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文史沙龙
——历史文化街区活化改造与保护”专题学术研讨会综述

2019-07-11

岭南文史 2019年2期
关键词:活化广州历史

李 辑

根据广东省文史研究馆的工作安排,“文史沙龙”从2019年开始,每季度举行一次,旨在组织馆员们各展所长,畅所欲言,为推进广东文化强省建设、实现“四个走在全国前列”、当好“两个重要窗口”出谋献策。

3月19日上午,广东省人民政府文史研究馆举办馆员“文史沙龙——历史文化街区活化改造与保护”专题学术研讨会。广东省人民政府文史研究馆副馆长麦淑萍首先传达了习近平总书记在今年全国政协文艺工作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她强调,文史研究馆的工作重在“研究”,要多开展文史理论研究、学术探讨工作,为广东文化强省建设作出积极贡献。学术研讨会由顾涧清馆员主持,田丰、徐远通、侯月祥、黄淼章、关晓红、李若建等30多位馆员参加了活动。

一、提高对历史文化街区活化改造与保护的认识

顾涧清(广东省政府文史馆馆员、广州市政协经济委员会主任):习近平总书记在视察广州荔湾的西关历史文化街区永庆坊时指出,城市规划和建设要高度重视历史文化保护,不急功近利,不大拆大建。要突出地方特色,注重人居环境改善,更多采用微改造这种“绣花”功夫,注重文明传承、文化延续,让城市留下记忆,让人们记住乡愁。我认为,留下更多城市记忆,广东确实应该有更大的作为。

黄淼章(广东省政府文史馆馆员,广州市政协学习和文史资料委员会原副主任):文化自信是一种软实力,拥有自信就拥有力量。历史文化是城市的灵魂,广州历经沧桑保留下来的古建筑、文物保护单位、老街区,是城市的活历史、可以触摸的记忆、不可割裂的根脉。它不仅属于广州,也属于广东和中国,不但要保护好,而且要把它传给子孙后代。

广州是一座历史悠久的文化名城,公元前214年,秦平岭南,南海尉任嚣在此筑番禺城,为广州建城之始。两千多年来,广州古城的位置一直没有改变。历经沧桑保留下来的广州旧城区每一处文物古迹,都有说不尽道不完的故事。广州老城区是文化名城的核心和文化精华所在,是我省最多和最为集中文物保护单位的城区。它们不仅在诉说着名城广州的历史,而且也以其特有的方式使广州的形象越发鲜明,为城市留下记忆,让人们记住乡愁。试想一下,如果没有光孝寺、六榕塔、光塔、五仙观、城隍庙、石室、镇海楼、古城墙、五羊石雕、黄花岗、中山纪念堂、南越王博物馆等,广州还能称为历史文化名城吗?

近年来,广州城市微改造使不少老景点也注入了新内容,西关大屋重拾风韵,久已褪色的城市记忆再次鲜活。陈家祠新建了广场、南越王博物馆旁边的两栋房屋终于拆迁、孙中山大元帅府旧址前面也建了广场等,古老羊城文化旅游景点被凸显出来,广州正变得更有文化味了。

文物建筑是一种文化精神的载体,在一定意义上,它们是城市“历史记忆的符号”和“城市文化发展的链条”。因为,它们见证了这个城市几百年甚至上千年历史的沧桑变化。一旦破坏,就再难以恢复和接续。一座文物建筑无论如何破旧,其内在的文化内涵与千年的历史痕迹是无法被替代的。从对文物建筑的研究中可以看出同一时期其科学的发展情况和当时所达到的水平。

当前,广州城区正处于微改造的阶段,我们要继续加强文化名城保护意识,对老城区文物古迹进行认真规划,有效保护,加强开发和利用。我们有责任让这些古老的遗迹永远留在广州大地上,留住岭南都市的文化情调和山水城市的特色,尽快进一步提高广州老城区的文化品味,使老城区文物保护和旅游发展有机结合起来,形成双赢的局面。

