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纪录片《人间世2》的创作手法表达

2019-07-11景彦渊邵璐

卫星电视与宽带多媒体 2019年5期
关键词:拍摄采访叙事

景彦渊 邵璐

【摘要】人们对中国当下医疗现实的关注程度不断提升,纪录片《人间世》第二季的播出持续其第一季的精良口碑,摄制组历时一年半在医院蹲守拍摄,分十集记录每位患者、医护人员面对疾病流露出的真挚情感。本文从纪录片的拍摄方式、叙事设计、采访态度三个角度对其创作手法进行解析,切实反映纪录片中一幕一幕传递给观众的人文关怀,和面对生死抗争向上向善的心态。

【关键词】《人间世》;拍摄;叙事;采访

2019年3月4日,习近平总书记在看望参加政协会议的文艺界社科界委员时指出,人民是创作的源头活水,只有扎根人民,创作才能取得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源泉。2019年1月1日《人间世》第二季在东方卫视首播,创作者力图从每一个人物个体出发,10集同200多位拍摄对象悲哭、喜笑,一起经历焦灼、无奈和希望。延续《人间世》记录患者苦楚和医者努力,以及经历过“暴风雪”后的蜕变,彰显中国人与病魔抗争的坚定信念。

一、拍摄方式的直观表达

(一)形:旁观式拍摄

旁观,作为“直接电影”的拍摄方法,要求制作者尽可能保持一种置身于外的观察态度。《人间世》第二季的9个摄制组,分别跟拍记录真实环境下真实人物的生活状态。要做到旁观式拍摄并不容易,不仅要求拍摄者取得拍摄的主动性,而且也对被拍摄者提出要求。第一部纪录片《北方的纳努克》,纪录片之父弗拉哈迪在拍摄过程中和爱斯基摩人納努克共同生活16个月,除此之外,早在拍摄之前被摄对象就与弗拉哈迪熟识,被拍摄者纳努克面对摄像机早已处之泰然。

从心理学上来说,人们容易对陌生的东西保持注意,当对其熟悉了,注意自然就会减弱,不再保持陌生和戒备心理。《人间世》第二季同样采取长时间与被摄对象相处,从而使被摄对象能够从容的面对拍摄设备。第一集《烟花》在病房跟拍的拍摄者,对于患有骨癌的孩子们来说已经变成了一起陪伴他们的哥哥。陪蔡炫安打手机游戏的哥哥、和杜可萌唠嗑的哥哥,彼此之间的信任,使孩子们以常态相对,长达一年的相处,足以让孩子忘记摄制组的存在。

(二)骨:实时性记录

纪录片最基本的原则是纪实,在今天的纪录片中,观众一般都比较关注实时记录的场面。《人间世》第二季依旧以医院为拍摄原点,医院作为见证生死离别的场所,也是医生争分夺秒、患者与死神赛跑的场所,有太多需要被实时记录下来的场景也许只会发生一次,时不再来的事件对拍摄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拍摄者深入每一位患者面临生死时的手术现场,实时记录病人抢救的过程。面对患者个体的突发状况,第二集《生日》母亲林琴的剖宫产手术中,大出血的形势非常严峻,主治医生在短短的时间内需要为患者供血,与家属谈话,下告病危书,彻底锁掉出血口,处理方案随着病情的变化不断明晰,与此同时拍摄也随着处理方案的改变实时记录。

值得一提的是,对于实时的场景记录《人间世》第二季能够表现的足够充分,除了多机位、多角度的记录手术现场外,摄制组把医生和患者、患者家属谈话,医生开会等关键对话场景记录的同样出色。在众多谈话镜头中我们能够判断,拍摄者实时的记录使用了两个机位,保证从两个方向拍摄两者之间的交流,在电影拍摄手法中我们将其称为正反打镜头。即使机位是运动的,也丝毫没有因为实时记录而使画面的质量下降。

