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应用型本科旅游管理专业培养模式改革研究
——以宁波大学科学技术学院为例

2019-07-12薛琳琳宁波大学科学技术学院315000

大众文艺 2019年15期
关键词:宁波大学应用型旅游

薛琳琳 (宁波大学科学技术学院 315000)

一、应用型本科旅游管理专业培养模式改革的背景

2014年3月中国教育部明确提出教育改革的方向,要求全国非“211”高校中一半以上需要向应用技术型大学转变。应用型大学与研究型大学和教学研究型大学的不同之处表现在人才培养目标、培养规格、培养过程、培养方式和评价标准上。在这种形势下,旅游管理专业尤其是应用型大学的旅游管理专业,应该积极探索适合的人才培养模式,以达到调高人才培养质量的目的。

众所周知中国旅游业四十年李的飞速发展,并持续保持着强劲的发展势头,旅游行业一直存在人才紧缺现象。但与旅游业及旅游教育规模的快速扩大相悖的是,我国旅游管理专业的本科毕业生在行业内的就业率一直很低,且高考选择意愿不高,甚至在2009年由麦可思公司发布的《大学生就业蓝皮书》中,旅游管理专业被认定为黄牌专业。2012年开设有18所高校撤销旅游管理专业,由2011年的1115所减少至1097所,在校生人数也首次出现下降。从就业方面看,根据《2015年中国旅游业统计公报》,当年旅游业直接就业人数2798万,由此可以看出在旅游行业人才的供给与需求间的巨大缺口。除了存在巨大决口外,另一个主要问题就是我国旅游专业本科毕业生行业内就业率低,根据调查数据显示,该专业行业内就业比例在15%-25%,两年后业内留任率不到20%。

可以看出,旅游管理专业面临招生人数下降和学生从业意愿非常低两大困境。对此,多数学者认为是由于传统的人才培养模式下的人才培养结果不符合企业的人才使用需求所导致。但笔者认为,这个原因用于解释就业问题尚可说得通,但对学生的专业选择意愿上,所涉及的因素就更为复杂,而这些恰恰是旅游管理专业招生出现困境的根本所在。因此,旅游管理专业培养模式改革,不仅需要面向社会和企业,满足其用人需求,更需要面向新一代的学生,满足他们的兴趣需求。

综上,本论文基于教育与产业的共同发展为导向,以企业的人才需求及学生的兴趣及发展需求为主线,探讨应用型本科旅游管理专业培养模式的创新与改革。

二、应用型本科旅游管理专业培养模式改革的核心理念

(一)立足学科基础和专业属性,培养学生扎实的职业基本素质和发展能力

本科不同于高职之处之一在于本科强调的是学科的根本,培养学生可以触类旁通的能力,而高职更加侧重操作技能的培养。因此,旅游管理专业在专业培养上应该立足学科基础和专业属性,将旅游行业发展的规律性、常态性、普适性的知识系统地传授给学生,培养学生从业的基本素质和能力。

(二)关注专业发展方向和新兴业态,对接市场需求,培养学生的岗位实践能力

我国旅游教育发展三十多来,已形成酒店、旅行社、景区等比较成熟的专业方向,在不同阶段也涌现不断地涌现出诸如会展、游轮、生态旅游、乡村旅游、旅游电子商务、休闲旅游等新兴业态,不同的专业方向和新兴业态对学生只适合能力的要求有所不同。因此,要在旅游学科基础之上,关注新型业态的发展,调整专业模块课程,以便更好地对接市场需求,提升学生的岗位实践能力。

(三)兼顾学生兴趣,提升学生审美能力及综合修养,加强专业认同感

新一代的大学生群体中,95后甚至是00后开始成为主体,他们的需求不再等同于70后、80后,他们的学习已不仅仅是为了生存、为了金钱,很大一部分是为了自己的兴趣、自己的快乐。比起金钱和物质,更多的人开始追求精神层面的充实感,而宝贵的经历以及从中获得的知识,恰恰可以永久地入驻人们的生命,带给人们长久的满足,旅游恰恰是人们获得这种宝贵经历的常见和易得方式。学习旅游管理专业也应该让学生感到快乐,感受到生活的乐趣,提升自己的品味,改变自己的生活方式,使他们变得更有追求,这样才能获得更多学生的青睐。因此,在旅游管理专业培养模式改革时,我们要了解新一代大学生的需求和兴趣,开设诸如茶艺、插花、咖啡、红酒鉴赏、美食、历史文化等能够提升学生审美能力、培养生活乐趣提升学生综合修养的的课程。既提升了学生的修养及综合能力,也给予他们更多的择业和创业的机会。

三、基于应用型院校建设要求的旅游管理专业培养模式设计

(一)培养目标的设计

立足于“应用型”教育培养要求,我们必须对传统的旅游管理专业人才目标进行重新审视,调整我们的目标层次,应更加注重应用型及创新型人才的培养。旅游管理专业人才的培养应该从旅游产业和地区对人才的需求出发,人才培养目标应能够满足产业未来发展的需要、满足地区发展的需要,同时也要满足学生自身发展的需要。

(二)培养过程设计

在课程体系设置上,根据专业需要、企业需要及学生兴趣需要三个方面,同时改变仅重知识传授的弊端,提高知识向能力的转化水平,以能力为主线构建课程体系,设置公共课、专业基础平台课、专业模块课及素质拓展课,培养学生的通识能力、专业基础能力、专业核心能力及自身修养等综合能力。

