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金庄子地秧歌的传承现状研究

2019-07-12河北科技大学050018

大众文艺 2019年3期
关键词:秧歌庄子传统

(河北科技大学 050018)

一、金庄子地秧歌的起源及艺术表现形式

金庄子地秧歌起源于沧州市沧县大官厅乡金庄子村,从师承关系看,主要是以祖传孙、父传子侄的传统保守方式。最早编排金庄子地秧歌主要是为了庆祝春节,并一直演绎到元宵节。金庄子地秧歌剧目众多,但流传至今的曲目仅有鼓点及其它配合乐器的乐谱、十几幅独创的秧歌阵图。金庄子地秧歌阵图可谓是变化无穷,保留下来的阵图有12种以上,有的根据古代阵法变幻而来,有的根据八卦图改编而来,还有的根据动物身体形态演变而来。阵图名称包括大边、小边、变四队、湖振、翻花、碾子管芯、五角红星、双八卦阵、单八卦阵(又称百鸟朝飞)、四门斗、鸡毛蒜毫、纺车等。有的阵图需要很多人同时表演才能演绎出龙飞凤舞的形态,展现出其中的精华,例如湖振、翻花等阵图。金庄子地秧歌的组成成员主要有10个男成员和40个女成员左右。其中男成员俗称跑龙套,他们手持长鞭,挺着笔直的腰杆,跑在队伍最前面,为队伍开路,并且保驾护航。女角色相比男角色较多,其中最著名的就是穿白衣服的,俗称“白蛇”,和穿青色衣服的,俗称“青蛇”。这青蛇白蛇由队伍中最有气质的人扮演,极具魅力。其余女子则是穿上五颜六色的衣服,扮演多种角色。她们浓妆艳抹,令人眼前焕然一新。这些演员婀娜多姿的步伐配上铿锵有力的鼓点,再加上这惟妙惟肖的阵图,演绎出来的作品令人叹为观止,传统的金庄子地秧歌具有浓郁的乡土气息。

二、金庄子地秧歌现状及价值

1.社会发展带来的巨大冲击

沧县历史久远、文化深厚,相对封闭的环境为金庄子地秧歌的产生和发展提供了肥沃的土壤,它渐渐成为当地农民的主要娱乐和休闲形式。改革开放以来,人们生活发生了前所未有的变化,金庄子地秧歌没能适应这种变化。生活节奏的加快以及娱乐形式的多样化导致了观众的大量快速流失。这使得以前的主流娱乐方式——秧歌,在现代社会中变得小众化。

2.专业人才的缺失

金庄子地秧歌的主要传承手段是“口传心授”,而记忆传承人已经进入耄耋之年,也就意味着记忆失传的危险时刻存在,亟待采取有效措施加以抢救。加之年轻人再无学习秧歌的兴趣,且秧歌没有形成系统的节目,精品节目少之又少,目前这种无演员、无创作的境况已经严重威胁到金庄子地秧歌的发展。

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提出了促进农村文化建设,坚持百花齐放,百家争鸣。金庄子地秧歌正是农村文化建设的一种,加强发展金庄子地秧歌就是响应国家的号召。党的十九大也提出了实施“健康中国战略”的号召。传承金庄子地秧歌不仅是响应国家号召,也符合现代社会人们追求健康的发展理念。秧歌是集锻炼与休闲娱乐为一体的活动。扭秧歌可以起到舒筋活骨的作用。当人扭秧歌时,人的身体各个部位都随着运动起来,这样可以锻炼全身体,从而避免了单调疲乏的运动。据调查显示,扭秧歌时的心率可达到最大心率的60%至90%,还可以提高手脚的灵活性,增加骨骼的弹性,对衰老可以起到很好的减缓作用,从而达到增寿的目的。

三、金庄子地秧歌的传承与发展对策

1.从社会层面

加大宣传力度,加大理论研究和宣传工作,营造良好的氛围加强教育工作。一是要改革与创新金庄子地秧歌,二是要加强与周边地区的秧歌队的交流。人才培养机制改革势在必行,因此,成立金庄子地秧歌专业剧团为当务之急。大力开展秧歌进校园活动,充分发挥校园教育在传承金庄子秧歌发展中的作用。地方高校可以对金庄子秧歌资料进行学习、吸收。让金庄子秧歌以完善的文献形式进行保护,以确保不会因为民间艺术家的去世,导致金庄子地秧歌的核心内容失传。

2.从政府层面

政府要积极配合,制造正确的舆论氛围。要鼓励村干部建立健全一支完整的秧歌队伍,实行奖惩制度,并且实施鼓励表扬政策;把知名的或者有代表性的民间艺人的表演,以音像形式进行记录保存,对金庄子地秧歌的艺术文化、传承渊源和历史特色等各方面的信息进行综合研究;以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标准保护秧歌艺术,申请纳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受到专门的保护。

3.从创新秧歌舞蹈形式层面

很多传统艺术形式,也遇到了传承困难的问题,它们在具体的生存探索中,通过与现今时代特色的结合,创新内容或者形式,以提高自身的生命力。金庄子秧歌的生存发展也可以借鉴这些方法。通过动作创新、音乐创新、主题创新,制作出大量的贴近现实、贴近年轻人的新作品,从而促进秧歌艺术的传承。还可以结合自媒体、融媒体等新兴的信息传播方式,对金庄子秧歌的传播进行途径创新。在传统艺术相关的公众号对金庄子地秧歌的详细信息进行推送,对多种民间艺术进行汇总和分类,方便人们查阅。也可以开发更多的新形式,利用短视频软件以及相应的传播平台,在尊重传统艺术的基础上,为传统艺术注入新的生命力,进一步发扬传统艺术。

四、结语

金庄子地秧歌是中国民间艺术瑰宝的一种,也是河北民间艺术的瑰宝。“历史辉煌、当下冷寂、未来不知”是当代秧歌舞蹈面临的困境。十九大报告提出,要坚定文化自信,推动传统文化繁荣兴盛。要让传统文化复苏,有价值的民族精神和道德理念贯穿在优良的传统文化之中,传统文化是新时代进行思想道德建设的重要养料,有利于提高青少年对人生价值观的认识。如何发掘和利用金庄子地秧歌中的精华,积极的向新时代靠拢,并且给予现代化的特色,是加强文化建设的一项重要任务。继承和发扬它是金庄子每个人的责任,一起为金庄子地秧歌的发展做出不懈的努力。

猜你喜欢

秧歌庄子传统
对非物质文化遗产“河北地秧歌”的探究
同样的新年,不同的传统
昌黎地秧歌
郑国明 立足传统 再造传统
扭起秧歌,留住记忆
《庄子说》(二十二)
《庄子说》(二十)
《庄子说》(十五)
清明节的传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