称为物理学。国人给所有西方传入的学科起了一个通称,叫作西学,与西学对应的,一切东方哲学、历史、艺术囊括在一起,就成了所谓的“国学”。

所以“国学”其实是在一个特定历史时期下才有的东西。脱离了清末民初的历史环境,就没有了西方思潮对中国传统思想的冲击。离开了时代背景,国学也就无从谈起,就好像现在无视手机,而坚持把BP 机当作通讯器材一样可笑。诚然,BP 机曾经是引领了世界十余年的通讯终端,但是越过了这个历史阶段,BP 机就只是收藏品,而不是通讯器材了。时至今日,学术层面上已经很难再把西学和国学对立起来,因为我们的学科划分,已经不再用巨大的“东”和“西”作为粒度的依据了。

你所理解的“节俭”,可能是错的

霍霍有声|网友

对于节俭,我们从小的认知,肯定是在衣食住行方面,本质上是省钱嘛。而我要说的是,“钱”是这个世界上相对便宜的东西,既然要节俭,我们不能只在金钱上去节俭。你花一天时间逛淘宝,为此省了几十或上百元,你真的节俭了吗?你坐完公交倒地铁多花几个小时,也不愿贵上几十块打车直达目的地,你真的节俭了吗?短期看,似乎是的。但长期看,你浪费了更多。那么我们要节俭的,除了钱或者花钱买到的物品,更应该是什么呢?是我们的时间和注意力,这些才是更昂贵的东西。

“传统美德”美在哪里

鹿鸣先生|网友

一切道德教育都是在说闲话,一切道德都是枷锁。

问:为什么要尊老爱幼?答:这是我们祖国的传统美德。答:因为我们是少先队员。如果不是发自悌怜恻隐之心,如果不是出于人道援助而做出的行动,如果是简单因为道德教条或者因为社会隐性的道德虚荣心而做出的行动,那么根本算不上是一个品质良善、拥有美德的人。换言之,所有的道德行为是出于教养而非你所熟记的传统美德。

(以上内容观点,不代表本刊立场)

猜你喜欢

西学孝顺传统美德
让老人幸福 促社会和谐
凭借传统技法传承传统美德——评李保均的长篇小说《花农》
康熙皇帝的西学教师
做人美德
Reading the Four Books with Aristotle: A Hermeneutical Approach to the Translation of the Confucian Classics by François Noël SJ (1651—1729)*
怀念赵西学
怎么孝顺
借世界说中国:梁漱溟言学问的窘境
孝顺的外婆
“孝顺”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