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原生态农业产业集群发展路径研究
2019-07-12张玺四川省社科院管理学所
张玺 四川省社科院管理学所
高原生态农业产业集群是在保护高原生态环境的前提下,遵循高原生态经济学的特殊规律,融合高原生态和农业的独特优势,促进高原生态和农业资源充分利用,实行集约化经营的现代农业发展模式。当前,我国农业正处于“转型发展、绿色发展”的关键时期,促进高原生态农业产业集群发展迫不急待、意义重大。要有效推进高原生态农业产业集群高质量发展,必须树立“以产业为支撑、以旅游为抓手、以生态为核心”的发展理念,以把握“高原生态”特征为基础,充分利用高原地理优势独特、自然风景优美、生态环境良好、原生态农畜产品生产条件优越等条件,根据“整体、协调、循环、再生”的原则,紧围绕“高原生态产业集群”发展战略,建设一个以“多平台协同为核心、多个专业化运营实体为支撑”的现代高原生态农业产业集群。
一、提升高原畜牧牧草和草种供给产业
按照“生态产业化、产业生态化”建设格局和“巩固核心平台、塑造核心品牌、提升核心价值”的思路,优化高原畜牧牧草和草种供给产业。要遵循以资源收集评价为基础,新品种选育为核心,种子基地建设为纽带,示范推广为目标的技术链与产业链有机结合的研发模式,形成“育-繁-推,产-加-销”一体化的牧草产业化经营模式。第一,夯实牧草种植和草种供给业务基础。在巩固牧草示范培育基地建设成果的基础上,积极推动推广试点培育成果,夯实牧草种植和草种供给业务基础。第二,加强合作研发,创新种植和繁育技术。联合农业科研院所,加强高原草种研发与培育,提高牧草种植技术水平,尤其要在牧草种植、草种繁育、草粉、草颗粒、干草捆和混合饲料加工生产、舍施养殖、饲料调制和全混合日粮饲喂等核心技术方面取得创新和突破。第三,创新经营模式。实施企业联盟合作战略,在降低资金投入的同时,可以吸收合作者先进的经营理念、管理模式等。构建“公司+基地+合作社”经营模式,在制定技术标准的前提下,通过联合地方政府设立合作社,发动社员种植牧草和草种,既可以降低公司经营风险和投入,也可以带动地方就业,产生经济效益的同时增加社会效益。第四,延伸产业链,厚实利润增长点。以牧草种植为基础,开展种植技术服务、种植管理服务等增值服务,提高牧草市场竞争力。在延伸利润链的同时,改善牧民牧草种植技术,发挥生态和社会效益。
二、优化高原生态农作物种植和加工产业
积极依托自然资源优势,建设高原农作物及其加工生产示范基地,着力塑造高农作物特色品牌。尤其是要打造有较强区域或国际影响力的品牌,就需要规模化产量和市场化质量。为此:首先要推进生产技术创新,提高经营管理水平。对于高原农作物种植企业而言,技术和管理都是生产力。要将高原生态农作物打造成有机高农产品,从选种、种植到收割、生产,都必须在保证生态有机的前提下实现高技术,提供完整育种、种植和生产加工标准,放大示范效应,扩大产品知名度,因此,应当加强同科研院所合作,在选种、种植方面取得创新,引进一流的生产设备和工艺,加强生产安全管理,为占领市场奠定质量基础。第二,扩大品牌知名度,提高竞争“软实力”。高原生态农作物在生态、地理上具有天然的优势,将高原农作物定位应当是“生态、安全、有机、无公害”,要将这种资源优势转化为市场优势,品牌建设是关键一环。加强同科研院所战略合作,通过科研合作的方式对高原的空气、水源等关系到农作物生长的要素进行认证和出具报告,挖掘高原地区独特的环境优势,这同时也有利于高原生态农作物产业集群内部其他产业的发展和营销。