二、改造与保护要注重挖掘文化精神,注重精神传承

田丰(广东省政府文史馆馆员,省社科联原主席,省政协文化和文史资料委员会原主任):历史文化街区的活化有别于“物化”,更不是“商业化”。民族文化的“物化”形式如习俗、方言、戏剧、街区、民居等对于民族文化的传承是重要的,但这些都是文化形式,其中一些将随着社会现代化进程而进入博物馆,消失于现代社会生活现实中。历史文化街区只有内化为一种自觉或不自觉的文化精神,才能深入到民族的血液中去,才能转化为民族文化遗传基因世代相传,像大江东去那样奔涌不息,渗透到生活世界的无比广阔的时空中去。历史文化街区的活化,在重视器物载体和特色的同时,一定不能忽视“魂”。

一是要彰显历史精神,以历史变迁长河为背景,实事求是地把握街区的历史定位和历史价值,重构社区市民生活,让当代人与历史对话,领悟历史文化和民族精神。

二是彰显人文精神,挖掘街区的名人、世家、民俗风情和故事传说,通过文学、音乐、影视、场景等形式使之广泛传播,发展文化产业,提升人文价值,增强街区市民的文化自信和文化凝聚力。

三是彰显时代精神,活化不是简单的复古,或者是历史文物的摆设,要把中国历史上的“民为邦本”“和为贵”等伦理精神与当今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结合起来,大力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美德,建设有利于市民就业、生活、出行的环境,营造一个生态和谐、人际和谐的社区氛围。

四是彰显科学精神,使街区活化融入城市微改造的过程中,纳入城市建设和乡村振兴的过程中,而不是一哄而起的“商业化”“房地产化”。要结合区域和地方的历史遗产和特色文化做好规划,突出重点,形成岭南文化名片。如广东特别是粤港澳大湾区,是海上丝绸之路和近代民主革命的发源地,可以此为重点,加强海上丝绸之路文物、民国建筑相关街区的保护和活化利用,打造大湾区民间交流的人文平台,夯实大湾区合作发展的人文精神基础。

李若建(广东省政府文史馆馆员,中山大学教授):文化街区的形成,主要是当地居民的生产、生活方式的结果。没有人,谈何文化?旧文化街区往往在老城区,一般是人口密集并且人口老化比较严重。在旧文化街区改造过程中,如何保障居民的合法权益,安排好居民的生活?在策划改造时,要认真作好规划,保护好每个历史街区不同的人文环境,彰显人文精神。

三、历史文化街区不能简单地等同于“三旧”改造,要树立品牌,彰显特色

徐远通(广东省政府文史馆馆员,中山大学教授、原副校长):历史文化街区保护和活化不能简单地等同于“三旧”改造,要彰显出地方特色,让城市留下记忆。

1.要树立“特色是历史文化街区命脉”的观念。为更好塑造和彰显街区的特色,城市规划不宜“一刀切”,要根据文化渊源和历史脉络进行街区类型的梳理,审慎严谨地论证和确立街区的基调,要统筹考虑城市整体环境和经济文化发展动态,构筑出不同街区的特色。如广州街区的历史特色具有大尺度共性,分别形成“内城”“西关”“东山”和“河南”四个文化圈区,在街区更新活化时应当包容和尊重历史演变下的各种文化积淀,要讲好岭南故事,用多样性的区域特色,把广州市建设成充满魅力的岭南文化基因中心区。

2.要以“绣花”功夫打造历史文化街区的特色。微改造是城市更新的创造性模式,采用小规模渐进式的修复、活化、培育替代大拆大建,与当代生活方式有效链接,有助于保留街区的生机和活力。

3.要以新理念、新技术、新手段构建历史文化街区新特色。要积极改变“有历史缺故事、有故居缺博物馆、有洋楼缺艺术表达”的弊端,注意引进多媒体声光电技术营造街区新特色,以数字化为抓手构建文化街区新地标,通过大数据和新媒体等手段,实现相关部门历史文化信息、数据资源的互联互通和共享共用,增加公众对历史文化街区保护利用的关注度和参与度。

