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延和:一名老教育工作者的坚守
2019-07-12
在烟台莱州,有这样一位老人,他满头白发却精神矍铄,说起话来眼睛亮晶晶的,笑容满面,手舞足蹈,手边的小魔术说来就来,有他在,周围总能成为一片欢乐的海洋。他不是喜剧明星,也不是魔术师,而是一位已经72岁的教育工作者:郑延和。
五十余年如一日的“孩子王”
20岁那年,郑延和一脚踏进了教育的大门,从此扎根在这片土地上,一干就是五十多年。提起当时组织上让他干辅导员的事情,他的心情依旧很激动:“我当时就站着,立正站着!保证不辜负党的期望!”他太喜欢孩子了,想到能为孩子的成长贡献出自己的力量,他比什么都高兴。
“年轻那会儿,只要孩子成长过程中需要的,我啥都干。”郑延和那时候可以算得上是十八般武艺样样精通,什么唱歌、跳舞、剪纸、扎风筝……孩子们喜欢的,他都努力去学。
“后来我年纪大了,觉得唱唱跳跳不好看,就开始想新点子。”郑延和想的新点子就是魔术。他用课余的时间不断去思考,如何能让孩子们既喜欢,又能学到东西呢?他不断摸索,几年下来,他发明了6个系列30多个魔术。比如,为了让孩子们认识到少先队的重要意义,郑延和表演了一个“空匣取物”,一个空空的、没底没盖的纸盒子,眨眼就能变出鲜红的少先队旗,孩子们的注意力和情绪一下子就被调动起来了,他就趁机去讲队旗的故事和意义,孩子们听得津津有味。
干教育这么多年,他荣誉等身,曾获得“全国先进少年儿童工作者”“全国少先队工作突出贡献奖”“全国关心下一代工作先进工作者”等荣誉称号,三次参加全国少代会,受到党和国家领导人的接见。他在退休以后担任了整个莱州市的少先队辅导工作,并成立了郑延和少先队工作室,带领年轻的少先队工作者们继续前进。为此,他还总结了自己几十年的工作经验,把自己的理论研究成果和活动实践资料进行归纳,编成了120套专题集,摞起来比他还高。哪个学校需要讲课,哪个孩子有事情,哪个家长找他,哪个辅导员有问题,他从来不推辞。“做少年儿童的贴心人,为少年儿童服务一辈子。”这是他的初心,他也做得实实在在。
孩子的地位永远高于自己
做少先队工作,不但要有毅力坚持下来,还要真正把孩子放在心坎儿上。在郑延和眼中,孩子永远比自己重要。
在参加少先队建队六十周年座谈会时,有一个小朋友想要以后跟郑爷爷发电子邮件来联系,郑延和不愿意让孩子失望,一口答应。可是当时郑延和已经63岁了,别说发邮件,打字他都不会。高血压、老花眼、看东西总是重影,别人都劝他,这样的年龄和身体条件,实在不适合再去学电脑。可郑延和不干,既然已经答应孩子了,就必须得做到。于是,他戴上老花镜,用一个手指头一个字母一个字母地敲键盘。一封别人几分钟就能打完的邮件,他能打上一两个小时,坐久了站起来就头晕,经常急得满头大汗,费了老大的劲儿才打了几十个字,结果不知道要保存,一下子都没了。“我看孩子们玩的什么开心农场有偷菜的,我还以为有偷字儿的呢。”说到这件事郑延和哈哈大笑,似乎当时的困难不值一提。
孩子的事儿多小都是大事儿,但到了自己身上,多大的事儿都成了小事儿。高强度的工作让郑延和的身体给他发了好几次警报,曾有一次不得不住院,但他有一场报告要去作,他跟医生“讨价还价”:“我能不能作完报告回来再住院?”这要求让医生哭笑不得,对于老人来说,竟然还有比身体更重要的?还有一次,他感觉半边胳膊麻木,抬不起来,在老伴儿和孩子的反复督促下才不情愿地去了趟医院,结果医生告诉他,幸亏来得及时,这是脑血管“堵”了,再往前堵一点就形成语言障碍了。没想到郑延和一听这话高兴坏了,“幸亏没堵到前面,要是语言障碍了我还咋给孩子们上课!”
因为内心对孩子炽热的爱,郑延和的教育工作从未停步。他说:“只要党需要我,只要孩子们需要我,我就要一直干下去,让白发和红领巾一起飘扬!”听罢此言,我们仿佛又看到他站在孩子们中间,满头白发与鲜艳的红领巾相映生辉。这,就是一个虽已年迈但仍像青春时那样奋斗的老教育工作者一生的坚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