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地方文化融入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研究

2019-07-11仓明刘眉

西部学刊 2019年7期
关键词:扬州思政院校

仓明 刘眉

摘要:地方文化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高职院校开展思政教育工作的人文基础、重要资源和有效载体。本文以扬州地方文化在高职院校思政教育中的应用为例,认为应从三个方面入手,将地方文化融入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中,即:引入地方文化,充實和丰富高职学生的思政课堂教学;走进地方文化,拓展和扩充高职学生的思政实践教学;融入地方文化,立体化营造高职学生的思政教育环境,提升思政教育的实效。

关键词:地方文化;高职院校;思政教育

中图分类号:G711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CN61-1487-(2019)07-0105-03

文化兴国运兴,文化强民族强。文化是国家和民族的灵魂,是推动社会发展进步的精神动力。党的十九大吹响了新时代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响亮号角,习近平总书记特别强调:“要用中华民族创造的一切精神财富来以文化人、以文育人。”地方文化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学校重要的思想政治教育(以下简称“思政教育”)资源。高职院校作为传承、弘扬文化,培育学生文化自信的主阵地,其思政教育工作的实效性必将会受到属地文化的影响。因此,如何在思政教育中融入优秀地方文化,是当前高职院校开展思政教育工作的一个重要课题。

一、地方文化融入高职院校思政教育的必要性

地方文化是指在一定地域生活的人们,受自然和人文环境的影响,于生产生活中所形成的行为方式、思维习惯、理想信念、政治立场、情感认知、价值追求等地方精神和承载这些精神的文学艺术、风土人情、历史遗迹、博物馆、纪念馆等载体的总和,是地方历史发展中物质和精神的综合产物。提炼出优秀地方文化中契合思政教育的内容,应用到高职学生思政教育工作中,有利于创新教育形式,丰富教育内容,厚植高职学生的人文底蕴,提升教育的实效。

(一)地方文化是高职院校思政教育的人文基础

高职院校的思政教育是培育高职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一种教育实践活动。其任务是帮助处于孕穗拔节期的青年学生扣好人生的第一粒扣子,其根本出发点和归宿是“育人”。文化即“人化”,是人依据“人”的价值尺度改造自然与人本身,使之走向更加自由、真、善、美、优雅、崇高的生存状态[1]。思政教育正是通过文化熏陶和文化传承来引导人、端正人,从而实现“育人”的目标。所以说,文化的发展与思政教育之间有着一致性的目的。因此,高职院校开展思政教育工作,必须赋予其丰富的文化内涵和深厚的文化底蕴,拓展学生的文化视野,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坚定学生的文化自信,从而更好地实现思政教育的目标。地方优秀文化以独特的人文内涵和精神追求,为高职学生思政教育工作的开展奠定了坚实的人文基础。

(二)地方文化是高职院校思政教育的重要资源

处于特定地域的高职院校开展思政教育工作,不能脱离独特的地方文化背景。地方文化本土性鲜明,历史积淀深厚,内蕴的丰富思想生动、形象而易感,具有天然的吸引力和亲和力。长期处于特定地方文化氛围中的高职学生,自然而然会受到其潜移默化的影响。地方优秀文化中所蕴含的丰富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生态观等方面的思想内容,构成了高职院校思政教育的思想源泉和精神根源。因此,高职院校要充分挖掘地方优秀文化资源,充实思政教育的内容,优化思政教育工作,使其更加贴近学生的实际,因触动学生的心灵而具有更强的感召力和说服力。离开文化的土壤,思政教育就会成为无本之木,无源之水。

(三)地方文化是高职院校思政教育的有效载体

地方文化直观、生动而形象,具有很强的渗透性和持久的吸引力,以其为载体进行思政教育,会使思政教育避免呆板、单调,教育内容更加活泼、生动有温度,教育形式更加丰富,也使学生更容易接受。代表地方文化的众多符号可直接用于校园文化建设中,如用地方园林园艺的技艺进行校园环境布局,用地方传统文化符号设立品牌社团,开展特色主题活动等,就可使学生时时处于亲和自然的文化氛围中,这是一种耳濡目染、春风化雨的育人模式。通过润物无声的地方优秀文化熏陶,可以引导学生在悠久历史文化中厚植文化底蕴,从丰富民俗文化中汲取文化营养,在自然生态文化中增进地域认同,在红色革命文化中坚定理想信念,在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中激发家国情怀,从而增强思政教育的针对性,提升实效性。