(三)魂:艺术化搬演

对于社会纪实类纪录片,艺术化的表现手法很少出现,即便出现一般也是以动画、图表等形式表现现实中难以呈现的画面。而纪录片《人间世》第二季大胆的采用搬演,使用置景、道具、甚至演员等手段,将人物过去可能发生的有意义的经历重新演示,与影视表演艺术有原则性的不同。第一集《烟花》中,杜可萌明确地告诉观众,接下来的一组镜头并不是来自自然的生活,而是自己的一场梦。搬演不是对过去的简单复制,而是在服从整体纪实基调下对一段时空、一场环境的集中展现。在梦里,杜可萌和同样患有骨癌的小伙伴们走出病房,拿着属于自己的武器,对抗着他们共同的敌人“cancer”。画面中孩子们穿着自己心目中英雄的衣服走入黑压压的铁门中,夸张地敲打着冰块,通过服装道具和场景色彩的前后对比让观众意识到搬演的存在。

尽管我们可以说纪录片在某些情况下确实是跨越了两个世界, 但是它不可能放弃自身对于现实世界的职责, 不可能对影像媒介的基本功能置之不问。导演画龙点睛之处在于运用艺术化的手段突出特定的时空,为患有骨肿瘤的孩子提供一次情绪的抚慰,同时也在视觉上真正打动观众,具有特殊的戏剧效果。

二、叙事设计的间接表达

(一)叙事语法:逻辑与并列

《人间世》第二季由一个个鲜活细致的故事组成十集系列纪录片,一集通常包含两到三个人物故事,这些故事又必须按照一定的逻辑顺序安排,构成可续性素材呈现给观众。第三集《呼吸》主要讲述与病魔抗争的两位尘肺病患者廖连和、戴向群,为移植手术筹钱,等候合适的肺源,搏命时刻的到来,观众如同病人家属一样清楚这场生死赌局,并渴望看到下一步发生什么事,期待生命的危机得以解决。虽然画面只能讲述一位患者的求医经历,但两个故事在某些点上彼此相通,并推动着故事主线向前发展。

除此之外,在每一集的故事与故事中,还有另外一种纵向的并列的关系。每个人物事件虽然是线性叙事,但是里面却关乎治疗医生、患者、患者家属,彼此之间依次发生着错综复杂的关系。无锡人民医院肺移植团队的核心医师陈静瑜,带父亲求医的廖延龙,为儿子筹钱治病的戴照章,在这些医患关系中发生的各类事件没有孰轻孰重,以并列的语法讲述保证故事线清晰。纪录片摄制组接触18位尘肺病人,选择两位患者和一位医生承载主要的故事情节,是整集叙事的关键所在,但其他人物故事也各有经历,各有情感,尘肺病现实在推着他们向前进。

(二)叙述主体:观察与认知

同一事件在不同的人看来有不同的视点,正如不同的人讲述同一事件会各有特点,这就是讨论纪录片叙述主体的意义所在。第三人称式的旁白置身于所叙述事件之外,叙述主体同观众一样处于观察状态,能够更加客观直白的为观众提供必要信息,产生共鸣。《人间世》第二季通过不同的叙述主体表现不同的叙事人称,大篇幅的第三人称讲述外,骨肿瘤患者杜可萌、纪录片导演秦博、儿科医生朱月钮等剧中人物均以第一人称参与讲述,传播者介绍信息的同时依托于情感叙述。多人称叙述与当下医患社会现实情况相切合,一定程度上融入了自己对社会现实存在的思考。

在不同时期对医患事件的不同看法或对中国人生死观的不同认知程度,第四集《命运交响曲》导演秦博以第一人称展开平易近人的叙事,营造出明显的个性化表达。片中的“我”要向观众讲诉一年里在瑞金医院真实看到的医患关系案例,同时也向观众提供对于这些事实的评价。叙述者面对患者的痛苦、医生的困扰、医患的信息不对称等问题来呈现医学的复杂,通过字幕明确地表示出叙述主体自身的情感态度。结尾穿插梅西心无旁骛带球突破的画面,比喻医生抢救病人的时刻,将人文关怀的视角转向辛劳的医生,在医患关系的时代背景下倡导宽容与理解。

