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瓜类细菌性果斑病绿色防控技术

2019-07-10山东省农业技术推广总站刘国琴

农业知识 2019年11期
关键词:瓜类嫁接苗细菌性

文/ 山东省农业技术推广总站 刘国琴

瓜类细菌性果斑病是一种国际性检疫性病害,主要危害西瓜、甜瓜、南瓜、西葫芦等瓜类作物,近年来随着瓜类蔬菜种植面积的不断增加,细菌性果斑病发病危害越来越严重,严重影响瓜类蔬菜产量和品质的提升。

一、危害程度及发病症状

1.危害程度。瓜类细菌性果斑病主要危害瓜类作物的幼苗和果实,高温多雨潮湿的年份发病较重,一般田块发病45%~75%,严重高达100%。

2.幼苗发病症状。瓜类幼苗感病,子叶的叶尖和叶缘先发病,出现水浸状小斑点,并逐渐向子叶基部扩展形成条形或不规则暗绿色水浸状病斑。真叶受害初期出现水浸状小斑点,病斑扩大时受叶脉限制呈多角形、条斑或不规则形暗绿色病斑,后期转为褐色,形成不明显的褐色小斑,周围有黄色晕圈,病斑通常沿叶脉发展。发病严重时,整株幼苗坏死。

3.成株期发病症状。植株生长中期,叶片病斑多为褐色至深褐色,圆形至多角形,周围有黄色晕圈,沿叶脉分布,后期病斑中间变薄,病斑干枯,严重时多个病斑连在一起。有时病原菌自叶片边缘侵入,可形成“V”字形病斑,通常不导致落叶。

4.果实发病症状。首先在果实表面出现水渍状斑点,初期较小,随后迅速扩展,形成边缘不规则的深绿色水浸状病斑,这些坏死病斑在很短时间内便可扩展并覆盖整个果实表面,初期这些坏死病斑不延伸至果肉中,后期受损,中心部变成褐色并开裂,果实上常见到白色细菌分泌物或渗出物并伴随其他杂菌侵染,最终整个果实腐烂,严重影响果实产量。

二、发病原因

1.病原菌。瓜类细菌性果斑病病原菌为燕麦嗜酸菌西瓜亚种,革兰阴性菌,菌体短杆状。

2.种子带菌时间长。瓜类细菌性果斑病是典型的种传病害,病原菌在种子中存活时间长,抗逆能力强,一般带菌种子储存38 年左右(西瓜种子34 年,甜瓜种子40 年)病菌依然具有侵染能力。

3.侵染传播能力强。一般种子带菌率为0.01%,即可引起病害发生和流行。

4.果实不表现症状种子仍可带菌。如果在花期人工接种病原菌,之后从没有发病症状的果实取种,进行分子检测,发现部分种子仍带菌,然后将这些种子播种发现,种植的1/3 以上幼苗出现发病症状,表明从不表现症状的果实上取种,种子仍可带菌。

5.种苗调运。目前,市场上瓜类种子带菌率比较高,而随着瓜类育种产业的发展,带菌种子、种苗以及栽培苗在世界范围内调运,带菌种苗传播已成为瓜类细菌性果斑病的重要传播途径之一。

6.嫁接传播。瓜类嫁接通常使用葫芦科作物作为嫁接砧木,而细菌性果斑病菌可以侵染多数葫芦科作物,带菌砧木嫁接可导致嫁接苗染病,病害随着嫁接苗的移栽向其他健康田块传播蔓延。近年来,随着嫁接技术大规模推广应用和嫁接苗市场化,带菌嫁接苗已成为细菌性果斑病传播的新途径。

7.细菌性果斑病发生特点。细菌性果斑病在温暖、潮湿的环境中易爆发流行,特别是炎热季节伴随着风雨有利于病原菌的繁殖和传播。我国属大陆季风气候,瓜类作物多在夏季收获上市,此时高温天气居多,遇多雨季节果斑病可在1 ~2周内快速流行蔓延,最终导致全田果实染病,造成损失。

