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因赛集团:募投不合理营收恐虚增

2019-07-10林蔓

股市动态分析 2019年18期
关键词:招股书毛利率营业

林蔓

广东因赛品牌营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因赛集团”)在2017年两次提交了创业板公开发行股票上市的申请,并在近日上会获得通过。根据因赛集团的招股书,公司此次IPO预计募集资金总额3.73亿元,将围绕公司主营业务投资于品牌营销服务网络拓展、品牌创意设计互联网众包平台建设、多媒体展示中心及视频后期制作建设、品牌整合营销传播研发中心建设等项目。

虽然因赛集团IPO申报获得通过,但股市动态分析周刊记者阅读其招股书后发现,因赛集团仍然存在众多问题,投资者务必万分小心。首先,从业绩来看。虽然因赛集团在近三年的营业收入总体呈增长态势,但其净利润却原地踏步,增长停滞。增收不增利下公司可能通过一定手段虚增了营业收入或者公司的实际盈利能力在下降。其次,因赛集团在宏观经济下滑、存做高营业收入的嫌疑以及净利润原地踏步、ROE腰斩下滑的背景下,却募投大举扩张拟建12家子公司,恐存盲目嫌疑。最后,因赛集团不仅存在突击入股、股权定价诡异的问题。其新增股东汇德投资还存在非法集资嫌疑。

增收不增利存虚增营收嫌疑

根据因赛集团招股书,公司报告期内的营业收入总体呈现增长趋势,但其波动幅度也较大。因赛集团2014年至2016年营业收入分别为21616.80万元、18263.65万元、29867.38万元。其中,2015年下滑严重,同比减少15.5%,而2016年相比2015年又同比增加了63.5%,报告期内公司营业收入波动较大。然而相对于营业收入的增长和波动,净利润则的变动则很小。2014-2016年因赛集团净利润分别为3149.00万元、3437.29万元和3471.23万元,2015年净利润小幅增长9.1%,2016年增速仅有0.99%,净利润增长处于停滞。可见,因赛集团在报告期内营收增加但净利润却没有显著的增长,这一现象在2016年尤为严重。增收不增利的出现可能有两种情况,一是公司通过一定手段虚增了营收,二是公司的盈利能力在下降。

笔者翻阅招股书发现,因赛集团有几笔业务确实令人疑惑。2016年因赛集团客户云视广告代理投放的简一陶瓷大理石瓷砖广告收入为4716.98万元,但公司采购成本也为4716.98万元,即公司这笔业务的利润为0,而这笔业务占到了当期营业收入的15.7%。同年,公司另一笔业务——与腾讯的线下媒体广告投放项目,合同收入为3464.71万元,采购价格3236.47万元,利润仅为228.25万元,毛利率6.59%,该笔低毛利率项目的营业收入占当期营业收入的11.69%。此外,2015年因赛集团与客户大自然合作的《爸爸去哪儿》插播广告项目收入905.03万元,毛利率2.06%,与招商银行合作的南方都市和羊城晚报广告项目收入65.8万元,毛利率2.23%。2014年公司与达骏广告以及吉昌广告的两笔效果类广告业务收入分别为899.02万元和570.95万元,毛利率竟然都只有0.99%。而公司历年来的综合毛利率为45.29%、59.75%、35.21%。因赛集团接受这些远低于综合毛利率的业务不禁令人怀疑公司可能通过这些低利润甚至零利润的业务来刻意做高了营业收入,从而使得公司出现营收与净利润增速不一致的情况。

此外,从盈利能力角度来看,报告期内因赛集团的ROE出现腰斩式下滑,2014-2016年分别为61.58%、46.56%、29.41%。可见因赛集团的盈利能力出现严重下滑,这可能是公司增收不增利表象的另一个内在原因。

募投项目存不合理性

公司主要从事品牌管理、数字营销、公关传播、媒介代理等整合营销传播代理服务业务,需求主要来自下游商家对营销传播推广投入。而营销传播费用支出一般是企业经营成本中弹性较大的部分,与宏观经济波动密切相关。公司招股书中也提到经济增长放慢或出现衰退会使得客户的营销需求下降,进而对公司的营业收入和经营业绩产生不利影响。而2018年我国宏观经济下行,各行各业都在努力开源节流控制成本,在刚性成本无法降低背景下,广告、营销推广等费用被大幅削减。虽然因赛集团未公布2018年经营数据,但从其他传媒类上市公司业绩(如分众传媒)可以看出,广告、营销推广行业在2018年经济下行下面临的处境比较艰难,公司在2018年的业绩也很有可能存在大幅下滑。

而因赛集团此次募集资金主要用于品牌营销服务网络拓展、品牌创意设计互联网众包平台建设、多媒体展示中心及视频后期制作建设、品牌整合营销传播研发中心建设等项目,其中品牌营销服务网络拓展项目,投资金额占到了募集资金的55.56%。公司预计两年内开设12家子公司,分别在上海、北京和深圳开设大型子公司,在杭州、成都、合肥、武汉、大连和厦门开设一般子公司,并在伦敦、洛杉矶和巴黎开设国外子公司,其面积总计7575平方米。

结合前文,因赛集团在宏观经济下滑、存做高营业收入的嫌疑以及净利润原地踏步、ROE腰斩下滑的背景下,却大举扩张拟在国内外各大城市建12家子公司。“公司这一大规模扩张是否存在盲目性?同时,募投项目建成之后能否被有效利用?公司是否造成资源浪费?”笔者在发往因赛集团的采访提纲中提出以上疑问,但遗憾的是并未得到该公司的回答。

突击入股股东存非法集资嫌疑

因赛集团在2017年3月21日首次披露招股说明书,而在申报前夕公司突然引入不少新增股东。2016年5月公司首先引入旭日投资,同年9月继续引入科讯创投、汇德投资、星辰鼎力、陈岱君、李英东等。因赛集团申报上市前夕的这一行为存在突击入股嫌疑,可能为新增股东进行了利益输送。

需要注意的是汇德投资是在2016年12月27日在基金协会备案的私募基金,而其在2016年9月12日就入股了因賽集团,即汇德投资在尚未在基金协会备案的情况下就已经入股因赛集团。若汇德投资是用募集来的资金入股,那么汇德投资还未备案的情况下就已经募集资金并入股因赛集团,此举将构成非法集资。

此外,根据招股书,2016年5月31日,旭日投资以4.65元/股的价格入股因赛集团;2016年9月,科讯创投、汇德投资、星辰鼎力、陈岱君、李英东等以11.95元/股的价格入股因赛集团。因赛集团的这两次新增股东前后相差仅仅5个月,入股价格却相差2.57倍。若11.95为合理价格,那么公司极有可能对旭日投资进行了利益输送,这将损害其他投资者、尤其是中小投资者的利益。而对于笔者的以上疑问,截止发稿因赛集团同样未给予回复。

猜你喜欢

招股书毛利率营业
纬德信息:上市后毛利率变脸
矿产资源公司境外上市招股书翻译技术解析
东航物流递交招股书,联想控股为第二大股东
虎牙直播更新招股书
百货零售企业不同口径下的毛利率计算与企业管控
制造业企业毛利率与审计意见相关性分析——基于系统动力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