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PFNA和股骨近端锁定板内固定治疗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的临床比较

2019-07-11蓝开春

中外医学研究 2019年10期
关键词:股骨转子间骨折并发症

蓝开春

【摘要】 目的:比较股骨近端髓内钉(PFNA)和股骨近端锁定板(PFLCP)內固定治疗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的效果。方法:本研究纳入2016年1月-2017年12月在笔者所在医院接受治疗的56例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每组28例,分别行PFNA治疗与PFLCP治疗,观察并记录两组患者手术相关指标,评估患者术后髋关节功能恢复情况及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PFNA组患者手术时间短于PFLCP组,术中失血量、术后引流量均较PFLCP组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随访显示,PFNA组患者髋关节恢复优良率达到92.9%,显著高于PFLCP组的71.4%,差异统计学有意义(P<0.05);PFNA组、PFLCP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3.6%和17.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PFNA是一种安全、低侵入性手术方式,治疗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安全性高、并发症少,能够为术后髋关节功能恢复创造有利条件,疗效优于PFLCP,值得推广应用。

【关键词】 PFNA; 股骨转子间骨折; 股骨近端锁定板; 并发症

doi:10.14033/j.cnki.cfmr.2019.10.065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4-6805(2019)10-0-03

作为一种非常常见的临床髋部损伤,股骨转子间骨折占全身骨折的4%~5%。其主要指在股骨颈基部和股骨转子水平之上发生的骨折,这在老年人群中更常见。该疾病与骨质疏松症密切相关,残疾率和死亡率高,严重影响老年患者的生活质量[1]。传统临床对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多给予保守治疗,大部分患者经过治疗能够获得骨性愈合,然而需要长期卧床,容易诱发髋内翻、下肢短缩等多种并发症,效果达不到预期[2]。随着现代医疗卫生技术的不断发展,临床主张对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行手术治疗,常见的手术固定方式有股骨近端髓内钉(PFNA)和股骨近端锁定板(PFLCP),为比较不同固定方式的效果,纳入的病例均为笔者所在医院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共计56例,结果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研究纳入病例包括2016年1月-2017年12月笔者所在医院收治的56例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纳入标准:(1)所有患者均经过临床诊断及CT检查,确诊为股骨转子间骨折,符合国际相关临床诊断标准[3];(2)年龄≥60岁。排除标准:(1)存在重要脏器官相关疾病及肝肾功能不全者;(2)存在认知缺陷及意识不清、精神病患者;(3)临床资料不全者;(4)合并全身免疫性功能疾病者;(5)存在内固定禁忌证患者[4]。分组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PFNA组与PFLCP组,各28例。PFNA组:男15例,女13例;年龄62~84岁,平均(72.5±6.6)岁;受伤时间为30 min~15 h,平均(5.2±1.3)h。PFLCP组:男16例,女12例;年龄63~86岁,平均(72.1±6.5)岁;受伤时间为35 min~16 h,平均(5.4±1.2)h。两组患者年龄、性别、受伤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医学伦理会对此次研究表示认可,征得临床科室的同意,所有入组患者均阅读知情同意书并签字,自愿加入研究。

1.2 方法

患者入院后均实施患肢皮牵引,术前指导患者进行各项相关检查,排除手术禁忌证,积极治疗各项合并症,对手术风险予以评估。结合患者实际情况选择相应手术器械。麻醉方式等,术前30 min给予抗生素预防用药,常规备皮、备血。