三、绿色防控措施

1.选择抗病品种。目前还没有培育出有效商业化抗病品种。不同品种和类型的瓜类作物间抗病性差异不明显,只存在具有一定程度耐病性品种,且果皮颜色(浅绿色)较颜色深(墨绿色)的品种易感病,较耐病瓜类品种果皮多为单一深绿色。

2.种子处理。种子处理是预防瓜类细菌性果斑病的关键措施。常用处理方法有:55℃温汤处理20 分钟。或用46.1%氢氧化铜(可杀得3000)水分散粒剂1500 倍液浸种10小时,或用1%的盐酸浸种15 分钟,或15%的过氧乙酸200 倍液处理30分钟,或30%过氧化氢100 倍液浸种30 分钟,洗净后播种。

3.加强田间管理。⑴基质,或土壤消毒。播种前要对育苗基质或土壤进行消毒处理,一般使用甲醛等强氧化剂消毒效果好,但消毒后应注意使药剂充分散去、去除残留。⑵合理密植。避免种植过密,植株徒长,合理整枝,减少伤口。⑶科学灌溉。平整地势,采用水肥一体化灌溉系统,合理灌溉,雨后及时排除田间积水。⑷清洁田园。彻底清除杂草,及时清除病株及疑似病株并销毁深埋。⑸合理农事操作。选择天气干燥时进行田间农事操作,减少病原菌人为传播。⑹轮作。有条件的地区,应与非葫芦科作物实行3 年以上轮作。

4.药剂防治。⑴嫁接苗防治。嫁接前一天,砧木用46.1%的氢氧化铜(可杀得3000)水分散粒剂1500倍喷雾;接穗用60%唑醚.代森联(百泰)1500 倍+中生菌素800 倍喷雾。(接穗不用可杀得3000 喷雾)嫁接后愈合后7 天,可用46.1%的氢氧化铜(可杀得3000)水分散粒剂1500倍喷雾(喷时用细喷片喷雾,一遍即可, 不可重复)。⑵田间防治。发病初期,可用3% 的中生菌素可湿性粉剂500 倍液,或30% 的噻唑锌悬浮剂800 倍液,或30% 的琥胶肥酸铜可湿性粉剂600 倍液喷雾防治。

蕹菜又名空心菜,是一种含有钾、氯等调节水液平衡元素的碱性食物,食后可降低肠道的酸度,预防肠道内的菌群失调,对防癌有益;同时含有丰富的烟酸、维生素C、粗纤维素、蛋白质、胡萝卜素等物质,近几年作为养生蔬菜非常流行。蕹菜在福建、广西、贵州等南方地区广泛种植,山东种植面积较小,近几年也在逐步扩大种植面积,经济效益也明显提高,下面就介绍下山东蕹菜种植管理技术要点,希望给广大种植户朋友们做参考。

1.栽培季节。日平均气温稳定在15℃以上时可以进行播种、定植。山东蕹菜栽培以露地为主,可于4月中旬至9月初这段时间随时播种。

2.品种选择。需要选用抗病、优质、丰产、成长期长、商品性好的品种。

3.整地施肥做畦。选择土地平整、排灌方便的田块,播前深翻土壤25 厘米,耙平做宽1.2 ~1.4 米的畦,每667 平方米施用优质有机肥3000 千克。

4.播种。早春播种时最好进行

猜你喜欢

瓜类嫁接苗细菌性
历史上那些骇人的细菌性传染病
南瓜砧木嫁接对黄瓜幼苗生长及镉积累特性的影响
棚菜出现各种“烂” 重防细菌性病害
嫁接苗回栽装置的发展现状及展望
热激处理下不同番茄砧木对茄子嫁接苗生长及生理特性的影响
细菌性食物中毒的流行病学调查分析
细菌性食物中毒事件调查研究
瓜类作物耐低温弱光研究进展
三亚市冬种瓜菜死苗现象的发生原因及预防措施
瓜类嫁接育苗易出现的问题及解决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