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舞蹈体能训练研究综述
2019-07-10王俭莫庸王凡
王 俭 莫 庸 王 凡
体育舞蹈体能训练研究综述
王 俭 莫 庸 王 凡
(广州体育学院 研究生部,广东 广州 510000)
文章概述体育舞蹈及体能的概念,对体能的研究现状进行梳理,从身体形态和运动素质两方面介绍体育舞蹈的体能训练方法。
体育舞蹈;体能训练;体系
体能是运动员竞技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运动技能表现的必要条件。近10 年,体育舞蹈在我国发展较快,竞技水平不断提高,但我国体育舞蹈选手体能不足的问题也日益凸显,这也是拉开我国体育舞蹈选手与国外高水平选手差距的主要原因。一方面,体能不足难以保证选手们在短时间内完成一轮又一轮的比赛;另一方面,体能不足也会严重影响到选手技术的呈现,舞蹈意识和情感的表达。对此,文章对体育舞蹈体能及其研究现状进行梳理,并提出针对性建议,以期为我国体育舞蹈体能研究提供些许参考。
1 体育舞蹈概述
体育舞蹈又称“国际标准交谊舞”,是融体育与舞蹈为一体的新兴体育运动项目。体育舞蹈也是舞蹈艺术的一种表现形式,从本质上来说它虽然具有舞蹈艺术的表现特征,但是在一定程度上还是同一般性的舞蹈艺术有所区别,体育舞蹈具有运动强度大、技术难度高的特点,它是竞技类运动项目,因此就必须有良好的体能基础来做保障。
2 体能概念的研究
概念是人们对事物本质属性的概括,概念是人们认识事物的起点,在研究体能的过程中我们也应从体能的概念入手。田麦久认为运动员体能是运动员机体的基本运动能力,是运动员竞技能力的重要构成部分。由身体形态、身体机能和运动素质构成[1]。袁运平认为体能是指人体通过先天遗传和后天训练获得的在形态结构方面,在功能及其调节方面以及在物质能量的贮存和转移方面所具有的潜在能力以及与外界环境结合所表现出来的综合运动能力[2]。赵志英认为“体能”应是指运动员在专项训练和比赛负荷下,最大限度动员有机体机能能力时对抗疲劳的能力[3]。熊斗寅认为“体能”是个不确定的概念,有大体能和小体能之分大体能就是泛称的身体能力,它包括身体运动能力、身体适应能力、身体机能状态和各项身体素质,小体能是指运动训练中的体能训练和体能性项目等[4]。李之文认为体能是经过身体训练获得的人体各器官系统的机能在肌肉活动中表现出来的能力,它包括身体形态的适应性变化和力量、速度、灵敏、耐力和柔韧等基本素质[5]。综上所述,本人对体能的理解为:体能是经过先天遗传和后天训练获得的运动能力以及机体对外界环境的适应能力,包括一般运动能力、专项运动能力和机体对外界环境的适应能力。
3 体育舞蹈体能
体育舞蹈是体育与艺术的高度结合,它属于技能主导类表现难美性项群之一,其体能的含义有其自身的特点。体育舞蹈体能不仅是技术训练的基础,同时在比赛中保持最佳竞技状态、预防损伤和延长运动寿命有着重要的意义。结合体育舞蹈的项目特点和体能特征建立体育舞蹈运动员体能训练体系主要包括:身体形态和运动素质,具体如图1。
图1 体育舞蹈体能训练体系
3.1 身体形态
身体形态是指人体外部与内部的形态特征[1]。在构成舞蹈艺术的诸多因素中身体形态占据重要的位置,体育舞蹈选手是通过肢体语言去的传达舞蹈的魅力,身体形态是影响选手竞技能力的重要因素。体育舞蹈选手身体形态的特征表现为:身体匀称,五官端正,锁骨和肩胛骨较平,四肢稍长,手臂较直,小腿长于大腿,膝关节平直,踝关节略细,跟腱细长清晰,骨盆较窄,臀部肌肉向上紧缩,肌肉线条优美,颈部略长。身体形态训练是体育舞蹈训练的基础,也是选手选材的重要依据。
身体形态训练的方法有:(1)体育舞蹈静立式基本站姿训练、造型动作训练,以及靠墙站立等辅助性练习。(2)各种增强开度和软度的练习,包括头颈部、肩胸、手臂、腰的训练以及胯、膝、踝等关节部位的训练。如:下腰、甩肩、开胯、压腿等。(3)结合相关的芭蕾基本功训练。
3.2 运动素质
3.2.1力量素质
力量是指人体神经肌肉系统在工作时克服或对抗阻力的能力[1]。力量对体育舞蹈技术的提高至关重要,它对舞者身体姿态的保持、技术技巧的发挥、组合的连贯性、舞伴间的配合、动作的表现力等有着直接的影响。因此选手必须发展一定的动力性快速力量、静力性力量、力量耐力,同时体育舞蹈的美学价值决定了其需要一定的相对力量。动力性快速力量是肌肉快速发挥力量的能力,是力量与速度的有机结合,在体育舞蹈中探戈舞的快速甩头转身动作、牛仔舞的弹踢动作、组合中各种节奏的变化等都需要快速力量。静力性力量主要是选手对身体的控制能力,发力时肌肉长度不发生变化,却处于紧张用力状态,这样可以保证舞者在舞蹈时身体的稳定和平衡,特别是在双人舞步中,舞伴间需找到自己的平衡,才能让舞步更加流畅和整体。就体育舞蹈的单个技术而言,如探戈舞中要一直将重心保持在比正常直立要低的水平上线上来完成一系列的甩头、转身、移动和旋转等动作,因此力量耐力是不可或缺的。作为体育舞蹈选手来说保持形体美也是很重要的,因此相对力量的训练可以避免肌肉增粗的现象。
