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卒中并发吞咽障碍患者生存质量现状与护理需求分析
2019-07-10河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450003
河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450003)
张丽萍 杨丽霞△
【提 要】 目的 探讨脑卒中并发吞咽障碍患者的生存质量与护理需求。方法 将2015年2月至2017年12月本院收治的324例脑卒中患者中伴有吞咽障碍的156例患者纳入本次研究,设为研究组。将同期收治的100例脑卒中患者(无吞咽障碍)设为对照组。比较两组的SWAL-QOL问卷评分和护理需求评分。将研究组的临床资料与疾病相关资料作为观察因素,进行单因素及多因素分析。结果 研究组SWAL-QOL问卷总分,及各维度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研究组护理问卷总分,及各维度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文化程度、职业、居住地、月收入、脑卒中的类型及分期、进食方式、吞咽障碍程度为脑卒中并发吞咽障碍的影响因素。居住地、月收入、是否有吞咽障碍、吞咽障碍的程度、进食方式为脑卒中并发吞咽障碍患者护理需求总分的影响因素。结论 脑卒中并发吞咽障碍患者的整体生存质量水平较低、护理需求水平较高,在相关管理工作中,要重视吞咽功能的恢复管理,并随时了解患者各种需求变化,综合考虑各种因素,为危险人群制定个性化的吞咽障碍管理流程。
脑卒中又称脑中风或脑血管意外,发病率和致死率均较高。吞咽障碍是指不能安全有效地将食物送入胃内的过程,是脑卒中常见而严重的并发症。进食是人类生存的基本需求,吞咽障碍损害了患者的基本进食功能,会导致进食或饮水时出现误吸、呛咳等情况,阻碍了疾病的康复进程,增加了发生吸入性肺炎、营养不良、窒息等严重并发症的风险[1]。伴有吞咽障碍的脑卒中患者还会表现为焦虑、精神疲乏等一系列心理和社会问题,对患者的身心危害很大[2]。
多年以来,国内外许多医学机构都对吞咽障碍进行了专门的临床研究,以指导医护人员更好地开展吞咽障碍管理工作。目前大多研究都集中于如何恢复吞咽生理结构方面,对于伴有吞咽障碍患者的生存质量与护理需求的相关研究较少[3]。当前医学模式的转变,要求不仅要对患者的疾病本身加以关注,还应从心理、社会等多方面综合考虑患者的健康问题。正如世界卫生组织(WHO)所认为的,生存质量能够更加全面而系统地关注患者的主观感受和健康状态,并为疾病的治疗和管理提供更加有意义的参考性意见和指导方法[4]。因此,本研究中将脑卒中伴有吞咽障碍的管理引入了生存质量与护理需求因素,不仅了解和评价了吞咽障碍患者的吞咽功能、生存质量和护理需求,还为临床吞咽障碍管理提供了理论参考和客观依据。
资料与方法
1.一般资料
将2015年2月至2017年12月本院收治的324例脑卒中患者中伴有吞咽障碍的156例患者纳入本次研究,设为研究组;100例不伴有吞咽障碍的脑卒中患者,设为对照组。临床资料见表1。
纳入标准:符合1994年全国第四届脑血管病学术会议颁布的《脑卒中诊断标准》[5];经EAT-10吞咽障碍筛查量表评定为吞咽障碍(EAT-10≥4分为吞咽障碍);年龄18~80岁;符合知情同意原则,患者或家属书面签署知情同意书。
排除标准:排除合并严重心脑肺疾病的患者;排除患有明显认知功能障碍或意识不清的患者;排除不具备基本阅读和理解能力的患者。
2.方法
本研究采用问卷调查法:①使用一般情况调查问卷对患者的基本临床资料与疾病相关资料进行统计。②使用吞咽生存质量问卷(SWAL-QOL)评价伴有吞咽障碍患者的生存质量(该问卷包括11个维度,44个条目,评分范围0~100分,分数越高表明生存质量越好)。③使用吞咽障碍患者护理需求问卷评价患者护理需求(该问卷由5个维度20个条目组成,评分范围1~5分,分数越高表明患者对护理的需求越高)。
3.统计学分析
结 果
1.临床资料
本研究纳入的脑卒中并发吞咽障碍患者临床资料见表1。
2.患者生存质量分析
本研究中,研究组SWAL-QOL问卷总分为(59.91±8.55)分,对照组问卷总分为(78.46±10.23),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5.670,P<0.001)。可见研究组患者整体生存质量处于较低水平。统计结果显示,研究组SWAL-QOL问卷各维度得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见表2。
表1 脑卒中患者临床资料
表2 脑卒中患者SWAL-QOL问卷各维度得分分)
3.患者护理需求分析
脑卒中并发吞咽障碍患者护理需求问卷总分为(4.04±0.35)分,明显高于对照组(2.51±0.2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7.185,P<0.001)。可见,研究组脑卒中吞咽障碍患者总体护理需求水平较高。进一步统计结果显示,研究组护理需求问卷各维度得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见表3。
