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与科学的关系
2019-07-10王姝婳
王姝婳
摘 要:通过对艺术与科学本质特征的比较,认为艺术是从情感出发对世界美德追求科学是从理性出发对世界真的探寻,两者具有矛盾和统一的辩证关系。并从中西历史发展中认识艺术可以借鉴、利用科学,科学也可以从艺术中获得启发和生命力,但两者是人性完善发展的两个不同方面,不能等同,也无法融合。
20世纪初西方文化的渗入对落后的中国曾造成巨大的冲击力,以科学为标志的西方文化几乎摄取了所有进步中国知识分子的思想,由此而产生了科学与艺术之间最激烈最持久的讨论。今天已经走过那个中西文化猛烈中撞的特殊年代,在面对科学技术不断发展和艺术不断繁荣我们再度认识艺术与科学,分析两者的本质特征及关系还是具有现实意义的。
1.艺术与科学的本质特征比较
对于“艺术是什么"这-重大问题的思考从上个世纪到今天,人们一直在深入探讨。[1]林文铮指出:“艺术是事美情绪之结品,或现诸外界的审美情绪。在图画、雕刻、建筑音乐各种工作之中,则假借声、色、形体、线而实现。艺术根本是情绪之冲动。”[2]刘海栗对艺术的界定是:艺术应当不受别人的支配,不受自然的限制,不受理智的束缚,不受金钱的役使,而应该是超越一切,表现画家自己的人格、个性生命,这就是有生命的艺术是艺术之花也是生命之花。”[3]很多文艺工作者及思想家都对艺术下过定义,除以上认识之外,还有将唯物史观引入到艺术的认识中来最有代表性的是卢那察尔斯基明确提出了“作为观念形态的艺术”这一命题。他对这一命题的解释是:“就是直接地将作者的观念和情感间接地,是经由作为居民的表示者的那作者,而将居民的观念和感情表现出来的艺术地作品。”[4]这种将艺术视为观念形态的观点后来影响了毛泽东,他在1942年《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把文艺概括为:“作为观念形态的文艺作品,都是定社会生活在人类头脑中的反映的产物。革命的文艺,则是人民生活在革命作家头脑中的反映的产物。”这一观点在建国后,对全中国发生了极为深刻而广泛的影响。尽管对艺术本质问题的探寻很多,认识也不少,但并没有对它下-个普遍视为真理的定义,我们可以大致将各种认识归纳成三类:(1)主张艺术是美的表现或者是审美情绪的表现;(2)艺术是生命的表白或者是主观的创造,本能的表现;(3)艺术是社会生活的反映。由此可见,艺术是人类从情感出发反映现实世界,去追求美的一种意识形态或者说认识方式。
而科学则不同,我们对于“科学”一词的理解,似乎没有分歧,《辞海》的定义是:“反映现实世界各种现象本质和规律的分科的知识体系。”词典所下的定义较一致:科学乃是关于自然法则的知识,包含所有具有一般性意义的研究,只要是在客观的、可验证的事实基础上运用相应的方法所从事的研究,都属于科学的范围。其实科学与艺术也可以被看成是两种不同的“在世结构”,两种不同的人生态度。科学是寻找主体的人与客体的世界的关系。艺术则在保持和把据人与世界的融合。科学是求真的艺术是创造美;科学是理性的,客观的,艺术是感性的主观的;科学是发展的,前进的,艺术是变化的,丰富的。可见艺术与科学是矛盾的,但两者又有其统性。科学发展拓展了人们的审美视野宇航事业的飞速发展电子显微镜技术的不断提升,使人们能够更广阔的感知认识宏观世界与微观世界的图家,从而丰富了艺术创造的领域和视野。此外科学与艺术都是人的活动,都起源于对外部世界的惊异,即好奇心。可见艺术与科学有着矛盾与统的辩正关系关于这一点的分析,我们将它放到具体的历史环境中再作进一步深入探讨。