在培养途径方面,除了传统的课内教学外,增加实习实践环节,探索新型培养途径。其中实习实践环节包括第第一学年的旅游企业认知实习、第二学年的专业课程实习以及第三学年综合实习与第四学年的毕业实习。在实习实践环节,要注意对理论知识的结合运用,还要增加实习实践后的总结反馈,强调理论知识与实践环节的关联性,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与把握程度。

(三)培养制度的设计

应用型人才的培养重在强调对知识的实际应用能力及创新能力的培养,因而在培养制度设计上要始终围绕学生实践能力提升这一点来进行。在培养制度上,旅游管理专业可更加灵活的进行操作。建议应用型旅游管理专业可以采取更加灵活的培养制度,每个学期或者每个学年课程集中讲授,分段实习实践,实习时间后再回到学校进行理论学习,然后再深入企业实践,如此往复,可以保证所学知识及时应用,同时可以将在实习实践中遇到的问题带回到课堂上进行下一步的学习探索,这样会取得更好的效果。

(四)培养评价的设计

在应用型旅游管理专业培养模式上,对学生的评价考核体系应以能力为导向,改变传统的单一课程的学习评价。这就要求“知识+能力”的多维考核评价体系的搭建,以此能更好地反映出学生学习的效果,并由此得知教学的改进方向。评价应广泛应用多种考核方式,加大过程考核比例,加大实训考核成绩的比例。评价主体也不应局限于专业教师,应当综合实习指导教师、小组成员以及自我评价等多重主体。

四、宁波大学科学技术学院旅游管理专业培养模式改革举措

(一)宁波大学科学技术学院旅游管理专业基本情况

宁波大学科学技术学院旅游管理专业依托宁波大学办学,由于历史因素,旅游管理专业在培养模式上多复制宁波大学的模式进行。现受国家教育部、浙江省教育厅对独立学院办学要求,将在近年内实现独立办学,且在2019年9月将搬迁慈溪。根据2015年4月浙江省教育厅、发改委和财政厅联合出台的《关于积极促进更多本科高校加强应用型建设的指导意见》中应用型本科院校建设试点院校名单,我院名列其中。基于此,旅游管理专业改革势在必行。

(二)宁波大学科学技术学院旅游管理专业培养模式改革举措

1.培养目标要进行重新定位

由于此前依托于宁波大学(研究型大学)办学,培养目标等完全仿制,不符合应用型本科大学的定位,因此,根据应用型本科的特点及科技学院本身特点要求,重新定位培养目标,首要目标是培养应用型人才,其次是创新型人才。具体来讲就是从自身特色出发,立足当地旅游产业发展,结合旅游企业人才需求特征,兼顾学生特点来设定培养目标:培养能够了解旅游行业发展规律、掌握旅游企业管理基本知识、具备相关岗位操作技能、具有较强的职业素质及综合能力的应用型及创新型人才。

2.课程体系及培养途径要进行革新

调整课程体系。设置公共课、专业平台课、专业模块课和素质拓展课程。其中专业平台课以旅游管理专业基本知识基本理论为框架,旨在培养学生基本的专业能力和素质;专业模块课根据旅游产业发展的新型业态,设置不同的课程,学生可进行自由选择,强化此模块的技能,拥有一技之长;素质拓展课程主要从学生自身修养的提升角度进行设置,对学生的需求进行调查统计后来开设学生感兴趣的、可以调节生活方式的课程。

培养途径上加强与相关企业的合作,强化实训基地建设。采用“引进来、走出去”相结合的方式,引入企业资深从业人员进行授课,将学生派驻企业进行实际训练,加深理论知识与实际应用的结合,提升学生对知识的把握程度及实际应用能力。

3.培养制度上进行创新

采取一切有利于学生应用能力提升的方法。目前已尝试一次与喜达屋集团宁波威斯汀酒店的战略合作《督导培训班》的创建。在2013级同学中,经过双向选择,最终选拔了8名同学加入该项目,进入企业进行实训,同时强化管理培训,作为企业的强大的管理后备力量来进行培养。经过一年的时间,8名同学取得了巨大的进步,受到酒店高层管理者、顾客的一致好评。在培养制度上,应继续不拘一格,灵活办学。

4.培养评价上进行革新

根据课程特点,设置相应的评价方式,注重过程评价,平时成绩占总成绩的比例不低于50%,评价方式多元化,评价主体多元化。

(三)科学技术学院旅游管理专业培养模式改革进一步计划

我院旅游管理专业培养模式改革仅仅开始迈出了第一步,从依托办学到独立办学,从宁波市搬迁慈溪市,改革任重道远。接下来需要在师资引进、国际合作办学、服务地方方面进行不断的探索革新,立足产业、服务地方,切实提升学生综合能力,才能保证旅游管理专业生存及发展。

猜你喜欢

宁波大学应用型旅游
OBE模式应用型人才培养体系研究与实践
关于应用型复合人才培养的教学模式探讨
《宁波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22年选题要点
应用型高校推进跨学科人才培养的路径探索
应用型高校混合式新型网络课堂教学改革
Research on College Education Based on VR Technology
大类培养模式下的“本科生导师制”实践探索
旅游
出国旅游的42个表达
户外旅游十件贴身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