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东方水韵·沉静振响
——刘寿祥水彩艺术

2019-07-12王涵琳山西师范大学041000

大众文艺 2019年15期
关键词:鲜果静物水彩

王涵琳 (山西师范大学 041000)

一、水彩艺术家刘寿祥的艺术生涯

刘寿祥教授对于绘画的执着是源于幼年的对于绘画的喜爱,在这种内心的源动力推动下,使得他在那个青春年少的青葱岁月里便选择去做了学校里的“水彩画家”,那时候的先生仅抱有对于水彩画的喜爱与追求,没有任何功功利,甚至无需名气,不用被关注,继续坚持自己所喜爱的水彩画,在漫漫求学路上,他洒下的是自己对于未来的期望。时光荏苒,转眼之间来到了上世纪的六七十年代,由于国内局势逐渐稳定下来,中央决定“广纳贤才”,恢复高考,使得广大学子重新拿起书本,追求真理与自我。刘寿祥带着对于知识的渴求,抛掉杂思与个人利益,带着他对于求学的坚定信念,重新拿起课本伏案奋笔疾书,参加了高等教育考试,最终考入了湖北美术学院,但是有些可惜的是,当时他所就读的大学还未来得及开设水彩画专业,最后他在众多专业之中选择了中国画这一画种,开始了大学期间的修炼。

1981年,正当年的他志向很高,“全面发展也是一种追求。”作为一个多方面发展的水彩画家是他对自己的期待,但在他选择走这条路时却发现因为专业的独特性,是没有可能去更高的院校里面去学习深造。不过也因为如此,迫使他自己推开了另一个世界的大门——书籍。除了看书,刘寿祥始终足不出户。研习名家水彩,年轻的他一心想要探索一种属于自己的艺术语言,默默探索,始终坚持是他这一时期的精神写照。

一张可以当画案的饭桌,十平米见方的小家,国家发放的低保,桌角上的静物,便是他日常生活的真实写照,他坚持传统的绘画模式,从写生中去寻找艺术的真谛。也正因如此,我们在观看刘寿祥教授的绘画作品时会发现大多数作品都是写生作品,并且这些作品里传递着生活的朴实,坚实的基本功和对于绘画所付出的实践。

1985年对于刘寿祥教授来说是极其特殊的一年。那一年,国内著名的水彩画家王肇民先生去到湖北办画展,并且在湖北进行了有关水彩方面的讲学。王肇民先生的水彩画将水彩独特的水性魅力与力量相融合,他的画展赋予了水彩画强大感召力。使刘寿祥教授的心灵受到了震撼,他不禁感叹“水彩的无穷变化给人带来的快感近是如此之大,简直称得上意乱情迷”回去之后,教授在不断的研究和探索中将自己的思想融入水彩画,跃然纸上的无论是风景还是静物,作为美术欣赏者的我们能体会到他作品中那种强烈而又深沉的色彩下情感。他的作品中蕴含着中国特有的文化因素,有着強烈的与众不同的绘画特色。这种独有的特色来自于他多年在艺术上的坚持。他的作品也因为独具特色而在全国各种画展上获奖无数。他多年的坚守也终于开花结果:

1992年 水彩画《鲜果》系列之一荣获“杭州中国水彩画大展”金奖。1

1995年 水彩画《鲜果》系列荣获“全国首届中国青年水彩画大展”学术奖

1995年赴德国竹桥艺苑访问并举办个展。

1998年参加深圳美术馆举办的“全国中青年水彩画家提名展”......人们戏称他为“获奖专业户”。

自1987年在率先成立水彩画专业的荆楚大地——湖北美术学院至今,刘寿祥在水彩教师这个岗位上坚守了36年。教授曾在回顾自己的往昔岁月时说过“有个所谓成功的画家,实际也是发现自我的画家”。20多年来刘寿祥教授对于绘画始终带着一种宗教般的虔诚,在绘画途中的很多次里他都发自内心地体会到:“只有全身心的投入到创作中去,才能有所感悟,心灵才会得到慰藉”2。

二、刘寿祥水彩作品特性

刘寿祥在艺术上能够采众家之长而不为所束,不论绘画题材是古典还是现代都能做到以我为主,为我所用。特别是新时期下出现的不同的艺术形式,他总能不盲目跟风,始终保持自己的风格。所以有了以下几点特性:

(一)重质感表现,重固有色

《鲜果》系列特征,色彩鲜亮端庄有明显象征性、用光讲究。画面标志性地运用黑色衬布与白色墙壁相映衬,特意提高的颜色纯度,特别是放在黑色衬布上的果子,红的火辣,青的酸涩,极大的夸张了物体的固有色味,为本来就新鲜的水果撒下了一道耀眼的目光。也不能看出这样强烈的对比色,受到了塞尚的影响。并且在起稿铺色的过程中,刘寿祥教授很注重对于色彩冷暖的对比的铺就。这无疑与长期观察印象派大师的画作有关。

