雕刻时光
——读冯骥才散文《日历》有感
2019-07-12天津大学冯骥才文学艺术研究院300072
肖 鹏 (天津大学冯骥才文学艺术研究院 300072)
以小说步入文坛而出名的冯骥才不仅仅局限在小说的创作上,他的散文,同样也有其独到之处,他凭借画家的身份,慧眼独具,常常能发现生活中那些被我们所忽略的美,韵味十足。而且冯骥才的情感抒发往往寄寓普普通通的生活中,注重对生活细节的把握,不追求绚丽的辞藻、高超的艺术技巧,往往就是在平淡无奇的叙述中,逐步深入、层层递进,道出引人深思的人生哲理。
就像一本普通的日历,说厚重也厚重,说浅薄也浅薄。为什么这么说?厚重的是它背后所代表的时间——一日、一周、一月、一季乃至一年,时间是无法用任何东西衡量的,失去了就不再拥有。当然,时间也给足了我们“时间”,提醒我们在时间的长河中,用情感、忠诚、爱心、责任感和努力的双手留下生命的深度和宽度。浅薄的是它本身是一本毫不起眼的小册子而已,是日常生活中再普通不过的事物了,我们大多数人之所以会忽略这本小册子,是因为我们只看到了它的表面,忽视了它深处的那沉甸甸的分量。日历,其实就是一份隐形的“日记”,虽然我们未曾用笔真实的留下这一天天的生活,但是时光却在暗处“偷偷”见证着我们所经历的的这一切,无论是喜怒哀乐还是悲欢离合。它见证着我们每天的点点滴滴,我们每一天的生活就印在这一页一页的日历上面。同样的,日历在见证了我们每个个体成长变化的同时,也见证着四节的变化,而四季也是大尺度上的“日历”,同样和我们亲历着起承转合:春之勃发、夏之热情、秋之绚烂、冬之静谧。日历和四季,只是不同的时间维度,但在更深的层面上,却都是生命的历程,人生的驿站。
日历为我们呈现的画面是细腻的、真实的生活琐碎,是重生活的画面,一本本日历就是我们详实的人生记录。虽然可能每天做的是重复的事,或许会感到无聊,但当我们在被生活选择的同时,同样可以选择以一种什么样的态度面对生活:“你快乐它就是快乐的一天,你无聊它就是无聊的一天,你匆忙它就是匆忙的一天;如果你静下心来就会发现,你不能改变昨天,但你可以决定明天。”无论这一天过得怎么样,终究只是过去式,撕下这一页日历,迎接我们的将是“元气满满”的“明天”,这里的“明天”,既是时间单位(今天过后的下一天)又是一个美好的词语(含着希望)。这样一想,当我们手握一本厚厚的日历时,我们还有大把大把的时光来“挥霍”!这是一件多么令人开心的事情啊,还有很多事情等着我们去做,值得我们去做,有时间能够去做。
日历同时也代表着失去,在快节奏的社会生活中,还有多少人会去翻看这小小的日历本?还有多少人在使用日历?即使有的人仍用着日历,也仅仅是一种摆设,真正一天天翻页的又有多少呢,当我们在停止焦头烂额的忙碌或偶然间抬头的一瞬,忽然发现桌上这略带灰尘的日历时,或许会惊人的发现,原来日子在不知不觉中已经过去了这么久,我们的人生大部分时间是不是也和这带有灰尘的日历一样黯淡无光?想想过去一段时间所做的,内心好似空落落的。但在我们每个人的时光长河中,总是有些闪闪发光的点,这些星星光点就是人生中珍贵的回忆,是每个人独特的记忆,是深藏于心灵的。即使时间拉的再长,我们仍旧能回想起那年那时的我们。记忆的独特性就是它的唯一专属,但是触发记忆的媒介却是多种多样的,一张照片、一首老歌、一件物品(就像这毫不起眼的日历)。
记得小时候,最期盼在日历上看到红色的星期六和星期日,甚至为了希望周末的早点到来,还自作聪明的把前边几页偷偷扯掉,而到了年跟,却又不想把这最后的几页撕掉,现在回想起来实在可笑。时间的流速不会随我们的意志而改变,它就在在那里按着它的节奏一直往前,就像时针从不会逆转一样。生命也是如此,“光阴岁月,就像一阵阵呼呼的风或是闪闪烁烁的流光;它最终留给你的只有是无奈而频生的白发和消耗中日渐衰弱的身躯。”
人生经历了春之勃发、夏之热情、秋之绚烂,冬就是人生的总结回顾,是平平淡淡的静谧安宁。“我忽然对老人这个概念生了敬意。只有阅尽人生,脱净了生命年华的叶子,才会有眼前这小树林一般明彻。只有这彻底的通彻,才能有如此无边的安宁。”人生经历了年少轻狂、意气风发、激情澎湃,也经历了风风雨雨、失意低落,也只有经历过这些,才叫人生。岁月磨去了我们的棱角,也磨砺了我们的精神,那些年的日晒、风吹、雨打,使“老人们”面对任何事都能泰然处之。经过了春之播种、抽芽,夏之浇灌、成长,秋之收获、成熟,冬来临之时,就该洗尽铅华,享受所得。任何人存在的意义就在于他能否实现人生的价值,既包括个人的,也包括社会的,即生命的宽度和深度。只有这样,我们所努力的、辛勤的付出,才能在明天有美好的回忆!人生就如一年的四季,世世代代就这样循环往复。
冯骥才以他细腻的笔调,把这感悟灵性的挥洒而下,在让我们品味时光的同时,更深深体会到人生的真谛。他的散文之所以美,就是那无处不在的漂浮着的哲思与意境,让我们在获得审美的同时,也让我们品味人生、思考人生…… 正如冯骥才所说:“散文是一段一段,是线性的。但线性的描述可以一点点地深化情感和深化意境。”散文是情感的持续深入,是深挖心灵的,是渐进的过程,给人的美是立体的、有层次的,文字就是他心灵的水墨,他以一支笔,以心灵的笔墨驰骋文学,把他的情怀、他的思考展现出来。他从一本小小的日历就能唤起我们对过去的回忆,对当下的珍惜和对未来的思考,从细节中蕴巧思,于平淡中品不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