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南士人园林的“栖居”意识
2019-07-12南京林业大学风景园林学院210037
(南京林业大学 风景园林学院 210037)
“诗意地栖居”是生态美学的重要范畴,这一词语源于德国诗人荷尔德林的诗句:“充满劳绩,但人诗意地,栖居在这片大地上。”1后经哲学家海德格尔诠释,成为一个重要的哲学和美学命题,是其“存在论美学的另一种更加诗性化的表述,具有极为重要的价值与意义。”2我们认为,江南士人园林作为一种人造的、理想的居住环境,本身就是“诗意地栖居”之所,从历史社会、生理心理、生态美学诸方面加以考察研究,很有必要。
一、江南士人园林的“诗情画意”
中国古典园林被称为“凝固的诗,立体的画”,本身就是一个充满诗情、画意的场所。所谓诗情,一是将诗文中的场景、意境在园林中予以形象具体地呈现。如像“濠梁观鱼”“采菊东篱”“雨打芭蕉”“梧桐夜雨”“残荷听雨”“暗香浮动(梅)”等富于文学趣味的经典意象,经常成为园林造景的渊源。二是通过匾额、楹联、石刻等形式直接为园名景名点题。这些匾额、楹联、石刻的文字,往往采撷诗文,用诗一般的语言写景状物,很能传达人们内心的情趣神采,如“真趣”“听香”“月到风来亭”“苍松翠柏真佳客,明月清风是故人”等等,文采飞扬,形象生动,足为景观传神写照。三是借鉴作文的手法来造园。正如陈从周先生所论:“从诗文中可悟造园法,……造园言‘得体’,此二字得假借于文学。文贵有体,园亦如是。”3人在游园时如同阅读精美诗文一样获得愉悦感,这也是一种园林所包含的另一种“诗情”。
所谓画意,是指中国古典园林深受山水画的影响,以画设景、造景如画。江南士人园林的创作者多兼为画家,能够将画理画意运用于造园之中。绘画与造园均以自然山水为蓝本,前者以笔、墨、纸、砚为工具,后者则以山、水、植物、建筑为材料,目的都是反映与再现自然。江南士人园林所遵循的园论,也大都来源于那些经典的山水画论:画论中“意存笔先”“经营位置”与“空间构图”,正是园论中的“胸有丘豁”“相地”与“因地制宜”;绘画中“皴法”技巧,被直接用在叠山之中;园林多粉墙,便颇有绘画所强调的“留白”意味;绘画讲究层次美,园林更是追求移步换景。园林实际上是物化了的、立体的山水画,走进园林中游赏如同在在画卷中漫步。总之,江南士人园林的诗情画意,是通过文人精神的蕴藉,对园林景观进行审美概括与升华,从而呈现出一个“诗意”空间。
二、江南士人园林的栖居生活
江南士人园林将造园者(大多是园主)的社会理想、价值取向、生活内容、审美情趣外化为亭台楼阁、山石水池、花木鸟鱼、匾额小品等现实的景致,成为一个精致化、礼仪化、艺术化的天地,和一个可居、可游、可观、可行的“诗意”世界。正如晚明园林艺术家文震亨所言:“韵士所居,入门便有一种高雅绝俗之趣”4p347。房屋要“门庭雅洁,室庐清靓。……又当种佳木怪箨,陈金石图书”4p18。那些装饰豪华、布置花俏的房屋,如同“桎梏”“樊笼”,入了俗流。山斋更要雅:“宜明净,不可太敞。……中庭亦须稍广,可种花木,列盆景,夏日去北扉,前后洞空。庭际沃以饭瀋,雨渍苔生,绿褥可爱。绕砌可种翠芸草令遍,茂则青葱欲浮。……有取薜荔根瘗墙下,洒鱼腥水于墙上以引蔓者,虽有幽致,然不如粉壁为佳。”4p28布置工序几近繁琐,却是雅味横生,雅趣盎然。
历来被视为俗务的饮食,也要求雅:“顾山肴野簌,须多预蓄,以供长日清谈,闲宵小饮;又如酒鎗皿合,皆须古雅精洁,不可毫渉市贩屠沽气。”4p360餐风饮露、饵菊啖草,为仙人境界,可望而不可及;大酒大肉、胡吃海喝,则无异于饕餮,显得粗俗;惟有山肴野蔌,与雅友清淡小饮,且酒食之器精致悦目,方是饮食之雅。其他饮酒茗茶,更是寄雅之事:饮酒“太醉近昏,太醒近散”,而要“非醉非醒,如憨婴儿”,达到“胸中浩浩,如太空无纤云,万里无寸草,华胥无国,混沌无谱,梦觉半颠,不颠亦半”的“真酒徒”5境界。茗茶更风雅:“物外高隐,坐语道徳,可以清心悦神。初阳薄暝,兴味萧骚,可以畅怀舒啸。晴窗搨帖,挥麈闲吟,篝灯夜读,可以远辟睡魔。青衣红袖,密语谈私,可以助情热意。坐雨闭窗,饭余散歩,可以遣寂除烦。醉筵醒客,夜语蓬窗,长啸空楼,冰弦戛指,可以佐欢解渇。”4p394茗茶中,或谈玄论道,或相互唱和,或知己密语,能清心悦神、兴味萧骚、畅情顺意、驱寂除烦,可谓雅之致。
袁宏道曾谈花快意十四条:“明窗,净几,古鼎,宋砚,松涛,溪声,主人好事能诗,门僧解烹茶,蓟州人送酒,座客工画花卉,盛开快心友临门,手抄艺花书,夜深炉鸣,妻妾校花故实。”6几乎将雅事揽括一尽,这种风雅精致的园居生活,不正是一种“诗意地栖居”吗?