(三)叙事原则:生理与心理

通过影像画面了解事物,纪录片制作者向来遵照人类生理和心理原则。在生理上观众看到的是按照时间顺序排列的画面,记录现场医生专心操作手术的全景画面,展现现场器官变动的切入画面,镜头组接需要有全面性和细节性;在心理上格式塔心理学的完形本能,观众有序地接受画面信息,促进画面叙事的紧密性。《人间世》第二季共分布十集内容,制作者将所有医疗事件按照不同主题划分,每一主题又包含众多人物故事。看到一段又一段庆祝生日的镜头,一组又一组开刀的镜头,观众不会在乎其发生的时间和地点,观众心里清楚作者讲述的是同一主题的事情。

完整的叙事一定要促使观众心里带着问题和期待去了解,第七集《往事只能回味》从一位患有阿尔茨海默症的老人唱词开始,观众由此进入认知障碍老人的生活故事,认识他们以及陪伴在他们身边的兄弟姐妹、儿女,结尾依旧是延用开头出现的老人唱词,画面一一展现老人们记忆深处的美好时光。观众期待并关心人物的命运走向,却又能够以一种积极的心态看待故事中平淡如水的人文情感,一個令人满意的解决方法或者结尾通常让观众感到既在意料之外而又在情理之中。

三、采访态度的实质表达

(一)画像:采访观念中的交流

在中国学者的眼中,采访是一个以记者为主体对客体进行查询的过程,而在大部分西方学者的眼中,采访是一种人与人之间的交流,不再突出采访者的主体地位。纪录片《人间世》第二季,这两种不同的采访观念我们都能看到,第六集《笼中鸟》采访形式以对患者进行提问、观察和倾听,展现精神病人的生活现状。第五集《抗癌之路》采访在很多情况下是主人公随机的交流,表达大学教师战胜癌细胞的勇气。

我们不认为哪种采访观念更恰当,最终的选择取决于哪种交流的采访态度更能使被访者真实的表达自己的情绪和观点。第五集中陪同闫宏微在抗癌路上并肩作战的不只有家人、医生,还有拍摄团队,采访者以朋友的身份融入到闫宏微一家的生存环境里,一起经历从希望到失望再到萌生希望的过程。三阴性乳腺癌给家人带来的苦楚,去美国看病前对自己的加油打气,尝试新药物前面对镜头的美好遐想,观众能够同采访者一样了解和同情拍摄对象所诉说的内心真实的想法。在每一次的采访,我们都能看到闫宏微最柔和的表达,感受其一家温馨向上的氛围,在抗癌之路,闫宏微的个人命运指向人类与癌症抗争的真实画像,他们勇于同疾病斗争,对目前医学无法彻底破解之谜作出最坚定的答复。

(二)立传:采访对象下的选择

习近平总书记对进一步做好文化文艺工作,要求文艺作品坚持与时代同步伐,深刻反映我们这个时代的历史巨变。《人间世》第二季坚持深入地关注中国当下社会医疗现实,选择不同社会基础的患者、患者家属、医护人员作为采访对象,从多个角度展现事件、人物。每一集的采访兼顾患者和医护者的声音,不只有主观状态下事件的主体认识,还包括客观环境下对事件的清楚传达。用平衡报道原则客观呈现医患关系,这一采访视角的转换不仅突破了医疗影像的核心记录表现形式,同时也达成了医院观察社会的心愿和目标。

