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艺术的反终结

2019-07-12苏州科技大学215000

大众文艺 2019年7期
关键词:言志艺术品文化遗产

徐 婧 (苏州科技大学 215000)

一、艺术终结论

关于艺术终结论是基于黑格尔在海德堡关于“艺术即将成为过去式”的一个演讲,美国学者阿瑟•丹托率先通过分析和解读提出的观点。黑格尔的艺术终结论是基于他自身的艺术发展观,带有强烈的浪漫主义色彩,具有现对局限性。阿瑟•丹托将其观点放大,形成了所谓源于黑格尔的艺术终结论。

在笔者看来,艺术根本不可能终结,艺术的无限发展成了未来社会艺术文化发展的多元化趋势。

二、欧洲艺术的发展过程

无论是何种类型和风格的艺术,抑或是欧洲还是中国的艺术发展都必不可少的从萌芽期走向过渡期,最终走向完整期。同样黑格尔的艺术发展论所提到的艺术发展的三个阶段并不与之冲突,代表人类最早艺术活动的象征型艺术阶段就是笔者提到的萌芽期,出现完美艺术形式的古典型艺术阶段就代表着过渡期,而发展阶段中处于末端的浪漫型则就是完整期的含义。在国外的艺术发展过程来看,现代艺术在欧洲最早完成转型,从而影响到美洲和亚洲各国家。

三、中国艺术的发展过程

中国的艺术萌芽期出现在原始社会,在形成文字和语言之前。原始社会巫术的巫舞和部落中的祭祀仪式,可是说是中国原始社会中伦理的萌芽期,也可以说是中国艺术的生根发芽。

中国美学中的艺术本质观形成于中国艺术发展的初步呈现及敏感过度时期,其内容较为丰富,包括言志说、感悟说、缘情说、畅神说等。笔者根据论文涉及到的艺术终结论来细谈与之关系较大的言志说。言志说成型于中国艺术发展的过渡时期,其思想成果但是已发展的较为成熟,作为“中国古代艺术理论的理论基石”,言志说可以说是代表着儒家思想的媒介。伦理作为艺术品重要的内容,贯穿与中国的历史发展始终。春秋时期的儒家礼学思想带动礼治社会的发展,艺术中的道德以适应当时社会发展的伦理道德的形式呈现,是语言和文字的艺术表现。而用于记录伦理精神的图式内容则是艺术的最显著表现方式。诗歌也是言志说的独特表现形式,诗歌一般用于表达自身的主观意志,和儒家思想一样都是基于感性的思想观念,诗歌的呈现内容一般表达当时的传统美学或是当时社会的一些生活反应,通过艺术反应现实,一面幻想美好的理想生活,一面感叹现实的残酷。

总的来说,代表中国过渡时期的言志说是感性的个人思想的统一反应。可以看出无论在何种时期,中国的艺术发展都和“礼乐文化”,也就是古代的伦理文化,换句话说,中国的伦理精神是中国艺术的组成部分。

四、现代艺术的走向

现代艺术是在当今大数据时代下发展的,数据传播的速度和空间得到大范围的扩展。艺术在我国抑或是世界各国都是具有地方民族个性和审美的文化遗产。现代社会将艺术归类于文化遗产,包括物质文化遗产和非物质文化遗产,艺术在物质文化遗产中所涉及的范围包括艺术品和建筑遗址等,非物质文化遗产中涉及音乐、表演、手工艺技法等。在这个个人化和社会化紧密结合的年代,国家和人们越来越重视,现代艺术通过微观和宏观的形式支撑,过往艺术以组织和结合的方式传承。

现代艺术会在大数据时代的支持下,甚至以数据的形式在大众媒介内传播,从而得到人们的广泛认可,以发展国家经济和满足市场需求为出发点。

1.艺术的本质

艺术是具有创造性的追求美好的可持续发展的和谐手段,现代艺术的发展遵顺着现代社会的脚步,通过现代媒介的广泛传播,才能为观众所熟知和理解,只有被大众所认可的艺术才能被成为真正的艺术品。就中国而言,中国的现代艺术迎合着现代化建设,是同时具有时代精神和民族传统的艺术,才能成为具有中国精神的艺术。

