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日本神话中“速须佐之男命”的文化内涵分析

2019-07-12周欣宁河南大学文学院475000

大众文艺 2019年7期
关键词:神话日本文化

周欣宁 (河南大学文学院 475000)

和铜五年,《古事记》整理完成,成为日本第一部文学作品,上卷神代系统地记载了日本古代神话,体现了日本先民的文化对其文学的影响,展示着他们对于自然和世界独特的认知。其中,“速须佐之男命”这一形象因其被赋予的人格和意义,成为日本古代文化的一个独特展现者。

一、“暴风”性格与自然原型

据《古事记》记载,速须佐之男命是伊邪那岐从黄泉国归来拔禊时所产生的三贵子之一,含义是英雄神或暴风神,被派去管理海洋。

伊邪那岐在洗鼻子时化生出了速须佐之男命,在人的潜意识中,鼻子含有“自我”之意,在弗洛伊德的人格理论中属于“本我”,遵循“快乐原则”,且日语中“须佐”一词本身具有荒暴之义,因而他也被称作“暴风神”、“破坏神”,也正是这一“体质”,决定了他多变的、不定的性格。

在三贵子分治时,天照大御神和月读命都听从伊邪那岐的吩咐前去治理自己的国土了,但唯独速须佐之男命“不去治理他所受命的国土,直到胡须长到八拳长,拖到了胸前,还在那里痛哭。”1P16日本作为一个岛国,属海洋性气候,原始先民受海洋自然灾害影响很大。速须佐之男命哭泣不止,正象征着阴雨连绵和海浪滔天,预示着灾难的来临,因而《古事记》中说“这恶神哭闹的声音,象夏日的苍蝇到处嘴嗡不已,种种灾祸随之齐生。”1P16直接体现出了他暴风雨般荒暴的性格,也是“个体要求立即满足”的“本我”的展现。

而当伊邪那岐问起他哭泣的原因时,他只回答“我想到亡母的国土根之坚国去”1P16,惹得伊邪那岐勃然大怒。须佐之男本是拔禊所生,严格意义上来讲是无母的,而他却哭闹着要到根之坚国去,应当归因于他“暴风神”的特质,因为暴雨终要落于尘土、渗入土壤,黄泉国自然是他的归处。

又如上高天原向天照大御神辞行之时,他毁坏田埂、惊吓织女、拆毁房屋,把天照大御神吓得躲进了山之岩户,使苇原中国一片黑暗……这些正是暴风雨的人格化行为和海洋灾害彰显出的特质,可见暴风雨与海洋便是速须佐之男命的自然原型。

云雨聚则日光蔽,海浪席卷则良田尽毁,整体而观,须佐之男整个上天辞行的过程展现了日本原始先民对于雷电风雨和海洋自然灾害的恐惧与解释,因而其流放和重归大地是具有必然性的。积土成山,水汽聚集,升腾为云,凝结成雨,常伴雷电,最终归于土壤而宁息。须佐之男的人物形象和内在人格,正是来源于日本先民对自然力量的恐惧、崇拜与斗争。

二、性别与“势”能之较

在日本神话中,以“三贵子”的诞生为标志,神代进行了交替。其中,月读命存在感较弱,因而,天照大御神与须佐之男便自然成为了对比的双方,正是在这种对照下,须佐之男形象的文化内涵才更为清晰。

在须佐之男诞生时,性别,便决定了他的与众不同——三贵子只有他一人为男性。月读命身为“月神”具有阴柔的属性,将其刻画为女性不难理解;然而,天照大御神作为太阳神,掌管诸神居住的高天原,却同样是女性身份,打破了传统神话中太阳神充满阳刚和力量的形象。公元712年《古事记》成书,日本早已进入父系社会,加之天照大御神被奉为日本皇室的祖先,尊为神道教的主神,直至今日仍有极高的地位,更印证了此形象以女性身份出现并非母系社会遗留的残影,而是出于日本文化本身。

天照大御神的女性力量主要体现在包容与平和之中,当须佐之男大闹高天原时她并不责难他,反而替他辩解“毁坏田埂,填平沟渠,是因为他爱惜土地才这样做的”1P20。“与尊重个性及自我主张比起来,更为重视场面的调和,忽视个性的日本社会,是一个母性原理占优势的国家。”2天照大御神这种“包容”的功能在河合隼雄提出的“母性原理”中得到了概念化的解释,也为理解其在日本文化中的崇高地位、美与永恒性提供了一个理性的答案。

较之天照大御神,须佐之男则是日本先民中弱“势”个体的一种代表。吉田敦彦认为,“日本神话世界的构造中就明确地反映出一种观念,即认为构成社会的一些要素分别是主权者(=祭司)、战士、粮食生产者(=庶民)。”3P96神话中与之对应的“三神器”,八咫镜、草薙剑和八尺琼勾玉,分别代表了主权者、战士和粮食生产者的功能。其中,“剑”便是须佐之男的主神性格和功能,也解释了他个人英雄形象所代表的社会身份,但与天照大御神的“镜”及其代表“祭祀”的主神位置相比,须佐之男“战士”的身份,仍处于“势”能的弱端。

比如在出云斩蛇故事中,须佐之男要求足名椎将女儿献给他时自报身份说:“我是天照大御神的同胞兄弟。”1P24老翁问他的“尊名”,但他却报上了天照大御神的名号。由此可见,须佐之男展现出的势能是围绕天照大御神而生的,并非依靠自身,具有依赖性,相对于集体力量仍是弱势的存在。

由此看来,须佐之男虽然在性别力量上强于天照大御神,但在“势”能上却是低她一等。至今日本的祭祀文化仍能体现出这一差别,而他们二者正是神话语言中母性原理占优势的日本文化的人格化表现。

三、结语

神话是一个民族古老而独特的文化记录方式,是人类群体的梦,具有着极为丰富的蕴含和象征意义,具体的人物形象往往成为特定文化中文学的原型与母题。本文从速须佐之男命的身份着眼,通过分析其行为与形象,管窥日本神话中的丰富文化内涵。纵然《古事记》的成书在各方面有着很多人为操作的因素,但其中流露的细节和整体的脉络却反映着日本先民真实的文化心理,着实值得我们去仔细研究和分析。

注释:

1.安万侣.古事记[M].邹有恒,吕元明译.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79.

2.蔡艳艳.日本神话“天照大神”形象的特异性研究[J].中国科技信息,2005(9).

3.吉田敦彦.日本神话的考古学[M].唐卉,况铭译.西安: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13.

猜你喜欢

神话日本文化
爱情神话
以文化人 自然生成
日本元旦是新年
年味里的“虎文化”
探寻日本
神话之旅——奇妙三星堆
《黄金时代》日本版
神话谢幕
谁远谁近?
“神话”再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