侯月祥(广东省政府文史馆馆员,广东省地方志办公室原副巡视员):文化街区的建设,要坚持发挥固有资源,因地制宜,做到“人无我有,人有我特,人特我优,人优我创”。建议将应元路打造成广州历史文化街区。应元路有久远的历史,这里留下有两位历史伟人的足迹,有众多的历史文化遗址遗迹,既有秦汉时期的,也有近现代的;既有历史遗迹,也有宗教、民俗文化等。建议在应元路发展街区小商圈;开放越王井,发挥文物教育作用;建立赵佗文化纪念园,彰显赵佗文化;在省体育场内建立广东省体育博物馆;同时做好基本设施建设。应元路还涉及到一些省市机关、企业、学校,以及中山纪念堂、三元宫、广东科学馆等,还涉及到省市文物管理单位。必须组织统一的由省市有关单位组成的协调机构,开展具体规划、建设工作。

韩强(省政府文史馆馆员,广东省社科院研究员):历史文化街区的活化改造与文化品牌相辅相成,需要运用系统构建、集中构建的方法,挖掘其多元价值并整合为一个主题,创造聚集效应,擦亮诸如华侨文化这些文化品牌。

一是活化改造先烈路,集中构建起“华侨群星走廊”,突出“革命之母”的支柱价值或主题。这条路有着近代史血与火的辉煌和华侨革命史的深厚底蕴。南起红花岗,中经黄花岗,中间有三个广场,串珠般地分布着十九路军淞沪抗日阵亡将士坟园、黄花岗公园、省科学院、动物公园、广州市委党校这些园林和广东陆军庚戌首义诸烈士墓、华侨五烈士墓园、张民达先生墓园、朱执信先生墓道、十九路军坟场等墓园。将大道、广场、公园、园林等形式加以整体规划,可以建成一条连绵数里的市民休闲和游览的走廊,以贴近市民生活的形式进行构建,整条走廊摆开华侨名人塑像和画、碑等,构成一条闪亮的星河。革命之母的支柱品牌要分解出三个历史时期,突出对中国旧民主主义革命的英勇牺牲,对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功勋,对新中国建立的贡献。要弘扬其深厚内涵,将爱国、爱乡、爱民族的精神,和开放、兼容、创新、坚韧、敢闯敢死的冒险精神、奉献精神等华侨的文化品格凝聚在这条走廊中。

二是将海珠广场改造成“海珠华侨广场”,突出“建设支柱”主题。海珠广场曾是广州的城市客厅和文化名片,由于广交会、华侨大厦和周边的配套设施,这里成为进行商贸活动的华侨华人周期性聚集之所,还是回来寻根的华人首到之地。这种文化底蕴使其在市民心目中早已是一个华侨广场,现变为附近居民的休闲之所,文化含量稀薄。在侨光路、华侨饭店、华夏大酒店、旧广交会和广州大厦的围拱中,广场可以增设华侨名人的雕塑群,建立华侨“建设支柱”的巨型雕塑或纪念碑,加上其他相应配套建筑和讲述华侨故事的媒介,突出近代、现代和改革开放三个时期华侨在经济和社会建设中的业绩、贡献、爱国爱乡精神。这样,广东华侨是新中国“建设支柱”的主题就能突出,还可成为在全国独一无二的“华侨客厅”,在全国乃至世界唱响广州的一个文化名片。