同时要加强营销,通过“点-线-面”的营销策略,应用线上线下销售模式,综合运用电视、网络等销售手段,提高品牌影响力和扩大知名度。第三,通过运营模式创新,扩大生产规模。生产规模是品牌发展和占领市场的基础和前提。在打响品牌和取得一定市场份额后,充分调研和论证,对未来市场进行预测。在此基础上,制定标准,将种植、生产、加工标准化和规范化,农作物种植基地可以通过“公司+基地+合作社”模式扩大生产规模,在降低企业运营风险的同时,提高社会效益,带动周边经济社会发展。第四,联通其他产业链,拓展利润增长点。农作物种植和加工只是切入点,应当延伸产业链和拓展利润来源。
三、拓展高原畜牧养殖和深加工产业
第一,积极制定畜牧标准化养殖规范标准,充分运用物联网技术,构建饲料、养殖、加工、检疫、物流、销售为一体的溯源系统,打造高原畜牧养殖示范基地。第二,创新生产模式。与地方政府合作,推进合作社建设,以养殖户自愿为原则,组建高原现代生态畜牧业专业合作社,积极宣传和动员牧户,整合生产资料,加入生态畜牧业合作社,减轻天然草场放牧压力,通过“公司+基地+合作社”模式开展规模化合作经营,并依托科学化的牲畜养殖水平为区域内农牧民和企业提供养殖技术培训、养殖咨询服务和养殖托管服务等。第三,强化组织管理、转变经营方式。着重研究和解决制约畜牧业发展转变的关键问题,要根据高原地区的气候特点和牧草及家畜生长发育的规律,发挥动物生长规律的“时间差”、“空间差”等特点,实现资源的合理配置,缩短天然草地畜牧业生产的周期,达到草畜同步、生态平衡,从而提高牲畜的周转率、出栏率和商品率,增加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第四,延伸高原畜牧养殖产业链。通过打造高原畜牧养殖示范基地,拉动高原畜牧牧草中建设;延伸畜牧养殖,并将其与活畜交易产业链结合起来,加快组建屠宰加工和牛羊肉食品加工公司;将畜牧养殖和旅游相结合,唱好“生态+旅游”旋律,大力发展餐饮业,将餐饮业与游观光、歌舞表演、民俗体验、历史展示、休闲娱乐及家庭接待相融合,打造一体化的草原生态旅游业,打造旅游餐饮景民俗观光。
四、培育高原生态环保乡村文化旅游产业
在我国旅游业全面提升、大众旅游时代加速到来的发展趋势下,深入贯彻实施中央提出大力发展文化旅游融合发展战略,促进高原生态文化旅游产业发展需要深入开展。第一,挖掘资源,丰富旅游内涵。可以借全域旅游的政策东风,充分挖掘集群整体位于国家级自然湿地保护区的高原生态资源环境特色,恰当运用地域知名品牌表示,以生态环保为理念,在强化生态保护和生态建设的前提下,依托高原生态特色资源,以高原农牧生态特色产业发展为支撑和高原特色主题旅游为手段,重点开发以高原生态为特色的生态环保旅游项目。在具体项目开发上,将农牧产业链与旅游产业链相结合,将高原生态旅游拓展到包括游观光、歌舞表演、民俗体验、自驾营地、历史展示、休闲娱乐、旅将餐饮业一体化的草原生态旅游业。第二,创新并完善运作模式。针对高原生态为特色的高海拔生态旅游建设存在投资大、回报周期长的特征,要建立旅游产业发展基金,借助旅游产业发展基金的资本运作优势,开发生态环保的旅游开发模式。同时,积极招募和培养和旅游业相关的管理、运营、营销等人才,加强营销力量。在旅游旺季,主动联合旅游企业,打造经典旅游路线,推广旅游品牌。第三,拓宽相关产业链,拓展产业价值。高原生态旅游应和种植、养殖等产品生产、销售相结合,将种植、养殖嵌入旅游之中,将旅游贯穿高原生态产业集群整个价值链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