二、扬州地方文化在高职院校思政教育中的价值

悠久的时光长河孕育了丰厚、独特、璀璨的扬州地方文化,其中蕴涵着十分丰富的思政教育素材,是构筑扬州地方高职院校思政教育人文底蕴的宝贵资源。

(一)扬州优秀传统文化的思政教育价值

扬州传统文化博大精深,丰富灿烂,其中所蕴涵的深邃人文精神与悠悠古运河一道千年流转而鲜活常青。它们包括积极进取、自强不息的奋斗精神:如唐代扬州高僧鉴真六次远涉重洋,东渡日本,历尽艰辛百折不挠,为传播华夏文明作出了杰出贡献;扬州盐商人生沉浮、奋发图强,创造财富,造就了扬州的鼎盛繁荣。交融并蓄、博采众长的包容精神:如秀美精致的扬州园林、古朴大气的盐商古宅,“集北方之雄与南方之秀于一体”;脍炙人口的扬州评话、弹词,叹为观止的淮扬美食,融汇南北,借鉴互通,成就了人们听觉味觉的饕餮盛宴。刚柔相济、正直清高的人格精神:如“扬州八怪”傲气不羁,潇洒自放;阮元为官清廉,精心治政;汪喜孙不巴结上峰,敢于面诤,对百姓则体贴入微。精益求精、创造创新的工匠精神:如扬州玉雕灵秀、精巧,有“和田玉、扬州工”的美誉;扬州漆器色彩明艳、造型别出心裁;扬州雕版印刷排布工整、字体秀丽;扬州盆景融“诗、书、画、技”于一体;扬州三把刀技艺精细,服务体贴;扬州剪纸构图精巧雅致,线条清新流畅,独具艺术魅力。新时代的扬州匠人们对传统技艺进行着创新性发展,为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而敬业乐业,不断进步。

(二)扬州红色革命文化的思政教育价值

扬州不仅是一座历史悠久的文化名城,也是一块具有光荣革命传统的红色热土。扬州人民在革命战争的长期岁月里所形成的革命纪念地、所取得的历史功绩,以及在此过程中涌现出的先进人物的革命事迹、伟大人格和崇高精神,构成了扬州丰厚的红色文化资源。抗日战争时期,在扬州郭村,1000多名新四军战士面对数倍于自身达两万多国民党军队的进攻,不畏强敌,置生死于度外,经过七天七夜的浴血奋战,最终取得郭村保卫战的胜利,自此奏响了新四军东进抗日的序曲。这一胜利,展现了新四军视死如归、攻坚克难、披荆斩棘的铁军精神,也谱写了军民团结一心、共同对敌抗战的壮丽诗篇。革命烈士江上青在学生时代就有坚定的理想信念,积极投身学生运动,曾经两次被捕,在狱中英勇不屈,大义凛然。作为皖东北抗日根据地的奠基人,为皖东北抗日民主根据地的创立、巩固和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28岁时,为革命事业壮烈牺牲,用生命诠释了坚定信仰、对党忠诚、爱国爱民、无私奉献的革命精神和道德情操。扬州老红军刘应启是长征的参与者和见证者,离休后到各地作报告传播革命传统,走访贫困群众,资助失学儿童,百岁高龄仍然继续着他的“新长征”。刘应启把做党的宣传员当作一辈子的义务,把服务人民群众视作永远的职责,把保持共产党员本色作为终生追求。他生命不息、奋斗不已的革命精神,牢记宗旨、无私奉献的优秀品质,严于律己、清正廉洁的高尚情操,体现的正是扬州红色文化的精神内涵。

猜你喜欢

扬州思政院校
思政课只不过是一门“副课”?
关于国企党建与思政宣传有效结合的探讨
我那水蛇腰的扬州
扬州的夏日
思政课“需求侧”
思政课“进化”——西安交大:思政课是门艺术
扬州的秋日
下扬州
院校传真
院校传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