2.艺术品的特征

艺术品是反应人的道德本质的作品,通过艺术家的精神劳动和艺术家本人或是匠人的物质劳动而完成的,经过大群的欣赏变成真正的艺术品,或者经过历史的洗礼,在特定的环境中,使普通的产物磨练成珍贵的艺术品,他们共同的特征就是被当今社会的人民所认可。一切艺术都是社会意识的最高产物,比如中国的“礼乐文化”和西方道德心理学研究的道德人格,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艺术作品都是基于历史文化和社会生活的反应。但并不是说一切艺术都存在与社会生活,这样的话就是古老的模仿学说,也会使艺术处于局限性的状态,无论是具象艺术还是抽象艺术,都必须秉持着源于生活而高于生活的宗旨。只有在社会生活的水准之上的作品才能称作艺术品,这样的作品才能开阔大众的眼界,让大众获得更多的视觉审美和心灵进化。

3.艺术的发展

艺术的发展是从完全感性发展到理性中感知感性的过程。在当代社会中,只要提及“世界工业化国家发展的成果之路”,就不可不提到现代艺术的作用,现代艺术的创作过程不再是单人或者少数群体基于理论去实践的获得,而是一整各群体或者很多各行业团队集体实践,分工完成的长期项目。要坚持发展个性化产业,其中文创产业的发展和创新表现的极为突出。

4.艺术的感性发展

艺术的感性发展贯彻于艺术发展的前期和中期,诗歌、艺术品、神话都是感性艺术的成果表现形式。在中国,唐朝是诗歌发展的顶峰时期,更出现了李白、杜甫这样的著名诗人,诗歌中通常营造出理想化的美好田园生活或是理想抱负等。在欧洲,19世纪经济落后的德国出现了歌德和席勒这样的文学巨人,代表着欧洲当时最先进的艺术水平。国内外流传着不同的神话故事,国内有女娲、伏羲、蚩尤的故事,国外属古希腊神话最为著名。

5.艺术的理性发展

艺术的理性发展阶段从现代主义艺术时期开始全面发展,理论和教育是其表现的最明显方式。在中国,艺术的理性发展开始于“礼乐文化”的陈述,“礼”的文化是当时最主要的理论基础,也是属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艺术形式。在欧洲,基于艺术批判论、艺术本质论、艺术功能论等为前提的艺术形式数不胜数。

6.艺术的均衡发展

艺术的发展具有同步性和不同步性,同步性和不同步性使艺术在长期发展过程中多数时间处于平稳的状态,不平稳的状态指艺术的复兴和变革,也就是不同步性的显著表现,具体形式可归类为经济基础跟不上上层建筑的动向。艺术的均衡发展处于艺术发展阶段的大体时间段,各艺术风格的磨合期导致19世纪艺术家和哲学家对于艺术的发展产生了短暂的误解。

关于艺术的教育问题,并存在所谓的标准规则或是特定形式,艺术教育根据人民对于艺术的认识、审美和产业发展水平而随时变化,艺术文化是具有历史继承性。就中国艺术文化历史的进程中,在封建社会一“六艺”作为教育的标准,即“礼、乐、射、御、书、数”这六个科目,在春秋战国时¬期,对于“礼”和“乐”的重收程度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是修身养性的最基础内容,是艺术教育内容的最基本内涵。

五、艺术的现代转型

现代艺术发展处于一种滞后阶段,艺术形式的发展跟不上社会的步伐,原因在于中国在很长一段时间里忽视了艺术审美对于群众的内在需求,从而导致了艺术发展形式和风格并没有成功转型。当今社会,影响企业、行业、产业的因素有发展环境的变化、消费群体的变化、驱动模式的变化,如何推动文创产业转型升级,如何持续助力文化领域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成了国内文创产品的发展现状。结合正在转型期间的乡村伦理打造“文化+”的文创产品是实践研究的意义所在。

艺术品作为中国社会最主要的物质或非物质文化遗产,也就成为了中国历史的文化遗产,所以对于艺术的现代转型成了不可忽视的重要问题。传统的艺术内容与现代社会的发展处于断层的状况,要使艺术设计适应现代社会,得到更好的衔接是艺术发展的重要内容。关于中国的艺术文化问题可以说是历史发展过程中遗留下来的问题,如何打造一个完美的现代文创产品是解决艺术问题的方式,是利用新媒介广泛传播国内外艺术文化的最终目标,通过媒介传播的不仅仅是单一的艺术精神,而是通过艺术的大范围铺垫,从而进一步涉及到现代文创产业的各个方面,基于先进艺术的全方位发展来看,黑格尔等人所提出的艺术终结论不能成立。

猜你喜欢

言志艺术品文化遗产
如果垃圾变成艺术品,你还舍得丢弃吗?
World Heritage Day 世界遗产日
中考作文写作指导之 托物言志法
言志说及其诗歌史上的体现
如何巧妙地托物言志
Tough Nut to Crack
文化遗产是“价值富矿”
艺术品
艺术品被盗
文化遗产与我们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