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例肉鸽念珠菌病的诊治与体会
2019-07-10闫砚
闫砚
摘 要:鸽念珠菌病,又叫鹅口疮、霉菌性口炎。 病原体为真菌的一种,是白色的念珠菌,广泛存在于自然界。 同时也存在于其他禽类,家畜及人的皮肤和粘膜上,可侵害宿主的皮肤、口腔、气管、肺、阴户等部位。 是鸽的一种散发性常见病,多发生于温暖潮湿、多雨的季节。如果饲养管理不良或某些应激可突然暴发, 造成大批死亡。
关键词:念珠菌;真菌;散发性
2017年秋,安阳市殷都区张某饲养肉鸽500只,笼养,60天龄时发现90只鸽出现口疮,有喘气症状,死亡18只。来我院就诊,说前一星期从外地进一批肉种鸽后,第二天发现有个别肉种鸽不欢,食欲不振,第三天数量增多,随后出现死亡,用抗菌素饮水不见好转,因此,带来3只死亡的种肉鸽来我中心就诊,经解剖,最后确诊为鸽念珠菌病,随后换用抗真菌药物3-5天后,控制了病情。
念珠菌病别名鹅口疮,酸臭嗉囊病,念珠菌口炎和消化道真菌病,本病是鸽的一种散发性常见病,如遇饲养不良或某些应激,可突然暴发,造成大批死亡,此病多发生于春秋潮湿多雨季节。
一、临床症状表现为
病鸽精神呆滞,羽毛松乱,头缩眼闭,行走迟缓或不愿走动,食欲不振或废绝,病鸽频频喝水,嗉囊增大,内容物充实或有波动感,呼吸急促,频频伸颈张口,呈喘气状,时而发出咕噜声,口内有酸臭的白色疏松的白干酪样物,排稀粪,有的眼睛发炎,病鸽消瘦,最后衰竭死亡。
二、主要病理变化
剖检可见鸽体消瘦,口鼻腔有分泌物,口、咽、食道有粘膜增厚,主要是嗉囊内有白色疏松样物及白色鳞片状的干酪样伪膜,极易剥离,有的小片自行脱落,质地稍硬,有的喉头已被干酪样物堵塞,有时可见眼睑肿胀,眼睛周围被沾湿,嗉囊内有鳞片状、干酪样伪膜是本病的特征性病变。
三、实验室检查
1.镜检。取嗉囊和腺胃粘膜进行触片,革兰氏染色镜检,见有边缘暗褐、中间透明、形似树枝状的菌体。
2.培养。用无菌接种针从腺胃粘膜挑取病料在沙保氏琼脂培养基上划线培养,经37℃培养24~48小时,形成白色、奶油状、明显凸起的菌落。幼龄培养物由卵圆形出芽的酵母细胞组成,老龄培养物出现菌丝有横隔。
四、治疗
本病由于是真菌性疾病,因此用抗生素药物治疗无效。而应选用下列抗真菌的药物:
1.制霉菌素:按成鸽10万—15万单位/只,每次混料饲喂:或1/4片/只·次,每日2次,逐只喂服。
2.曲古霉素:成鸽4000-10000单位/只·次,每次混料饲喂,每日2-3次。
3.两性霉菌B:按成鸽1克/只·次,混料饲喂,每日2—3次,连用7—10日。在喂药的同时,饮用电解多维素增强鸽体的抗病能力,也可助于鸽体的恢复。
4.禽念珠菌属于酵母类霉菌。防治以碘制剂、结晶紫、硫酸铜以及制霉菌素为主。个别治疗时,病鸽口腔粘膜上的溃疡面可涂敷碘甘油,嚎囊中可以灌服数毫升2%的硼酸溶液消毒。大群治疗可以在饮水中按1∶2000的比例加入硫酸铜(兰矾),或在每公斤饲料中拌入50毫克~100毫克制霉菌素混饲,能有效地控制本病的发生与发展,疗效也最佳。加强消毒,不喂霉变饲料,密度不宜过大,通风透气良好可减少本病的发生。
五、小结
该病的发生主要是由于养殖户从外地引种鸽群发生应激,饲养管理不当,环境消毒不严格而造成本病的发生,因此笔者建议预防本病要做好以下几点:
1.引种时尽量减少引起鸽群发生应激的因素,引种后先让鸽群饮用电解多维,以减少应激的发生。同时做好以下几点:
(1)保持日常稳定性。鸽子的生活规律和喜好,一旦被干扰或破坏,生长和生产就会受到影响。每天的加水、加食、清粪、消毒等环节应定时、有顺序的进行。不能缺少、缺食。
(2)防止出现异物和声响。鸽舍远离人员密集嘈杂和矿山等地方。鸽舍门窗安装防护铁丝网,尽量避免陌生人、猫、狗、老鼠、蛇及其他鸟类等进入。鸽舍周围汽车不能鸣笛、不能放鞭炮等。
(3)控制好鸽舍温湿度。舍温低于50C,幼鸽发育迟缓,常常因种鸽抱孵不妥而冻死。舍温超过300C,鸽蛋孵化率明显下降。因此鸽舍温度保持15-250C,则更能充分发挥鸽子的产能。鸽舍要保持干燥,特别是霉雨季节更应注意。鸽舍内比较理想的相对湿度为:50-60%。
(4)防止光源的突变。每天开灯、关灯时间要固定。开关灯最好采用渐明和渐暗控制设备,杜绝灯突然亮或灭。
(5)注意大红和鲜艳颜色。鸽子对周围的色调以浅色为宜,白色、乳黄色、淡绿色为好。禁止穿有大红、乌黑以及颜色鲜艳的人或物进入。
2.搞好饲料、环境、栏舍、垫巢布及饮水的防真菌工
(1)喂料定时定量定质,仔鸽每天饲喂3~4餐,产鸽日喂2~3餐。日粮是鸽子体重的1/10,一般每日每只50克左右,哺育期产鸽的食量再增加1倍。
(2)饮水不断,水质良好,无污染。
(3)每天检查采食、饮水、粪便、產蛋、孵化、育雏等情况,发现情况及时处理。
(4)定期消毒,对鸽舍地面、运动场、水沟、鸽笼、饮水器应每天清洁消毒一次,食槽每2天冲洗消毒一次,进入鸽舍都要消毒和更换衣服、鞋,巢盆在每次乳鸽离巢以后,彻底清洁消毒一次。
(5)做好记录工作,如生产鸽生产记录、日常开支、收入、兽医诊断等记录。
六、结语
鸽念珠菌病病原体是白色念珠菌,生长在口腔、咽喉部位,以及食道、嗉囊中,引起这些部位的炎症,有酸臭味,俗称鹅口疮。严重时因呼吸障碍死亡。是养鸽业中比较常见的病种。养殖中应该坚持以防为主,防治结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