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如何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思维能力

2019-07-10宋世琴

读与写·上旬刊 2019年7期
关键词:表达体验合作

宋世琴

摘要:数学教学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数学教育既要使学生掌握现代生活和学习中所需要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更要发挥数学在培养人的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方面的作用,在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的过程中,就要大胆放手,让学生从体验、表达、合作几方面进行探讨,把学生的思维能力培养得更广泛更灵活。

关键词:数学教学;思维能力;表达;体验;合作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1578(2019)19-0141-02

物理学家爱因斯坦说:学习知识要思考、思考、再思考,我就是靠这个方法成为科学家的。那么我认为数学教学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即是说数学教育既要使学生掌握现代生活和学习中所需要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更要发挥数学在培养人的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方面的作用。如何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呢?下面谈以下几点建议:

1.在体验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感知体验是数学教学过程中不可缺少的教学活动,在数学教学活动中有许多抽象思维的知识,在小学阶段,很多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比较欠缺,在对抽象知识的理解上比较困难,如果只是教师单一对知识的讲解,学生是不易理解且很难接受的,那么怎么办呢?通过我几年的教学体验,我认为这就需要引导学生在直观形象的实践活动中感知体验,让学生在体验的过程中去思考理解,掌握所学的知识,效果相对较好。如在教学苏教版三年级上册《物体的平移和旋转》时,我们讲到物体沿一个方向的直线运动是平移,物体绕一个中心转动的运动是旋转,对于三年级的孩子而言,这两句话可能会背诵了,但是却不一定能理解得了,在具体情景中不会判断,不能很好的解决此问题。因此,在教学的过程中我们要让学生亲自动手体验,即可以让学生用数学书沿着课桌边进行左右直线移动,具体理解平移现象,或者联系生活实际,让学生动手推拉一下左右移动的窗户,让他们实际感知体会,就会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而对于旋转,可以利用活动转盘,动手转动指针或让学生利用自己的手臂进行转动,以肩关节为中心,这样就能很好的理解什么是旋转,通过这样的体验活动使学生牢固理解所学知识,他们的抽象思维能力自然而然的就得到了培养。又如在学习三位数除以两位数时,教师一直讲解方法,学生也认真听了,但在作业时方法总是出错,不会计算,但如果在新课教学时,先讓学生自己思考探索计算方法,并且把它的计算过程写出来,教师把学生做的过程展示出来,大家一起探讨对错,特别是对做错的方法展示出来,大家发现问题,教师强调为什么是错的,正确的方法怎么做并展示做对的孩子的作业,即纠正了孩子的问题,而且让学生有了最初对错的体验,就会更牢固的理解计算方法。并且学生在体验的过程中就会思考,发现一些问题,这样就比较有效的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2.在表达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在传统的教学中,遇到问题时教师就害怕学生不会,一味详细讲解之后,接着就问学生你们听懂了吗?全班学生就会整齐的回答:“听懂了”,实际上真的懂了吗?这有待探索思考,可能下次再出现此类问题时依然又出错,我们留时间给孩子们分析了吗?思考了吗?没有!那么面对这样的情况我们怎样做呢?出现问题,教师一定不要着急,要学会引导学生学会自己找出困惑,自己提出相应的问题,当然学生的问题如果不是很精准,那么教师就要及时的加以指导修正让问题精炼有效。有了问题,就要留时间让学生先自己思考,想一想怎样解决此问题,先把解题思路理清,然后在说说自己的方法。而且在提问时尽量先提问后进生,不管对与不对,一定要让他大胆的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想法,要求其他学生认真听讲,接着请中等生判断讲解方法对不对,对比一下和自己的有什么区别?然后在请优生做最后的判断和讲解,这样,对于各个学段的学生都了解了学习情况,教师结合几位学生的讲解情况在进行具体分析,说出存在的问题及可取的方法,在进行题目的梳理分析讲解最合适有效的方法,这样学生就会更好的掌握解题方法了。为什么呢?因为在提问之前不知道教师要提问谁,每个人都有可能被提问,他就不敢马虎,就会积极参与思考,不管对与不对,他都在思考,而且在说的过程中,由于每个人的认知水平不同,讲解的方法也不同,并且存在的问题也不一样,这样就会把在学习过程中存在的问题都暴露出来,由于是自己参与分析讲解,有参与体验的过程,就会更好的解决自己的问题。例如在教学四则混合运算时,老师在情景图中出示信息:钢笔每支18元,笔记本一塔10个共40元,铅笔毎板8元,每盒彩色笔25元,学生看到信息后,就会发现没有问题要解决什么呢?这时就有学生会发出疑问问老师怎么办,老师不要急于说问题,把问题抛给学生,说还差什么呀?学生肯定会说问题,这时老师发话了,思考并根据信息提问,学生看到这样的信息肯定会提许多问题,这时教师就要出面说问题这么多,就选择两个出来同学们解决,老师就选择符合于本节课知识的问题出示出来,让孩子们思考解决,并分别展示后进生、中等生、优生作业,且边展示边让学生说方法及思路,教师根据学生的方法加以补充讲解,对于此内容学生就会很好的理解了。都说光看能理解一些,写出来会更好,而自己参与效果是最好的。通过要求学生说来引导学生的思考,会很好的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3.在合作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每一个人都有自己的优点也有自己的不足,并且每一个人的思维能力都是不同的,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每个人对各类数学知识的理解也是不一样的,那么在数学学习时,除了自己思考学习外,我们还可以借助别人的方法来学习,可以同桌交流或小组合作探究学习,把一个人的思想变为一个团体的思想,在团体合作探讨学习的过程中,通过合作研究就会把别人的思维变成自己的思维,而且大家一起探讨学习,会找出不同的解题的方法,就会发散自己的思维,开阔视野,同时在众多在解题方法中还会找出适合于自己且更简便的解题方法。把自己的问题解决了的同时也帮助别人解决了问题,通过这样的合作,就会发现自己的眼界变宽了,会从不同的角度去看待分析问题,同一个问题以前只会用一种方法解决,而合作以后就会用不同的方法解决,学会一题多解,思维能力得以发散,例如要解决问题:一个修路队计划修一条1000米的路,前5天修路100米,照这样计算,修完这条路一共需要多少天?学生在探讨时,就会出现几种解法,方法一:先用100除以5求一天修20米,再用1000除以20求需要50天修完。方法二:先用1000除以100,得出有10个100,在用10乘5得出需要50天修完。由这样的合作探讨学习,就会得出两种解题方法。又如在求组合图形的面积一节内容时,可利用分割法、割补法、旋转法等方式求出图形的面积,如出示一个不规则的图形,可能一人独立思考,方法比较单一,但是通过小组合作,集大家的思维就会出现不同的方法,这样学生就能根据自己的情况选用适合于自己且简便的方法,不仅把题目解决了,还让自己的思维能力得以发散。合作学习,有利于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

总之,小学数学教学,不仅是把知识传授给学生,更重要的是要教给学生学习的方法,培养学生思维能力和良好的数学素养,因此在教学的过程中要转变观念,要学会放手,大胆的让学生在体验、表达、合作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让学生在思考中去学习数学,让学生的思维能力更广泛更灵活。

参考文献:

[1] 《2011版数学课程标准》,北京师范大学出版.

[2] 陈旭远.《校本研修理论与实践》.

[3] 《吴正宪课堂教学策略》,华东师范大学出版.

猜你喜欢

表达体验合作
提高高中学生的英语书面表达能力之我见
试论小学生作文能力的培养
体验视角下文化旅游产品深度开发研究
大学英语创造性学习共同体模式建构案例研究
立足生活,挖掘习作的丰富素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