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血压合并阵发性心房颤动患者心脏超声临床研究
2019-07-11聂晓英
聂晓英
【摘要】 目的:探讨高血压合并阵发性心房颤动患者心脏超声临床情况。方法:自2017年6月-2018年6月于笔者所在医院就诊的患者中,随机选取45例同期接受治疗的高血压合并阵发性心房颤动患者,45例高血压患者。高血压患者为对照组,高血压合并阵发性心房颤动为观察组。两组患者均接受心脏超声检查,根据患者的左房内径、左室舒张末期内径、室间隔及E/A来评估本次研究的临床效果。结果:对比两组患者的超声诊断效果,对照组患者的左房内径(30.81±2.45)mm、左室舒张末期内径(39.88±10.48)mm、室间隔(1.08±0.24)mm、E/A(0.62±0.13),均低于观察组患者的(43.18±2.94)mm、(45.19±10.82)mm、(1.43±0.38)mm、(0.93±0.2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高血压合并阵发性心房颤动患者接受心脏超声检查,可有效检查到患者的心脏形态结构发生改变,还可根据患者的不同生理指标的改变,为其制定后续的临床治疗,对患者而言,可有效地诊断病情,值得在临床上进行推广。
【关键词】 高血压; 阵发性心房颤动者; 心脏超声; 临床
doi:10.14033/j.cnki.cfmr.2019.10.037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4-6805(2019)10-00-02
高血压属于临床上较为常见的一种慢性疾病,也是常见的心血管疾病,该疾病具有病程长、发病率高的特点,随着疾病的蔓延以及病程的进展,易引发患者出现脑卒中、心力衰竭、心脏节后重塑性代偿性肥大、新功能降低等,大多数患有高血压疾病的患者易同时伴有阵发性心房颤动,由于心脏形态重塑而导致血流动力学发生改变,若不及时的诊断,易延误患者的病情,进而影响临床治疗的开展。因此,对于高血压合并阵发性心房颤动疾病的患者,早期诊断显得尤为重要,在确诊后,给予有效的防范措施,对患者疾病的预后至关重要;对于高血压合并阵发性心房颤动疾病的诊断,主要是让患者接受心脏超声检查,通过该检测方式,观察患者的心脏动态结构以及血流动力学变化状况,为后续治疗提供准确可靠的诊断[1]。本次研究中,为了探究心脏超声检查在高血压合并阵发性心房颤动患者中的临床效果,自2017年6月-2018年6月于笔者所在医院就诊的患者中,随机选取45例同期接受治疗的高血压合并阵发性心房颤动患者和45例高血压患者,高血压患者为对照组,高血压合并阵发性心房颤动为观察组。两组患者均接受心臟超声检查,对比两组患者的超声诊断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自2017年6月-2018年6月于笔者所在医院就诊的患者中,随机选取45例同期接受治疗的高血压合并阵发性心房颤动患者和45例高血压患者,纳入标准:(1)均为临床上诊断的高血压合并阵发性心房颤动疾病及高血压疾病者;(2)患者精神正常、交流无障碍。排除标准:(1)双发癌;(2)有严重的肝肾功能疾病、需要临床干预的严重脑血管疾病,原发性造血系统疾病等;(3)心肌病、心脏瓣膜病、风心病等;(4)经过检查患有传染疾病;(5)依从性差;(6)不愿参与。高血压患者为对照组,高血压合并阵发性心房颤动为观察组。对照组中,男25例,女20例,年龄37~75岁,平均(52.93±2.54)岁。观察组患者中,男22例,女23例,年龄36~74岁,平均(52.29±2.49)岁。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有可比性。研究者与患者及家属详细讲述本次研究过程,解答患者的疑问后,患者及家属均自愿参与且签署知情同意书。
1.2 方法
两组患者均接受心脏超声检查,具体措施如下:心脏超声诊断仪器使用西门子X-300超声诊断仪进行,探头的型号为P4-2,扫面速度控制在50 mm/s,频率为2.4~3.6 MHz,测定方法采用美国超声心电图学会推荐的检测方法,在检测时,应选择患者的胸骨旁的左心室长轴作为扫描点,整个扫描过程呈现M型,连续扫描整个心脏,在检测过程中,应观察患者是否出现异常状况[2]。
1.3 观察指标
研究人员在患者接受心脏超声检查后,记录两组患者的左房内径、左室舒张末期内径、室间隔及E/A(二尖瓣舒张早期心室快速充盈峰值速度/舒张晚期心房收缩峰值速度)数据。
1.4 统计学处理
本研究数据采用SPSS 25.0统计学软件进行分析和处理,计量资料以(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字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对比两组患者的超声诊断效果。对照组患者的左房内径(30.81±2.45)mm、左室舒张末期内径(39.88±10.48)mm、室间隔(1.08±0.24)mm、E/A(0.62±0.13)均低于观察组患者的(43.18±2.94)mm、(45.19±10.82)mm、(1.43±0.38)mm、(0.93±0.24),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3 讨论
