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身体哲学视野下的《钢琴天天练练》教材分析

2019-07-12江俊叶深圳大学音乐与舞蹈学院518000

大众文艺 2019年22期
关键词:哲学钢琴身体

江俊叶 康 乐 (深圳大学音乐与舞蹈学院 518000)

一、身体哲学的概念

关于知觉的研究,人类社会似乎经历了一个漫长的博弈——以身体-心理二元论为核心的意识哲学与以身体一元论为核心的身体哲学之争。如果把这两学之别阐述开来,大致若此:意识哲学,一种对身体的概念停留在生理学意义上的“躯体”,并将人的心灵、精神独立于身体之外的知觉研究;身体哲学,一种视身体为身心融合体,并在此基础上所展开的知觉研究。有关二者的研究历史沿革以及最终身体哲学是如何以其自身的科学性将意识哲学取而代之的内因,实属复杂,笔者有不胜之力,但是探究当今身体哲学的内涵确为必做之事。

身体哲学是强调人的“身体”行为并研究其活动的知觉哲学,“我们的身体必须处于某一位置,因此我们就必须从某一方向和角度来观察对象,对象也就只能将一定的侧面显现给我们”1,所谓的意识,不过是身体其中一个角度。“回归作为生活方式的哲学,是身体哲学的重要旨归”2。

二、身体哲学式知觉学习的特点及其意义

中国“重心抑身”的教育范式由来已久,这方面“应试教育”一定对其产生过绝对的影响作用;另一方面,也应该溯源至中国传统文化。春秋时期孟子的“杀身成仁”、老子的“五色令人目盲”;东晋时期陶渊明的“口腹之役”等等,舍身得道观的影响力,贯穿古今。身体似乎是万恶之源,是实现精神追求的阻碍。显然这是意识哲学指导下的结果。身体哲学与其恰恰相反,它以“运动知觉”和“视觉知觉”为代表,并在对“身体”的重视基础上,展开新的知觉学习。

为什么主张 “重身”?高湘萍讲,“‘知觉学习’指在先前知觉任务体验的影响下,感觉刺激引起行为的持续变化”3;吉布森也说过,只有经历过体验式练习才能产生相对持久性学习;而格式塔心理学则指出,身体知觉体验式学习往往会刺激意义模式的重新建立或组合,迅速抓住问题诱因并直接解决,即产生了“顿悟”。因此,身体哲学式知觉学习的推广具有趣味性、持久性、高效率的积极意义。

三、《钢琴天天练练》教材分析

(一)文本分析

1.插图

《钢琴天天练练》这部教材,不同于传统教材,其作者Edna-Mae Burnam4创造性地为每一首练习曲配上黑白色简笔画。这些简笔画的构成并不复杂,且表达内容多为儿童所熟知的日常生活场景或活动,如走路、跑步、跳绳、弯腰等,更为重要的是,这些插图的“图文相关性”非常高。具体分析如下:

(1)延展儿童的视觉知觉,符合儿童求知的阶段特点:插画本身就比纯文字更容易吸引儿童的注意力;插画不仅构图简单,且内容多为儿童所知,“熟悉可以使知觉敏锐”,“熟悉培养了知觉区辩能力”5,因此,儿童可以轻松获取诸如人物、事件等图片信息,并展开自己的联想。

(2)延展儿童的运动知觉,提高学习的时效性:著名的“词优效应 ”6告诉我们,同一个汉字在词组中的辨识准确性要高于单个汉字。举例说明,“耋”字单独识别的准确率和速率是低于从“耄耋”这一词组中进行识别。同理,借用图片提示动作、提示场景,是可以相对更快地理解音乐练习中情绪、节奏、速度、情感等要求,并转化为实际的钢琴演奏。例如,借助走路和跑步来体会音符时值的变化,即相同时间片段内经过音符个数的多寡;借助婴儿学步来体会C-E半音阶练习中的1指转指过程(参考:练习芭蕾);借助芭蕾舞步说明回音准备练习的手指或音色要求。

2.版面设计

《钢琴天天练练》排版简洁明了,每页练习曲数量不超过3条,且篇幅短小,多为8小节。这样的安排,一方面可以给予儿童积极的心理暗示,使其更乐于去完成练习任务,避免产生诸如成人版《哈农钢琴练指法》带来音符密集、难度大的视觉错觉;另一方面,处于钢琴启蒙阶段的儿童,更需要通过完成练习来获得成就感,从而树立坚持学习钢琴演奏的自信心。显然,本教材宽疏的页面设计是有助于达成这一目的的。