四、历史文化街区活化改造和保护要重点突破,统筹推进

顾涧清:历史文化街区活化改造与保护,也可以理解为历史文化街区的微改造。我们要像爱惜自己的生命一样保护好各类文化遗产和传承好城市文脉,突出岭南文化特色,注重人居环境改善。要坚持“修旧如旧”原则,通过局部拆建、功能置换、保留修缮等方式,打造好各地的历史文化街区、海上丝路遗址和最能体现岭南文化的景点等文化精品,使之成为广东展现文脉、优化功能、改善环境的经典样本。要紧紧抓住广州牵头申报海上丝路文化遗产的机遇,超前谋划广东各地相关海上丝路文化遗址的保护和利用,赋予历史文化建筑新的功能,让历史文物“活”起来,让城市记忆传下去。如广州在加快创建北京路国家文化产业示范园区和省级全域旅游示范区的过程中,可将海上丝路文化遗址、北京路及周边历史文化街区连片改造与珠水丝路的“最广州”文化步径有机结合起来,将全力推进“三旧”改造、老旧小区微改造与广州试点智能停车场和充电桩建设有机结合起来,使越秀区形成一大批“既能喝早茶、又能叹咖啡”“既能乘船、又能游车”的最能反映广东历史文化的景点,从而不断提升广东的城市文化价值、改善广东的城市生活条件、重塑广东的城市特色风貌。

黄淼章:在城市微改造过程中要集中宝贵的财力,重点突破、扶强扶优、协调发展,下决心开发一批有知名度、文化历史价值高、岭南地方特色鲜明、对游客吸引力大的文物景点。一是要搞好北京路、文德路的整体规划,再振千年古道雄风。北京路是广州市著名的文化商贸街,附近有许多古建筑,如大佛寺、拱北楼、天字码头遗址、南越王宫署遗址等。要搞好整体规划,恢复拱北楼等历史建筑,把它打造成为南中国最著名的文化商贸步行街,让千年古道再振雄风。二是要全面修缮万木草堂、文德楼。1925年,中共广东区委军委向业主租赁文德楼的部分房子给周恩来 、邓颖超、李富春、蔡畅等居住。同年8月,周恩来与邓颖超结婚,居住在文德楼。三是要发挥好历史遗址的作用,做强做优南越王博物馆,恢复象岗山体原貌和墓地南面原来山体的面貌,显山透绿;筹建沙面博物馆,再现沙面欧陆风情;深度开发陈家祠;尽快抢救复建大小马站书院群,打造成为古今文明相互融合,市民游客留连忘返的广府文化新天地;加快大佛寺的扩建工程,打造岭南佛教名胜古刹;中共“三大”会址和新河浦洋房别墅的开发利用。2006年筹建了“三大”纪念馆,对“五园”——春园、葵园、简园、明园、隅园进行整治。建议将纪念馆和附近的旧民居整体结合起来开发利用,使“三大”会址和新河浦洋房别墅一带成为广州市别具特色的红色旅游胜地。四是将先烈路建成一条拜谒先烈、旅游观光、休闲购物于一体的文化特色路。五是要做足宣传功夫。过去,广州文物景点宣传较少,我们要做好文物古迹的保护和宣传工作,通过“广而告之 ”来扩大广州文物景点的知名度。现代社会离不开媒体。建议报纸、电台、电视台、互联网等进一步加强文物旅游方面的宣传报道,系统地介绍广州的文物古迹,让“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文物部门要精心策划、精心施工,搞一批主题鲜明、有吸引力和趣味性较浓的文物精品展览,让游客进博物馆,不仅仅是受教育,而且能兴趣盎然,寓教于乐。要争取时间,抓住机遇、不断丰富、完善广州文物景点内容和设施,充分显示古老广州的魅力,大力保护传承和活化利用好具有岭南特色的文化遗产。保持和延续岭南文化的根脉和神韵,让市民能留住历史文化记忆,记住乡愁。

关晓红(广东省政府文史馆馆员,中山大学教授):广州不仅拥有6000多年悠久历史,且2200年建城历史连贯性可藉出土文物实证,在全球大湾区经济发达的城市中首屈一指(超过东京、旧金山、纽约、香港、上海、深圳历史年代总和),却在发掘利用和宣传上严重不足。

