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视中的信息与交互设计对受众视听情感体验的影响探究
2019-07-10高江龙
高江龙
【摘 要】电影产业作为文化创意产业的核心,彰显着一个国家的民族文化在国际社会中的文化软实力和文化影响力。互联网与物联网的高速发展给新媒体的发展拓宽了渠道,电影作文化传播领域的核心力量也面临了很多新的机遇和挑战。科技的进步对于交互式电影的发展也带来更多新的可能,交互设计在电影中的设计和手段越来越多样化,对观众的观影体验也带来了新的审美享受,本文试图结合当下交互式影像中的交互设计,来探究交互设计对受众情感体验的影响。
【关键词】电影产业;交互设计;情感体验
中图分类号: J90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2457(2019)14-0118-002
DOI:10.19694/j.cnki.issn2095-2457.2019.14.055
The Influence of Information and Interaction Design on Audio-visual and Emotional Experience of Audience
GAO Jiang-long
(Dalian Minzu University,Dallian Liaoning 116600,China)
【Abstract】Filmdom,as the core of the cultural and creative industries,manifests the soft power and influence of the current culture of a country in the world. The widening of the channels of the new media caused by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the Internet brought more opportunities and also challenges to the filmdom.Scientific and technological advance bring new possibilities to the development of interactive movies in which the audience can gain new vision-experience through its diversified designing means.In this article,we will do some research about the influence of the designs in the interactive movies on the audience based on the current ones in this field.
【Key words】Film industry;Interactive design;Emotional experience
1 新媒体样态下交互设计在影视中的应用
科学技术的进步带来了文化传播样态的多样化发展,新媒体传播手段突破了传统媒体的禁锢,使得文化产品传播的渠道更宽、更精准,新媒体与传统媒体最重要的区别特征就是其“交互性”强。受众对文化产品的接收,不再受限于传统的电影院和电视台的单向传播,他们可以自主的选择各种播放终端和体验环境,并通过网络表达自己对作品的观点。以交互性为特征的数字技术逐渐强化了受众在文化传播中的话语权,交互与设计在影视作品中介入的目的在于强化受众的沉浸式体验,大众在影视文化产品中受到的情感体验也得到了新的体验和刺激。
影视作品只有与观众产生共鸣、引起观众思考与反思,才能有效的达到传播互动效果和传播意义,电影基本规律是建立在人类情感经验基础上的情感体验。因此,大部分优秀的影视作品在创作前期过程中,通常以情感认同为创作起点,来表达人的情感活动和对生命意义的态度。通过影片的视觉语言和听觉语言符号来达到观众情感上的共鸣,产生对人性善与恶、美与丑的审美享受,甚至达到对于文化的反思和重塑等。新媒体时代下,对传统艺术创作的方式提供了新的可能性和改变,交互与设计在影视作品的设计是影响受众情感体验的重要手段之一。
2 影像创作中的交互设计案例分析
网络艺术家王波在《艺术还是技术》中提到,基于艺术创作的交互行为而言,可分为“手段性交互”和“結构性交互”,针对影视中的交互性行为来说,手段性交互是指交互过程中的具体方式和手段,比如一些按钮式、声控式、手势式、增强现实、眼部跟踪等一些互动手段和互动过程中的互动效果。而结构性交互是与之观众互动行为发生过程中,作者渗透在作品中的一些隐性的创作意图。
世界上公认的第一部交互式电影最早产生于1967,是由捷克导演拍摄的短片《Kinoautomat》,这部影片在播放到关键的情节点时,需要观众投票选择,根据观众的选择票数来决定接下来播放的片段,是最早的交互性叙事类的作品。观众参与并对叙事结果产生影响,这类交互属于基于情节点的交互,对于情节点的选择成为了交互的重点。这种交互行为的优点显而易见,既满足了观众的好奇心又提高了观众的参与度,但基于情节点设计的交互行为恰恰是发生在故事发展情节点上,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观众的观影流畅度,观众的情感流动性会被打断甚至导致衔接困难。
