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FNA内固定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
2019-07-11张林华
张林华
【摘要】 目的:探究不同治疗方法对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的治疗效果及临床特点。方法:自笔者所在医院2015年1月-2017年1月诊治的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中随机抽取80例,男42例,女38例,随机分为对照组40例,采用股骨近端钢板治疗;治疗组40例,采用PFNA内固定法,比较两组术后临床效果。结果:治疗组骨性愈合时间(121.25±18.80)d,手术时间(81.26±14.59)min,术中出血量(301.17±78.37)ml,均优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并发症发生率(5.0%)低于对照组(37.5%),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字2=10.946,P<0.05);治疗组优良率(92.5%)高于对照组(77.5%),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字2=12.125,P<0.05)。结论:PFNA内固定法可有效降低股骨粗隆间骨折老年患者的手术时间、手术出血时间及骨性愈合时间,有效降低术后并发症提高Harris的优良率,值得推广使用。
【关键词】 PFNA内固定; 股骨近端钢板治疗; 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
doi:10.14033/j.cnki.cfmr.2019.08.079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4-6805(2019)08-0-02
股骨粗隆骨折属于常见骨折类型,发生部位位于股骨颈基底部位于小转子之间,易发人群多为老年人。现阶段,我国人口老年化升高,老年股骨粗隆间骨间折发生人数迅速增长[1]。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导致患者生活质量受到严重影响,手术是该病有效的治疗手段,内固定器械在临床被广泛应用[2-3]。为进一步探讨对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的患者分别实施不同的治疗方法,观察其治疗效果,自笔者所在医院2015年1月-2017年1月诊治的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中随机抽取80例,随机分为两组,实施不同手术方案,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自笔者所在医院2015年1月-2017年1月诊治的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中随机抽取80例,男42例,女38例,年龄65~98岁,平均(66.71±4.47)岁。随机分为对照组40例:男21例,女19例,平均年龄为(65.81±4.83)岁;其中有21例跌伤,4例交通伤,15例高处坠落伤;治疗组40例:男21例,女19例,平均年龄为(66.13±4.98)岁,其中有21例跌伤,4例交通伤,15例高处坠落伤。两组基本资料经统计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有可比性。本研究经过本市伦理委员会批准,获得研究对象的知情同意。
1.2 方法
对照组:采用股骨近端钢板治疗。首先采用硬膜外麻醉或者全麻,患者取仰卧位,垫高患者受伤腿侧的臀部。在髋关节的外侧将股外侧肌肉和阔筋膜的起点切开,切口长度在20~25 cm,将股骨近端与股骨大转子暴露扩张手术视野。将骨折部位复位,利用克氏针将骨折部位临时固定。在大转子下方稍偏后部位将锁定板固定,紧密地与股骨服帖,在股骨颈前外侧顺着骨皮质将4.5骨圆针打入股骨头用以将钢板前倾角确定好,将套筒钴顺着近端导向置入导针,使骨圆针和导针保持处于平行状态,穿过股骨颈到达股骨头内侧,在正侧位透视,保证导针正确刺入股骨头准确位置,根据导针钻孔,将导钴取出,测量导针的大小,置入大小合适的空心双头加压螺钉,经透视确认好后将切口缝合[4]。
治疗组:采用PFNA治疗法,术前准备与对照组相同,适当的将患者健肢外展保证C型臂X线机的正常运转。运用C型臂X线机的协助,充分实施闭合复位操作,将患肢股骨大粗隆顶点的皮肤切开长度约为4 cm的切口,切口顺序由上而下以纵向切开,利用开口器将偏股骨大粗隆的顶点内侧前1/3开口,确保导针顺利进去髓腔内,并且利用C型臂X线机检验导针是否导入正确位置[5]。依据导针扩张大粗隆近端的髓腔,固定PFNA。通过用C型臂X线机置入螺旋刀片导针,准确插入螺旋刀片和旋紧螺钉,确定螺钉固定牢靠[1]。
1.3 观察指标
观察并记录两组骨性愈合时间、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Harris评分和并发症情况等。
1.4 统计学处理
本研究数据采用SPSS 20.0统计学软件进行分析和处理,计量资料以(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字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手术情况的比较
治疗组患者骨性愈合时间(121.25±18.80)d,手术时间(81.26±14.59)min,术中出血量(301.17±78.37)ml。治疗组的骨性愈合时间、手术时间和术中出血量平均水平均优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两组的Harris评分和并发症情况比较
