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酉水流域土家族歌舞艺术的信息化保护传承对策

2019-07-12吉首大学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416000绍兴文理学院计算机科学与工程系312000

大众文艺 2019年15期
关键词:体感歌舞土家族

彭 华 (吉首大学 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 416000;绍兴文理学院 计算机科学与工程系 312000)

李 菁 (吉首大学 音乐舞蹈学院 416000;绍兴文理学院 艺术学院 312000)

一、引言

酉水,古称酉溪,又名更始水,是沅水的最大支流。据《汉书·地理志》载:“酉源山,酉水所出,南至沅陵入沅,行千二百里”。从现今的地理位置来看,酉水沿途流经宣恩(湖北)、龙山(湖南)、来凤(湖北)、酉阳(重庆)、秀山(重庆)、保靖(湖南)、永顺(湖南)、古丈(湖南)、沅陵(湖南)等三省市九个县二十余个乡镇,大致分布在湘鄂渝黔交界地区。自古以来,土家族聚居于酉水之畔,日出而作,日落而息。这样的地理环境处于全国中心地带,它距中国东西南北距离基本相等,是长江经过之区;同时,也是古代中原与西南之间的必经之路,与汉族地区直接相交、与中原相邻。地理环境的便利,对土家族文化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土家族文化不但与汉族文化交流便捷而频繁,而且与西南诸多少数民族文化也存在着相互交流。

在上述独特的自然地理环境下,土家族在长期的采集生产、农耕生产和渔猎生产中形成了丰富多彩的采集、农耕和渔猎文化,反映于多种文化事象之中:树神崇拜、太阳神崇拜、雨神崇拜、土地神崇拜、白虎崇拜、牛崇拜、毛娘崇拜、社巴神崇拜、谷神崇拜、猎神崇拜、山神崇拜、赶仗、放闹、媒山会。同时,长期的采集、农耕和渔猎生活造就了土家族坚韧不拔、豪爽乐施的民族性格,正如《酉阳志》所云:“土家族勤劳勇敢,履险涉岭,捷足如飞,性格粗犷,朴拙纯直,任侠尚气,一语投合倾身与交”;也孕育出了土家族绚丽多彩的民间歌舞艺术,如梯玛神歌、毛古斯、跳丧舞、哭嫁歌、摆手舞、船工号子、薅草锣鼓、八宝铜铃舞等。其中,土家族歌舞艺术中最能代表土家族文化的当属跳丧舞、哭嫁歌和摆手舞了。以跳丧舞为例,其土家语称为“撒叶儿嗬”,是土家族的一种丧葬习俗,自隋代以前就已形成;早在《隋书·地理志》中就有明确记载:“其左人则又不同,无哀服,不复魄。始死,置尸馆舍,邻里少年,各持弓箭,绕尸而歌,以扣弓箭为节,其歌词说平生之乐事,以至终卒,大抵亦犹今之挽歌也。歌数十阙,乃衾棺敛,送往山林,别为庐舍,安置棺柩”。

然而,随着时代的迁延与变革,酉水流域土家族的文化生态环境日趋恶化,传承机制遭到破坏,已严重影响到其传统歌舞艺术的正常发展。同时,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社会的不断进步,技术的不断革新,也为酉水流域土家族传统歌舞艺术的保护传承带来了新的挑战。如何在新时代背景下,为酉水流域土家族传统歌舞艺术的保护传承找到一条适合的途径,已成为目前极为紧迫和十分重要的任务。

二、信息化保护传承对策

信息化时代的来临,使得数据库、移动互联、网络以及人工智能等信息化技术广泛运用于各行各业之中;这也为保护和传承酉水流域土家族传统歌舞艺术带来了新的思路与契机。总的来说,可以依托这些现代信息化技术,从以下五个方面考虑对酉水流域土家族传统歌舞艺术进行保护传承。

1.数据库

数据库是数据集中存储与管理的一种重要技术,为各种上层应用提供统一的数据接口,同时保证数据的一致性、完整性与安全性。因此,对于从田野调查中通过数字化设备所获得的少数民族歌舞艺术资源数据,可以使用数据库集中进行存储和管理,以便进行进一步数据加工(通过上层应用),并以某种外部数据形式呈现给使用者;如:2017年,西藏建设完成首个原生态藏民族音乐数据库,内容涵盖西藏民间音乐、宫廷音乐、藏戏及宗教音乐,目前已收录乐曲5000余首。

