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文献资料共现的信息蕴含及其揭示

2019-07-11高军善清华大学图书馆

图书馆理论与实践 2019年6期
关键词:现款文献资料编目

高军善(清华大学图书馆)

为了便于查找和使用文献资料,图书馆需通过编目对文献资料的特征进行揭示。编目所揭示的文献特征通常被分为形式和内容两种,此二者都是文献资料本身所具有的,因而具有稳定性。笔者在从事特藏资料收集与编目的工作实践中发现,文献资料的空间共现特征具有一定的信息价值,但却并不属于上述两种特征。空间共现特征是文献资料的时空置存特征,既非文献资料本身所具有的,也不具有稳定、恒久性。文章将结合工作案例,对文献资料共现的概念及其信息蕴涵与共现状态两方面特性、共现信息的揭示原则与方法作简要阐述。

1 文献资料共现的概念与案例分析

美国普林斯顿大学开发的语义词典中对共现(Co-occurrence)提出了两种定义。① 作为一个抽象名词,“共现”可理解为同时发生的两个事物的当时属性;② 作为普通名词使用时,“共现”表示的是同时发生的事件或情形,或有相互关联的事件或情形,事物的相互联系是共现发生的内在原因,而共现现象是事物相互联系的外在表现。[1]

文献资料共现是指两种以上文献资料在某段时期同时置存于某特定空间的现象。其中,特定的时空状态称为共现的时空特征,不同文献资料则互为共现资料。定义中的“特定空间”有两个含义。① 共现空间是具体、确定的,是其对应的共现资料所特有的;共现空间成为一个界限,将其所对应的共现资料与其他资料区分开来,同时也将其对应的全部共现资料联系起来。② 共现空间通常蕴含着与共现文献资料相关的潜在信息,如,一封书信与随寄的一张贺卡,二者互为共现资料,在被邮寄和保存期间共存于同一信封中为其时空特征。该共现空间意味着书信与贺卡之间存在某种联系,这种联系是此共现发生的内因,置存于同一信封则是这种联系的外在表现。与普林斯顿大学语义词典中的定义相比,该定义增加了对共现空间特征的限定。

共现常见于图书馆特藏资料中。以下两个案例来自于清华大学图书馆收赠的特藏资料。

例1 以下资料来自杨绛先生书桌透明玻璃板下的全部资料:① 钱钟书蓝衣半身照片;② 钱钟书二寸照片;③ 钱钟书中年照片剪报;④《蒙娜丽莎》画照;⑤《蒙娜丽莎》三份变形图;⑥“红花”绘画作品;⑦中国邮政明信片:江南名园——退思园;⑧“好读书基金”印章纹样;⑨ 其他剪报,包括康德名言(始终要把人看成目的,而不是工具或手段)、《庇隆夫人》文、“钱基博《现代中国文学史》再版”文、“我校举办追思钱钟书先生系列纪念活动”文、“各类文化活动有声有色”文——《杨绛文集》获奖、《书业行情》排行榜(其中《洗澡》位居榜首)、“我校召开2009年奖学金颁奖大会”文、“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常用语英译名发布”文、校对符号的说明及用法举例、《日出印象》。

例2 以下为杨绛先生单独收存在一个文件袋中的一组资料

表1 文件袋中的一组资料

上述两组案例资料在收赠之前,共现的空间特征非常明显。杨绛先生遗赠图书馆的文献资料均来自其家中,所遗赠的文献资料,有的是单份排放在书架上,有的是先将相关资料单独装袋后再排放在架上,例2中的资料属于后者。杨绛先生家的书房中有两张书桌,为杨绛夫妇生前所用。每张书桌上各有一透明玻璃镇板,钱钟书先生书桌镇板下资料很少,杨绛先生书桌镇板下则布满资料,乃至叠放。镇板的固定状态及资料纸张的状况均表明镇板已多年未曾移动。整理后所得资料如例1所示。杨绛先生书桌镇板下以及特定的文件袋作为两组案例资料各自的共现空间,既将每组案例资料与其他资料区分开来,也将每组案例资料紧密联系在一起,蕴含了丰富的潜在信息。