治疗组并发症发生率为5.0%,Harris评分优良率为92.5%。治疗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字2=10.946,P<0.05),优良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字2=12.125,P<0.05),见表2。
3 讨论
股骨粗隆间骨折是一种髋部骨折,多由跌伤、交通事故或者高处坠落有关。非手术治疗效果不理想且预后效果欠佳。有研究结果中股骨粗隆间骨折经过非手术治疗其死亡率为40%[6]。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骨折处常表现出肿胀、疼痛、皮下淤血、行走困难、甚至功能障碍等[7]。股骨粗隆间的解剖结构较为特殊,具有生物力学特征有别于其他人体骨骼结构,其受力除矢状面方向的力之外还要承受水平面和冠状面所施加的压应力。当患者出现骨折,降低了股骨粗隆间稳定性[8]。现临床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常用DCS或者DHS固定术。该手术治疗方法对患者产生的切口较长,创伤较大,康复速度慢,而骨髓内固定方法临床效果较为理想。髓内固定术在早期对患者骨折近端使用2枚螺钉固定,股骨锚合力弱,固定难度上升。PFNA内固定法属于改良后的髓内固定术。此术式有效提高股骨锚合力[9]。在本研究中治疗组患者骨性愈合时间(121.25±18.80)d,手术时间(81.26±14.59)min,术中出血量(301.17±78.37)ml,均优于对照组。在崔后春等[10]研究者的研究中与本结果相接近。由此可见PFNA内固定手术流程简单,有效缩短手术时间,考虑到钢板固定髓内钉与手术切口给患者机体软组织造成的损伤和引发的牵拉疼痛,减少股骨愈合时间,手术区域皮肤供血受到的影响较小,减少术中出血量[11-12]。此外,PFNA所定螺釘的锁定方式较为灵活,较少股骨干骨折的发生率[13]。本研究还显示治疗组并发症发生率(5.0%)低于对照组(37.5%),优良率(92.5%)高于对照组(77.5%)。仲爱国[14]研究结果与本结果相符。
综上所述,PFNA内固定法可有效缩短股骨粗隆间骨折老年患者的手术时间、手术出血时间及骨性愈合时间,有效降低术后并发症提高Harris的优良率,值得推广使用。
参考文献
[1]朴俊杰.对比分析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行人工股骨头置换与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内固定方法的临床效果[J].中国实用医药,2017,12(18):9-11.
[2]吕向伟,李国庆.PFNA内固定术对股骨粗隆间骨折伴股骨颈骨折患者的疗效[J].临床医学研究与实验,2018,22:60-64.
[3]张欣,郭义超,李冬月,等.人工关节置换与动力髋螺钉系统内固定对老年股骨粗隆间不稳定性骨折患者的疗效比较[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4,34(22):6484-6485.
[4]罗建民,吕金柱,朱求亮.股骨近端锁定钢板与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PFNA)治疗AOA3型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的疗效[J].中国现代医生,2016,54(18):69-72.
[5]闫丹舟.PFNA与PFN内固定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手术指标、血液相关指标及髋关节Harris评分的对比观察[J].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2016,15(21):2105-2107.
[6]庞军,王飞,苏晨晨,等.股骨粗隆间骨折DHS与PFNA内固定的微创治疗方法[J].中国骨与关节损伤杂志,2014,29(6):591-592.
[7]王宏亮.不同体位下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的临床研究[J].中国矫形外科杂志,2017,25(16):1523-1525.
[8]吴岗,张勇,王金,等.PFNA内固定术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的临床效果探讨[J].当代医药论丛,2018,16(11):51-53.
[9]凌坤,邵明,贾德卫,等.PFNA微创治疗高龄股骨粗隆间骨折主钉植入方法探讨及早期临床疗效观察[J].中国医学创新,2017,14(24):96-98.
[10]崔后春,荆鑫,王金光,等.不同内固定方法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疗效比较[J].中国骨与关节损伤杂志,2013,28(6):551-552.
[11]白超杰.PFNA内固定术对股骨粗隆间骨折的临床疗效[J].河南医学研究,2018,27(17):3170-3171.
[12]黄安宇,贺振年.动力髋螺钉、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及人工关节置换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的临床疗效比较[J].中国现代医生,2014,52(20):15-17.
[13]张炳声.股骨粗隆间骨折高龄患者67例临床治疗体会[J].中国医药指南,2015,13(26):70-71.
[14]仲爱国.PFNA內固定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的临床疗效观察[J]中国医药指南,2018,16(23):63-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