乙酰半胱氨酸在乙肝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治疗中的效果及价值评价
2019-07-11胡云兴
胡云兴
【摘要】 目的:观察评价乙酰半胱氨酸在乙肝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治疗中的效果及价值。方法:随机选取2016年3月-2018年6月笔者所在医院收治的68例乙肝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作为本次评价对象,根据患者入院顺序将其平均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4例,对照组患者给予临床常规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乙酰半胱氨酸治疗,对比评价两组治疗效果及价值。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患者胆红素、谷丙转氨酶及白蛋白等指标与对照组相比显著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觀察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7.1%,显著高于对照组患者的82.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显著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对乙肝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乙酰半胱氨酸治疗,可有效提高临床治疗效果,改善患者肝功能,该治疗方案建议临床推广和应用。
【关键词】 乙酰半胱氨酸; 乙肝肝硬化失代偿期; 价值评价
doi:10.14033/j.cnki.cfmr.2019.08.024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4-6805(2019)08-00-02
肝硬化是临床常见的慢性进行性肝病,该病主要是由一种或多种病因长期反复作用造成的弥漫性肝损害。该病的诱发因素较多,其中包括病毒性肝炎、酒精中毒、营养障碍、工业毒物或药物、循环障碍、代谢障碍、胆汁淤积及血吸虫病等[1]。而乙型肝炎病毒是引起肝硬化主要原因,患者得不到及时有效的治疗,随着病情发展,极易发生肝腹水、上消化道出血、肝性脑病及继发性感染等严重并发症,因此给患者的健康和生命造成严重威胁[2]。所以加强对乙肝肝硬化疾病的治疗研究,提高临床治疗效果,是控制患者疾病发展的关键。为此本次将2016年3月-2018年6月笔者所在医院收治的68例乙肝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进行了分组治疗,其中34例患者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乙酰半胱氨酸治疗,给予另外34例患者行常规治疗,并将两组治疗效果进行了对比分析,希望能为临床治疗乙肝肝硬化疾病提供可参考依据,现将详细情况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次观察随机选取2016年3月-2018年6月笔者所在医院收治的68例乙肝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作为评价对象,纳入标准:通过综合检查核实后符合临床肝硬诊断标准的患者,临床资料完整的患者。排除标准:患有严重的心、脑及肾等脏器疾病的患者,患有恶性肿瘤的患者,语言及智力功能障碍的患者,不能积极配合完成本次观察治疗协议的患者。根据患者入院顺序,将其中34例患者定为观察组,另外34例患者定为对照组,观察组中男19例,女15例,年龄40~65岁,平均(52.5±3.3)岁,患者的病程2~9年,平均(5.15±1.01)年;对照组中男18例,女16例,年龄40~66岁,平均(53.0±3.4)岁,患者的病程2~10年,平均(5.88±1.26)年,两组患者性别及年龄等基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及家属通过对本次观察治疗全过程进行了解后,经协商自愿签署本次观察治疗知情书。所有符合标准的患者均已通过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
1.2 方法
对照组患者给予临床常规治疗,主要包括保肝及防止并发症治疗,同时配合饮食及运动调控等辅助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乙酰半胱氨酸治疗,乙酰半胱氨酸注射液(生产厂家:杭州民生药业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051788),将本品8 g(40 ml)用10%葡萄糖注射液250 ml稀释滴注,1次/d,两组患者均连续治疗45 d。
1.3 观察标准
对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胆红素、谷丙转氨酶及白蛋白等指标进行监测对比;并对两组患者治疗后上消化道出血、严重感染及肝性脑病等并发症发生率进行对比。
1.4 治疗效果判定
显效:治疗后检查患者肝功能恢复正常,临床症状完全消失;有效:检查患者肝功能及临床症状均得到明显改善;无效:检查患者肝功能及临床症状与护理治疗前无明显改善或加重。治疗总有效率=(显效+有效)/总例数×100%。
1.5 统计学处理
本次观察分析相关数据采用SPSS 19.0统计学软件包进行处理,计量资料以(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字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治疗效果对比
观察结果显示,治疗后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达97.1%,而对照组患者仅为82.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两组患者各项指标对比
