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相隔10年的父母,相互一致的表情

2019-07-10子平

当代工人 2019年11期
关键词:海涛皮皮费用

子平

70后父母:孩子太优秀可在家自学

现年8岁的壮壮(化名),每天早上起床,除了愉快地跟爸爸妈妈说早安外,还要面对一张详尽的每日计划表,严格按照计划,完成各个学科的学习。

是的,壮壮没有上小学,在本市某小学保有学籍的他,已经连续两年仅仅去参加学校的期末考试,并不在校内上任何一堂课。

在壮壮的父母看来,校内的课程安排完全拖慢了壮壮整体的学习节奏。从6岁开始,壮壮就在妈妈的陪伴下,不断奔赴全国各地,参加各种各样的比赛:英语演讲大赛、围棋比赛、主持人大赛……高频次的比赛,让壮壮成长迅速,也让他的父母,最终为他选择了一条完全有别于其他小朋友的成长道路。

壮壮的父母是70后,這个家庭除了在国内生活的一家三口外,壮壮还有一个正在纽约上大学的哥哥。壮壮妈妈说:“如果没有教育哥哥的经验,我可能不会真的下定决心不让壮壮上小学。毕竟,走一条跟身边的孩子完全不一样的道路,很可能让他的社交出现一些问题。但是,壮壮真的成长得太快了,他应该上一年级的时候,我提前买回一年级的教材发现,课内的知识点,完全拖慢了孩子的节奏。”

几经斟酌,壮壮妈妈为他选择了美国HOMESCHOOL的课程,在家里远程上网课,并根据孩子的实际水平来调节课程的进度。除此之外,壮壮一周内要上的课外特长班包括:乒乓球、游泳、街舞、围棋、英语、大语文、绘画和钢琴。

“不了解我们的家长,一定觉得这样安排孩子太累了!然而事实恰恰相反,”壮壮妈妈说,“按照美国那边的假期安排,我一年为他安排了两次游学,其余的时间,我们因为去很多地方参加比赛,也开拓了眼界。至于课程的安排,在合理化利用碎片时间的基础上,壮壮的每一门功课都表现得很优秀。更重要的是,在这个过程中,孩子的学习兴趣一直被保护得很好。”

当然,在为孩子选择这样一种生活和学习方式的时候,壮壮妈妈也有着自己的理解。

首先,这样全天在家学习的天才宝贝,需要一个耐心细致、且对于幼儿教育有着深刻理解和研究的全职妈妈。

其次,孩子在幼年阶段对于家长的安排配合度是非常高的。随着年龄的增长,孩子的心理会发生变化,当孩子出现抵触情绪时,父母如何妥善应对?此外,孩子未来的学习方向是怎样的?是能够一直坚持,考取世界知名学府,还是最终回到国内主流教育体制内重新适应?都是需要父母预先考虑的问题。

最后,这样的教育方式,必然需要经济的支撑,壮壮妈妈说,仅壮壮一年一个人的教育费用就在20万元以上,而这个四口之家,唯一的经济来源就是依靠做生意的爸爸。

80后父母:疯狂工作只为补课费

周日上午9点,沈阳皇姑北行一便利店门口,一对穿亮蓝色外套的兄妹在拥挤的人潮中格外醒目。哥哥13岁、妹妹10岁,站在便利店门口,一人端着一碗方便面,三五分钟便风卷残云般吃完。

来不及休息,哥哥擦了擦额头的汗珠,便拉着妹妹往教室走。“下午还有课,回教室可以休息一会儿。我俩教室在一个楼里。”哥哥说。每个周末,他们兄妹俩都会这样出来上补习班。

实际上,他们的父亲刘海涛就在附近观察着他们。“今天算是忙里偷闲,过来看看哥哥带妹妹怎么样。平时周末我也是经常加班,给孩子赚补课费。”刘海涛看上去很疲惫,“他俩短板都挺明显,一个补数学,一个补英语,一年这两科就4万元。我们两口子不拼命赚钱,怎么办?补课没人带着,经常是大的带小的来。”

刘海涛的儿子今年上初中。孩子数学差,所以一直都在上补习班。因为是找的熟人,一对多补数学两个半小时才200元,一个月上10次课,每个月也要花2000元的补课费。

刘海涛是个企业中层干部,每个月工资8000元左右,妻子稍多一些,在万元左右。尽管家庭年收入在25万元上下,但刘海涛夫妻俩还是觉得不够花,“算一算,除了房贷和日常花销外,钱都花孩子身上了。”