3.文字

儿童受认知阶段性特点影响,很多时候无法从事物现象中直接抽离出本质。Burnam用文字为《钢琴天天练练》的每一条练习曲都进行了命名,这些文字是对插图作出的提纲挈领的描述,更是对练习目的、练习重难点等作出的有效指示。教师可以根据这些文字确认练习要点,学生可以在文字指引下展开合理想象,避免产生教学或练习误区,高效学习。

(二)教材的内部逻辑

1.《钢琴天天练练》是一部技术性进阶练习教材

除第七册以外,前六册按照由易到难、由简及深的进度,排列成一组十二首曲目、一册五组、共六册的练习册。其中:音符时值由长变短、速度由慢变快、音区逐渐增加、把位跨度不断扩大;从单音慢慢过渡到双音、八度、三和弦和七和弦(包括转位);从一个八度的音阶或琶音逐渐发展到三个八度的音阶、琶音、半音阶(包括上、下行及双手反向);从自然大调发展到和声大小调;连奏与非连奏交替出现……总之,是一部覆盖全面、过渡相对合理的技术训练教材。

2.设计相应图片情境,揭示练习要点,旨在达到理解情绪、获取正确演奏方法的目的

(1)不同奏法设计不同的情境。如右手举槌敲击,把右手1指的无声练习想象为用手在墙上固定钉子的位置,右手3指的单音重复,则想象为右手举起来敲钉子的动作。借助作者还原的生活情景,可以对此条练习做出提示:演奏上,要寻找小臂的自然重量,下键方向垂直向下,以弹奏出均匀、踏实的“叮、叮”声。此外,也可以借此对学生做泛音训练,尝试分辨泛音列,即在泛音E产生的同时,弹奏下一个重复音E。又如俯卧撑,双手双音练习还原为俯卧撑运动,双手、双音的平衡或整齐联想运动中的双臂,在体验俯卧撑双臂的支撑中,让指尖、掌关节在演奏中尽可能站立支撑;整个俯卧撑运动起伏连贯,进而从心理暗示个人实际弹奏要尽可能地连贯;音区的提高可以想象为幅度变大、难度更高的俯卧撑运动等。

(2)同一奏法设计不同的情境。有时是技术上的略微改变,如双手五度音阶的上下行反向练习。双腿并拢与分开以及大劈叉都有拉伸的动作,因此同时被拿来比喻双手反向五度音阶,但劈叉在实际生活中的实际拉幅达到180度,于是可以看作是弹奏练习中短暂出现的双手八度扩指;有时是练习曲情绪的改变,如大小三和弦练习:晴雨天气分别指代大小三和弦。

(3)同一情境服务不同的奏法。整套教材反复出现深呼吸、走路、青蛙跳、爬坡、侧滚翻、头倒立等情境提示,相同的情境一方面唤起学习者熟悉的身体知觉,在弹奏新练习前,给手指、手臂、手腕、腰背等做出全身性心理暗示,同时,在重复中寻找新体会,完成技术的进阶。

3.全面协调发展、注重左右手的平衡训练,重视包括音阶、琶音、双音、和弦、装饰音等每一项技术的安排,适当强调和声、关注身体,从视觉知觉参与、运动知觉参与上,夯实技术。

四、结语

身体哲学发展至当代,除了其哲学意义,更是承载了社会传播之使命。自杜威提出教育应该回归生活的主张后,教育便也跟身体哲学紧紧地联系在一起。《钢琴天天练练》寓教于“心”、寓教于“身”,充分调动身体的主观能动性,富有身体哲学之意蕴,是一部科学又生趣盎然的重要钢琴基础教材。

注释:

1.苏宏斌.《现象学美学导论》.商务印书馆,2005年版,第75页.

2.司慧积.《身体哲学现代意义多向度探析》.《中学政治教学参考》,2016年第6期.

3.高湘萍.《知觉心理学》.人民教育出版社,2011年版,第425页.

4.Edna-Mae Burnam(1907-2007),世界上最负盛名的钢琴教育家之一,美国人,曾创造性地创作出一系列钢琴热身训练练习曲,并以其独特性、趣味性成为钢琴学习中保留至今的有效学习工具。

5.高湘萍.《知觉心理学》.人民教育出版社,2011年版,第411页.

6.词优效应,是卡特尔先生于1886年发现的一种认知心理现象,指在快速呈现条件下,词中的字母比无意义字母串中的字母或孤立的字母更容易辨认。

猜你喜欢

哲学钢琴身体
人为什么会打哈欠
菱的哲学
小包哲学
我de身体
纸钢琴
我们的身体
身体力“形”
钢琴
半夜敲门
漂亮的钢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