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The Company》中的悲剧美
——以黑格尔的悲剧学说为阐释基础

2019-07-12高英丹辽宁大学110000

大众文艺 2019年7期
关键词:黑格尔杰克正义

高英丹 (辽宁大学 110000)

《The Company》是一部电视电影系列的迷你剧1,通过短短三集内容,展现了美、苏冷战期间,情报战争从开始到结束的全过程。美苏争霸,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之间的抗争博弈,是主要矛盾冲突,为整部影片奠定了悲剧的基调。黑格尔认为,特定的矛盾冲突,是悲剧产生的原动力;而悲剧的实质就是伦理实体的自我分裂与重新和解2。两个超级大国、两种意识形态,正是悲剧产生的原动力。在影片的最后,柏林墙被拆掉,冷战结束,美苏两国实现和解,体现了悲剧的实质。影片借助历史背景和历史事件,向观众再现了当时大国交锋,步步为营的精彩场面。同时也展现了战争的残酷,在历史的大背景下,有些人的命运注定是悲剧的。悲剧,是崇高的诗,有一种冷峻而又壮丽的美3。而《The Company》正是具有这种冷峻、壮丽的悲剧美。

一、悲剧冲突的必然性

影片的最后,是美苏和解,核危机没有爆发,为什么还说《The Company》是悲剧,且是必然发生的悲剧呢?因为双方都具有片面性,冲突是一定会发生的,“双方都在维护伦理理想之中而且就是通过实现这种伦理理想而陷入罪过中”4。就像影片中的苏联和美国,双方有着完全不同的理念信仰。所以冷战期间的间谍活动,都是站在自己的立场上,秉持着自己的信仰,坚定的要除掉对方,从而实现自己理论的建立和霸主地位的确立。双方各自维护着自己的立场,都有着充分的理由坚持自我,也都认为自己是这场战争中正义的一方。就像KGB的将军斯达利克,坚信苏维埃制度,坚持众生平等,反对一切贫穷、犯罪和种族歧视,认为应该消灭美国这个奇怪的超级大国,开创伟大的历史。而任职于CIA的哈维则认为自己是守门人,应该消灭那些欺负到门口的野蛮人。他们都陷入了片面性,因为要维护自我,所以一定要消灭对方,所以发动了战争。这就使双方都陷入了罪过中,注定了这是一场悲剧。因为双方的立场不是非黑即白的。双方都有理,所以冲突是不可避免的;但是双方又都具有错误的片面性,所以是悲剧,且是必然发生的。

且影片中的人物也是具有悲剧性的。原本在大学亲如兄弟的三个好友,因为自己所坚持的信仰不同,而不得不走上了敌对关系。这种复杂的冲突关系,注定了悲剧的发生。昔日的好友,瞬间变成了敌人。里奥更是以“谍中谍”的身份蛰伏在CIA,不断的为苏联传送情报。正是因为他的情报,使得好友杰克再任务中一次又一次陷入危险。而杰克最后知道里奥是间谍的时候,在杀与不杀之间徘徊良久。友情和信仰不断的折磨着他们,而历史的结局又是注定的。所以他们悲剧的命运也是注定逃脱不开的。

二、精神差异的冲突

黑格尔认为,由精神的差异而产生的分裂才是最理想、最本质的冲突5。就像影片中的杰克、里奥和叶甫盖尼三人之间的矛盾冲突,正是因为心灵、精神上的差异对立造成的。杰克在精神上信仰的是美国的制度,而里奥和叶甫盖尼在思想上坚持的是苏维埃的制度。三人心里所坚持的信仰不同,这就造成了他们在行动上的不同。正所谓各为其主,这是影片中的矛盾冲突,也是促成悲剧的原因。

在影片中不仅有人与人之间精神上的差异,每个人自己在不同阶段,心灵上也是有差异的。主人公三人,他们的一生都奉献给了间谍工作,这是因为他坚信,通过他们的努力可以为这个世界带来美好,现在的战争只是为了之后的和平。然而,当他们倾其所有的投入战斗之后,冷战结束了,美国和苏联走向和解,而他们被渐渐遗忘了。就像叶甫盖尼说的:“现在有人替我们去前线了。”因为社会的发展和历史的前进,他们被淘汰了,这使得他们心灵上出现了和之前完全不同的认知。里奥发现苏联不是他一直追求的理想国,杰克也开始自己的做法是否是正确的,自己是否是正义的一方。然而在这场历史的战役中,没有人是正义的一方,因为“双方都有自己的价值,但它们的价值又互相抵消了6”。这正是悲剧之所在。历史和社会的局限,让他们在精神上的认知出现差异,然而最初坚持的和最后的现实形成了强烈反差,给人物心灵带来了强烈的冲击。就像影片最后哈维说的话,“冷战总得有个道义基础吧,否则还打什么?”。这句话是对杰克说的,也是对着自己说的,想让自己记住这场战役的意义,安慰自己之前做的一切是有意义的,自己一生的奋斗是值得的。然而他们的意识已经发生变化了。在冷战刚开始的时候他们坚信自己是正义的一方,是“守门人”。然而当战争结束的时候,杰克再问哈维“我们是哪一边的时候”,哈维只是说“我们赢了,不是吗?”。哈维没有办法坚定的说出自己是正义的一方,因为他也不知道在这场战役中,到底谁是正义的一方,他们不知道自己过去所作的一切是否正确,是否有意义,是否真的是他们让这场战役结束了。人物心灵上的变化,精神上的迷茫,为这部影片增添了悲剧的色彩。

