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平如衡与冷绛雪相遇过程的随缘阐释

2019-07-12张雪怡华南农业大学人文与法学学院510642

大众文艺 2019年7期
关键词:才学平山随缘

张雪怡 (华南农业大学 人文与法学学院 510642)

清代的才子佳人小说《平山冷燕》讲述了平如衡与冷绛雪、燕白颔与山黛两对才子才女才色相慕的故事。平、山、冷、燕四人可谓得到了上天的恩宠,才气与相貌极其出众,在他们四人尚未相识之时常常慨叹自己的才色无人能比,有着独孤求败的失意感,但经过多次的机缘巧合后,他们互相结识并相互欣赏。

《佛经》中说:“缘来则去,缘聚则散,缘起则生,缘落则灭,万法缘生,皆系缘分。缘来天注定,缘去人自夺,种如是因,收如是果,一切唯心造。”“随缘”需要自己掌握好天赐的良缘,并有所作为而不是不努力、无所为,面对“缘”的结果能够坦然接受。

《平山冷燕》中含“缘”的字眼多次出现,“机缘”、“缘分”、“有缘”、“奇缘”、“无缘”、“天缘”、“缘法”等词语接近有三十处,而不含“缘”且与“随缘”有密切联系的“有意栽花,既以无成;无心插柳,或庶几一遇”、“踏破铁鞋无觅处,得来全不费工夫”、“接引庵”、“闵子祠”、“寺”、“庙”、“祠”等字词句在文本中更是多达七十余次。可见作者应该有意或者无意深受随缘思想的影响,文本中的随缘思想不容忽视。

虽说平如衡与冷绛雪、燕白颔与山黛的相识经过均充满了各种曲折与巧合,但本文只论述平如衡与冷绛雪两人之间的相遇经过,这样写的原因一方面是冷绛雪与平如衡两人相遇的时间战线更长一些,过程更为曲折,令人回味无穷,另一方面是冷绛雪与平如衡的相遇随缘因素更加丰富、深刻。

一、天缘促成

《西游记》中写道:“悟得色空还本性,诚为佛度有缘人。”天缘并不是每个人都可以得到的,能获得天缘的人首先需要“悟得色空”,至少心灵应该是干净的,没有受到功名利禄的束缚,平如衡和冷绛雪两人第一次得以相遇就少不了“天缘”的帮助。

平与冷两人为人清高、不愿同流合污,十分厌恶无才无能的人,对官场上那些依靠家世出身又品行恶劣、庸俗愚蠢的人投以鄙夷的态度。冷一直在寻找同道中人,发誓只嫁给比她才学高的人,且她在被迫做山黛的奴婢的情况下说过如果山黛为真正才学极高的人便觉得找到了同道中人。平因考试时遇到专好贿赂的宗师,成绩排名在前十的均是才学不如自己的官宦富有之人,平深感羞辱和不公,便放弃了可以做洛阳秀才的机会。平、冷两人才学绝高且心灵一尘不染、纯净通达,正符合“佛度有缘人”的要求,他们得以恰好几乎同时出现在闵子祠是天赐良缘。

平、冷两人第一次相遇的场所——闵子祠,也十分值得一提。首先这是一个庙宇,庙宇本身就是佛道儒思想的一个标志,他们的相遇无形之中就抹上了一层上天注定的色彩,其次这个庙宇是孔门七十二贤之一的闵子骞的,闵子骞自身品德高尚,这一定程度上暗示了上天成全品德高尚的人。反观张寅追求山黛的事件,他唯利是图,带着功利的心追求山黛,强求的缘分注定是不会得到上天眷顾的,天缘当然不会降落到他的身上,所以他追求山黛时屡次碰壁,最终也只落得个凄惨的下场。

二、自度取得

《六祖大师法宝坛经》中写有“迷时师度,悟了自度”,天缘已经有了,接下来就需要依靠自己的努力争取了。平与冷在闵子祠互相等待双方的出现,由于冷时间紧迫未能多等待,他们第一次相遇只能以只看到背影而终了,之后他们彼此挂念,始终没有放弃一切可以找到对方的机会。

