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游击队员陆炳林二三事
2019-07-12口述刘江平整理
●谢 仲 口述 刘江平 整理
陆炳林(1928—2016),广西灌阳县人,鹿寨县鹿寨镇初中离休女教师,曾是一位桂北游击总队女战士。笔者在采写卧底国民柳州机场的中共地下党员谢仲的事迹时,聆听了谢老讲述他老伴陆炳林年轻时候参加游击队的故事。
携枪参加游击队
灌阳,是个富有革命传统的地方,中国工农红军1930年代先后三次经过桂北地区兴安、全县(今全州)、灌阳等县。从那时候起,灌阳县就不断地爆发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的革命行动。
1948年,国民党统治败相纷呈之时,土匪也十分猖獗,经常破家进户,抢劫粮食,掠夺财物。有条件的人家纷纷自购枪支,看家护院。国民党政权十分害怕群众手中有枪支,害怕枪支落到共产党领导的游击队手里,便采取种种手段,设法控制枪支。
时村公所的头目连骗带哄,外加威胁,把陆炳林家和她伯父家看家护院的两支“七九”步枪收到了村公所。陆炳林的父亲和她伯父为人老实,高压之下,敢怒不敢言。
陆炳林获悉家中枪支被村公所头目拿走的消息,十分气愤。她清醒地认识到,枪支掌握在反革命的手里,对革命者就是个威胁;反之,枪支掌握在革命者手里,对反革命就是个威胁。这时的她正就读于桂林中等女子学校,在中共地下党的引导下,参加了共产党的外围组织“爱青会”。参加“爱青会”以后,她更加精神焕发,更加活跃。爱唱的歌曲,由民间小调变成了革命歌曲。她常哼唱的有两首歌曲:一首是反映物价飞涨,人民生活十分困苦,而投机官商们却过着花天酒地日子的《你这个坏东西》;一首是由中共地下党编写的,反映国民党统治下通货膨胀、物价飞涨、百姓受苦现实的《五块钱的钞票没人要》。
她赶回灌阳,找到伯父之子、堂弟陆炳清,商量如何把枪支要回来送给桂北游击队。他们分析,在目前形势下,要把枪支强行要回来肯定是不行的,只能智取。
他们商量好了办法。
陆炳林的父亲和伯父对枪支被拿走也是心怀不满的,只是苦于没有办法,听了陆炳林姐弟俩的计划,非常高兴,依计而行。
很快,村里就有了传言,说土匪准备半夜袭击陆家,抢粮夺财。陆炳林父亲兄弟俩火急火燎赶到村公所,借助匪患传言的恐慌气氛,顺势要求拿回枪支,保护财物。这理由正当、充足,村公所不得不让他们拿回了那两支枪。
陆炳林悄悄地通知了共产党领导的桂北游击总队灌阳游击队,让他们赶快下山到陆家来拿枪。
很快,以共产党员杨烈为队长的游击队员悄悄下了山,来到陆炳林家。陆家把这两支枪送给了游击队,游击队当时还留下了一张借条。
陆炳林、陆炳清姐弟俩从这次献枪中得到了启发,总想着从哪里再弄来枪支献给游击队。
想到在灌阳读书时,陆炳林姐弟俩时常到离学校不远的姑妈家玩。姑妈很欢迎他们,每次去,都以招待贵客的方式——打油茶招待他们。在不经意的闲谈中,姐弟俩得知姑妈家也有一支长枪。回忆起这件事,他们一致认为,姑妈家这支枪也应该献给游击队。
陆炳林的姑妈有个儿子,也就是姐弟俩的表哥,在县里当警察。当警察的表哥在场,终究不便谈及献枪的事情。所以这姐弟俩几次到姑妈家,也没找到合适的机会。一天,学校放假,在桂林中等女子学校读书的陆炳林回到灌阳,陆炳林、陆炳清姐弟俩又相邀着到姑妈家玩。
“表哥呢?好久不见表哥了。”陆炳林试探着问。
“他有事外出,今天不回来了。”姑妈答。
姐弟俩互相递了个眼神,心里在盘算着怎么谈到正题。
三人边打着油茶边聊起来。
自然而然,姑妈问起陆炳林在桂林读书的情况。陆炳林顺势就将国民党腐败透顶必定垮台,共产党大得人心必定胜利的形势宣传了一遍。陆炳清也在旁边敲着边鼓。
接着,陆炳林说:“表哥现在还在给国民党当警察,共产党得天下后就比较麻烦了。”
“是呀,我也很担心呀!”姑妈担忧地说。
陆炳林看姑妈思想有所松动,就开诚布公地说:“我家和炳清家的那两支枪,我们已经交给了灌阳游击队了,正在发挥着革命的作用,现在游击队正在扩充实力,非常需要枪支呀!”
姑妈眼睛一亮,赶紧说:“我们家也有一支枪,干脆,我们也将这支枪交给灌阳游击队吧!”
姐弟俩心里一喜。陆炳林赶忙说:“好,我们认识灌阳游击队的人,我们负责将枪支送到游击队去。这可是为革命立了一功呀,以后,共产党得了天下,对你们家是大有好处的。这是一条非常好的后路呀!”