三、江南士人园林的“家园意识”
在古代,江南士人园林园林能够在士人出仕时提供“朝隐”“中隐”之地,又能够在致仕时成为栖身之所——园林之于士人不仅是家居之所,也是安心之处;士人之于江南士人园林,不仅仅是观赏者,更是栖居者。
(一)现实的生活家园
“山水有可行者,有可望者,有可游者,有可居者。”7这里,可行、可望、可游、可居也是江南士人园林的基本功能,其中“可居者”所指向的,便是园林的日常起居功能。江南士人园林是一处可以“居住的家园”,正如东汉仲长统《乐志论》所言:“使居有良田广宅,背山临流,沟池环匝,竹木周布,……蹰躇畦苑,游戏平林,濯清水,追凉风,钓游鲤,弋高鸿。”8这是一副理想的园居图景:物质富足,精神自由,无劳役之艰,有酒肴之享,即可沐浴清风,又能讲经论道,成为千百年来中国士人的不懈追求(很多人对陶渊明及陶渊明情结颇为重视,事实上,陶渊明及其桃花源之于中国古典园林只是一种精神符号,真正落实到现实生活中,仲长统的“仲长园”才是真正渊溯,可以这么说:中国古典园林精神上重陶渊明,现实中则循仲长统)。后世的江南士人园林正是这一理想模式的现实呈现。江南士人园林一般为宅园,园林依附于住宅,作为园主人日常游憩、宴乐、会友、读书的场所,“一般紧邻邸宅的后部呈前宅后园格局,或位于邸宅的一侧而成跨院”9。
计成《园冶》云:“凡园圃立基,定厅堂为主。先乎取景,妙在朝南”10。在取景之前,园林中厅堂等建筑朝向就要定在朝南而建,其实就是为了满足居住的要求,因为建筑物朝南,不仅有利于采光,而且能够夏迎风凉、冬避风寒。这里,强调园林中厅堂的南向比取景更为优先,说明作为《园冶》首先肯定的,是园林的居住功能,其次才是审美功能。此外,文震亨《长物志》中,所谈到的门、阶、窗、山斋、丈室、佛堂、茶寮、琴室、浴室等各类屋宇建筑,几、塌、椅、杌、凳、橱、架、床、箱、屏、禅椅、书桌、壁桌、方桌、交床、脚凳等各种室内家具,桃、李、梅、杏、橘、橙、柑、樱桃、香橼、枇杷、杨梅、葡萄、荔枝、白扁豆、茄子、芋头、茭白、山药、萝卜、芜箐等各类水果蔬菜,也无一不是为日常饮食起居所服务的。这些都鲜明地表明,江南士人园林就是满足日常生活的“家居之园”。
(二)理想的精神家园
在传统的农业社会,士人因其独特的自我定位与文化使命使然,在君权专制社会中,饱受精神焦虑的苦恼。他们心怀“志于道”的人生理想,却身处君权的笼罩中,独立人格遂与盈溢的君权产生矛盾;体现在现实之中,便是出处与仕隐的心结:既希望通过做官,处在庙堂之上实现济天下苍生的理想,又不愿因依附权力而丧失独立精神和道德趣味,希望归隐田园,处在江湖之远以保存自己的人格空间,于是,在庙堂与江湖之间,亟待一种平衡,这种平衡的体现,便是以园林为代表(包括古琴、书法、绘画、茗茶等在内的)的士人文化。正所谓“此心安处是吾乡”,江南士人园林作为士人的心安之处,最为核心地体现在“回家”二字上。
第一,从朝堂之上、案牍之间“回家”。古代士人在繁忙的朝廷公事与社交应酬等后,往往需要放松身体、愉悦精神,达到“涤除机心,容养淳淑,而自适”11的效果,是以回到园林中让疲惫的身心得到一时的放松成为他们的首选。正如司马光《独乐园记》所言:“志倦体疲,则投竿取鱼,执衽采药,决渠灌花,操斧剖竹,濯热盥手,临高纵目,逍遥相羊,唯意所适。明月时至,清风自来,行无所牵,止无所柅,耳目肺肠,悉为己有,踽踽焉、洋洋焉,不知天壤之间复有何乐可以代此也。”12司马光乃北宋名臣,曾历时十九年主持编纂《资治通鉴》,“日力不足,继之以夜”,付出极大心血与精力,在紧张的工作之余,独乐园成为他最乐意逗留的休闲之处。
