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万妈妈心声:让食品安全问题远离孩子!
2019-07-09合理
合理
每年“3·15”晚会曝光的质量安全问题都会引起全国关注,今年也不例外。医疗垃圾变身蔬菜网袋、儿童玩具行销全国,虾扯蛋等“毒辣条”生产车间满是污秽,“神药”将普通鸡蛋化装成“土鸡蛋”,“佰斯特”“金得利”生产黑心纸尿裤……10种违法违规的机构企业中,居然有4种与食品、儿童用品有关。
同是今年3月,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组织抽检糕点、乳制品等膳食食品,共有30个批次的样品不合格,其中有两种奶粉分别检出阪崎肠杆菌(一种严重的致病菌,可能导致婴儿脑膜炎、败血症及坏死性肠炎)以及矿物质氯不合格(可导致脱发和牙齿脱落,影响孩子生长发育)。
从11年前三鹿奶粉事件发生以来,人们一直持续关注着婴幼儿食品安全。据媒体报道,三鹿奶粉致病的患儿,有的至今仍患有肾结石,有的孩子比同龄人发育迟缓,个头矮、身体弱,还有的患儿家庭十几年里再没有碰过任何奶制品,甚至听到“牛奶”这个词都害怕。然而,这些年来,每年都会有不同程度的婴幼儿食品安全问题被曝光。
近年来,公安部高度重视维护食品、药品和环境安全,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关于平安中国、健康中国、美丽中国建设和实施食品安全战略的重大决策部署,依法严厉打击危害食药环违法犯罪活动,切实保障食品药品安全和生态环境安全,不断提升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2018年,全国各级公安機关破获食药农环(食品、药品、农资和环境)相关的刑事案件3.2万起,抓获犯罪嫌疑人5.2万名,打响了平安中国、健康中国、美丽中国建设和污染防治攻坚战。
“孩子是祖国的未来”“民以食为天”是家喻户晓的俗语,当“未来”和“天”这两个词语碰撞在一起,足以激荡起每一个父母的心。目前,全国每年儿童食品的购买力约为2.47万亿元,并呈现从中低端消费品为主到强调营养过渡的趋势。
现在,我国正在执行的强制性国家标准中的儿童用品,仅仅占12个类别,且全部集中于日用品,而食品、玩具等“问题多发”地带却并没有强制性的产品标准,只能按照普通商品的标准进行监管。可喜的是,儿童食品安全已引起了有关部门和研究机构的关注,儿童食品标准将迎来新的进展。
为全面顺利开展关爱母婴健康事业,提高妇女儿童的身心健康水平,规范不正当商业行为,2018年1月,具有领导和监督职能的社会组织—关爱母婴健康工作委员会正式启动以来,已经推出一系列举措,旨在从技术、文化、心灵等方面为母婴产业指引道路、搭建平台,为母婴群体提供真诚有效的服务和帮助。未来的日子里,关爱母婴健康工作委员会将有新动向,为推动儿童食品、用品、药品安全标准的制定贡献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