2.中西方历史进程中,艺术与科学的矛盾与统一
在中国专统文化语境中,艺术与科学是矛盾的。从原始艺术青铜艺术直到历代民间艺术、文人艺术乃至宫廷艺术,直都追求种带有强烈东方意味和哲理青感的表现,及由此而构成的以情感为核心的意象造型精神。在这种精神支配下两千年来中国艺术正是一种超越客观,贬抑物质而高扬精神与情感的意象艺术,种物质与精神相冲突,理性与情感互碰撞科学与艺术相对立的艺术。在中国的艺术体系中,从“五四”运动将”科学”作为改良中国文化两大目标之一引入之后,科学与艺术的对立性现得尤为突出。这时候在中国产生了两种对艺术与科学截然不同的观点:一种主张艺术中引入科学用西画中科学的写实技法来拯救中国艺术,即一种建立在“唯科学主义"理论上的唯写实主义。如张牧野说:都晓得艺术重情感,他的微亦在描寫情感。但是要描写得透彻,又非经一番分析和观察功夫不可。但精致细密的合理化之分析是什么作用呢?当然背录是科学了。鱼彩学解决了我们的色调,解剖学解决了我们的人体,远近学解决了我们的位置,美术史证实了我们的过程透视学,教育学、博物学等,解决了我们几许疑难不明的困难问题。因为现在是科学时代,只要能用科学来研究的东西,最好都走向科学化之路。”[5]另一种持反对科学与艺术混淆倾向的态度,认为中国艺术应保持独特的形式和风格。同时也有一种对引进科学写实之风实行折中的态度,不反对绘画中的科学与理性,也讲究表现上的意味和神韵。可见古代中国艺术史排斥科学,走了一条纯粹情感追求意味,讲究气韵的非理性之路。而近代中国艺术中引入了科学,发生裂变有学习西洋写实技法,绘画艺术讲究科学理性表现的一种,也有艺术中引入些科学成分,中西结合的一种,还有继承专统,另辟蹊径,有所创新的一种。到今天科学与艺术的关系主要表现为这三种状态。
3.如何看待艺术与科学
物理学家诺贝尔奖获得者李政道先生说:艺术用创新的手法去唤醒每个人的意识或潜意识中深藏着已存在的情感。情感越珍贵反映越普遍艺术越优秀。科学(天文、物理、生化等)对自然界的现象进行新的、准确的抽象。 科学家抽象的叙述越简单、推测的结论越准确应用越广泛科学创造就越深刻。科学与艺术的共同基础是人类的创造它们追求的目标都是真理的普遍性。它们像一枚硬币的两面是不可分割的。[7]画家吴冠中说:“科学揭示字由的奥秘艺术揭示情感的奥秘。[8]爱因斯坦说 真正的科学和真正的音乐需要同样的思维过程。”艺术与科学的关系普经是非常密切的,它们的分离是 工业革命前后的事情这与科学技术的发展和深化,各种职业化行为的出现有着密切关系。但二者的有机结合对艺术和科学的发展是大有益处的,文艺复兴时期的科学文化成就就是艺术与科学相互融合共同发展的最佳体现。艺术与科学是息息相通的,这一点哲学家看得更准确而深刻,德国哲学家斯宾格勒曾经说他从精确优美的古希腊雕塑中似乎看到了毕达格拉斯、欧几里德从西方配位、重组群乐曲旋律中看到了笛卡儿牛顿、莱布尼兹、殴拉和高斯。“艺术是情感化的科学,科学则是精确化的艺术。”[9]
可见艺术家需要利用科学手段更好地通过艺术表达自己的情感而科学家需要借助艺术创造有机的模式去说明世界。艺术与科学合力征服新的观念,它们常常运用相同的题材达到相同的目的。创造思想与创造形式造就艺术家与科学家。探究宇宙的奥秘是他们共同的目标他们所用的媒介不同,但在平行的探索之路上他们互相启发相得益彰。
科技的发展为艺术提供新的表现手段拓展了艺术的表现空间。艺术的表现手段可以借鉴和利用科学,如陶釉的烧制印染颜料的创新、油画颜料的改进等等。艺术表现题材可以随着科学领域来扩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