《鲜果》系列特征,强光下的明快。在画面中刘寿祥教授很注重对于光线的把控。光线的角度,强度以及投射在整组静物上的效果。并且用浅色的投影衬托整体画面平静与安和,固守学院派的光影效果。使看过的人都能感受到生活中的阳光灿烂。并且在“强光”与“弱影”中为观者的心灵找到了一个和谐的点。刘寿祥教授从不采用逆光入画。这是为了防止逆光所侵入而打破物体正面的整体和平之态。所以我们可以看到,光线在刘寿祥教授的静物作品中往往呈正侧方照入于画面主体物和周围放置的其他物品之间的空隙透过。这样既有利于表现画中的物体的固有色与体感又使画面之中因光的是入射而感到通透,明晰干净,秩序感更强。

(二)物体坚实有力 重轮廓

《鲜果》系列构图方正。构图的简洁有力、重大的黑白构成。在构图中充满一种对称的平衡之美。画面物体大多形成三角形的构图状。简洁单纯,使得画面稳定感十足,富有形式感且耐人寻味。其构图布局思考周会侧重于视觉效果的均衡。在静物作品构图中遵循“和平中正”的构图原则。画面上的每个物体的大小、高低、前后、疏密、轻重等方面均有独到的思考3。

图片中的墙壁罐子水果断不以组呈现,整体画面平和黑白对比明显,其中物象形体大多质朴,颜色深沉,端庄厚重,典雅,生动而自然。画面中大块的衬布处理为黑色。而画面之中的墙壁则大多做"留白式"处理,颜色疏放,不做细致刻画,构成了重大的黑白对比效果明显。也因此构成了《鲜果》系列中最大的色彩特点。这是来源于中国古代楚国漆器的灵感和启发4,楚国之漆器以黑色为底色,让鲜艳明亮的红色在黑色的底色上流动,这样的处理方法系由庄重之感又呈现出独有的浪漫特色。

(三)平面化的艺术表现手法

《鲜果》系列静物作品中,画面的中的西方传统造型与中国审美的融洽。各种视觉元素的生发、解构、调度与组合都是西方的造型传统,有着客观真实的再现理念。这其间又有中国审美接受儒、道、释综合之后的文化观念的影响与指导。黑色如墨,在画面中被泼出挥洒,画面稳如泰山之势,浓浓的中国意味在他的画中展现,画面中满满一盘黄澄澄的柑橘放置于黑色衬布之中。旁边加一束香蕉树叶拥立在盘子后上方。画面形式简洁而坚实耐人寻味。其中橘子与盘子的饱满的圆与椅背的坚硬的直线。黑的柔美与香蕉树叶的硬质,两两之间相互反衬又相互呼应。结合经典的椭圆式的三角形构图,这无不体现"天圆地方"中国理念。

“他的画看起来很写实,但画意又那么的浓。如果没有进行深度的剖析,就不可能把过去与现在、思想与画作、东方与西方的东西很好地融合在一起”。他绘画时,借鉴中国传统水墨画的用笔之法,以轻、重、缓、急的运笔、平面化的写实手法、结合浓、淡、干、湿的水色变化共同构建了极富特色的东方神韵画作。这种画面表现不仅仅与用色和构图有关,还与他找到的特有的“埋色”(画前勾勒固有色)和“冲洗”(洗去不适合画面的颜色)等方法有关。这种独特的技法这使得他的作品透明而厚重,端正整体而丰富。“埋色”源于国画中“飞白”的灵感,在绘画的步骤中把想要露出预留色的局部形成“飞白”。使得画者持有的技法与自然万物相互相生,以敏锐的理解力读取并以最自然的方式传达出来,扩大了作品的艺术感染力,贴自然规律成画,也不负出作者的一片苦心。

注释:

1.刘智平.雍容之气度、正大之精神——品读刘寿祥先生《鲜果》系列静物作品[D].湖北:湖北美术学院,2016.

2.王桂龙,蔡绍山.浅析刘寿祥的艺术探索与贡献[J].企业导报,2012年.第7期.260-261.

3.廖胜兰,邹正洪.王肇民与刘寿祥的水彩静物画表现语言研究[J].艺海,2014年.第10期.92-93.

4.杨帆.从《鲜果》系列解读刘寿祥水彩艺术[J].美术大观,2009年.第8期.214-214.

猜你喜欢

鲜果静物水彩
山楂树
基于区块链技术在鲜果与健康领域结合的应用探究
静物写生
静物(节选)
9月槟榔市场监测分析
与水彩对话
怎样写静物
水彩版超级英雄大PK
鲜果电商的生存之道
水彩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