体育舞蹈力量训练主要包括肩关节力量、手臂力量、背部力量、腿部力量、踝关节力量和腰腹力量等。发展力量的方法:(1)重复用力方法,借助器械,低负荷强度下快速并最大限度完成规定次数;(2)超等长训练法,快速连续的完成规定次数的训练动作。发展体育舞蹈专项力量主要训练手段:(1)肩部力量训练:胸前推举、快推、推小车、倒立臂屈伸等;(2)背部力量训练:高翻、冲拳、俯卧上拉、双臂下拉等;(3)腰腹部力量训练:仰卧起坐、半仰卧起坐、仰卧举腿、悬垂举腿、仰卧侧提腿、屈膝举腿、仰卧两头起等。腿部力量训练:半蹲、原地连续纵跳、连续收腹跳、弓箭步跳、蛙跳等;(4)踝关节力量:蹲跳起 、提踵、蛙跳、台阶跳等;(5)技术组合训练:基本步练习,成套组合练习。
3.2.2速度素质
速度素质是指人体快速运动的能力[1]。体育舞蹈的速度主要有动作速度、反应速度和位移速度。其中主要表现为动作速度,如体育舞蹈中的旋转速度、出脚速度、甩头速度等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提高舞蹈的技术。同时体育舞蹈因其流动性,决定了需发展其位移速度,此外,选手对音乐的反应,舞伴间的配合等都需要灵敏的反应速度。
发展速度的手段:(1)通过音乐刺激的方法,让舞者根据音乐的变化做出相应的反应,如音乐的快慢、音乐的中断或打开,提高其神经系统和肌肉的系统的反应能力;(2)上下坡跑、牵引跑、上下台阶跑等;(3)在规定时间内,要求完成规定的动作速度,或逐步缩短时间,如出手的速度、出脚速度练习、跳跃、旋转、动作造型等;(4)短距离的最快速跑,不同距离的折回跑等。
3.3.3耐力素质
体育舞蹈耐力要求选手具有保持正确姿态的持久耐力、控制平衡的耐力、成套组合的耐力等。体育舞蹈具有短时间、短间歇、大强度的特点,在比赛中从音乐开始到结束选手需连续的完成各自的舞蹈动作,每支舞的比赛预计1min30s左右,每个舞种间有20s至30s的休息时间,选手需完成一轮又一轮激烈的比赛,因此良好的耐力素质是不可或缺的。
发展耐力素质的方法:(1)完整练习重复法。(2)分段练习法。(3)间歇训练法。手段:(1)以基本技术动作为主,以同一风格一整首曲目音乐的时间长短来进行训练,巩固基本动作的同时增强耐力;(2)竞技成品套路不间断重复训练;(3)减短训练歇息时间。
3.3.4灵敏素质
体育舞蹈是一项与音乐结合的艺术,在音乐节奏的不断变化下配合复杂的舞步以及情绪,并且在成套组合中选手需要完成很多旋转和难度动作,因此要求选手具备很好的灵敏素质。其主要表现为准确的时空判断和肌肉本体感受、对外界的反应能力、舞伴间的配合及应变能力等。灵敏素质是建立在力量、速度、柔初、协调性、节奏等多种素质和技能之上,如果练习者的身体素质在某一方面(或更多方面)得到了发展并熟练掌握了舞蹈技能,灵敏素质就重复的得到了充分的发展。
可以采用跳绳运动训练、发展协调能力训练、提高反应判断训练、发展平衡能力训练、信号刺激法等。也可以结合专项进行训练,如在组合练习时要求男士随意改变舞步方向,音乐节奏的切分等,女士则通过意识和眼神的交流在男士的引导下快速做出反应。
3.3.5柔韧素质
柔韧是指人体关节在不同方向上的运动能力以及肌肉、韧带等软组织的伸展能力[1]。体育舞蹈选手要以最佳的技术富有美感地完成完整的动作并减少损伤的可能。良好的柔韧素质可以更好的发挥出选手的身体速度、力量和协调性等,大大的提高动作的质量以及选手的综合竞技能力,还可以预防选手在运动时的损伤。体育舞蹈对于选手全身各关节的柔韧都要求很高,不仅是肩、胸、腰、胯、腿的柔韧,对脚背、手指、颈部等柔韧也有着较高的要求。
柔韧素质的训练方法:各关节的伸展练习、采用各种方式、方法拉长肌肉、韧带、肌腱等结缔组织、如压肩、拉肩、吊肩、转肩、开胯、压腿、踢腿、劈叉、甩腰、站位体前屈、压脚背等。柔韧性练习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必须保证经常性,以免反弹或影响其良好的发展。同时在进行柔韧性训练前一定要做好充分的热身运动并注意练习时的负荷及练习后的恢复。
3.3.6协调素质
协调是指躯干和肢体配合完成复杂动作的能力。协调能力是指运动员机体不同系统、不同部位和不同器官协同配合完成技术动作的能力[1]。体育舞蹈舞步复杂,风格多变,选手在音乐的配合下完成个人动作的同时还需考虑到双人的配合,因此协调性是选手必备的素质。