那些介入、参与新闻事实,知悉和掌握新闻事实真相的当事人,是采访的重要任务,第九集《浪潮》选取刚刚获得医学博士学位的小钱医生和正处于医生成熟期的虞先濬医师作为主要采访对象,两位医生对比呈现对于所要表现“临床医生的培养”的主题是十分典型的。纪录片通过采访让其不是简单的记录,本集更大惊喜的是两位能言善辩的被访者带来的,小钱医生和虞先濬医生有自然,甚至诙谐的语言表达能力。能言的医学判断得到患者的信任,温暖的人情选择通过镜头展现出来,采访期间两位被访者带来的不是个人传奇的谱写,是前赴后继的医学发展,更多衍生出社会给予医生的充分理解和尊敬。

(三)明德:采访形式后的独白

根据叙事的顺序,剪去采访者的提问环节,由被访者讲述自身感受的采访形式被广泛地运用在纪录片中。《人间世》第二季人类面对生与死的思考,追求真实的感情通过独白式的采访形式得以呈现。被访者在面对镜头表达时会不经意间暴露自己的语言和行为习惯,这些下意识的反应能够清晰地认识人物,让观众觉得人物更加具体,事件更加真实。

被访者在某个事件上的情感态度,观众通过观察他们的行为举止,甚至可以在画面中看到被访者“自言自语”的解释、忏悔而得知其情感变化。第八集《儿科医生》中拿着礼物欢送同事老张前的不舍与无奈,努力救助十岁女孩联想到自己女儿的真情流露,高级职称评定前内心的紧张与兴奋,朱月钮主动分享给拍摄者,独白式的接受采访者的内心访问。朱月钮拥有专一的医德,不只是对医疗上的精益求精,更在于同万千医生一样能够进行自我协调,有家人,有事业,在权衡中树立牢固的信念。

四、结语

在每一集的结尾我们都能看到一些类似的镜头,患者们从容地做着康复治疗或是专注地面对镜头微笑,被拍摄人物与镜头温和的交流,是一代一代人类追寻健康的美好象征。器官捐赠、临终关怀、抗癌精细化,以及被社会忽略的精神病人、认知障碍老人等在《人间世》第二季均以人文关怀的视角表达,将面对疾病背后的人物个体塑造成有尊严,有血性的人。医学和医疗是有限度的,医生和患者秉承的向上向善是无止境的,观众感受到的是人民群众中人的温度,这就是一部优秀纪录片的力量所在。

参考文献:

【1】数据来源:习近平看望参加政协会议的文艺界社科界委员,新华网,http://www.xinhuanet.com/politics/2019lh/2019-03/04/c_1124192099.htm。

【2】朱景和:《纪录片创作》,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8年版,第135,136页。

【3】聂欣如:《治愈·真实·建构——纪录片争论中的诸观念》,《中国电视》2018年第9期。

【4】苏静:《第一人称纪录片的传播价值》,《当代电视》 2018年第12期。

【5】[美]希拉·柯伦·伯纳德:《纪录片也要讲故事》,孙红云译,北京联合出版公司2015年版,第31页。

【6】聂欣如:《纪录片研究》, 复旦大学出版社2010年版,第244,245页。

【7】数据来源:《“四个坚持”,习近平对文艺创作、学术研究提出新要求》,人民网,http://opinion.people.com.cn/n1/2019/0304/c1003-30957117.html。

【8】聂欣如:《纪录片研究》, 复旦大学出版社2010年版, 第257页。

作者简介:景彦渊  系西安工程大学新媒体艺术学院研究生。

邵璐  系西安工程大学新媒体艺术学院副教授

猜你喜欢

拍摄采访叙事
论文物照片档案的管理
VR拍摄技术在纪录片中的应用
论晚清史词的“词史”特质
东方奇幻与眼球审美:对中国魔幻电影的解读
电视新闻摄像实验课程的基本教学方案
浅谈记者在体育新闻人物采访中如何打破“中国式思维套路”
《猩球崛起2:黎明之战》中的隐喻探究
美媒估计《采访》亏了3000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