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T梁马蹄处混凝土外观质量控制工艺试验总结

2019-07-10胡小敏

科技风 2019年7期
关键词:外观质量混凝土

胡小敏

摘 要:本文结合新建蒙西至华中铁路MHTJ-11标梁场混凝土施工实例,探讨了T梁马蹄处混凝土外观质量控制。

关键词:混凝土;外观质量;振捣时间;分层厚度

目前铁路预制T梁马蹄处混凝土振捣一般采用附着式振捣为主,马蹄处混凝土外观质量控制成为了T梁外观控制的重点,基于这种目的,我们在生产中对马蹄处混凝土质量控制进行了试验和总结。

1 工程概况

中铁十二局集团蒙华铁路MHTJ-11标河津西制梁场位于山西省运城市河津市苍头村,负责MHTJ-10标、MHTJ-11标1886片简支T梁的预制、架设施工。简支T梁混凝土等级为C60高性能混凝土。

2 工藝试验目的

目前铁路预制T梁混凝土结构使用寿命为终身制,随着T梁预制工艺水平日益成熟,基本不存在较大质量问题,但梁体外观质量(尤其是马蹄处)还有待提高,找出预防梁体外观质量缺陷的方法为以后T梁混凝土施工积累经验。

3 混凝土外观存在的普遍问题

根据以往施工经验和观摩其他T梁场外观质量,从目前而言T梁场存在的普遍外观质量缺陷是蜂窝麻面、沙线、气泡,尤其在马蹄型倒角处表现的比较普遍。

4 外观质量缺陷的原因分析及查验方式

(1)技术方面。①技术交底不到位。查验方式:是否进行了混凝土施工专项技术交底,作业人员是否明白混凝土浇筑施工顺序。②模板脱模剂涂刷不均匀。查验方式:检查混凝土模板脱模剂的涂刷情况。③模板温度过高或低。查验方式:安排专人进行制梁时的模板温度监控。

(2)试验方面。①塌落度测量不准确或者塌落度控制不到位,查验方式:按照试验规程检验塌落度,是否满足180-220mm的要求。②振捣时间不合理。查验方式:按照振捣标准进行检验。③附着式振捣器布置不合理。查验方式:对附着式振捣器的振捣范围进行验证。④分层布料厚度不合理。查验方式:按照不同的分层厚度进行效果验证。

通过调查分析及现场验证等方法,确认产生混凝土蜂窝麻面、沙线、气泡的主要原因为振捣时间不合理、附着式振捣器布置及混凝土分层厚度不合理。

5 工艺试验

梁场梁体混凝土强度等级为C60,水胶比0.32,砂率38%,塌落度设计180-220mm。

水 泥:山西龙门五色石建材有限公司生产的P·O52.5级低碱普通硅酸盐水泥。

粉煤灰:河津市龙江粉煤灰开发利用有限公司生产的F类Ⅰ级粉煤灰。

矿 粉:河津市龙辉建材有限公司生产的S95级磨细矿渣粉。

砂:万荣县中泰矿业有限公司生产的二级级配配碎石。

碎 石:卢氏县江渠雪娜矿产品有限公司生产的天然河砂。

引气剂:山西蓝光工程材料有限公司生产的Ae型引气剂。

减水剂:山西蓝光工程材料有限公司生产的KDSP聚羧酸盐高性能减水剂。

(1)振捣时间确认试验。根据现场混凝土浇筑实际情况确定塌落度和振捣时间的关系。塌落度180-190mm,振捣时间79-90s;塌落度191-200mm,振捣时间71-79s;塌落度201-210mm,振捣时间65-71s;塌落度211-220mm,振捣时间60-65s;根据总结出来的坍落度-振捣时间规律,每次现场实测坍落度,找出合理的振捣时间,并通过高频控制柜上的继电器进行精准控制,减少人控制产生的误差,以保证振捣质量。

(2)振捣器布置确认试验。梁体的振捣分两种方式,预应力孔道以下的底腹板靠附着式振捣器振捣,预应力孔道以上部分腹板及顶板采用插入式振捣棒振捣。布置方式:附着式振捣器有效振捣范围为以其为圆心,半径为1.5m的圆,而梁端模板长度4.3m,其他中间模板长度4m,均大于一个振捣器辐射范围3m的极限(左右各1.5m),故每块模板上至少布置两个附着式振捣器,且不存在振捣器影响范围的重叠,能避免过振现象,布置最为合理。

(3)混凝土分层厚度确认试验。方案一:采用水平分层,下翼缘马蹄部位分三次布料,每层布料厚度大约20cm,布料完成后,开启附着式振捣器,每次振捣时间根据塌落度来确定。方案二:采用水平分层,下翼缘马蹄部位分二次布料,每层布料厚度大约31cm,布料完成后,开启附着式振捣器,每次振捣时间根据塌落度来确定。方案三:采用水平分层,下翼缘马蹄部位一次布料,布料厚度62cm,布料完成后,开启附着式振捣器,每次振捣时间根据塌落度来确定。

通过现场的试验,拆模后的质量进行了对比,方案一产生沙线较多,方案三气泡较多,方案二外观质量相对较好,蜂窝麻面、纱线问题基本不存在。

(4)试验总结。通过现场试验对比外观质量,从振捣时间、分层厚度、附着式振捣器布置等三方面总结试验结果。

6 结语

通过对蒙西至华中铁路MHTJ-11标梁场T梁马蹄处混凝土外观质量施工试验,验证了影响混凝土外观质量的主要因素,并根据主要因素进行了试验确认,从而提高了混凝土外观质量,下一步我们还将继续不断地认真学习、分析、试验和总结,优化施工工艺,提高管理和施工水平,从而提高工程质量。

参考文献:

[1]郭留红,王新友,王威.提高混凝土外观质量施工控制措施[J].交通标准化,2003,(9).

[2]葛云燕,李新平,霍族亮.大体积混凝土施工质量控制技术[J].山东建筑,2007,(3):66-67.

猜你喜欢

外观质量混凝土
浅谈商品混凝土使用控制技术措施
混凝土早期变形对其耐久性的影响
自我修复的神奇混凝土
混凝土
靖州山地特色烤烟散叶烘烤与挂杆烘烤的效益对比
基于TRIZ理论对GDX2小包透明纸长边热封装置的设计
清水砼外观控制及防治质量通病的方法
影响鄂西烤烟外观和感官的关键气候指标分析
大体积混凝土裂缝控制技术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