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环境美学视域下的传统村落
2019-07-12孙聪聪西安建筑科技大学艺术学院710000
孙聪聪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艺术学院 710000)
一、研究目的
传统村落的发展体现了文化历史意义传承的重要,对现如今乡村发展建设的重要启示性。环境美学的视角为传统村落开启了新的旅程。环境美学的理念为传统村落的研究提供理论依据,有利于传统村落的环境空间研究,发掘其价值意义。从环境美学的视角出发,探索传统村落的保护发展道路,让生态文明之路推动中国美丽乡村的建设。
二、相关理论
1.传统村落
传统村落有其丰富的内涵意义,“传统”在于精神方面,是一个村落在最早开始形成、发展、繁荣、败落,这些阶段性发展的文化思想习俗观念。“村落”是人们最早聚居的一种形式,是人们长期生产生活的一种空间产物。这些富有传统村落的平面布局、空间组织和建筑形态是当地居民祖祖辈辈不断生产生活学习发展的文明硕果。中国传统村落名录在2012年提出传统村落要具有丰富的文化价值并且形成的要早、自然资源丰富、历史及艺术价值丰富。中国历史文化名村又在2003年提出传统村落必须要文物丰富、历史价值高、具有传统特色并且保存要完整。
传统村落的提出发展为历史文化名村的拓展提供了机会,中国的村落保护范围又再一次丰富了其内容,发扬了当今社会生态文明的建设发展与中华文化的历史价值传承。文章中的传统村落的定义是根据中国传统村落名录来定义的。有着丰富的历史文化价值、保存相对完整、人与自然的相处和谐以及生态价值明显、具有保护传承发展意义的村落。
2.空间形态
“空间形式”是指事物客观存在的形式。在现如今的规划设计中,空间的形式感的关注较为注重,注重空间的形态和空间变化发展,通过形式的表达让人直观地感受到空间的客观存在。
空间形态的层面上,不同的研究领域有不同的研究方向和重点,城市空间和建筑空间是建筑领域研究的对象或者是目标,空间形成原因的背后研究,是要解决问题,即城乡空间存在之间的问题,解决人的行为需求和心理需求的问题。
3.环境美学思想
美学是环境美学起源,又区别于传统美学。艺术作为研究对象是服务与传统美学的,相对于远离我们的生活但又离不开生活的一种形而上学的思想观念。另一方面,环境美学是以实践为基础,我们的日常生活是以实践出发的,人文主义、科学主义和生态主义是对哲学理念的基础延伸。
三、传统村落空间形态与环境美学观念的联系
1.环境美学观念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体现
国家的精神内涵体现在一个国家的传统文化,是这个国家的居民在长期的生产生活的过程中沉淀积累出来的,并代代相传。中国传统文化具有悠久历史、源远流长,长时间的积淀,形成了一个完整而又具有内涵的庞大思想体系。从中国传统文化出发,提炼中国环境美学的主要思想内容,即人与自然的自然观、伦理观、可持续发展的实践观。
人与自然的自然观是指人对自然认识。对自然的了解是人们正当处理与自然关系的关键。在早期社会时代,人对于自然的了解不够相对于比较被动,所以只能去适应自然环境。然而人们对自然的认识不断加深,人们对于自然的创造利用也在不断加深,利用自然来创造更加舒适的生态生活环境。
伦理观念是一种关系,人和自然都有行为准则,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是一个相处过程然而这其中又有一定的秩序和规律,这就是伦理观念的一种体系,即和谐与秩序的伦理,和谐共处。
可持续发展的实践观取决于人们对自然的理解,基于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自然观,以及在日常生活和实践中对于自然的一种认识。人的关系引入到自然中是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基础,是人与自然建立和谐相处关系的必经之路,探索人与自然关系的客观规律。这将有利于促进人们创造美好的人与自然的生活环境。
2.传统村落空间形态
(1)村落地理区位
村落的形成发展离不开村落的的地理位置的选择,它为后期村落的发展提供了条件,也影响了村落的的整体空间形态。要理解乡村与环境美学的关系,首先要了解乡村区位的深层原因。
