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殷墟妇好墓动物纹样玉器研究

2019-07-12河北工业大学建筑与艺术设计学院300000

大众文艺 2019年8期
关键词:玉器纹样雕刻

(河北工业大学建筑与艺术设计学院 300000)

20世纪末,考古发掘人员于河南省安阳市发现一座举世瞩目的墓葬——妇好墓。这是迄今为止发掘出的唯一一座保存完好未被盗窃的殷墟王室墓葬,墓中的随葬品不仅数目庞大,而且大多造型时代特征显著。其中出土的玉器就有700余件,品种繁多,个个独具特点,是商代玉器品中的翘楚,代表着商代玉器手工艺制造的巅峰水平,对研究商代的玉器文化特点与历史具有重要的价值和意义。

我国的玉雕工艺流传已久,最早可以追溯到新石器时代,当时的龙山遗址、河姆渡遗址等文化遗存中就已经有较为精美的玉器。而妇好墓所代表的商代时期,玉器的加工工艺和纹样汲取了早期的精粹并进一步发展。在这些玉器中有不少以动物形象为主题的,虽然放眼望去所占的总体比重不大,但造型写实,生动逼真。1本文将对其中几件动物纹样玉器作浅谈分析:

一、玉凤

妇好墓中玉器数量庞大、来源复杂,有些器物因不同的工艺技法而让人不得不怀疑其是否实属殷商。例如在出土的器物中,有一件玉凤,因其优美的造型,精细的雕刻,生动的形象且身姿轻盈相较于殷商以往凝厚的风格迥异而广受关注,玉凤长13.6厘米,厚0.7厘米。整体形状稍弯曲呈“C”状,大体黄褐色,尾部颜色较于头部略深,采用浮雕工艺,姿态作侧身回首状,喙尖如鸡,顶有凤冠,镂空状处理,边缘锯齿棱状,圆眼侧目,神采兼备,胸部向外突起,翅膀短小而微微张开,尾部翎毛稍长,优雅飘逸,在末梢部分弯曲分开。胸下有两个镂空的孔,尾部的相应部分也采用了长条形的镂空形式。腰间有一个凸起的圆钮,一小孔置于其上,可引线佩戴。2翅膀上精细地雕琢数条阳线浅浮雕灵纹,线条流畅细致,足见雕刻技法与功力精湛,此玉凤因整体造型风格与雕刻技法与石家河玉凤有许多相似之处,其采用的镂空透雕的手法以及凸出阳纹线的雕刻法与殷商时代普遍的采用单线或双线阴刻的技法相去甚远,却是属于龙山文化晚期的玉器典型特征,因此自其出世以来对于其真实来源一直颇受世人争议。3

“凤”在中国历来是吉祥的化身,《荀子·解惑篇》记载:“有凤有凰,乐帝之心。盖言凤凰在帝之左右。”足可见凤之尊贵。传言其形状是由孔雀变化而来,而这件玉凤的造型优雅,主要以线条雕刻为主,对其凤冠和羽毛部分并未做过多繁复的处理,具有装饰性也兼具神秘性,4从中可以看出商晚期人们的生活状况。从玉凤的雕刻技艺来看,当时的工匠不仅能够熟练使用“彻”、“勾”、“钻孔”、“抛光”、“切割”等加工手艺,并且还掌握了 “搜”、“挤”“压”等难度更大的技艺,足可见当时的工艺水平达到的高峰。5

二、玉怪鸟负龙

玉怪鸟负龙是妇好墓中出土的商代晚期玉器,怪鸟高2.3厘米,不同部位厚度不同,厚处有0.5厘米,薄处仅有0.3厘米。整体颜色为黄褐色,表面富有光泽,底部龙尾沁有丝丝绿痕,采用的是浮雕雕刻技术,大体可分为三部分,由上至下分别为:龙、鸟、云,因此呈现出怪鸟身负龙脚踩云升天的场景。怪鸟侧目圆睁,喙尖如镰刀,头顶长有两角,短尾立一足站于其中,足有四爪,覆于云彩上(云彩左下部分缺失),翅膀雕翎纹,大身饰有卷云纹,卷云纹是商代的代表纹样,其相较于菱格纹、回纹等装饰纹样应用更为广泛。6一龙置于鸟上,龙身直挺上竖,尾尖向内弯曲,呈倒钩状,大张其口,露有獠牙,眼大而呈现“目”字形,头顶只一角,身下只一足,足有两爪。从整体看,身、尾均用常见的鳞纹和菱形纹雕饰,胸部有目纹,其下方有细长而稍弯的线。此玉器有正反两面,两面纹样均相同。殷商出土的鸟形玉器大多在头顶装饰两角,而现实生活中并无此种鸟类,可见当时殷商人民对鸟所赋予的神的地位。而此件玉器独特的造型、精巧的构想在目前所有被发掘出的玉器中都是绝无仅有的,因此对当时的社会文化极具研究价值。

