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缜密的理论思辨,通透的文本解析
——评方英的《小说空间叙事论》

2019-07-12范生彪湖北民族大学文学与传媒学院445000

大众文艺 2019年7期
关键词:时空建构理论

范生彪 (湖北民族大学 文学与传媒学院 445000)

西方哲学社会科学“空间转向”之后,叙事学的空间研究日益受到重视,涌现了许多佳作。方英的近作《小说的空间叙事论》庶几可以跻身此类好书之列。

首先该书有明确的问题意识。方英在专著中清晰地阐发了小说空间叙事理论关涉的四个核心问题:什么是小说的空间叙事;小说的空间叙事怎样实现的;小说的空间叙事有着怎样的时空关系;怎样理解作为一种文化症候的小说叙事的空间转向?

为讲清楚“什么是小说的空间叙事”这一问题,作者旁征博引,探幽发微。方英首先梳理了西方对于空间的认知,其次回溯了与文学密切相关的空间理论发展史,然后把问题聚焦在小说的空间叙事上。方英认为在西方人的观念中空间的基本内涵可概括为虚空、处所与广延。西方空间意义的发展大致经历了三大阶段:古希腊、近代和20世纪。方英指出,在古希腊阶段,先哲对于空间内涵的探讨已触及上述三种意义;到了近代,人们则开始强调空间的背景意义和几何意义;20世纪的哲学研究则赋予空间以复杂多维的意义,也为文学空间研究提供了丰富的视角。对于文学空间的相关理论探讨,方英在充分借鉴前人已有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实现了自己的理论创新。她对文学空间做出了全新的阐释:“这是一个建构的空间,是以文字为媒介,通过作者、读者和文本之间的互动而建构的关于作品世界的空间。是对各种关系的建构,是语言建构、心理建构与文化建构的结果,关系性和建构性是其核心内涵。”1这个定义立足于关系性和建构性,论述得极为机智。该定义既有明确的理论限定,又规避了下定义时常常会遇到的本质主义陷阱;既避免了文学批评的内部研究与外部研究的争论,又顺应了文学批评由文本中心向读者中心转移的发展趋势;既展示了文学空间开放多维的含义,又阐明了这一切都是建立在语言、心理和文化构建的基础之上,其中语言是基础中的基础。紧接着,方英论述了文学空间的子命题,小说叙事的空间。作者首先对小说叙事的形式空间和内容空间做了区分,然后重点分析了内容空间包含的三个重要的维度:物理空间、心理空间和社会空间。作者清醒地认识到了小说叙事内容空间的分类,只是缘于研究方便的需要,各个空间之间其实是存在重合与互补关系的,这种分类与概括其实还是有所遗漏和存在不足的。因此作者及时补充论述了小说叙事空间的互补、交集与边界,指出物理空间、心理空间和社会空间是小说叙事中常见的三种重要空间状态,往往是小说意旨的寓居之所。

对于“如何实现空间叙事”这一问题,方英总结了空间叙事模式的两种不同路向:一种是通过空间来实现叙事,此时空间成为了小说叙事形式的重心,另一种是关于空间的叙事,空间成为了小说叙事内容的重心。随后作者对相应的各种叙事策略进行了理论总结,强调了所谓空间叙事实质是“叙事的空间化”,即叙事以空间秩序和空间逻辑为主导,通过空间建构得以组织、表达和完成。叙事的空间化可以从表达和内容两个层面加以分析。“表达的空间化”,指的是通过一定叙事手法,在表达层面实现叙事的非线性发展,使之具有块状叙事的立体化特征。常见的叙事策略有三:叙事元素的并置,情节的“碎片化”,叙事脉络的“迷宫化”。“内容的空间化”指的是在内容层面将空间作为叙事的重心,即以空间描写、空间建构、空间关系和空间的意义为小说内容的重心。空间在小说叙事内容的重要性体现为以下三种情形:其一,以空间为叙事“前景”。这时空间是小说叙事所强调的内容,而不仅仅是叙事的背景,具体表现为小说叙事中要么有大比重的空间描写,要么赋予空间独立性和主题性;其二,以空间组织叙事。这是以空间的“前景化”为前提的,表现有三:以空间组合代替情节发展,以空间转换推动叙事发展,以空间重复形成叙事节奏;其三,以空间为意义主体。即小说的意义主要来源于空间的意义——空间形象、空间知觉和空间关系的意义。

