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解题能力有效培养刍议

2019-07-10徐乃传

读与写·上旬刊 2019年6期
关键词:解题能力培养策略小学数学

徐乃传

摘要:小学数学的解题能力,作为考量学生是否对数学知识灵活掌握是一个很好方式。随着新课改下对数学教学模式的不断更新,对学生的学习能力培养也是更加注重。怎样提高新课改下小学生的数学解题能力,本文进行详细的叙述。

关键词:小学数学;解题能力;培养策略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1578(2019)16-0140-01

数学是一门综合性较强的科目,学生不仅要记住数学的相关理论性质和公式,对此有深刻的理解,并且能在数学题目中灵活应用,解决各种换汤不换药的题目。在具体的解题过程中运用到多种数学知识和方法,是学生数学思维、数学知识结构体系构建情况的一个客观的反应,这就要数学老师在平时的课堂教学中注重对学生的解题能力的培养,从而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1.教会学生全面认真审题

数学作为一门逻辑性、思维性和抽象性的学科,对于小学生而言无论是在认知结构体系还是理解能力等方面都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审题不清、审题漏洞、概念理解不透彻、数学符号运用不合理等问题经常发生,给学生解题造成困难。我们在强调对学生应用题解题能力培养的过程中,要重点引导学生认真审题,正确的把握题意,弄清楚题目中提出的问题和已有的条件,对较为复杂的题目、涉及到的知识点较为广泛的题目进行层次化、细致化和条理化,使学生能够理清思路,找准方法。在审题时仔细审查,让学生学会打草稿,学会使用几号标志,反复解题,去挖掘题目中隐蔽的信息,读懂数学符号和数学语言。如:复述关键点、图形结合等方法,教会学生全面认真审题,提高学生数学逻辑能力,增强审题的准确性和效率性。一方面,通过复述技能不仅可以巩固学生数学理论知识点,增强学生数学语言应用能力,让学生形成正确的审题思路和解题思路,有助于对学生表述能力、归纳技能、独立思维能力和数学意识的培养。另一方面,引导学生参与到数学应用题教学过程中,去体验知识形成,去将概念具象化、应用化和实践化,对于培养学生数学思维,促进学生数学认知结构体系完善等方面都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

2.引导学生多角度的思考问题

客观来讲,小学阶段,学生思维能力、学习能力都正处于一个开发性的阶段,这一阶段学生的能力的培养、学习习惯的培养、思维意识等方面的培养都在很大程度上直接决定和影响到学生今后的学习和成长。对此,在教学中,教师应遵循学生的基本特征,对于较为复杂、涉及到新知识的题目或学生按照常规解题思路无法下手的题型、题目,教师要鼓励学生开动脑筋,适当的“旁敲侧击”,不要一味的依赖教师,照搬公式,充分的发挥教师的指导性和引导性,引导学生重新审视题目,转换思路,尝试用不同的解题思路和解题方法解题,以培养学生开放性思维和灵活的解题思路。

3.从学生错误出发培养解题能力

在解题中,学生经常出现这样或那样的错题,而这些错题刚好是学生解题能力培养的重要资源。所以在教學中,教师应认真收集和整理学生在解题过程中常见的错误,再由学生分析和更正这些错题,从而为学生正确解题奠定扎实的基础。另外,教师还要引导学生学会找出自己的错误,并启迪学生思考。这样,不仅能培养学生纠错能力和改错能力,而且能通过改错促进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如在教学“圆的面积”时,有这样一道练习题:“有一张纸,长和宽分别是15厘米和8厘米,要将其剪成直径为3厘米的圆形纸片,问最多能剪多少个?”在计算这道习题时,学生首先是对长方形和圆形纸片的面积进行计算,再利用长方形纸片面积除以圆形纸片面积,并列式:(15×8)÷(3.14×1.52)。然而,这样的思路显然是不对的,这没有考虑到长方形纸片在实际裁剪圆形时会出现边角剩料。此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动手画出草图,学生在观察、分析之后纠错,逐渐掌握正确的解题方法。在这一过程中,对于学生所犯的错误,教师没有自己去纠正,而是通过引导学生自我纠错,找出问题所在,并深入思考问题,找出正确解题办法,既提高了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又能培养了学生的选择与判断能力。

4.利用具有梯度的练习

在新课标的小学数学课后作业这一板块中,可以明显的发现课后的作业紧紧的围绕本节课的重点知识进行的训练。老师可以在课后的作业中选取几个较为简单问题,让学生进行课堂练习。这样在很短时间内,学生就可以将问题解答出现交付于老师,老师根据学生的解答思路和解答方式,就可以看出学生对本节课内容的掌握情况,以及学生在学习中存在的问题。老师可以根据实际情况的掌握,对学生出现的问题进行课堂上教学,争取将学生存在的问题都解决于课堂之内。这样让学生将本节课的重点知识都全部掌握,这样,老师在布置课后作业的时候,就可以选取一部分课本上的内容和一些课外的题目拓展,让学生在课后的时间通过自己的探索去解决那些拓展的问题,对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和创新能力会有一定的帮助。如在教学“100以内的加减法”时,教师可以选择难度不同的几组题目,由学生自主选择习题进行练习,且每次的题目难度要逐渐加大。这样,学生就能结合自己的学习能力与学习兴趣自主选择练习。学习能力越好的学生,选择的数学问题难度越大,就能获得更深层次的数学知识。因此,在设计练习时,教师应根据学生特点与认知能力设计具有一定梯度的练习,并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激发学生数学学习的兴趣。这样,才能更好地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与数学综合素养。

结语

小学数学教师要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积极引导学生将数学知识与现实生活相联系,学会用数学眼光看待问题、观察生活,从而亲自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切实提高数学解题能力。

参考文献:

[1] 彭世明.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解题能力的培养[J].东西南北:教育,2018(1):82-82.

[2] 佘旭正.浅谈小学数学解题能力的培养[J].考试周刊,2018(2):87-87.

猜你喜欢

解题能力培养策略小学数学
浅谈中学生解题能力的培养
高中政治教学中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策略初探
高中体育教学中创新意识的培养
巧设任务,发展数学思维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