2.信息管理系统

作为数据库的上层应用之一,信息管理系统为用户提供了一个信息展现与操作交互的平台。具体来说,它是通过提取数据库中的数据,经过数据的加工和呈现形式的转换,在一个特定设备上将数据所表达的信息呈现给用户;同时,它通过友好的人机交互界面,接受用户的操作输入,作出合适的响应,并对数据库中的数据作相应的操纵和控制。网站是其中一种常见的表现形式,使用网站对少数民族歌舞艺术的音频视频进行传播,已经成为一种研究趋势。另外,作为更高级的应用,依托数据库构建一个专用的、集成的信息资源管理平台,将为少数民族歌舞艺术提供更好的信息传播服务能力。

3.机器人歌舞

机器人歌舞,是以双足类人机器人作为硬件载体,以歌舞作为蕴含内容的艺术表现形式,是一个新兴的、多学科交叉的研究方向,同时也是对少数民族歌舞艺术保护传承的新方法。目前,机器人歌舞已经在国际上得到了广泛的关注以及深入的研究,对少数民族歌舞艺术的展现也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如:Shinichiro Nakaoka等人在HRP-2双足类人机器人上使用了模仿学习方法,使该机器人在观察了人类舞者表演的舞蹈动作后,惟妙惟肖地模仿出一样的动作,并在日本民间舞蹈Aizu-Bandaisan上得到验证。无疑,有了先进的机器人技术作为支撑,可以将数字化记录的音乐特征与舞蹈动作轨迹集成进机器人之中,利用它们进行少数民族歌舞艺术的重现,有着无可比拟的优势。这样,使用双足类人机器人直接代替少数民族歌舞艺术的人类继承者,将其传承人的技艺永久地存储以及重复地表演,将有助于较好地完成其保护与传承。

4.体感游戏

体感游戏,是一种基于新型信息技术的电子游戏,它通过体感捕获设备感知真实人体的运动信息,并反馈于游戏系统中;这样,以人体运动作为输入来推动游戏的进行。依托市场上现有的体感设备,如:微软(Microsoft)的Kinect,可以针对某种少数民族歌舞艺术形式建立对应的体感游戏,伴随着游戏中少数民族音乐的响起,用户利用体感设备来产生少数民族舞蹈动作,并反馈于游戏之中,使游戏里的动画人物载歌载舞,这应该是一个非常吸引人的场景和市场应用;当然,这对于少数民族歌舞艺术的保护传承也具有推广的意义。

5.虚拟现实

虚拟现实,是一种能让用户体验到虚拟世界的计算机仿真系统,是一种多模态信息融合的、交互式的三维动态视景以及实体行为的系统仿真,其目的是为用户营造一个接近真实世界的虚拟世界,并使用户沉浸于其中。在少数民族歌舞艺术的保护传承方面,利用虚拟现实技术,可以为用户营造一个少数民族歌舞节日或盛会的场景,让用户足不出户就可以真实感受到这个歌舞盛宴,打破时空限制。

三、结语

遵循科学与艺术相结合的时代发展趋势,实现酉水流域土家族传统歌舞艺术的信息化保护传承,有利于解锢传统的保护传承方式,为少数民族优秀艺术文化的保护传承提供一套新的解决方案。然而,在实施方面仍存在一定的困难,需要政府部门、科学技术人员、艺术研究者、民族文化保护者以及少数民族歌舞艺术传承人通力合作,任重而道远。

猜你喜欢

体感歌舞土家族
体感交互技术在脑卒中康复中的应用
Dancing for theDead
浅谈藏北巴青“果谐”歌舞
土家族情歌
歌舞欢庆“三月三”
罗依乡白马藏族歌舞(外三首)
土家风情惹人醉
川东土家族薅草锣鼓
电动车体感防盗系统
当下的人性如何张扬——以《云南映象》等民族歌舞秀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