对于“小说空间叙事有着怎样的时空关系?”这一问题,方英的分析也是可圈可点的。作者对这个问题的讨论是以时空关系的普遍统一性为基础的,即空间叙事中的时空关系也依然遵循“时空一体性”原则。所谓空间叙事无非是对现实时空关系的一种陌生化处理而已,归根结底,无论作家在小说叙事中如何强调空间与空间性,时间与空间的统一性依然是无法割裂的。但是空间叙事之所以能够存在,是由于时间与空间是相互联系的,特殊的认知过程中,时空彼此是相互缠绕,可以相互替换的,对之做一种审美的陌生化处理。具体而言,空间叙事中的时空关系有其特殊性,即一方面空间存在于时间之中,另一方面空间又包含着时间。首先,空间叙事是对时间的反叛,具体表现为:时间的“淡化”,即时间的线索、逻辑和秩序,时间的流动、顺序与间隔等都处于叙事的背景,被淡化处理;时间的“停滞”,在空间叙事中,大量的空间描绘与空间建构,导致叙事速度放缓、叙事进程搁置、乃至时间静止幻觉的出现;时间的“碎片化”,指时间的线条被肢解成碎片,散乱地分布于叙事的空间之中。其次,空间叙事作品也需要表现时间元素、时间顺序乃至时间主题,往往会采取“时间的空间化”手法。一方面,时间“凝结”于空间,即以空间物象或作为整体的空间建构表现时间的存在、流逝和意义;另一方面,以空间标志时间,即以静态或动态的空间作为时间的标识物。总之,时间的空间化就是以空间表现时间,通过对空间的偏重,让人关注和反思空间在小说叙事中所承载的特殊的传情达意功能。

方英对作为一种文化症候的小说叙事的空间转向问题,做出了自己的精辟解读。方英认为空间叙事作为一种叙事模式具有自身的意义言说,其模式特征隐喻着现代人的时空体验和存在状态。具体包括,一是对生活偶然性的言说。空间叙事常常打断事件之间的连续性和因果关联,消解整一性与确定性,强调生活的偶然性。二是对瞬间真实的言说。空间叙事具有块状化和片段化的特点,叙说各种短暂的时空片段,强调当下感觉和记忆碎片的无序组合,实则是强调真实存在于瞬间。三是对存在空间性的言说。空间叙事凸显空间秩序,言说现代人与空间之间空前紧密而复杂的关系,回应现代社会的碎片化和现代人的时空焦虑,言说现代人的空间体验、空间建构和权力关系的空间化。偶然性与瞬间性是对时间流动性和因果律的对抗与消解,空间性是一种共时性幻觉和对时间停滞的追求,这三者都是现代人存在状况中的核心问题,也是空间叙事模式的核心言说。

其次,该书立论言而有据,能言之成理,自圆其说,体现了严谨的治学作风。譬如方英在梳理古希腊时期西方人的“空间”观念发展史时,她是在广泛考察了古希腊不同历史时期的宇宙观对于空间的影响的演变史,比较了柏拉图、亚里士多德、巴门尼德、毕达哥拉斯这些先哲以及他们背后的各大学派学者对于空间概念的不同理解之后,才把古希腊时期人们对于空间的理解总结为虚空、处所和广延,并且水到渠成地引申出空间这个概念范畴所包含的丰富内涵:容纳性、范围性、方位性,参照性、秩序、层级、关系、三维等。方英在总结近代空间概念时,她逐一分析了笛卡尔、牛顿、康德对于近代空间概念各自所做的理论贡献;综合考虑了现代哲学、物理学以及神学观念对于空间观的背景化、几何化的推动作用;并进一步深入分析了认识论哲学的主客二分的思维模式对于近代空间观念建构的积极与消极影响;然后从容地分析了理性主义和经验主义两种不同的思维模式烛照之下的理论分野,前者长于形而上学的理性思辨,视空间为先验的理论范畴,后者把空间目之为事物的客观性和人的感性经验的产物。对于二十世纪空间意义变化,方英也是在熟读柏格森、梅洛•庞蒂、巴什拉、海德格尔、福柯、杰姆逊、列斐伏尔、布尔迪厄、德波、哈维、卡斯特尔、苏贾等人有关空间的理论著述之后,才能精辟地总结“空间转向”对于空间观念所带来的深刻影响,既有空间的凸显,又有全新的空间形式与空间经验的出现,带有跨学科性质的空间意义的自我增殖与生产。即便对空间概念进行了周密的学术史的爬梳,方英对于空间的定义,依然是在参考了莱布尼兹关于空间是“共存信息的秩序”的定义之后,才基于关系性和建构性这两大空间的属性,建构了自己的空间观念。即便在论述大家公认为常识的时空一体系问题时,方英也引用了巴赫金“时空体”的概念作为旁证。方英治学的严谨性还体现在其思维的辩证性。譬如她在论述了小说的空间叙事良好的发展势头的同时,也清醒地认识到了这种叙事模式的局限和问题,如,叙事的碎片化、迷宫化,可能导致文本的晦涩难懂,缺乏可读性;空间叙事对于小说叙事情节性的弱化,可能导致小说故事性的缺乏,降低读者的阅读快感。