发展协调素质训练的手段:反方向完成动作,多练习不习惯的动作,快速反应练习,多次重复练习。除发展大肌肉群的练习,还要注意各小肌肉群的协调发展;专项技术动作的练习;音乐节奏感训练等。
4 结论
4.1 体能是经过先天遗传和后天训练获得的运动能力和机体对外界环境的适应能力,包括一般运动能力、专项运动能力以及机体对外界环境的适应能力。
4.2 体育舞蹈体能训练体系主要包括:身体形态、快速力量、静力性力量、力量耐力、相对力量、动作速度、反应速度、位移速度、耐力、柔韧、灵敏和协调素质等。
4.3 在进行体育舞蹈体能训练时要注意各肌群的协同发展,在发展基础体能同时还要结合专项技术进行训练,特别是在体育舞蹈每支舞风格不一的情况下,更加需要一套相对比较成熟和完整的训练理论体系,通过理论结合实践,有效的发展体育舞蹈选手的体能。
4.4 多元化的体能训练能够使体育舞蹈技术向着高难度、高速度和高强度的方向发展,是增强技术美的有效途径,不过在进行体育舞蹈体能时要注意预防损伤及运动后的恢复,并对训练实施有效的监控。
[1]田麦久.运动训练学[M].北京:人民体育出社,2000:8.
[2]袁运平.运动员体能与专项体能特征的研究[J].体育科学,2004(9):48-52.
[3]赵志英,郑晓鸿.对“体能”的探析[J].北京体育师范学院学报,1999(1):44-46.
[4]熊斗寅.浅析“体能”概念[J].解放军体育学院学报,2000(1):1-3.
[5]李之文.体能概念探讨[J].解放军体育学院学报,2001(3):1-3.
[6]尹洪满,孙平,古松,等.排球运动员比赛过程中专项体能运用的基本特征[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14,37(9):123-127.
[7]任建生,曾丹,凌波,等 .足球运动员专项体能评定方法的研究[J].体育科学,2004(5):49-52.
[8]张英波,孙文新,等.现代女子足球科学化训练理论与实[M].北京: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2009:54.
[9]何忠,许志琳.体育舞蹈的运动技术特征及其专项力量训练[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07(8):67-70.
[12]吕季东,俞继英,龙跃玉,等.专项力量概念的界定[J].上海体育学院学报,2004(4):24-28.
[11]侯玉鹭,欧小健.关于运动协调能力若干问题的思考[J].山东体育学院学报,1996(1):24-29.
[12]徐志文,吴东方,彭春梅,等.体育舞蹈专项体能及其主要构成因素的分析[J].成功(教育),2008(2):193-194.
[13]孙有平.运动训练实践问题探索[M].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11).
[14]刘伟校.体育舞蹈专项力量与耐力训练内容的研究[J].湘南学院学报,2012,33(5):96-99.
[15]刘伟校.体育舞蹈专项柔韧与协调性的训练研究[J].科技视界,2012(31):72.
[16]张艳枚.体育舞蹈体能水平构成因素的研究[J].广州体育学院学报,2008,28(S1):90-92.
[17]刘少博.体育舞蹈运动员灵敏素质的培养[J].山东体育学院学报,2010,26(3):68-69.
[18]杨花.体育舞蹈运动技术特征及专项力量训练措施[J].甘肃教育,2016(6):72.
[19]徐芳,魏欣.体育院校体育舞蹈专项学生专项体能特征的研究[J].体育科技文献通报,2010,18(10):121-123.
[20]王爱博.体育舞蹈专项体能训练内容与训练策略阐述[J].科学大众(科学教育),2018(5):174.
[21]徐文科.舞蹈教育中协调性与柔韧性训练方法分析[J].艺术科技,2015,28(3):259.
[22]邓珲.体育舞蹈专项柔韧及协调性的训练探讨[J].张家口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6,29(3):78-80.
Research Summary of Physical Training of Dance Sport
WANG Jian, etal.
(Guangzhou Sport University, Guangzhou 510000, Guangdong, China)
王俭(1994—),硕士生,研究方向:体育教育训练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