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放教育下中高衔接的现实困境与出路
——基于广东省基层开放大学的实地调研
2019-07-09丰壮丽胡振龙
丰壮丽 胡振龙
(1. 广东开放大学,广东广州,510091;2. 开平开放大学,广东开平,529300)
2014年,教育部等六部门制定了《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规划(2014—2020年)》,提出“完善职业教育人才衔接培养体系”、“积极推进中等和高等职业教育培养目标、专业设置、课程体系、教学过程等方面的衔接”[1]。目前,职业教育衔接体系的研究主要集中于对中职与高职衔接的理论与实践研究,对中职与开放教育专科衔接的研究鲜少,但中高职衔接存在的许多问题与对策仍然有借鉴意义。本文所指的中高衔接是指中职与开放教育专科的衔接,区别于中职与全日制高职的衔接。
开放大学是适应新时代教育需求的一所新型高等学校。开放大学在新时代需进行诸多的内涵建设来完成政府赋予的历史使命,中高衔接、学分银行建设是其内涵建设的一项重要任务。办好开放大学,要搭建终身学习“立交桥”,促进各级各类教育纵向衔接、横向沟通。理顺中职教育与开放教育的一体化衔接模式也是开放大学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与发展规划的落地举措。开展中高一体化衔接模式有助于职业教育、开放教育服务地方经济发展转型,提升学生职业能力。本文基于对中山、肇庆、江门、开平、河源、惠阳、惠州、东莞等8地中高衔接需求情况以及专业课程体系、专业课程标准、学分转换与认定细则等进行实地调研,分别与师生(包括开放教育专科专业教师、全日制中职专业教师、中职生和开放教育专科生)座谈交流,了解存在的问题并学习成功经验。交流学习中发现,基层开放大学对中高衔接需求迫切,中高衔接将缓解生源流失的困境,但中高衔接设计中必须解决:(1)中高衔接一体化学习年限能否在现有的“3+2.5”基础上缩短;(2)中高衔接一体化中如何将开放教育专科的课程在中职学习阶段渗透;(3)中高衔接一体化在学分转换与认定实施过程中如何解决“高替低易,低替高难”、“免学不免费”等难题。厘清这些问题对未来我们设计中高衔接一体化方案有很大的帮助。
一、中高衔接面临的现实困境
(一)中职生源的困境
目前各地方中职基本已经与各个地方院校实现了中高/中高职衔接,现有的利益关系、合作关系、习惯关系很难被打破。具体来说:(1)在利益关系层面,从招生到合作办学利益分成对中职教师已经建立了一套激励制度,如果要与广开建立新的合作关系,就要提出比之前更具吸引力的利益模式,或者至少要维持原有利益格局不变,但广开对招生和合作办学利益分成都已经建立了自己严密的流程和制度,很难灵活变动。(2)在合作关系层面,中职学校与合作院校之间已经建立了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制度流程都已经理顺,如果要与新的学校建立合作,很多制度流程又要重新建立,各个部门的工作量要增加,这对已经建立稳定合作关系的团队来说都很难接受;部分中职教师与合作院校教师已经成立教学团队,友好互动,形成良好教学科研合作关系。(3)在习惯关系层面,对各环节的操作已经形成了一定的习惯,习惯于既有的教材、课程标准、上课方式、学习模式、考核方法,广开网络学习模式对社会成人有一定的吸引力,但对在校的限制使用电脑和手机的中职生来说吸引力不大,中职教师更喜欢传统面授课堂,这使他们更便于管理课堂和学生。
囿于利益关系、合作关系和操作习惯这三方面的因素,加上各中职学校对地方院校的品牌认可度比较高,而广开成立时间不长,口碑品牌还需要一定的时间积累,因此广开要争取各个地方中职生源比较困难。
(二)学分转换与认定的困境