再者,该书建构的小说的空间叙事模式具有极强的理论概括性和对于小说文本的阐释力。方英的小说空间叙事模式的理论总结来源于对前人关于典型空间叙事特色文本的大量既有的研究成果的占有,又基于自身对于大量西方文学史上具有代表性空间叙事小说文本反复精读产生的亲身体悟,确保了自己的小说空间叙事理论的总结既有温度又有深度。由于方英对于小说的空间叙事模式的理论总结,言简意赅,具有很强的可操作性,因此这套理论还可以直接运用于带有空间叙事特点的小说的理论分析和文本解读。帮助读者从空间叙事的内容层面和形式层面理解作者的艺术匠心所在,空间叙事作为一种新的叙事模式,不是为了为了讲述一个完整故事,塑造某个鲜活丰满的人物形象,或者对外部世界的完美再现,而是有志于完成对特殊审美空间的建构。小说的空间叙事通过建构内容层面的视觉空间和表达层面的抽象空间,完成了一个独一无二的文本空间体系的建构。这种叙事策略的目的在于引导读者关注文本中不同叙事元素之间的复杂联系,通过对世界的空间性的建构来体验世界的空间性。如此,小说的空间叙事便具有了一种隐喻的功能,能够向读者传达作者在现代社会中所体验到的因为生活的偶然性、瞬间性和空间性所滋生的价值虚无和人生的挫败与无力感。这样空间叙事小说不仅能带给读者独特的体验世界的方式,还能够在阅读和理解中潜移默化地改变人们理解世界的方式和对世界本身的认识,促使人们按照空间的秩序和逻辑,而非遵循时间的历史性逻辑,来重新打量世界,发现这个世界并非全然是整一有序、线性发展的,而往往是以混乱、碎片化和不确定的面目出现的。

最后,笔者还想强调一下本书的语言魅力和不足之处。语言魅力十足实在是本书的一个极为抢眼的优点。明眼人拿到这本专著,首先会被书中每一章开头,作者用双语创作的小诗所吸引。这些隽永深情感性的小诗与书中澄澈、理性、干净、雅洁的理性文字形成了某种充满张力的内在和谐。骨子里方英是一个有着浪漫情怀的思想者,全书中她的理论阐发过程中,无论是精选的素材还是对前人观点的发挥和阐发都透着灵气和幽默。例如文中作者借鉴肯尼斯•派克与威廉•赫慈借助物理学概念波、粒子和场的概念分别建构了属于自己的语言学感知世界的模式与理解文学的三元模式,用于自己建构理解空间的认知模式,这十分富有童趣,且能激发灵感。至于本书的白璧微瑕,本书的立论如果建立在更加丰富的空间叙事小说的文本细读的基础之上,理论的阐发或许可以更加精辟和深入,理论的视野或许也就更加开阔,并有更多的洞见。理论探索本身就是一个滚雪球式的积淀和发现过程,方英女士正年富力强,我们有理由期待她能为小说的空间叙事理论探索续写华章。

注释:

1.方英.《小说空间叙事论》.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2017年5月版,第39页.

猜你喜欢

时空建构理论
论相对独立的刑事涉案财物处置程序之建构
跨越时空的相遇
坚持理论创新
理论创新 引领百年
情境—建构—深化—反思
建构基于校本的听评课新文化
玩一次时空大“穿越”
多项式理论在矩阵求逆中的应用
建构游戏玩不够
时空守护者之宇宙空间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