第二,在宦海失意、罢官致仕之后“回家”。古代士人在官场失意,阅尽世态炎凉后,需要排遣郁闷、抚慰心灵,也往往把园林作为疗伤之所。像沧浪亭主人苏舜钦,因获罪罢官,营建沧浪亭,拟隐于沧浪之水而吟啸自得;渔隐园(网师园前身)主人史正志遭弹劾罢官,筑园自号“吴门老圃”而淡然自晦;拙政园主人王献臣,因官场失意,还乡造园隐居,以“拙政”而远俗自慰;退思园主人任兰生,因遭弹劾而解职返乡,建造宅园,以“进思尽忠,退思补过”而反省自勉。这些回到园林中的士人,通过自嘲(如柳宗元“愚溪园”景物皆以“愚”字命名;王献臣以“拙政”自嘲不擅为官之道;宋宗元以“网师”自嘲只堪做江湖渔翁)、象征(如以山喻仁爱、水喻智慧、松柏喻坚贞、竹子喻气节、兰花喻高尚、荷花喻清白、梅花喻傲骨、菊花喻高洁等等)、标附(如寄畅园“知鱼槛”、留园“濠濮亭”标附能入“鱼乐我乐”之逍遥境界的庄子;耦园“织帘老屋”标附“少时织帘,后辞官隐居”的“织帘居士”南齐隐士沈驎士;日涉园、寄啸山庄、留园“舒啸亭”、拙政园“见山楼”则标附“园日涉以成趣”、“登东皋以舒啸”、“悠然见南山”的陶渊明)等方式,以求修复心灵创伤,恢复内心平衡。
第三,在参透生命、体悟大道之后的“回家”。这是一种更为深层次的回家。正所谓《老子》所言“万物并作,吾以观复。夫物芸芸,各复归其根”(第十六章),天地万物、芸芸众生是一个个循环往复的生命运动,人也要“复根”,也终归有一死。当王羲之在兰亭感慨“固知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晋孝武帝在华林园杯酒劝长星,长叹“自古何时有万岁天子”之时,那是一种对生命的深沉思考:人的生命只有一次且很短暂,人究竟该如何度过这一生?答案是:既然生命的长度有限,那么不妨重视生命的密度、提高生命的质量。所以有了晋简文帝入华林园,“顾谓左右曰:‘会心处,不必在远。翳然林水,便自有濠、濮间想也。觉鸟兽禽鱼,自来亲人。’”13草木、鸟兽、禽鱼皆能亲人,与人会心会意,人与自然消息相通。这里,“濠濮间想”反映的是一种山林意识,是人对自然的一往情深;“鱼鸟相亲”则是人回到了更为广阔、自由的自然怀抱,回到了生命最初本源的“家园”之中。
总之,江南士人园林作为充满诗情画意的环境,是精致和高雅的现实生活场所,更是传统士人在案牍之间、致仕之后和体悟大道之时的精神家园。这些贯穿其中的“栖居”意识,深刻地体现出江南士人园林丰富的生态美学内涵。
注释:
1.[德]海德格尔.《演讲与论文集》.三联书店,2005年版,第200页.
2.曾繁仁.《生态美学导论》.商务印书馆,2010年版,第317页.
3.陈从周.《中国诗文与中国园林艺术》.《扬州师院学报(社会科学版)》,1985年第3期.
4.[明]文震亨原著,陈植校注.《长物志校注》.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1984年版.
5.[明]陈继儒.《酒颠小序》.《晚明小品精粹》, 复旦大学出版社,1997年版,第20页.
6.[明]袁宏道.《袁宏道集笺校》.上海古籍出版社,1981年版,第826页.
7.[宋]郭熙.《林泉高致》.山东画报出版社,2010年版,第16页.
8.[宋]范晔.《后汉书》.中华书局,1965,第1646页.
9.周维权.《中国古典园林史》.清华大学出版社,1990年版,第8页.
10.[明]计成原著,陈植注释.《园冶注释》.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88年版,第71页.
11.[东晋]戴逵.《闲游赞》.《全上古三代秦汉三国六朝文》.中华书局,1958年版,第2250页.
12.[宋]司马光:《独乐园记》,陈植、张公驰《中国历代名园记选注》,安徽科学技术出版社,1983年版,第26页.
13.余嘉锡.《世说新语笺疏》.中华书局,1983年版,第121-121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