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课堂教学模式在环境设计专业中的应用研究
2019-07-12合肥师范学院艺术传媒学院230601
(合肥师范学院 艺术传媒学院 230601)
在信息技术飞速发展的今天,传统的“满堂灌”教学模式已无法满足学生的需求,他们愈发依赖于利用手机、笔记本电脑等终端设备随时获取信息知识。随着高等教育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如何更好地挖掘艺术类学生的学习潜能,培养有思想的艺术创作者,是环境设计专业目前亟待解决的问题。智慧课堂这一新型教学模式应用于环境设计专业已是必然趋势。
一、智慧课堂的背景及内涵
早在1997年科学家钱学森就开始倡导“大成智慧学”,即以科学的哲学为指导,融合理、工、文、艺走向大成智慧,他强调要充分利用人机互补的优势,从而使人不断及时地获取信息、知识和智慧。2008年,IBM首次提出“智慧地球”的概念,这一思想不断冲击着各个领域,随后,IBM便发起了智慧教育的倡导。以智慧教育引导教育信息化的全新发展,从而推动教育教学的改革创新。近年来,借助新一代信息技术的强力支持,我国先后掀起了微课、翻转课堂、慕课等应用高潮。
“智慧课堂”作为新兴热点目前尚无统一的概念界定。笔者认为智慧课堂就是利用翻转课堂的成功经验,并根据智慧教育的理念再造翻转课堂。以信息技术支撑构建的智慧课堂,与传统课堂相比,教学数据的采集与处理、评价与反馈、教学互动以及个性化辅导等都发生了显著变化。主要是指教师提前通过信息教育平台向学生推送学习资源,学生课前自学,课堂上师生互动,学生内化知识,课后教师根据即时反馈向学生推送个性化拓展资源和作业。这种以灵活性、交互性和便捷性等特点创建的学习环境,使学生变被动接受知识为主动建构知识,使传统课堂无限延伸,最终加速学生能力地培养。
二、高校环境设计专业教学面临的问题
(一)教学效果不理想
环境设计专业课程,多以理论导入结合项目设计输出的形式为主,原有的教学方法主要采用教师讲授,学生被动听讲的方式,虽然也有教师指导答疑、师生互动的环节,但由于学生参与度不高,教学效果往往不尽人意。艺术专业的学生有一定的特殊性,他们大多思想活跃、个性鲜明,尤其觉得理论知识枯燥无用,不能直接转变为创作实践的能力,被动的听与答很难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课时安排上,环境设计专业课程基本是4节连堂的形式,半天下来学生的学习效率明显随着时间的增长而下降,他们普遍反馈传统课堂单调、无趣。
(二)信息化教学水平有限
环境设计专业作为实践性高、创新性强的学科,需要教师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思维能力。而很多高校的环境设计教师仍存在照本宣科的现象,一味的将理论知识灌输给学生,而学生更喜欢利用手机、笔记本电脑等信息设备获取资讯,有的教师甚至反对教室安装无限网络、禁止学生看手机。新时期教师也需要跟上学生的步伐,学会借助互联工具等,提高信息化教学水平,丰富教学资源,实现教学资源的优化配置。
三、环境设计专业的智慧课堂实施策略
课前阶段,借助专业化的信息教育平台,如合肥师范学院向师生提供的超星尔雅学习平台和学习通APP,教师提前向学生推送微视频、课件、学习任务单及预习测试题等教学资源。学生自主预习并提交测试题,也可以针对学习过程中的问题在平台上进行讨论互动,教师则根据这些讨论及测试统计分析,进行学情诊断以优化教学设计,做到以学定教。值得注意的是,从课程初期到后期,教师推送的自学资源难度要循序渐进,由易入难,避免难度过大导致学生出现厌学心理。
课堂阶段,教师可以采取如自学反馈、评析测试题等多种方式创设学习情境、导入新课。也可由学生上台分享自学成果,教师引导学生展开讨论,针对教学重难点及学生的互动,教师进一步提示讲解,帮助学生巩固薄弱的知识点。此外教师可借助信息教育平台下达新的学习任务和要求,学生通过分组或协作进行探究式学习及设计创作实践,并派代表汇报展示成果,由于计入平时成绩,还可帮助学生形成竞争意识,彼此督促。互动环节可以说是在教师引导下智慧课堂最精彩的部分。另外由于环境设计专业学生逻辑思维能力普遍较弱,教师注意预留十分钟左右时间,根据课堂反馈,进行总结、提升重点,帮助学生将知识碎片整合成体系。
课下阶段,教师通过信息教育平台发布作业,根据平台的评价反馈及课堂上掌握的学情,推送个性化的拓展资料给学生,如整理好的视频、设计网址等,引导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调整学习方向和深度。实现师生间立体、高效、持续的互动,促进学生智慧发展。
四、结语
开展智慧课堂对高校环境设计专业来说是一次崭新的尝试,无论在智慧课堂的教学理论还是实施策略上都处于起步阶段,仍存在很多问题,如如何优化教学内容和方法,形成各学科特色的智慧教育体系;如何对平台数据进行深度分析,以制定差异化教学方案等。作为新型教学模式,教师在信息化教学这条路上依然任重道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