表3 脑卒中患者护理需求问卷得分分)
4.脑卒中并发吞咽障碍患者生存质量单因素、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
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性别、年龄、婚姻状况、文化程度、职业、居住地、家庭人均收入、脑卒中类型、脑卒中分期、吞咽治疗、吞咽障碍程度、进食方式均为脑卒中并发吞咽障碍的影响因素。统计结果显示,女性、无配偶、50~60岁、文化程度较低、农民或工人、城镇居民、家庭收入较低、出血性脑卒中、后遗症期、接受过吞咽治疗、中重度吞咽障碍、鼻饲进食的患者SWAL-QOL总分较低见表4。
将单因素分析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的变量进行赋值(表5),再进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统计结果显示,文化程度、职业、居住地、月收入、脑卒中的类型及分期、进食方式、吞咽障程度碍均为患者生存质量的影响因素,见表6。
5.脑卒中并发吞咽障碍患者护理需求单因素分析
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性别、年龄、职业、居住地、家庭收入、脑卒中类型及分期、吞咽治疗、吞咽障碍程度、进食方式均为脑卒中并发吞咽障碍患者护理需求总分的影响因素。经统计,男性、低龄、农民及工人、居住城镇、家庭收入较低、接受吞咽治疗、重度吞咽障碍、鼻饲进食患者的护理需求总分明显高于女性、高龄、公务员或干部、居住农村、家庭收入高、未接受吞咽治疗、轻度吞咽障碍、经口进食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7。
将单因素分析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的变量进行赋值,并进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统计结果显示,居住地、月收入、是否有吞咽障碍、吞咽障碍的程度、进食方式为脑卒中并发吞咽障碍患者护理需求的影响因素。见表5,表8。
表4 脑卒中并发吞咽障碍患者生存质量单因素分析(分,
表5 脑卒中并发吞咽障碍患者多因素分析变量赋值
护理需求总分:<3分=0;≥3分=1
表6 脑卒中并发吞咽障碍患者生存质量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
表7 脑卒中并发吞咽障碍患者护理需求单因素分析(分,
表8 脑卒中并发吞咽障碍患者护理需求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
讨 论
纳入本次研究的156例脑卒中伴有吞咽障碍的患者中,以男性为主(55.13%),中老年患者居多,多为已婚人士,职业分布以农民和工人为主,文化程度偏低。大部分患者可经口进食。对吞咽障碍患者的生存质量调查结果显示,SWAL-QOL问卷总分为(59.91±8.55)分,表明患者吞咽障碍程度较重,总体生存质量处于较低水平。对各维度评分的统计结果显示,进食时间、疲惫、睡眠、吞咽负担、进食意愿、社会功能的评分较低,在这些方面受损较为严重。单因素及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吞咽障碍患者的生存质量可能会受到疾病因素、年龄、文化程度、职业、居住地、收入等综合因素的影响。轻度吞咽障碍患者SWAL-QOL总分最高(生存质量最好),这与轻度吞咽障碍患者能够经口进食有关[6]。也提示医护人员需要对重度吞咽障碍患者进行吞咽训练,以帮助患者尽快恢复进食能力。恢复期患者的生存质量评分明显高于后遗症期,可能是由于恢复期患者能够获得比较完善的医疗资料,而后遗症期患者多在家进行康复的原因[7]。高龄患者常伴有脑血管病、老年痴呆、帕金森、肿瘤等疾病,更容易发生吞咽困难,因此对中老年人群应开展积极的吞咽知识宣教。另外,进食方式也是影响患者生存质量的一个重要因素,应对患者进行多层面的评估,对于能够坚持经口进食的患者不要轻易选择鼻饲[8-10]。
对于吞咽障碍患者护理需求调查结果显示,脑卒中并发吞咽障碍患者护理需求问卷总分为(4.04±0.35)分,可见,本组脑卒中吞咽患者总体护理需求水平均较高。对各维度的评分结果显示,安全需求、生理需求、吞咽知识需求的得分较高,可见患者对可能威胁到身体健康的生理和安全需求较高,对于相关知识的需求也较高。单因素及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患者的护理需求受到性别、年龄、职业、居住地、家庭收入、脑卒中类型及分期、吞咽治疗、吞咽障碍程度、进食方式的影响。这也提示,医护人员在对吞咽障碍患者实施干预时,应根据患者的个性化需求提供护理服务。综上所述,脑卒中并发吞咽障碍患者的整体生存质量水平较低、护理需求水平较高,在相关管理工作中,要重视吞咽功能的恢复管理,并随时了解患者各种需求变化,综合考虑各种因素,为危险人群制定个性化的吞咽障碍管理流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