2 文献资料共现的信息蕴含特征

2.1 潜在信息的内容

文献资料共现蕴涵着丰富的潜在信息。潜在信息按内容可分行为主体信息、历史背景信息、文献资料关联信息。

(1)文献资料共现状态的形成源于行为主体的主观意识,凝结着行为主体当时的行为、理解、认知、情感等信息。例1中,文献资料的内容及其长期置存于书桌玻璃镇板下这一特定的时空特征,很容易令人对其潜在信息作如下推测:钱钟书和钱基博的5件相关资料的共现蕴涵着杨绛夫妇的情感信息;康德名言和《庇隆夫人》文段的共现体现着杨绛先生所推崇和秉持的人生理念;《蒙娜丽莎》《日出印象》渗透着她的艺术品味;《红花》的作者是谁?退思园给她带来什么回忆?这里或应隐藏着她心底的故事与情思;写作与翻译的相关资料体现着她对文学事业的倾注。玻璃板下的小小世界所折射出的是行为主体丰富的内心世界。例2中,钱钟书先生的《〈宋诗纪事〉补正》于2003年初出版;上海《文汇报》学林版(2003年6月15日)刊载陈福康先生的《对〈宋诗纪事补正〉的几点意见》;安徽《中华读书报》争鸣版(2003年11月19日)刊载王若先生的“对《对〈宋诗纪事补正〉的几点意见》的意见”;杨绛先生的手稿“《〈宋诗纪事〉补正》的问题”(署期为2003年11月26日),该手稿还有一份发黄的复印件。上述4份文献资料合装一袋,则令人感受到杨绛先生对《〈宋诗纪事〉补正》事件的关注以及她对相关信息的知晓度与态度等。

(2)文献资料共现是文献资料在其现实存续历程中形成的,其形成离不开特定的社会环境及历史条件,这些历史信息也会隐藏于文献资料共现之中。例1中的文献资料在各自的存续历程中,经历了特定的历史年代和故事,逐渐汇集于那个书桌的玻璃板下。这一共现现象隐藏着诸多故事线索,渗透出那段历史的社会气息。例2中,文献资料的内容信息与共现信息联系在一起,呈现出《〈宋诗纪事〉补正》事件的背景、经过与发展逻辑等历史信息。

(3)文献资料共现通常反映共现资料在内容、使用、生成、取得等方面存在着某些现实关联。例2中的文献资料在内容、使用和生成方面存在相互联系,例2中的共现关系表明杨绛先生的手稿“《〈宋诗纪事〉补正》的问题”与另外两种文献资料之间存在密切关系。由此可见,文献资料共现蕴含的信息是丰富的。它能成为相关人物、历史、文献研究在文献和事实两方面的线索和依据,对相关研究的拓展与深化具有特殊的信息价值。例1和例2中的潜在信息在对杨绛先生及《〈宋诗纪事〉补正》的研究中便可能成为有益的线索和依据。

2.2 潜在信息的依存性

潜在信息依存于共现,与共现不可分割。依存性体现于:① 没有文献资料共现,便没有共现资料的潜在信息;② 在显现上,潜在信息随着共现状态的隐现而隐现。

例1和例2中,丰富的潜在信息均依附于共现而存在,与共现密不可分。如果上述文献资料间不存在共现关系,则其潜在信息也无从谈起。当原有共现状态发生改变而消失,共现信息也因未被揭示而无法提供时,即使研究者能够同时获取这些共现资料,研究者所见到的也只是缺失了潜在信息的文献资料而已。

3 文献资料共现的状态特征

3.1 共现状态的易毁性

共现资料的潜在信息依存于共现,而其共现状态却是易毁的。文献资料的共现状态是一种空间置存状态,很容易被改变,改变则意味着原有共现状态的消失,因此文献资料的共现状态是易毁的。在共现资料成为馆藏的过程中,对共现状态的毁变是难免的。如,在接受捐赠时,例1中的玻璃板和它下面的资料会被分别装存,将书桌和它上面的玻璃板等资料保持原样装运回馆显然不现实也没有必要。若此,文献资料的共现状态在入馆之前就已经被破坏了。

3.2 共现状态的可恢复性

若共现信息已被记忆或记录下来,共现状态还能在改变之后恢复。相反,若共现信息未被预先记忆、记录或揭示,共现状态一旦被破坏则难以恢复。如,例1中的共现状态在被改变之后,其恢复的可能性只取决于共现信息是否被预先完整地记忆或记录。

共现状态能否被恢复有两条衡量标准:① 共现的空间特征被重新呈现;② 共现信息被保留。如,例2中的共现状态若在接收过程中被改变了,而共现信息未被记忆、记录,由于4份文献资料主题密切相关或存在复制关系,在后期文献整理中它们很可能还是会被收集在一起,甚至也会被置存于同一文件袋中,这样,共现的空间特征便得以重新呈现。然而,由于共现信息未被保留,原始的共现状态并未得以恢复。这是因为共现信息不同,两次共现状态的内涵与意义也截然不同:前者是杨绛先生有意为之,而后者是图书馆有意为之,两者蕴含的信息相差甚远。由此,文献共现状态的恢复不仅仅是其共现空间特征的重现,对共现信息的保留非常必要。

4 文献资料共现的信息揭示

4.1 揭示共现信息的必要性

(1)共现资料的共现信息及潜在信息都是有价值的。文献资料共现的事实本身就可能蕴藏有价值的信息,能够成为相关行为主体和社会历史研究的事实依据。文献资料共现潜在的行为主体信息和历史背景信息能够成为相关人物与历史研究的线索,而潜在的文献资料关联信息则能为相关研究提供诸如思想与风格等的来源、借鉴、影响等诸多启示与线索。如在考古挖掘中,某些文物同时出土有时甚至能够改写相关历史,而文献资料共现信息及潜在信息的价值,在原理上与此相似。因此,文献资料共现对相关研究的拓展与深化具有一定的信息价值。例1和例2的共现信息及潜在信息都可能成为研究杨绛先生及《〈宋诗纪事〉补正》的依据和线索。