PFNA组:手术体位为仰卧位,将患者患肢放置于复位固定床,于季勒位置放置腰托,患肢的牵引以轻度外展位为宜。经过牵引逐步实现内收位,确保患肢与躯干之间保持20°~30°内收位。普朗医疗PLX112C型臂X线光机由北京普朗新技术有限公司提供,经过C型臂X线光机的透视作用完成复位,观察骨折端的位置,确认满意后,在大转子顶端上方约2 cm处做一个垂直切口。长度以3~5 cm为宜。充分暴露股骨颈外上方及大转子,采用手指触摸的方式明确进针点,一般为大转子外侧0.5 cm位置。于进针点位置采用开孔器实施开孔处理,穿透皮质,将球形导针放入其中。顺导针方向实施扩髓处理,在髓腔内插入合适长度PFNA主钉,深度适宜。透视观察主钉位置,满意后进行股骨近端髓内钉瞄准器安装,并将股骨头颈导针置入其中,确定位置理想后,经过导针引导实施钻孔、测深等相关处理,选择合适螺旋刀片置入其中,并锁定,确保刀片尖端处于股骨头软骨下0.8 cm位置。选择合适静态锁定钉,在瞄准器下置入,确保骨折复位及PFNA置入满意后止血、放置引流管,完成手术。

PFLCP组:手术体位及闭合复位同PFNA组。选择外侧入路的方式,并从股骨大转子的顶点切开10~20 cm,以完全暴露大转子和皮质骨。选择合适钢板将其勺型端与大转子后外侧贴紧,与此同时保持股骨干皮质与钢板贴紧,将套管拧入钢板的近端,选择三个导针进行钻孔,并在X光机的透视下观察导针的位置。确保它位于股骨头颈部,然后拔出导针,钻孔和加深后,选择相应的锁定钉置入,在钢板远端位置选择4~5个锁定孔将锁定钉置入其中,位置满意后,将导针拔出,钻孔并将锁定钉拧入,剩余锁定孔则拧入锁定螺钉。观察骨折复位情况及固定情况,并在止血治疗后关闭切口,结束手术。

术后两组患者均给予常规抗感染、抗骨质疏松治疗。术后2 d拔除引流管。术后定期拍摄X线片复查,以掌握骨折愈合情况。

1.3 观察指标及评价标准

对两组患者手术相关指标、髋关节功能恢复情况及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进行综合评价。髋关节功能恢复情况采用Harris评分,优:患者骨折愈合,髋部疼痛消失,Harris评分>90分;良:CT检查骨折愈合良好,髋部伴随轻微疼痛,大部分骨关节恢复伤前状态,Harris评分为80~90分;可:骨折愈合,但髋部关节疼痛,影响正常活动,Harris评分为70~79分;差:骨折未愈合,髋部疼痛严重,Harris评分<70分。优良率=(优+良)×100%[5]。

1.4 统计学处理

研究涉及数据均在SPPSS 20.0统计学软件上予以计算,计量资料以(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字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手术相关指标比较

与PFLCP组相比,PFNA组患者手术时间短,术中出血量及术后引流量少,手术切口长度短,两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两组患者髋关节功能恢复优良率比较

PFNA组患者中,优16例,良10例,优良率达到92.9%,与PFLCP组的71.4%(20/28)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2.3 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

PFNA组仅有1例出现髋内翻,并发症发生率为3.6%,与PFLCP组的17.9%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3 讨论

股骨转子间骨折在老年群体有着较高的发病率,这很大程度上是由于老年人骨质疏松,再加上老年患者多合并高血压、糖尿病等内科疾病,保守治疗往往达不到预期,并发症多,预后差[6],严重降低患者的生活质量。目前,手术治疗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在临床上已经达成共识,其不仅固定牢靠,能够实现良好复位,而且能够促进患者术后各项功能恢复。然而关于手术治疗内固定方法的选择尚存在一定的争议。本研究主要比较了PFNA与PFLCP内固定的效果。PFLCP属于偏心型固定器械,其与人体股骨近端解剖结构相一致,具有较高的贴附性,能够实现对大转子骨折的良好固定[7]。PFLCP采用了锁定板整体固定原理,能够起到内支架的作用,促进骨折端应力分散,固定牢固,能够为骨折端愈合创造良好的条件。然而该固定方式创伤大、切口长,容易引起髋内翻,进而导致患肢短缩,不利于术后恢复[8],在临床应用中存在一定的局限性。

