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学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策略探析

2019-07-10庞燕珊

读与写·上旬刊 2019年7期
关键词:中学历史培养核心素养

摘要:历史是一门人文性较强的学科,是义务教育阶段必须掌握的学科,它的教学目标在于培养和提高学生历史学科的核心素养。基于此,本文将以中学历史核心素养培养存在的问题为切入点,从教学目标出发,培养中学生学习兴趣、爱国情感、友善品质等,探寻历史学科核心素养培养的策略。

关键词:中学历史;核心素养;问题;培养;策略

中图分类号:G633.5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1578(2019)19-0196-01

前言

历史是以唯物史观为指导思想的,中学历史教师应利用好历史教材,注重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通过中学历史的学习,旨在促使学生在获取知识和技能的同时,了解人类历史发展的基本过程,让学生潜移默化地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

1.中学历史核心素养培养中存在的问题

对于中学生而言,在学习历史过程中,他们在学习历史知识的同时,还提高了自身的学科核心素养。然而由于多种因素的影响,历史学科人文素养的培养过程中存在诸多不足。受到应试教育的干扰,部分中学历史教师为了让学生取得优异的成绩,而以“填鸭式”讲解完成整堂课的教学,只是单纯地向学生传授理论知识。虽然这一定程度上加深了学生对历史理论知识的理解,却不利于核心素养的形成;一般情况下,教师只是按部就班地按照教学设计开展教学,课堂氛围毫无生气,学生就会丧失对历史学习的热情,直接屏蔽来自教师的一切授课内容,自然不利于核心素养的形成;当前我国正全面推行素质教育,但部分教师并没有按照新课程改革的标准严格规范教学形式,相关历史知识扩展的较少,学生无法形成较宽的国际化视野,制约了中学生看问题的视角,从而使核心素养的培养效果大打折扣[1]。

2.中学历史核心素养的培养策略

2.1 制定教学目标,构建问题情境。教学目标是评价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的标准之一,它也是历史教学活动的本质要求,明确教学手段、过程、知识技能,通过科学的过程与方法,促进学生知识技能和核心素养的双丰收。对此,教师在制定教学目标时,结合课本内容和与学生的认知情况,课程内容和难易程度应面向班级全体学生,以历史学科的特点为核心,充分利用其人文性熏陶功能,让学生在了解世界各地区的发展史和文化内涵后,汲取历史的营养,逐步形成对本民族历史文化的热爱,以客观地角度看待他国的历史发展情况。历史授课过程中,教师可以“问题”为引导,培养学生的自主思维能力,还能形成学习的内驱力,这就需要教师充分尊重中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故此,教师在设置课堂提问时,将学生兴趣和教学内容衔接起来,因为只有这样,才能引导他们较快地进入历史学习状态,进一步提高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最终实现学科核心素养培养的目标。以“鸦片战争”的教学为例,教师应充分认识到,只有向学生清晰地讲明战争的时代背景及我国经济社会与西方列强之间的差距,才能让学生更好地理解中英《南京条约》的签订给中国带来了哪些致命的危害,接着引导学生思考这样几个问题“第一次鸦片战争爆发的导火索是什么?为什么中国会落到如此地步?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中国面临着哪些严峻的问题?”这样层层递推的设问,不仅培养了学生客观思考问题的能力和学科核心素养,还形成了奋发学习和强烈责任感。

2.2 挖掘历史教材,培养中学生爱国主义情感。不可否认,历史学科知识涵盖了大量的思想教育内容,爱国主义情感是中学历史教学的目标之一,这也充分体现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个人”层面的本质要求。对此,历史教师应当将爱国主义教育贯穿到历史教学的全过程,长此以往,在爱国主义思想熏陶的驱使下,学生会逐渐形成强烈民族认同感和责任。苏武是我国西汉时期的官员,汉武帝派遣苏武出使匈奴,就在苏武完成了出使任务准备返回时,苏武一行人却被扣留下来。苏武受尽折磨仍不投降,单于就把苏武流放到了人迹罕至的贝加尔湖边。苏武每天拿着代表西汉的使节放羊,多年后汉昭帝才派使臣把苏武接了回来。教师将这些历史人物的故事融入到课堂教学中,不仅能扩展他们的知识面,还培养了他们爱国主义情感。

2.3 倡导合作探究,培养中学生诚信、友善的品格。诚信和友善是促进人与人、国家与国家间和合共生的法宝,教学中融合历史事件和人物故事,规避了说教式教育的反作用,教师将历史诚信和友善的德育教育融合到历史素材当中,让学生们通过小组谈论、交流,获取理论知识的同时,又让他们在潜移默化中形成了诚信和友善的优秀品质,对中学历史核心素养的形成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在学秦朝历史时,教师可以扩展相关知识点,让学生产生文化认同感。“一诺千金”是中学生广为熟知的成语,秦朝末年有一个叫季布的人,由于说一不二的习惯作风,获得朋友培养称赞“得黄金百斤,不如得季布一诺。”为了培养学生谦和待人的态度,在讲清朝文化时,可以引出清朝尚书张英的家人因宅基地问题与邻居發生了争执,他没有以“位高权重”而压制邻居,于是他写信给家人说:让他三尺就好了。家人照做,没想到邻居也让出三尺,这个故事在当时广为流传,学生在听了这个故事后,就会换位思考问题,与人为善,妥善处理好与他人之间的关系[2]。

结语

核心素养是中学时期历史教学不容忽视的内容,它在促进学生知识能力掌握的同时,还进行了思想道德教育。教师在教学中应当转变教学观念,树立“立德树人”的理念,培养学生爱国、诚信和友善的行为品质。

参考文献:

[1] 黄克勤,龙益军.中学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特质与培养[J].教学与管理,2018(3).

[2] 夏东平.中学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策略[J].中学政史地:教学指导版,2017(1).

作者简介:庞燕珊(1986.9-),女,广西博白人,本科,中学一级,初中历史教学。

猜你喜欢

中学历史培养核心素养
浅论史料教学在中学历史中的作用
中学历史课堂教学改革的进展及需要解决的问题
教师在中学历史课堂教学有效性中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