三、两败俱伤的和解

两败俱伤的和解是悲剧冲突的和解方式之一7。在影片的最后,美国没有完全铲除苏联,而苏联也没有完全铲除美国。两股势力谁也没有完全取代谁,而是从对抗变为合作。然而这使得之前战斗在前线的间谍们成为了最悲哀的一群人。他们为了曾经自己坚守的信念而陷入你死我活的战斗,然而到头来谁也没有取得胜利,反而是他们遭受痛苦和毁灭,成为牺牲品来化解曾经的战斗。曾经KGB意气风发的将军斯达利克,晚年也只能在阴暗的房间看着窗外的街道,不受重用。杰克等人也从曾经的国家骨干力量,变为逐渐被国家和人民遗忘的人,之前的牺牲现在看来是无意义的。就像前文所说的,这是悲剧所在。就他们个人而言,他们的牺牲好像是无辜的;但就历史和世界而言,他们的牺牲是必要的,是“罪有应得”的。因为他们虽然牺牲了,但是他们所坚信的信仰并没有消失,两种信仰从“冲突”走向“和解”,形成了新的平衡关系。冷战结束了,世界从核危机的阴霾中走出来,两种信仰形成了合作关系,这对于世界和历史是有意义的。冲突双方各自遭受了惩罚,各自的合理性也得到了坚持,实现了“永恒的正义”的胜利8。

这种和解的代价和方式是残酷的,但也是必须的。虽然这是悲剧,但是这也是历史前进中必不可少的环节。我们无法让两种体制,从一开始就可以摆脱片面性,进入最后和解的步骤。冲突是一个必要的环节,只有经历了冲突,付出了代价,两个国家才能取得新平衡,世界才能形成新的秩序。这就是悲剧的魅力,有着一种冷峻而又壮丽的美。虽然经历的过程是悲剧的,部分个体的牺牲是悲剧的,但是它所带来的未来是美好的。在历史前进的车轮下,个体是总是渺小和无奈的,但与此同我们也看到了事物发展的精妙之处。

总结

《The Company》展现出了中的悲剧性在于,冷战是必然发生的,最后的和解也是必然的。看结果会发现之前做的是没有意义的,但这又是必须去做的。这样看来,影片中每一个间谍都是悲剧的。但他们都在为着自己的信仰,执着的奋斗着。而无论是哪一种信仰,最终人们期盼得到都是和平和幸福。每一个人都在为了未来可以成为一个独立自主的人而斗争。影片中美的地方就在于,虽然经历了苦难,虽然注定是悲剧,但是国家和世界在成长,在经历了一次次的悲剧的洗礼,它们走向新的平衡,形成新的秩序,进化成更完美的形态。

影片中世界和历史的前进,缩小来看就是我们每一个人的生活。我们的世界和社会在前进,生活在其中的每一个人也随之前进。我们在生活中都会经历一次又一次的冲突,对生活从坚定变为质疑。但我们终究要一次又一次的和生活和解。虽然有些时候,有些事情的结果看似无法改变,但是我们仍旧要为此付出努力和奋斗。因为在这一次次的努力中,我们一直在成长,谁知道这一次次努力之后,未来会发生什么呢?这一次次的冲突和磨难,都是对我们的一种改变和提升。这种改变终究会带我们走过磨难,带我们走向新的生活,迎来新的胜利。

注释:

1.百部穿影政治篇97:《冷战疑云》_娱乐频道_凤凰网 http://ent.ifeng.com/movie/baibuchuanying/special/lengzhanyiyun/.

2.程孟辉,《西方悲剧学说史》,北京:商务印书馆国际有限公司,2009.4,第五章第三节黑格尔,第265-266页.

3.程孟辉,《西方悲剧学说史》,北京:商务印书馆国际有限公司,2009.4,首页.

4.黑格尔,《美学》第三卷(下册),第286页.

5.程孟辉.《西方悲剧学说史》,北京:商务印书馆国际有限公司,2009.4,第五章第三节黑格尔,第264页.

6.《黑格尔全集》第16卷,1959年德文版,第134页.

7.程孟辉.《西方悲剧学说史》,北京:商务印书馆国际有限公司,2009.4,第五章第三节黑格尔,第269页.

8.程孟辉.《西方悲剧学说史》,北京:商务印书馆国际有限公司,2009.4,第270页.

猜你喜欢

黑格尔杰克正义
用正义书写文化自信
从黑格尔的《怀疑论》文章看怀疑论与辩证法的关系
论黑格尔对辩证法理论规范的创立及其对马克思的影响
绝对者何以作为实存者?——从后期谢林对黑格尔哲学的批判来看
杰克和吉尔
变成什么好
On Cultivation of Learners’ Pragmatic Competence in ELT
正义必胜!和平必胜!人民必胜!
被冤枉的小杰克
正义必胜!和平必胜!人民必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