“年轻时不知道孩子要花这么多钱,所以要了俩孩子,自从补课后才明白,俩孩子简直是无底洞。”刘海涛说,“姑娘英语基础差,小班补英语两个小时至少150元,每个月就1500元的补课费。”他说,一开始妻子在陪儿子补课间隙还去咖啡馆坐坐,后来姑娘开始补课,妻子变得连杯奶茶也舍不得喝,“我和孩子妈都精简了自己的开销,周末还干点私活儿,全力以赴供孩子。”

刘海涛爱看新闻,他认同这样的判断:无论是教育的市场化还是留学的高端化,都是阶层固化的危险信号。价格机制的原理使得优质资源永远流向有购买意愿和购买能力的人。

显然,刘海涛夫妇并不是有着足够购买力的人。“我俩就像洪水里的木头,不想被冲走,也要跟着水头往前奔。”刘海涛说。

无奈归无奈,刘海涛说自己已经适应了这样的生活。“我是越来越觉得,优秀的父母本身就和我们有区别,我是那种不大注意细节的,甚至记忆力也不大好,前一小时还在为策划伤脑筋,后一小时已经愁晚上给孩子做什么菜了。我们总想给孩子更好的,辛苦几年没什么,希望是求其上得其中而已。”刘海涛说。

90后父母:6个人全力培养一个娃

4岁半的皮皮,在大连一家国际幼儿园上学。去年9月份,她从一家高端幼儿园被送入这所国际幼儿园。聊起学费,母亲盈盈说:一年学费18万元,不含餐费,而且是按年缴费,中间孩子请假或者病休不去的话,钱也是一分都不会退的。

这样的幼儿园,按照盈盈和老公的收入上不起。“我俩在新加坡留学8年,上学时恋爱,毕业就结婚,回来这几年都是父母安排在事业单位上班,一个月收入加一起刚过一万。”

好在双方父母或是资深外科医生,或是有自己的红酒生意,“都乐意我们啃老,也知道我俩不乱花钱,动不动就替我俩给孩子花钱。”

除了国际幼儿园,皮皮课余还在上着姥姥报的国学班。学费一年2.6万元,一次性交清,每周两个半小时,如果因自身原因缺课,费用不退。盈盈说,现在“国学热”,这个班在大连挺有名气,尽管费用昂贵,家长还是趋之若鹜,皮皮姥姥还是托了人才报上了名。除了国学,周末、假期皮皮还有很多东西要学,甚至包括高尔夫课。

“我是觉得这么大的孩子上高尔夫有点儿扯,但皮皮未来要出国留学,全家都支持让她从小见识一下,大了就没时间玩这个了。”盈盈说。

在新加坡留学多年的盈盈,早就领教过新加坡的“全民补习”,所以对于国内的教育费用飞涨也表示理解,“新加坡虽然人均收入高,但补课费用更高。”这是盈盈的直观印象。根据公开报道,常住人口仅有500多万的新加坡,国民一年花在补习班上面的费用就超过10亿新币(近50亿元人民币)。

毕业于二流学校的盈盈,对于文凭很敏感,这来自于长辈的期望,“当年父亲送我出去上高中和大学,花了快200万元。”仅仅是出国前参加英语培训(一对一外教)一项的费用就高达35万元,还不算培养滑冰、网球等所谓与国际接轨的爱好的支出。

盈盈的毕业证,显然没有获得父母的彻底认可,“皮皮可能成了他们努力的下一个目标。”盈盈说。

盈盈的选择,看上去很有道理——在中国名校竞争极为激烈且“过于公平”的情况下,越来越多有支付能力的家长唯有选择“曲线救国”,将海外名校文凭作为提升或维持孩子阶层的一个工具。

好在皮皮的表现还不错,英语口语已经有模有样,这让盈盈的压力小了一些,“这么多年见识过很多外教,鸡血型的不多,老外的教授方式还是兴趣主导,不会背单词默单词。所以在学校是练口语,回家我就带她读英文名著。”

盈盈的苦恼也来自于女儿,“我这工作可能等皮皮上学就要辞掉了,回家专心带她。”

盈盈说,因为双方老人的支持,皮皮的培养压根不需要他们小夫妻操心。“皮皮的教育基金早就存到了500万元,我俩基本没啥贡献。皮皮爸说最近要辞职跟着皮皮爷爷做生意,正在跟老爷子争取呢。”

猜你喜欢

海涛皮皮费用
我也得了A
国际奥委会将承担8亿美元东京奥运延期费用
圆圆的世界
谁厉害
如此晨跑
书低了
黑色星期五:英国零售商面临巨额退货费用
气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