自秦汉迄今,广州历史呈现出三个相互联系且不断递进的阶段:1.独具特色的广府传统文化;2.引领浪潮的近现代革命文化;3.奋勇争先的改革开放文化。更为重要的是,虽然跨越千年历史沧桑,却古今一脉,始终保持对中华传统文化的高度黏合、对中央政权有效治理的认同与维护,在坚持国家统一、推动民族团结、加强海外联系、打开对外大门等方面(如镇海楼的传说、孙中山与陈炯明、北伐将革命从珠江流域推广到长江流域、国共第一次合作等),均起到了不可磨灭的贡献。这是广州有别于其他城市的重要特点,也是构建广州历史文化街区的基调。

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其一,景点分布过散,或路途较远、交通不便,或孤立单一,缺乏深度发掘文化内涵,尤其缺少分时段、用主轴揭示不同景点之间隐伏的联系。其二,在开发与宣传亦欠缺将城市历史、城市发展规划结合,未能与周边社区的饮食、旅游和特色商品联系起来,难以形成规模效应。

历史文化应该蕴藏于现代城市发展成果之间,不应单纯隔离式的保护,可借鉴澳门、开封、乌镇、周庄等成功经验,设计成容纳居民区、购物区、观光区等多功能合一的历史文化城区。根据广州城市中轴线的设置与迁移,建议划分三块特色文化区域:

(一)传统中轴:突出广州传统文化特色,主打“千年一脉、家国情怀”

政府可考虑成立跨部门、跨城区的历史城区保护发展委员会,领导和协调相关工作:一是涉及文物遗址保护、修复的问题时,可以直接向政府相关领导汇报和申请费用;二是涉及旅游观光路线开发时,应当协调各区资源合理安排,避免各自为战甚至重复浪费;三是重视宣传推广与创意开发,打破传统媒体与新媒体的隔阂,运用短视频、微电影,借助云计算、大数据等手段,讲好“广州故事”,通过微信公众号、微视频、H5技术、纪录片、电视剧、电影等载体,吸引年轻人的关注和主动推广,为广州文化传播创造良好氛围与平台。

(二)革命遗址:复原广州近代革命氛围,主打“革命潮头、湾区联结”

中共“三大”会址、国民党“一大会址”、农民运动讲习所等历史文物保护单位距离不远,如果打破以往单位保护的思维,而将其视作同一个革命活动区域,使得文物保护、革命教育、旅游开发相辅相成,便能彰显其整体性。

广州是国共两党第一次合作的重要策源地,在20世纪20年代的“大革命”时期,广州被视为与北京、上海并列的三大“革命中心”之一,孙中山、陈独秀、毛泽东、周恩来、刘少奇等老一辈民主革命与共产主义革命领袖,在广州留下了深深的烙印。做好革命遗址的保护与开发,不仅有助于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同时也是做好统一战线工作、推动祖国和平统一的重要基础。

上述渊源对于做好今天的统战工作、推动两岸和平统一有着深远意义。建议规划时注意:1.深入挖掘国民党著名政治家、军事家等在广州的活动轨迹,对旧居、工作区做好保护性开发;2.做好“情景式开发”和“体验式旅游”,如北京路太平馆西餐厅,是周恩来与邓颖超结婚时的宴请餐厅,又如国民党“一大”会址、黄埔军校等文物保护单位,考虑固定时间景区内模拟表演,以鲜活的方式重现国民党“一大”开会和黄埔军校训练的场景;3.完善景区周围的交通体系,如中共“三大”会址、国民党“一大”会址等都位于道路狭窄的居民区,旅游大巴出入都相当不便,可考虑以电瓶车接驳的方式,定点定时输送,提高游客的参观体验,减轻旧城区的交通压力。

(三)新城新貌:建设广州改革开放新区,主打“奋勇当先、开放包容”