平与冷第一次相遇后互相留下深刻印象是自度的一种表现。平自从见到冷在闵子祠题的诗后大为赞赏,睡觉时辗转反侧,最后思念成疾,而冷离开闵子祠后也是“以心问心,终日踌蹰,一路上看山水的情兴早减了一半”。假若两人志趣、才学等均不是双方倾慕的,想必就算在闵子祠相遇了也不会互相题诗、互相期待对方出现,自然也就不会有这令双方都难以忘却的缘分,既然没有令双方难以忘却的深刻印象,那也就谈不上是一场缘分了,毕竟天缘出现后也是要靠双方争取方可有所结果的。

他们自度的另一种表现是平与冷为寻找对方而付出一定的行动,不放过任何可以找到对方的机缘,如果说上面的自度行为是心理行为,那这一种就是实践行为了。平如衡与燕白颔来到京师准备与山黛比试才学时,平知道冷大概在京师,于是他找来记载缙绅的书,寻找姓冷的人家,果然有一家冷姓大户,他便不管是否是绛雪家,也要去一探究竟,事与愿违,这个冷姓大户并不是冷绛雪家,平还被那家人以羞辱自家女儿为由赶了出来。尽管如此,平如衡也没有放弃寻找冷绛雪,功夫不负有心人,平如衡与窦知府谈话间得知了冷绛雪的家,于是着急地想要找人与冷绛雪爹做媒,终于与冷定下姻缘,但不久后皇帝想要赐婚给平,平知道后并没有因为是皇帝的谕令就违心接受,他决心要据理力争,与皇帝说明白自己已经定下婚约,并请求皇帝撤回谕令。而冷绛雪作为一名女子,她没能像平如衡一样为追寻幸福而做出那么多实践行动,但是她在封建礼教的范围内也是做出了自己所能做到的最大的努力,比如冷知道平得了会试第一名,害怕平不知道自己在哪里,也害怕有人比自己抢先一步与平定下婚姻,在与山黛商量自己的困顿后,决定叫官媒婆前去议亲。平、冷两人十分珍惜彼此的缘分,他们都用自己的实际行动争取每一次可以相遇的机会,哪怕是海里捞针、明知会碰壁也在所不惜。

三、享受缘分

“随遇而安,随缘而处”,经过自己的努力获得的结果不管是好还是坏都应该坦然接受、积极面对,平如衡与冷绛雪通过自度获得了圆满的结局,面对这样美好的结局他们当然乐于接受。

小说在平与冷成婚后就匆匆结尾了,虽没有用较多的笔墨来写他们成婚后的心态和生活,但从那寥寥几笔的叙述中也可窥见他们婚后甜蜜生活的全貌。在小说的结尾部分作者评论平与冷的婚后生活“才美相宜,彼此相敬”、“在闺中百种风流,千般恩爱”,可见他们两人对于这难得的姻缘是特别珍惜和感恩的。

小说结尾以喜剧收场,但设若平与冷经过百般折磨后最终也没能重逢,他们是否依然会坦然接受这一结局呢,答案是肯定的。就像他们第一次相遇后,在对再次遇到的机会十分渺茫的情况下,他们依旧活出了各自的精彩,平通过自己的才华踏上了会试的路途,而冷凭借自己的才学得到了皇上的赏识。可想而知如果双方面对不能团聚的结果也不会万般抗拒,同样会抱以平静的心态对待无缘的缘分,在各自的生活中活得潇洒自在。

四、结语

《平山冷燕》很多时候都是通过各种巧合来推动故事情节,平与冷的两次相遇过程也充满了各种巧合,太多这些巧合会显得作者写作不够成熟,但是如果从作者的佛道思想角度来考虑,这些巧合正体现了作者丰富的随缘思想。

平与冷的相遇过程经历了第一次在庙宇中的奇遇,相互之间留下了难以忘怀的印象,在重逢的几率极低的情况下,双方经过不断的坚持和努力,终于得以再遇,从此两人一起过上了甜蜜的生活,他们相遇的经过就是一部能够很好诠释随缘思想的书。

缘分的到来需要以恬淡的心态面对,并积极作为,而不强求,努力后的结果无论怎样都应该泰然接受,这样才叫随缘。机缘的产生有两种,一种是上天赐予的,一种是自己创造的,在《平山冷燕》中,平与冷在闵子祠的初遇属于前者,之后的重逢属于后者,但无论哪一种机缘,平与冷都十分认真地对待之,具体表现就是初遇时是互相等待,重遇时美满地共度余生。

猜你喜欢

才学平山随缘
平山病合并Chiari畸形1例报道
不刻意自随缘
画与理
随缘
大美平山
你来过平山吗
随缘,是人生大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