三、玉双角蟠龙

玉双角蟠龙长径7厘米,厚1.5厘米,龙整体呈现墨绿的色泽,是在玦的基础上再进行镂空雕刻,值得注意的是它的雕刻工艺处在浮雕和圆雕之间,应该是圆雕向片雕过度时期的形态,原因是整体的龙身采用的圆雕技艺,但是由于整体使用的是片状玉材,所以立体效果不如圆雕的强烈,但是却别有一番简洁意味。7龙身体盘曲作圆环状,首尾相接但不相连,龙头采用浮雕,大张其口,露出利齿,从牙齿的排布顺序看,推测应该是模仿的食肉动物的牙齿,这点与红山玉龙紧闭嘴的形式有所不同。龙鼻微微向上隆起,形成弧度,眼睛是与上述相同的“目”字形,眼珠圆形向外突起,在玉色泽的映衬下,龙眼炯炯有神,眉毛细长,头顶有两角,状似瓶形,后伏,在末梢稍向上翘,角上雕刻有人字形纹饰,角的侧面除人字纹外还饰有云纹,这角有一专有名词,为尺木。《酉阳杂俎·鳞介篇》中提到:“龙头上有一物如博山形,名尺木。龙无尺木,不能升天。”《论衡·龙虚篇》也有记载:“短书言:‘龙无尺木,无以升天’”。头上有尺木的表示这是能升天的龙。腹部为厚,两面稍平,腹下有象征性两足,稍短,形状似方形,与传说中黄帝时期以蛴螬(昆虫幼虫,主要指导是金龟子的幼虫)为瑞,同出一辙,可见商代玉龙造型仍然受红山玉龙甚至更为早期的原型“蛴螬”的影响。龙的大身及尾雕刻三角形纹样,显示出鳞甲之感背部向外突出,中脊两侧饰有小三角形纹样,有可供佩戴的倾斜小孔。尾部向内勾,也有一圆孔,但是未穿透。8

“蟠”在中国是“盘曲伏在地上”的意思,郑玄在《尚书大传》卷一中注:“蟠,屈也。”“蟠龙”在民间传说中释义为“伏在地上的龙或蜷曲成一团而未升天的龙”,《方言》第十二:“未陞天龙谓之蟠龙。”“蟠龙”一般常见于传统建筑的房梁、柱子、藻井等,因蜷曲的形态似蛇,谓为“蟠龙”。龙在中国与“凤”一样历来有尊贵、吉祥的意象,为世人所推崇,《杂说一·龙说》中:“云,龙之所能使为灵也;若龙之灵,则非云之所能使为灵也。”商代的龙种类繁多,除了上述描绘的尾巴向内弯勾的形态,还存在外勾形态,且有无足之分,但都具有象征性和装饰性意味。

四、玉鹿

玉鹿长6厘米,高4.9厘米,厚0.5厘米,整体为墨绿色,在头部和尾部有黄斑,片状,浮雕。鹿形较小,且头顶无角,推测为幼鹿,前蹄俯卧在地,且蹄较长,蜷曲置于腹下,后蹄稍短,云纹雕刻的臀部向上撅起,尾巴短小在其上,头向后作回首状,紧闭双口,睁大双目,竖立小耳,似警觉状,臀部与腹部均用云纹,只是腹部纹饰更为密集,不细看倒像是鹿本身的花纹。脖颈部采用了鳞纹装饰,背部延至尾都采用了人字形花纹,至于四肢则是用弯曲的弧线勾画,且在前肢处设计有小孔,方便悬佩。鹿有两面,正反纹饰大体相似,简洁明了,整体造型动态感十足,生动活泼,富有灵气,使人眼前仿佛真有一只灵物跃然而动。

商代的鹿大多为片状雕刻,在鹿的整个造型中,雕刻匠人着重表现鹿的眼睛、耳朵和头顶上的角。眼睛一般有小圆眼、“目”字眼、菱形眼等,耳朵有大有小之分,鹿角有枝杈形、对称形、不对称形等,也有无角的,如上文中的殷墟玉鹿。

“鹿”又谐音“禄”,有财富、吉祥、美好的寓意,因此在中国古代,鹿被封为神物、仁兽,是祥瑞之物,古代先民对鹿早有崇拜之意,古语的“群雄逐鹿”,《宋书·符瑞志》中记载:“白鹿,王者明惠及下则至”。鹿即是权利的象征,也正因此意,鹿的形象和纹样在古代玉器中应用较多,但造型各有不同,或立或行,或卧或伏,形态万千,且栩栩如生,具有装饰和象征的双重作用。

五、结语

商代的动物玉器无论是立体的圆雕还是片状的玉雕,都强调动物形象的写实,他们改变了最初的新石器时代的原始特征,细致地刻画动物的细节特征,使其神形兼备,但也并未完全摆脱旧时的风格,从纹样中依旧可见古拙的意味,且装饰纹样还是以线条为主,图案大多为三角形、圆形等简单几何,9用阴线结合浮雕、圆雕的手工技法,风格上带有自然色彩,从这些动物形象中,我们可以深刻感受到当时工匠卓越的手工艺,以此来推测出当时手工艺发展的兴盛状况。

注释:

1.翟少冬.妇好墓玉器的发现与研究[J].博物院,2018(05):37-42.

2.中国玉器全集编辑委员会.中国美术分类全集·中国玉器全集2商·西周[M].河北美术出版社.2006年

3.吕建昌.关于殷墟妇好墓玉凤的归属问题——兼谈楚文化的渊源[J].东南文化,1996(04):24-31.

4.张闻捷.试论商代巫玉的源流[J].南方文物,2010(01):63-69+75+58.

5.周菲.安阳殷墟五号墓出土玉凤[J].史学月刊,1982(05):100.

6.刘允东.妇好墓玉器的艺术成就[J].博物院,2018(05):43-50.

7.王青.妇好墓出土玉器中的遗玉略论[J].博物院,2018(05):58-72.

8.孙机.蜷体玉龙[J].文物,2001(03):69-76+1.

9.李凡.殷墟妇好墓写实动物形玉器初探[J].经济与社会发展,2012,10(02):120-122.

猜你喜欢

玉器纹样雕刻
唐代官袍兽纹纹样的美学意蕴
基于美学的角度探讨玉器鉴赏
西汉玉器的鉴定
雕刻树叶
雕刻时光
收藏玉器要力避四误区
厚德载物——中国古代玉器展(上)
经典的艺术几何纹样
雕刻时光
平遥漆器植物纹样艺术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