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皮影可互动元素在儿童绘本设计中的应用

2019-07-12钟兰溪江南大学设计学院214122

大众文艺 2019年7期
关键词:皮影戏皮影光影

钟兰溪 朱 华 (江南大学设计学院 214122)

在娱乐设施缺乏的年代,皮影是深受儿童欢迎的“玩具”,随着社会的变迁导致现在皮影戏的发展现状面临着自身层面和社会层面两大问题。皮影传承在研究层面已非常丰富,但皮影戏仍极少出现在大众生活中,缺乏“活”态化的传承研究。活态化的传承要求传统元素创新性的以现代化的形式出现,需要符合现代人需求与品味。近年来,中国市场大量引进西方儿童绘本,加入中国传统元素的原创儿童绘本随之出现,本文提取皮影可互动元素,注入到儿童绘本中,让儿童在阅读绘本的同时能够感受到皮影文化的魅力。

一、皮影元素的提取

皮影制作工艺流程主要包括制皮、过稿、闷皮、打磨、选皮、雕刻。皮影一般由十一个部分组成:头、颈各一、手臂四截、手一双、身一段、腰一段、腿一双。皮影工艺决定皮影动态特点,可转动关节部位是双肩、双肘、双腕、腰与跨,在皮影的颈部和两个手部连接操作杆,供艺人操作。皮影大部分是个体存在,一个皮影可搭配不同场景,搭建好场景后,增加光源,光影成戏,让艺人操持皮影在戏台上为观众演绎故事。

通过对皮影的了解,提取以下四个皮影特点:

(1)皮影可拿取特点

皮影的可拿取使皮影能自由切换表演场景,皮影戏中的人物、道具可以独立存在,自由搭配形成剧目场景。

(2)皮影多点可动特点

以皮影行走动作为例,这一操持行为涵盖移动、个体多点变化和翻转。操持者在操作前会考虑角色的年龄、性格、行动特点。只有单个皮影上的多点可变化才能创造不同人物性格特点的动作。

(3)皮影的基本运动特点

在皮影戏中,皮影人物移动和翻转是常见基本运动特点。除操作皮影外,制作皮影也是艺人的工作,皮影的头和身体可抽拉分开,一个头茬可配多个身体,这是皮影的特点,抽拉这一运动特点是皮影艺人在制作皮影过程之中的基本运动特点。

(4)皮影的光影特点

皮影戏依托光进行,光与影是皮影戏的重要元素。以戏中的“火”为例,火炉中的火、龙口中喷出的火、怪兽出现时的火…形态均不相同,皮影戏的舞台效果,通过对光的遮盖和距离控制实现,也会增加道具进行表演。

二、皮影互动元素在儿童绘本中的应用策略

1.结构互动应用策略

结构互动应用策略将皮影结构元素运用在书籍结构中,利用书籍本身的特性,搭建舞台,创造自由互动。自由互动方式是设计师设置基本互动道具,最终创造出的互动形式和互动场所由读者决定。在利用书籍结构而搭建的舞台基础上,为读者提供表演道具,让读者自由发挥,让读故事变成演故事,让读书变成“玩”书,体现阅读方式的灵活,让儿童了解皮影结构和皮影戏幕后,这样拥有参与度的绘本会比电子产品中的动画更有吸引力。

2.行为互动应用策略

行为互动应用策略是利用预设互动思维进行设计互动环节,提前预估读者的行为动作并进行有预谋的互动环节设计,这种方式不同于自由互动方式的随机性,为了更好的让读者的动作实现自己的设想,互动装置一般要固定在书籍之中,设计者可让“抽拉”“翻”“移动”进行平面方向或空间方向的变换,结合绘本中的皮影风格道具,让儿童认识皮影到有趣之处。

3.特殊效果互动应用策略

皮影光影特点在书籍中属特殊效果,在书籍中创造光影效果通过增加光源道具和特种纸张模拟来实现。增加光源道具,在纸张上进行雕刻,根据光源的开关和角度的变化投出的影子上发生变化;特殊纸张模拟光影效果能带来独特的视觉效果,印刷和纸张叠加配合能模拟皮影光影效果和近实远虚的视觉效果。无影不成戏,皮影光影特点的传承是皮影传承的重要方面。皮影光影特点的运用,使皮影传承打开另一个角度。

三、总结

对于皮影元素的传承不应停留于造型、颜色上,在挖掘元素和运用元素上需要更多的时间去研究。皮影的可互动元素特点运用于儿童绘本中,抓住皮影在二维平面的创造力,选择传统书籍媒介作为承载物,儿童可以触摸到纸质与皮影的真实魅力,让电子产品不再充斥儿童的生活,提高绘本的互动体验,让皮影出现在儿童的生活中,让皮影的寓教于乐的文化功能以“活态化”的方式重新回归。

猜你喜欢

皮影戏皮影光影
我们来演皮影戏
光影
光影
皮影戏
月光皮影
不老的皮影
光影之下
皮影戏的超级“迷妹”
美国女孩安妮:中国皮影戏的超级“迷妹”
皮影的来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