交互设计在影视广告作品中的应用也非常广泛,以《陈先生的故事》这个互动广告为例,让观众通过点击进度条的方式进行选择,而最终的结局只有一个,当观众做出了错误的选择时,会回到上一个选择点进行重新选择。这类互动短片会让观赏者满足自己的好奇心的同时,迫使观众多次观看不同结局的视频,这让广告刺激效果大大加强,比单次的观赏效果强化很多。
互动类影视作品第一次在全世界范围内大规模地传播,当属2011年的交互英剧《黑镜》,第一季拿到了豆瓣9.3的高评分,观众通过Netflix平台上通过触摸或者遥控操作,选择剧情的发展和走向,最终的结果达10种以上,影片通过大大小小屏幕背后“你”的反馈,折射出了人间百态。这是一部沉浸式非线性电影,采用“分支叙述”叙事格式,是手段性交互和结构性交互结合较为优秀的影视作品。但是随着时间的流失,第一季豆瓣评分9.3分,第二季豆瓣评分9.2分,第三季豆瓣评分8.8分,第四季豆瓣评分跌至8.3分。究其原因,不是交互出了问题,而是编剧出了问题,反转变少、冷峻的风格减弱成为了网民最大的诟病,屏幕背后的人间百态没有通过交互得到满足和释放,“得罪”了观众的“情”,所以观众“情”的互动应当是交互设计的关键点。
如今,交互式电影和交互行为已经成为当今影视中的一种重要类别和手段,很多新媒体传播平台也存在一些类似的交互行为,例如直播当中的同意的扣1,综艺节目的观众实时网络投票等,也是一种交互行为。
3 不可磨灭的“电影性格”
互动类影像的传播,从观众和创作者两个角度,依然存在很大的争议和讨论,据豆瓣、猫眼等社交媒体的评论来看,很多用户会觉得形式大于内容。从创作的角度存在是“艺术创作”还是“互动类游戏”这样的区分,交互手段顺应科技发展呈现出更多样态,更是增加了划分界限的难度。
电影人似乎总是在试图将“交互式电影”和“交互式游戏”之间进行分类。似乎总是在分析“你这样做到底是在做游戏还是在做电影”,从传统的角度来讲,电影更多的是制作方控制情节,观众是被代入剧情,而游戏更倾向于玩家掌控,是玩家主动地去选择自己需要的、喜欢的内容玩。从交互的相互关系来讲,游戏和电影中的交互也是存在区别的,游戏的绝大多数交互式主动式交互,而电影中的绝大多数交互是被动式交互。但游戏和电影之间真的存在什么必然矛盾么?
首先,两者的创作起点是不同的,游戏的起源是通过电子计算机对现实中一些游戏的模拟实现,通过计算机技术将游戏画面呈现,越来越多的游戏确实朝着电影的画面质感发展,这证明了游戏的巨大进步,他是游戏跟电影彼此相互靠近的产物和结果。因此,交互式电影跟电影化的游戏还是存在本质上的却别的,游戏本身真正的交互革命应该体现在通过玩家的操控而反馈的情感交互上。他们的共同点也是显而易见的,他们的本质目的都是在给大家讲述故事,都是力求受众的沉浸感,但“电影性”仍旧是交互式电影的底线,电影美学的形式不应当被“交互”的“游戏性”所破坏。
4 电影中情感体验的基本规律与交互电影的未来
电影是用“视”与“听”观众讲述一个有关“时间”与“空间”的艺术,影院犹如一个封闭黑的匣子,屏蔽掉现实世界的时间和空间等信息干扰,在这个“特殊”的场域下,观众的心理防御机制磁场变得薄弱,并将源于自身生活的情感参与到其中。导演通过“驯服”影像从而达到某种效果,给观众造“梦”。电影是一种“沉浸式”和“参与感”体验的艺术,观众沉浸于导演造的“梦”。好莱坞编剧之父悉德菲尔德曾这样说过:“电影具有极大的说服力”,这种说服力来自于情感的体验。电影能够给我们揭示物质的世界,成为我们物质世界的一面镜子,观众乐意去从电影中获得真挚、美好的情感体验,从而追求现实当中没有的理想期待。
交互设计的视频通过网络技术、新媒体技术等手段,改变了以往只是作为一个观众的角色,最大限度地让影视作品本身贴近观看者的心灵,让观众的喜好、情绪参与进去并获得加倍的情感体验和审美享受。
交互设计的目的也应该重视电影中受众的体验感,电影的体验感是需要被设计的,手段也是在不断发展的。
事实上我们已然能够预见到更先進的手段的到来,例如vr(虚拟现实技术),ar(增强现实技术),MR(混合现实)等技术手段的陆续出现和应用,未来甚至会突破“交互“的定义,将电影这一完整的神话实现在电影之外,那么电影是否会成为一种阶段性的过渡,电影人将会如何整理与面对电影的特性,这也将会成为一个新的课题。
但交互电影到底能否走下去,能走多久,以什么形式走下去我们不得而知。但是,笔者认为,交互式电影不会影响到传统电影的发展,更不会成为未来电影的主流。倘如交互技术发展偏离了电影故事本身,交互技术不能与电影核心剧情融合,为电影内容服务,那么交互技术最终也定会被电影市场所抛弃。
【参考文献】
[1]罗伯特·斯塔姆(Robert Stam)(作者),陈儒修(译者),郭幼龙(译者).电影理论解读[M].远流出版社,2017年7月1日.
[2][德国]齐格弗里德.克拉考尔(著),邵牧君(译).电影的本性-物质现实的复原[M].江苏教育出版社,1993年版.
[3]李颖.触屏媒介符号传播与体验研究[J].宿州学院学报, 2018年1月.
[4]刘红豆.情感设计在动画短片创作中的运用[J].消费行为研究,2017年第19期.
[5]亲丙南.数字时代下电影语言体验化与观众互动需求[J].传媒研究,2012年7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