近些年来,随着我国GDP的增长及综合国力的增加,人民的生活水平得到了飞速提升,人口老龄化也是现如今我国需要面对一个社会问题,人口老龄化的出现,随之而来的是慢性疾病、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病率上升[3]。高血压疾病是一种常见的慢性疾病,该疾病需要长期治疗,终身用药控制血压,在治疗过程中,需要患者纠正不良生活习惯以及饮食习惯,然而部分患者在治疗过程中,依从性不高,明显增加了发生并发症的风险,大多数高血压患者会同时伴有阵发性心房颤动,且阵发性心房颤动的发生与年龄密切相关[4],对于60岁以上的老年患者而言,约有3%的发生概率,而85岁以上的老年患者,约有10%的风险,高血压合并阵发性心房颤动疾病患者的心脏房室结构与血流动力学会发生明显的改变,随着疾病的发展,患者的心脏生理结构以及形态会发生明显变化,会明显加重心房颤动,严重的患者甚至会对生命健康造成严重的威胁[5]。
高血压合并阵发性心房颤动疾病的发生与自身体循环动脉压力长期持续升高有关[6],进而导致患者的左心室出现代谢性增厚,影响患者的心脏舒张功能,大大增加了左心房的压力,影响了左心房的生理形态[7]。若是患者的左心房的生理结构及形态发生变化,患者会出现心房的电位活动异常,心房细胞不应期明显缩短,导致各种相关的异常反应发生,进而引起心房急性扩大,最后导致患者出现阵发性心房颤动,随着阵发性心房颤动的发生,患者易出现折返性心律失常,加重心房负荷,形成恶性循环,对患者的生命健康极为不利。较多研究表明,高血压合并阵发性心房颤动患者在治疗过程中,早期的诊断十分重要,在确诊后,及时的控制阵发性心房颤动,则可有效地防止患者转化为慢性心房颤动[8-9]。单纯性高血压患者及高血压合并阵发性心房颤动患者的心脏彩超检查的相关指标具有明显差异,而心脏彩超检查也是临床上使用较为广泛的一种检查方法,根据患者的相关指标,判断患者的疾病进展状况,从而提供最为准确的诊断依据[10]。
本次研究中,为探讨心脏超声检查高血压合并阵发性心房颤动患者的诊断效果,特选取了90例笔者所在医院同期接受治疗的患者,45例高血压患者,45例高血压合并阵发性心房颤动患者。两组患者同时接受心脏超声检查,在检查完毕后,研究人员对患者的左房内径、左室舒张末期内径、室间隔及E/A进行对比。两组患者的超声诊断结果显示,对照组患者的左房内径(30.81±2.45)mm、左室舒张末期内径(39.88±10.48)mm、室间隔(1.08±0.24)mm、E/A(0.62±0.13)均低于观察组患者的(43.18±2.94)mm、(45.19±10.82)mm、(1.43±0.38)mm、(0.93±0.2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本次研究的结果与刘管辉等[11-12]的研究结论一致。本次研究表明,高血压合并阵发性心房颤动患者的相关性生理指标高于单纯的高血压疾病患者,且该疾病患者的左心房出现扩大的表现,对于临床诊断而言,根据相关指标的检查结果,可以作为预防心房颤动的检查指标,通过检查指标与患者的心脏结构形态,初步判断患者的病情。
综上所述,高血压合并阵发性心房颤动患者接受心脏超声检查,可有效地检查到患者的心脏形态结构发生改变,还可根据患者的不同生理指标的改变,为其制定后续的临床治疗,对患者而言,可有效地诊断病情,值得在临床上进行推广。
参考文献
[1]陈继业.探讨高血压合并阵发性心房颤动者心脏超声特征[J].中国医疗器械信息,2017,23(19):67-68.
[2]谢娜.探讨高血压合并阵发性心房颤动者心脏超声特征[J].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2017,1(12):122-123.
[3]杨磊,韩冷,陆志刚.高血压合并阵发性心房颤动者心脏超声特征[J].中外医学研究,2017,15(15):37-38.
[4]王维策,敖颖,陈艳珊.高血压合并阵发性心房颤动者心脏超声临床观察[J/OL].心电图杂志:电子版,2017,5(1):91-92.
[5]杨桂枝.高血压合并阵发性心房颤动者心脏超声临床观察[J].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2013,15(7):121-122.
[6]杨鸿.高血压合并阵发性心房颤动患者心脏超声的临床观察[J/OL].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電子杂志,2016,4(13):18-19.
[7]王婷婷.高血压合并阵发性心房颤动者心脏超声临床观察[J].心理医生,2016,22(22):29-30.
[8]谢杨.高血压合并阵发性心房颤动者心脏超声临床观察[J].中国保健营养,2016,26(26):139-140.
[9]李颖,刘俊英.高血压合并阵发性心房颤动者心脏超声临床观察[J].中国保健营养,2016,26(17):160-161.
[10]皋德芬.探讨高血压合并阵发性心房颤动者心脏超声的临床效果[J].心理医生,2015,21(14):126-127.
[11]刘管辉,于红梅.高血压合并阵发性心房颤动者心脏超声临床观察[J].心理医生,2015,21(24):31-32.
[12]王启伟,彭杰.高血压合并阵发性心房颤动者心脏超声临床观察[J].新疆医学,2014,56(4):72-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