治疗前,两组患者胆红素、谷丙转氨酶及白蛋白等指标数据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各项指标均得到明显改善,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2.3 两组并发症发生率对比
观察记录显示,观察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为2.9%,显著低于对照组的17.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3 讨论
肝硬化是临床消化系统疾病,而该病具有病程长、治愈率低、并发症多及病情缓慢进展的特点,能够对患者的肝部造成较为严重的损害,就我国而言,大部分肝硬化患者为肝炎后发生肝硬化,部分患者为酒精性肝硬化和血吸虫性肝硬化,其中乙肝肝硬化是临床发病率较高的疾病,该病具有发病率高、治愈率低及死亡率高等特征,因此给患者的健康及生命安全造成严重威胁,从病理学角度来说,广泛的肝细胞坏死、结缔组织增生与纤维隔形成、残存肝细胞结节性再生,导致肝小叶结构破坏和假小叶形成,肝脏逐渐变形、变硬,均能够导致肝硬化的发生[3-4]。该病若得不到及时有效的治疗,将会发展为失代偿期,随着病情发展最终导致患者出现上消化道出血、肝性脑病、原发性肝癌及肝肾综合征等严重并发症,严重威胁了患者的生命安全[5]。
所以针对乙肝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应尽早采取针对性的治疗,及时控制病情发展,改善患者肝功能,最终才能使患者治疗达到最佳效果。据相关研究表明,针对乙肝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乙酰半胱氨酸治疗,可有效提高临床治疗效果,改善患者肝功能[6-8]。乙酰半胱氨酸是一种黏溶液溶剂,能够降低患者痰液的黏度,能够對痰液的排出起到促进作用,同时,也是体内氧自由基清除剂,属于还原型谷胱甘肽的前体,具有改善血流动力学、氧输送能力及扩张微循环等,从而达到保护肝脏的作用。而且该药静脉注射后分布速度较快,大部分药物与血浆蛋白相结合,部分药物则经尿道排出体外,不会出现体内积蓄,从而有效降低了药物对身体的伤害,通过配合临床常规治疗,可有效提高临床治疗效果,使患者的病情得到良好的控制[9-12]。在本次观察结果中显示,与采用常规治疗的对照组相比,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乙酰半胱氨酸治疗后的观察组患者胆红素、谷丙转氨酶及白蛋白等指标显著改善(P<0.05);同时观察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与对照组相比也明显高(P<0.05);而且观察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也显著少于对照组(P<0.05)。
综上所述,乙酰半胱氨酸在乙肝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治疗中的效果显著,其应用价值较高,可有效提高临床治疗效果,改善患者肝功能,使患者的疾病得到良好的控制,该治疗方案值得临床广泛推广和应用。
参考文献
[1]郭华先.用恩替卡韦对乙肝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进行治疗的效果研究[J].当代医药论丛,2016,1(4):22-23.
[2]王红.乙酰半胱氨酸在乙肝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治疗中的效果观察[J].中国继续医学教育,2017,12(8):168-169.
[3] Zhang Hui,Yang Yongjun,Zhu Jinshan,et al.Ligustrazine combined with acetylcysteine in the treatment of 40 cases of cirrhosis[J].Journal of Practical Liver Diseases,2016,2(6):73-74.
[4]刘克洲.失代偿期乙肝肝硬化患者抗病毒治疗[J].浙江省医学会,2016,2(5):79-80.
[5] Bai Ming Jun,Han Xiangyang.Acetylcysteine in the treatment of decompensated hepatitis B cirrhosis[J].Chinese Journal of Hospital Pharmacy,2016,9(1):77-79.
[6]伍欢,赵蜀一.41例乙肝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低钠血症的临床分析[J].医药前沿,2016,9(2):58-59.
[7]邱红梅,邓辛香,彭忠田,等.个性化护理措施在乙肝肝硬化失代偿患者药物治疗依从性的效果评价[J].实用医学杂志,2014(12):1999-2001.
[8]赵立新,卢天虎,庄海,等.回顾性分析拉米夫定联合阿德福韦酯治疗HBeAg阳性失代偿期乙肝肝硬化患者的临床疗效[J].中国生化药物杂志,2015(4):91-93.
[9]王烈,胡义忠,徐秀亮,等.血清sP-selectin、sICAM-1和免疫球蛋白检测对乙肝肝硬化预后评估的意义[J].中国免疫学杂志,2017,33(11):1699-1705.
[10]叶素素,张新雷,徐伟,等.替比夫定、阿德福韦酯联用与恩替卡韦单药治疗失代偿期乙肝肝硬化疗效对比观察[J].山东医药,2015(2):65-67.
[11]王玲,蔚梅芳,武希润,等.乙肝肝硬化患者外周血25-(OH)D3、Th17细胞、CD4+Treg细胞的变化及意义[J].山西医科大学学报,2017,48(12):1233-1235.
[12]袁娟,张爱芸,王煜,等.乙肝肝硬化合并糖尿病患者血清补体C3、C4水平的临床观察[J].宁夏医科大学学报,2015,37(8):967-9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