陆炳林的姑妈同意了。但是,如何将枪支送到游击队,还是个很大的问题。她家离县城不远,出门就是灌江,但游击队在灌江的那头,姑妈家在这头,要把枪支送到游击队,必须要横渡灌江。从灌江渡口乘渡船过河当然很方便,但带着枪从渡口过河,人多眼杂,很不安全。
陆炳清脑子活,胆子大,说:“姐,干脆,我们背枪游水过河。”陆炳林虽是女孩子,但长在河边,水性很好,她觉得这个办法比较安全,同意了。
侦察好地形,选好了泅渡地点,深夜时分,利用夜色的掩护,这姐弟俩悄悄地来到距渡口约1公里的僻静的河边。陆炳清背起枪,悄无声息地率先下了河。陆炳林也随即下了河。姐弟俩悄悄地成功游过了灌江。
上了岸,他俩又摸着黑,接着走了近20公里路。历经一夜的奔波,天亮时分,终于来到了山区游击队驻地,将枪献给了游击队。游击队员很高兴,交口称赞他们的行动。
陆炳林留了下来,成为了光荣的桂北游击总队灌阳游击队女队员。陆炳清在游击队领导的安排下,暂时回家,为游击队筹集物资,搜集和传递情报。几个月后,陆炳清也参加了灌阳游击队。
陆炳林一家6位堂姐弟,1949年前有5位参加了革命工作,以后都是离休待遇。
1953年,陆炳林辗转调到鹿寨县平山区,担任妇联主任。
平山区当时驻有一支快速反应武装——解放军剿匪小分队,任务是抓捕大围剿时漏网惯匪头目王丁酉。陆炳林兼任随军向导,随时组
剿匪随军向导
织民兵配合剿匪小分队行动。
王丁酉是本地人,常流窜在四十八弄一带窜入农户家中,强行索要财物,群众非常痛恨。
有一天,解放军剿匪小分队接到剿匪积极分子报告,平山区榨油村农民发现一个山洞内有不少玉米,估计是有人存放在那的。剿匪小分队与陆炳林仔细分析,认定这个山洞是王丁酉藏身之所,这些玉米是他存放在洞里的粮食。
傍晚时分,陆炳林带着小分队秘密行动,远远地包围了山洞周围一带,然后慢慢缩小包围圈。指挥员一声令下,陆炳林和队员们猛扑向山洞。可惜,扑了个空,洞里空无一人。
事后,从其他渠道了解到,剿匪小分队与陆炳林的分析是对的,那山洞就是惯匪王丁酉藏身之所,那玉米就是他的粮食。但王丁酉非常狡猾,虽存放玉米在住的洞里,他本人却经常不在这个洞里,而是潜藏在对面的山洞里瞭望。那天,他亲眼看着剿匪小分队扑了空。
王丁酉为匪时间长,残忍狡猾,他有一套狡猾的隐蔽、潜逃脱身的伎俩,他有时会不惜自残,使用苦肉计化装混过关卡;逃跑时又将草鞋调头来穿,看脚印明明往东,谁知他却往西,借此把追踪战士给甩掉,所以,他能一次次地蒙混过关。
不过,再狡猾的狐狸也逃不出猎人的手掌。半年后,王丁酉终于被抓服法。
破迷信旧庙堂行婚礼
1953年,陆炳林由平山区调到了鹿寨县黄冕区,任黄冕区妇联主任。
黄冕区委和区政府因陋就简,设在洛清江西岸(今老街)一座古老破烂的庙堂里,工作人员住宿、吃饭都在破庙里。
黄冕区的区长和组织委员都交了女朋友,都到了谈婚论嫁的地步。但当地却有传言,说这古庙邪气重,在此不知死过多少人,尤其是抗日时逃难死在庙里的不计其数,庙里都是些孤魂野鬼,在这里成婚很不吉利,会没有后代。虽说他俩都是共产党员,都是唯物主义者,但传言影响了女方家人,女方家人找各种理由,一推再推,就是不同意成婚。他俩十分着急,便把希望寄托在陆炳林和谢仲身上。这时的陆炳林与黄冕区区委书记谢仲自由恋爱,已经到了准备结婚的时候。
陆炳林和谢仲商量,这些封建迷信传言如果不破除,会直接影响到社会的发展,也不利于新生的红色政权。社会进步、群众的思想改变需要我们共产党人带头来破除迷信。他们决定就在破庙里举行婚礼,带头破除迷信。
五四青年节,是为纪念1919年5月4日爆发的反帝爱国的五四运动而设立的。陆炳林和谢仲决定选择5月4日这个具有特殊意义的日子举行婚礼。
趁干部下乡回区里开会,陆炳林和谢仲也不提前告诉大家,就简单地自费准备了些酒菜,在破烂的庙堂大殿里请大家聚餐。在热烈的氛围中,陆炳林和谢仲宣布:“从今日起,我们结成夫妻,这次聚餐,权当我们的婚宴。”
区委、区政府的工作人员大多是年轻人,热心的年轻人立即决定当晚开个晚会,以表庆祝。当地大队干部知道了这好消息,也自告奋勇召集了喜爱吹拉弹唱的人马赶来参加晚会。一些群众得知这一消息,都在暗地为俩人祈祷祝福。不少青年男女群众也不请自到,赶来参加晚会,把大殿挤得满满的。
趁此之机,陆炳林和谢仲即席演说:第一,感谢父老兄弟姐妹关爱,喜糖自便随尝,大碗清茶随饮。第二,封建迷信是害群之马,只要有真情,破烂庙堂何足挂齿,我们共产党人就是要带头破除封建迷信,我们祝愿黄冕区人民平平安安、健康长寿。
群众长时间地鼓掌,即席编唱了许多动听的山歌……
区委书记和妇联主任在破烂庙堂里举行婚礼的消息,像长着翅膀一样,一传十,十传百,迅即传遍了黄冕区。
有书记、妇联主任带了头,不久,黄冕区长、组织委员的准家人思想也通了,后来他们也在这庙里举行了婚礼,并且以后都儿孙满堂,幸福美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