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街书店悲歌
2019-07-11杨猛
杨猛
3年前我刚来伦敦,第一次逛我家附近的高街——HighStreet(相当于社区商业街),发现了这家叫Chener Books的书店。
這是典型的英国老书店。临街是宽大的玻璃橱窗,窄门仅容一人通过,木质门框和窗框都漆成绿色。那天傍晚走出一个老汉,慢条斯理地锁门。我意识到这人是老板。有点驼背,举止透着老绅士的沉稳,披散及肩的白发,又增加了几分老嬉皮士的味道。
下午5点的阳光还很强烈,反光令我无法看清橱窗里面。老汉看到我的东方面孔,迟疑了一下,终究没说什么,转身走了。
几天后我收到一份社区杂志,碰巧有Chener Books的介绍。那须发皆白的老汉叫约翰·肯尼迪,跟美国总统同名。他在本社区出生长大,大学毕业做过几年公务员,1978年开了Chener Books,1983年书店搬到现址,就再没变过。他固执、有个性,自称20世纪男孩。高街每天在变,他的书店却一直保持上世纪的模样。
我想这又是一个英国怪人的故事。新闻说,英国的独立书店从10年前的3000家已经锐减了2/3,大多数书店都面临困境。这和中国的情形何其相似。人们习惯了在网上购买折扣书,书店开始卖咖啡、泰迪熊、马克杯。一个时代已经结束,像Chener Books这样只卖书的书店越来越少。
改天我特意进书店溜了一圈。三面墙全是书架,书从天花板一直排到地面。房中央是堆满书的大木桌。木桌和书架之间的通道只容一人通过。木地板吱吱呀呀。靠近橱窗是办公区域,一张办公桌、一把脱皮的转椅、一台老电脑。等到老汉从书堆里钻出来,我才发现里面居然还隐藏着一个储量丰富的童书区。
英国的儿童绘本太贵了,动辄六七镑起价。外屋的成人书对我也没吸引力。我在中国曾经抽风买过几本英文书,从没读完。
我待了一会儿就离开了,甚至没和老汉打招呼。以后也没有。不久我在高街的慈善商店发现有大量的二手儿童绘本出售,好几次我都赶上4本1镑甚至8本1镑的好事。我大量买回家给女儿看,省去了很多银子。后来我办了借阅卡,可以在社区图书馆随时借新书,连慈善商店也很少去了。我熟悉了高街、熟悉了伦敦,生活逐渐走上正轨。
几乎每天我都会经过高街。我经常看到书店橱窗旁的桌椅空着。老汉很少坐在那里,而是在各个角落溜达,要不和顾客交谈,要不在整理书架。
高街上的商家如走马灯一样更换。印度人的超市关张了。新开了一家全是白人大厨的寿司店。我们发现了一家好吃的冰激凌店。我还曾频繁光顾高街的药店去买止咳糖浆——我到伦敦的第一个冬天水土不服,总在夜里咳嗽。我开始怀念北京。
我为新生活奔忙,很长一段时间忘记了Chener Books的存在。有一天我发现橱窗后面坐着一位40岁左右的女人,才意识到很久都没看到老汉了。
等我有机会走近这家书店,发现橱窗摆着老汉的照片,下面写着“约翰·肯尼迪 1951—2018”。一打听,老汉在去年5月死了。
我查了本地的社交网络,只发现零星的哀悼。死因未详。老汉唯一舍不下的就是开了40年的书店。去世前,他用十分慷慨的价格把书店转让给了一位女诗人,希望书店可以一直保留下去。女诗人10年前在他的书店干过兼职,就是如今坐在橱窗后的女人。
忙碌的生活中,也许我错过了一些真正的故事。我再次推门走进书店。还是老样子。没有卖咖啡和泰迪熊,也没有卖马克杯或日历。和很少坐着的老汉不同,女诗人总是坐在办公桌后面,老电脑换成了小笔记本。桌上摆着一小盘绿植。脱皮的转椅换成了新的。她敲打着键盘,抬起头浅浅一笑。
高街依旧忙碌。Chener Books橱窗里,一直陈列着须发皆白的老汉戴着厚眼镜的相片,似乎在守护着他心爱的书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