天河区作为广州的新区,在规划发展中可以更具有前瞻性和规划性。因此在街区设计的过程中,要注重突出改革开放的成果展示,注重传统文化(如猎德村文化遗存)与现代文明成果的良好互动与结合,注重经济发展(中央商务区)与人文机构(博物馆、大剧院)之间的互动发展。推动高校的研究成果转化为保存与弘扬历史文化的重要基础。

在珠江新城选址建设“广东改革开放纪念馆”;或者在珠江新城的冼村改造过程中,直接安排选址策划,以期更为直观地体现广州城市改革发展的现实进程,为打好“复兴牌”开展更加直接的工作。

整体规划布局除了上述内容外,还应对广州地区的民间传统、宗族宗祠文化、饮食文化、移民文化、华侨文化等有效整合,打造范围更广、内容更丰富、意义更深远的粤港澳大湾区文化体系,建立起广州在粤港澳大湾区文化体系中的核心领导地位。

陈劲佟(广东省政府文史馆馆员,贵州大学国际民间艺术研究院副院长):建议修复历史景观六脉渠。目前已经修复了东豪涌,效果很好。广州历史文化名城内,文德路、光孝路、应元路等历史水系已经消失,但被水泥板覆盖的西濠从盘福路旁朱紫街到人民北路、人民南路西侧到靠近进入珠江的西濠口,水道仍然存在;沿大新路以南外侧的玉带濠被覆盖,经西濠口通珠江,仍然具有可以活化改造和利用的物理条件。建议经过勘探、规划,重新开发利用,重构广州旧城区“六脉皆通海,青山半入城”的历史山水格局。

五、历史文化街区活化改造和保护要处理好政府、专业和市场三大角色的关系,融合好三大要素

丘树宏(广东省政府文史馆馆员,政协中山市委员会主席):历史文化街区的打造,要关注三大角色和三大要素。三大角色中的第一个角色是政府角色,第二是专业角色,第三是市场角色。三大要素:街区的实体是骨骼,人文是灵魂,经营是血液。历史文化街区活化改造与保护,政府角色应该是第一位,政府重视与不重视,这对于街区的活化改造和保护是至关重要的。保护历史文化街区,就要保护好街区的人文环境和人文精神。但是,仅仅被动地保护历史文化街区,没有经营的话,历史文化街区就没有活力。如果只是为了经营好街区,那么街区原有的人文精神、人文环境可能又会被市场的经营而消失殆尽。历史文化街区活化改造和保护,政府角色、市场角色和专业角色怎么结合好,三大元素怎么协调好,这是至关重要的。

万仁辉(广东省政府文史馆馆员,广东省收藏家协会原副主席):历史文化街区活化保护大有作为。一是要科学规划,有效地规划整体布局和保护历史文化街区;二是要注重业态,历史文化街区的商业功能乃历史的自然赋予,而且它的业态,也会进化和退化两极衍变发展。当人们走在全是千篇一律的旅游商品历史街区时,是否还能感受到这一历史街区的独特历史文化与魅力?三是要解决好停车问题,大幅度增加游客量,历史文化街区的活化改造和保护才能持续有效地做下去,才能做得更好。

陈劲佟:历史文化街区活化改造与保护,仅仅依靠制定保护条例、保护规划等手段是不够的,应该引入更多新的文化遗产保护技术、保护研究成果,对一些年代比较晚的建筑需要通过景观评估和景观管理来引导、控制,还需要引入文化遗产专家学者参与提供条例、规划制定的专业意见。

猜你喜欢

活化广州历史
无Sn-Pd活化法制备PANI/Cu导电织物
工业遗存的活化——叁伍壹壹的时光与鲜花
没有叫停!广州旧改,还在稳步推进……
论非物质文化遗产“活化”传承
活化非遗文化 承启设计内核
117平、4房、7飘窗,光大来惊艳广州了!
9000万平!超20家房企厮杀! 2020年上半年,广州“旧改王”花落谁家?
多彩广州
新历史
历史上的6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