人类基本的生活单元是乡村,政治、经济、交通等因素影响者乡村的发展,自然、周边资源环境是乡村依赖的基本条件,这也对村落的总体发展格局产生了一定的影响。人们为了有一个稳定舒适的居住环境,所以在选择一个地点时首先考虑的是资源条件、防御和安全,其次是追求与环境密切相关的赏心悦目的风景。在长期的探索和实践中,人们对传统村落的定位有一套规则。
(2)村落空间组织和景观
村落的形态、平面布局和公共空间构成了村落的空间组织形式。村落形态是一种表现形式,自然、社会、文化、经济都对它有影响,点状、带状、团状三种形态是村落的一般形态。由于村庄里的人居住得很近,聚居在一起,以组的形式耕耘劳作,日出而作,日落而归,几个村民组构建成一个小在村庄。然而自然条件对交通有很大的影响,很多村子都是沿水路或公路分布的。集群定居比较少见,因为它对土地条件比较高,需要大面积的土地,吸引了大量的人一起居住。城镇一般都是由比较发达繁荣的商业村庄规模达到一定水平形成的。了解村庄土地功能和周边环境的关系是研究一个村庄建设布局的基础。居住和农业功能是村落土地的主要功能,也是满足村民生产生活的基本必备条件。文化和经济对村落的影响,修建墓地、祠堂、书院、寺庙等公共设施和商业用地也成了村落建设的一部分。位于村落中心或重要地点的位置一般往往都是祠堂。自然环境和人工环境构成了村落的公共空间,农田、水系、街道和节点空间都是村落公共空间的一部分。自然主导着农田水系,也有人工改造过的痕迹,成为了生产生活不可缺少的交流空间。人工改造过的环境村庄道路空间,它的主体功能是交通、消防、通风等功能,但它也是人们日常交流沟通的公共空间场所。人们在利用环境的基础上形成了街道和小巷的规模和空间布局。
自然景观和农业景观构成了村庄的主体景观,村落景观也是多年的时间洗礼和文化熏陶发展后的人文景观。接近自然是村落景观的最大特点,人们将自然景观融入了乡村,向上看青山,向下看流水。农业景观是乡村特有的空间,是中国几千年的农业文明发展形成的,是人类改造自然而形成的独有的景观特色。人文景观在具有自然特征的同时,也让艺术雕刻了具有人文精神的象征。
(3)村落建筑群空间形态
民居商铺(街坊)、公共建筑(祠堂、书院、寺庙等)构成了传统村落的建筑类型。在我国不同地区的建筑布局形式也不一样,北方的四合院和南方的四合院是不一样的,为了适应南北方不同的环境而派生演化出来了不同的形式。具有生态价值和意义的村庄建筑,那才是真正的绿色建筑,可以为现代建筑的发展提供借鉴。建筑的内部空间构成受到传统文化的影响,建筑材料和装饰是乡村建筑的重要研究内容之一。建筑材料的选择通常是因地制宜,源于自然,既节约了成本,又与周围的自然环境相融。人们从文化和精神象征中选择出来的美好意图作为建筑装饰,也是人们的审美意识与建筑的装饰运用相结合。建筑物的屋顶上的,门窗上的,柱梁上的,都是人们精神世界美好意图在建筑装饰上的一种表现。这既装饰了建筑,又是对当地文化的一种表现形式和人们精神思想世界观的一种象征性。
3.环境美学观念对传统村落空间形态的影响
村落形态的构成受环境的影响,也受人们的需求和文化思想的影响。人们在漫长的定居生活中,形成了自己独有的生活方式、风俗信仰、审美观念等,潜移默化的形成了一种特有传统文化思想观念。然而村落的发展和传承,也逐渐丰富和完善了当地特色文化,当地村民也认同和追随这种文化。这种传统文化思想与环境构成了环境思想与传统村落空间形态之间的相互关系。
人与自然的关系是环境美学的基本问题。人们生存的环境基础是自然,也是人们利用使用的资源。然而环境也是人们不可缺失的精神家园支柱。
环境利用方面,村落生存资源的存在和安全屏障也是自然。利用自然资源创造一个宜人的居住环境是村庄选址、空间组织、景观建设和建筑布局的出发点。初始建设村落,人们的行为会受中国的环境美学思想,天人合一的自然观影响,导致人们把环境作为一个整体,完全理解自然法则的使用自然资源,和谐伦理,形成内部秩序的村落,村落的建设规律,不是盲目的扩张混乱,而是提倡合理利用资源,实践可持续发展为子孙后代保持空间的开发和利用。
四、总结
经济社会的发展,人与自然的环境问题更加突出,文化历史文脉的传承和地方特色的保护都急需解决方法。自然环境与人工环境的有机结合形成了传统村落的空间形态,由此体现出了中国环境美学中天人合一的自然观、和谐有序的伦理观和可持续的实践观。环境美学观念赋予了传统村落空间特有的意义,使得成为了当地居民生产生活的精神家园。环境美学作为中国传统文化中一个新的探索视角,将环境、文化、艺术融于一体,既注重了环境的改造利用,又关心了人们的文化精神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