(2)要保护共现资料的潜在信息就必须保存共现资料的共现信息。如前所述,共现资料的潜在信息依存于易毁的共现状态,恢复已毁共现状态又必须存有原共现信息。若未保存共现信息,潜在信息无法获知,资料的信息价值便会衰损。因此,图书馆若要保护共现资料的潜在信息,只能通过保存共现信息来实现。

美国著名图书馆学家谢拉提出:“从某种意义上说,图书馆的所有职能都归于保存……保存对于图书馆来说始终是最基础和最必要的”。[2]由于共现资料的潜在信息对相关研究具有一定的信息价值,为相关研究所需要,从图书馆的职能来讲,图书馆有必要对共现资料的潜在信息进行保存。

综上所述,在图书编目中揭示文献资料的共现信息是必要的,这是保存潜在信息的必要途径,不应视共现信息为可有可无而随意遗舍。

4.2 揭示共现信息的原则与方法

4.2.1 适度揭示

在图书编目中,揭示文献资料的共现信息首先应遵循适度原则,避免过度揭示、遗漏及揭示不足。该原则要求对每件共现资料的时空特征予以揭示。

(1)正确判断共现的信息蕴涵。不是所有的共现现象都蕴含着有价值的潜在信息,因此工作人员应合理地甄别出那些蕴含着潜在信息的“特定”共现空间,既要避免在识别中遗漏共现,也要避免将“伪共现”的现象视为真正的共现,这样才能在揭示文献资料的共现信息中避免过度揭示和遗漏的发生。例1与例2中的两组文献资料在收赠时虽然共现于同一书房内,但此共存空间并未反映两组文献资料间存在某种明显有价值的信息蕴含,故该共现就不宜被揭示。

(2)完整记录共现信息。在正确判断共现的信息蕴含后,还应在改变共现状态之前对共现信息进行完整记录,记录方式包括文字描述、拍照等,并最终将此信息传递到编目环节,从而避免在揭示文献资料共现信息时发生遗漏。

(3)将所有文献资料共现信息分别编目,生成共现平行款目,这样能够保障每件共现文献资料都能被详尽揭示。由于文献资料共现有时呈现出有主有次的依附关系,此时若仅在被依附资料的款目中将依附资料记为附件,依附资料的详细信息则难以揭示,导致共现信息揭示不足。

(4)在编目系统中指定具体字段或定义专用的共现字段,用以记录文献资料共现的时空特征。若编目中只揭示出那些互为共现资料的信息,而其时空特征未被揭示,将导致信息揭示不足。

4.2.2 便于检全

揭示文献资料的共现信息还应遵循便于检全原则。即在检索系统中已检索到任一条共现款目后,应能方便地检索出其余所有相关共现款目。

对共现文献资料分别编目并形成相关共现款目。即使在系统中已对共现信息予以适当揭示,但若缺乏必要的检索途径,共现款目仍难以实现检全。由于在图书馆文献信息管理系统中,可检索字段的数量是有限的,被定义的共现特征字段通常不能被定义为可检索字段,导致检索者在检索系统中检索出某一条共现款目后,尽管能由检索出的款目的共现信息获知系统中还存在其他相关共现款目,却不能方便地将其检全。由此,应在检索系统中为共现款目寻求可行的检索途径,以便检全相关共现款目。

4.3 编号方法

为方便检全相关共现款目,可以在编目系统的可检索字段中,为款目设置适当的编号方法,通过检索该编号以检全相关共现款目。如,采用分级整数层累制编制款目ID号,[3]并将其设为检索点。基于此,可以对一组共现款目赋予相同的一级号码,再对其中每条共现款目赋予不同的二级号码。通过这种款目ID编号方法,既能实现对所有共现文献资料分别编目,从而形成平行款目,还能借助共同的一级号码检全相关共现款目。

如果共现文献资料编目工作不是在管理系统中进行的,而是在表格中进行的,通过层累制款目ID号对款目排序,则能将各组共现关联款目分别聚合在一起,直观地予以呈现。例1与例2中的共现资料分级整数层累制款目ID号见表2。

表2 层累制款目编号示例表

5 结语

作为文献资料的一种置存特征,共现现象在图书馆特藏文献资料中较为常见。对文献资料的共现信息进行揭示是图书馆编目工作的一种自我完善,为研究者提供了有价值的研究线索和依据,同时也为研究者提供了一种运用文献资料的新途径,即从文献资料之间的现实关联中展开探究。

猜你喜欢

现款文献资料编目
全现款操作,年增量1千万!这家GMP渔药厂为何这么牛?
国家图书馆藏四种古籍编目志疑
全新一代雷克萨斯 ES
用信息技术搜集文献
用信息技术搜集文献
粤剧编目整理之回顾与展望
新款别克昂科拉上市
浅谈文献资料的特点和作用
江淮新款瑞风S2更换LOGO
浅谈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如何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