作为经过改进后的PFN系统系统,PFNA内固定系统将传统2枚螺钉固定的方式加以改进与更新,利用螺旋刀片锁定技术。一方面能够减少因手术操作引起的骨量丢失,另一方面能够避免股骨头颈旋转,末端面积与骨質形成紧密贴合,大大增强了内置物锚定力,提升了稳定性,尤其适用于骨质疏松性股骨转子间骨折[9],有利于骨折愈合,且能够减少髋内翻、螺钉切出等并发症的发生。主钉顺大粗隆顶部插入,远端采用静态或动态锁定方式,减少了手术操作流程,缩短了手术时间,兼具生物力学及技术等多方面优势[10-11]。此次研究中PFNA组患者手术各项指标均优于PFLCP组,体现了PFNA治疗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的安全性与有效性。术后对两组患者髋关节功能情况予以评估,结果显示PFNA组优良率达到92.9%,显著高于PFLCP组,而并发症发生率则较PFLCP组低(P<0.05),表明该治疗方式更利于患者术后髋关节功能恢复,预后较好。有学者在研究中比较了三种内固定方式用于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的效果,结果显示PFNA手术时间最短、出血量最好,术后髋关节Harris评分最高[12],与本次研究结果一致。

综上所述,对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给予PFNA内固定治疗,创伤小、手术时间短,能够促进骨折愈合,有利于术后髋关节功能恢复,且并发症少,可广泛应用于临床。

参考文献

[1]白虎荣,董必成,李朝军,等.改良股骨近端锁定钢板与PFNA内固定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冠状面骨折的疗效比较[J].医学临床研究,2016,33(10):2013-2015.

[2] Kazemian G H,Emami M,Manafi A,et al.External Fixation vs.Skeletal Traction for Treatment of Intertrochanteric Fractures in the Elderly[J].Trauma Monthly,2016,21(1):156-157.

[3]谢逸波,曾波,李培浩,等.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和解剖锁定钢板治疗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的效果比较[J].中国矫形外科杂志,2017,25(10):950-953.

[4]陈绍站,许勇,李婧,等.防旋股骨近端髓内针与股骨近端解剖锁定钢板治疗转子间骨折的疗效比较[J].临床外科杂志,2016,24(10):787-789.

[5]刘晓东,尚希福,陈贝.人工关节置换和PFNA治疗老年股骨转子间不稳定骨折的临床疗效对比[J].实用医学杂志,2016,32(15):2529-2531.

[6]石勇,陈子健,洪泽亚,等.三种内固定方法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的临床价值对比分析[J].创伤外科杂志,2017,19(10):789-790.

[7]李平,肖善富,陶瑞宝.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和股骨近端锁定钢板治疗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J].临床骨科杂志,2016,19(6):727-729.

[8]李群,吴守群,陈优民,等.近端防旋髓内钉与近端锁定钢板治疗老年股骨转子间不稳定骨折的疗效对比分析[J].现代生物医学进展,2016,16(21):4131-4133.

[9]王臻,张斌,韩镔,等.两种内固定方式治疗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疗效分析[J].实用骨科杂志,2016,22(1):61-63.

[10]石利涛,周维娜,刘彦博,等.PFNA与股骨近端解剖锁定板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围手术期失血量对比研究[J].实用老年医学,2017,21(3):280-282.

[11]冷云飞,于沈敏,蔡兵,等.防旋股骨近端髓内钉微创内固定治疗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J].临床骨科杂志,2016,19(4):469-470.

[12]吴椰明,赵海燕,刘海生.股骨近端锁定钢板与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内固定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疗效分析[J].山西医药杂志,2016,45(12):1432-1433.

猜你喜欢

股骨转子间骨折并发症
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与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治疗高龄股骨转子间骨折临床效果分析
肥胖的流行病学现状及相关并发症的综述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后舒适护理模式对疼痛感的控制效果
膝关节镜联合透明质酸钠治疗老年性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疗效观察
可吸收螺钉治疗34例老年胫骨平台骨折并发骨质疏松的效果及其对疼痛和并发症的影响
抗旋转股骨近端髓内钉与钢板治疗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比较
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治疗PFNA内固定失败的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15例
人工关节置换治疗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的临床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