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士平:从出苦力到3000亿企业掌门人
2019-07-11
张士平的背影
去年12月29日,张士平以魏桥创业集团(下称“魏桥集团”)创始人的身份出席了该集团2018年年度表彰会,魏桥集团的官方网站上说,“集团公司创始人张士平董事长出席大会并作了情真意切、感人肺腑的讲话。”“与会的广大干部职工全体起立,对张士平董事长感人肺腑、情真意切的讲话报以长时间的热烈掌声。”
这应该是张士平最后一次出现在魏桥集团这个舞台上。此时,他创建的魏桥帝国已经达到这样一个规模:“会议在集团总部一楼礼堂设立主会场,在邹平、魏桥、滨州、威海、北海、沾化、惠民、阳信、博兴、印尼等生产基地共设26个分会场。集团公司科级以上管理干部和技术骨干5300余人参加了会议。”5300余人的身后,是魏桥集团的13万名员工。
仅从员工人数上看,从开始时的60多人到现在的13万人,这是张士平创造的魏桥传奇的体现之一。此时的张士平,面部已经十分瘦削,魏桥集团的官方网站没有出现主席台的特写照片,大概与此有关。
张士平在讲话中说:“我们的治厂方针、企业精神可以提升改造,但基本的精神一定要传承下去。企业发展初期,我们打破大锅饭,实行责任制,管理从严,改变了企业面貌,过去的一些方式方法今后可能用不着,但是艰苦创业的精神一定要传承下去。”
在今天看来,张士平的这番讲话是在向儿子张波及“后张士平时代”的企业高管们传授衣钵。在全国民营企业家族谱系内,2017年《胡润百富榜》显示,张士平家族的财富达到655亿元,排在榜单的第23位,长期位列山东首富。
做再大的企业也和卖青菜一样
张士平的第一份工作是扛油包。初中毕业后,张士平便进入了社会,成为了一名出苦力的工人。
别人扛油包就是扛油包,但张士平是个有心人。第一份工作没干多久,因为工厂不景气,张士平失去了工作,但是这份工作却让他有了自己创业的想法。张士平第一次创业便选择开办工厂,凭借着自己打工的阅历,在开办工厂之后很快便实现了盈利,这是张士平的第一笔人生财富。此后,张士平不断为自己积累经验,他的这些经历也成为了魏桥集团诞生、发展、壮大的基石。
“多少事,从来急,天地转,光阴迫,一万年太久,只争朝夕”。雄心不改,壮志不移,我们深信:魏桥创业人争当世界纺织先锋的目标一定要达到,也一定能够达到!这是魏桥集团官网上的介绍,从中也可以看出魏桥集团的企业文化,更是体现了张士平的性格。
张士平认为,每一次市场波动都蕴藏着巨大的发展机遇,市场地位和发展差距往往在市场低谷时形成。从上世纪八十年代初起步时,这位魏桥集团的创始者和决策者就通过一次次的逆向决策,缔造出了全球第一的传奇。
这个过程中,“魏桥模式”也饱受质疑,包括未批先建、突破政策底线等。但也有人认为,改革开放四十年来,是一个产业大发展的过程,“存在的,就是合理的”,要历史性地、辩证地看问题。
张士平的成功之道
一个企业帝国的创立和成功,肯定会有许多自身因素,也包含了创始人的个性特征。
首先看张士平的“财富价值观”。
张士平常用自己强烈的财富价值观来教育自己企业的骨干:怎么叫体现人的价值?你们都有钱,我钱最多,你们都属于社会上的富有阶层,但钱能顶什么东西?我认为真正能体现价值的最高层次就是干。你干得越多为社会造福越多,你就赚得越多。你干了,价值就实现了。
他甚至警告自己企业的高管说:“你们可以支配的财富只有你们的工资和奖金”,公司里的每一分财产都是用来创造税收和造福十几万名员工的。
当地接近张士平的人士说,张士平一直用一部200多块钱的手机,因为怕丢失或者坏掉后找不到同款,甚至还买了10台做备用。偶尔,张士平也会拿出一部iPhone手机拍照,iPhone手机的另一功能,是向旁人展示,上面的鋁材来自魏桥集团。
张士平日常出差,一般都是一个人拎上包就走,不带随从。张士平曾表示,他非常看不惯有了职位、财富或权势就带上一大班随从讲风头和排场的人。
再看张士平的企业发展观。
曾经很多企业家讨教魏桥集团驰骋商海的学问,张士平说,做再大的企业与卖青菜都是异曲同工的,低买高卖,中间不浪费。
有一年,张士平发现煤炭采购环节出现问题,他一次性开除了20余人。后来,魏桥建立了700多人的检验团队,对每一车煤炭进行交叉对比检测,确保用煤质量。
魏桥有一个特殊的早会制度,每天早晨6点半,该集团20余人的高管团队会聚集在一间会议室里面对面交谈。这样的场景已经持续了数十年,从未间断。许多事情在早餐会上定了马上就去落实。
2015年的时候,张士平曾经说过这样一段话;我并不敬佩李嘉诚,我最尊敬的企业家是王永庆。我不擅长搞关系,也没必要搞关系。我10年前就下了决心,不进入地产和期货。
再看张士平的“用人观”。
有人曾问张士平:如果企业里部门间不团结,干部争权夺利,你怎么摆平他们的利益关系?他是这样回答的:“我不管。工作和生活中有些摩擦很正常,如果是个别部门之间不团结,那相互调整一下慢慢就好了。但你要说干部争权夺利,他们没权力可夺。我让他当个部长,他就能当;如果我不让他当,他争什么呢?”
如今斯人已逝,告别了这位兢兢业业在“夕阳产业”耕耘了38年的实业家,魏桥集团正式进入了“后张士平时代”。外界最为关注的是,他的子女们是否仍旧沿袭“魏桥模式”,坚定不转向其他产业?纺织和铝业这两个夕阳中的产业,会成为魏桥集团发展的瓶颈吗?
(来源:第一财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