为了避免课程内容重复,广开尝试在中高衔接中引入学分银行,对于取得职业资格证书和中职期间已经通过考核的相近课程可以相应取得对应课程的学分。从理论上看,学分银行应该说为中职生开辟了一条通往高层次教育的新途径,搭建了一条相互衔接、相互补充、灵活开放的“立交桥”,拓宽了中职生终身学习的通道,有效补充了中高职衔接[2]。但现实操作中,学分银行存在以下三个问题致使学分认证很难铺开:(1)“高替低易,低替高难”。学分认证操作中,如果中职生学了专科课程,用专科课程对应认证中职课程的成绩是很容易被认可的,但是用中职课程对应认证专科课程则比较难实现。一方面,中职课程并不是按学分来设置的;另一方面,中职学生的课程成绩如何能判断达到专科课程标准,教材难易度、学习深浅度都不是按专科课程标准的要求来讲授和考查的,如果按目前仅仅是以成绩80分以上为标准来认证,还是很难获得认可。(2)“免学不免费”。学生在中职教育阶段课程分数达到80分即可在学分银行获取该课程学分,用课程学分兑换专科相应课程的成绩,有了成绩后学生就可以免修该课程,但是学费按照兑换的学分照收,这很难对家长和学生解释。学分兑换虽然能在一定程度上激励中职生努力学习中职课程考取高分,但免修专科课程后致使掌握的专业知识不牢固。(3)学分认证加大教务部门的工作量。学分认证要求对学生宣讲相关政策、收集整理学生达到课程标准的证据、上报审核材料等,额外增加了教务部门的工作,在没有激励措施的配套下,推广比较困难。
(三)课程衔接的困境
在中职学习阶段,并非所有中职生都会升入高等学历阶段学习,因此中职阶段的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和课程具有完整性,其课程体系仍处于独立建设状态,能满足学生直接就业的需要。对有意愿升学的同学就要考虑如何将专科课程在中职生在校期间渗透。既要遵循中职生学习规律,又要循序渐进,使不同层次的知识与技能顺次衔接。但目前课程衔接过程中实际存在以下几方面的问题:(1)课程内容衔接重复。现有的衔接模式并没有进行一体化设计,而是在中职人才培养方案的基础上直接嫁接专科人才培养方案,课程体系机械叠加,导致课程名称课程内容重复,特别是对像会计专业这类教学标准和课程标准都已经比较规范成形的专业,这类问题更加严重。或者衔接的时候直接把现有的中职课程体系与专科课程体系进行对照,然后通过对重复部分内容进行合并或删减形成中高衔接的课程体系,这都无法解决知识体系的有序衔接。(2)教材衔接重复。对于相近课程,比如财会法规与职业道德课程,由于该课程以前是会计的考证类课程,在无沟通的情况下,中职和专科选用了同样的教材。因此中高衔接中必须注重团队建设,成立中职教师和专科教师共同参与的师资队伍团队,就人才培养目标、课程体系、课程教材、课程标准等内容进行经常性的研讨,才能有效避免类似问题。(3)专业衔接滞后。目前中职可以对接的广开专业不齐全,学生可选择的范围少,对技术更新迭代过快的专业,专业知识的更新速度跟不上时代变化发展的要求。
二、开放教育下中高衔接实施策略
(一)中高衔接学制一体化设计
中高衔接首先要明确的是学制,由于是与开放教育衔接,相对比较有弹性,学制最低是5年,最长不能超过8年,区别于高职的“3+2”模式。5年学制将在现有的“3+2.5”基础上缩短半年,相对的时间优势使中高衔接具有一定吸引力。一体化设计应以学生的能力发展逐渐递进为依据,在5年学制内设计中职和开放教育专科的衔接。衔接只是形式,一体化才是实质,要通过开放教育与职业教育的融合来实现一体化,将开放教育与职业教育组织成一个完整的教学体系[3]。教学过程和课程内容都是衔接的重要内涵,应设计适宜于中高衔接一体化的课程知识结构体系和教学组织过程。对中职教育和开放教育专科人才培养模式要进行一体化设计,统筹安排和整体设计培养目标所要求的知识、能力和素质结构及教学各环节,减少教学内容的简单重复或机械升级。
从调研情况来看,大部分中职生在3年中职学习阶段是住校生,教师在教学组织、课程安排、质量监控方面抓得比较紧,中职生的学习积极性、学习意愿比较强,教学过程落实到位,教学质量把控严格。与开放教育专科衔接时,就要考虑尽量将专科阶段专业主干课和核心课程渗透在中职阶段,专业拓展类课程可以安排在后面两年,由于是开放教育,学生离开学校后接受老师面授辅导的机会变少,加上工作家庭的压力,学习积极性就会降低。因此,开放教育专科的专业主干课程和核心课程安排在中职学习阶段,一方面可以与中职专业课程在课程内容上实现有序的递进衔接,另一方面能得到专业教师的面授辅导,专业知识掌握地更扎实,考核通过率更高。
(二)中高衔接课程一体化设计
中高衔接的关键是课程一体化衔接,课程一体化衔接强调的是整体设计,而不是简单堆砌成一个整体。既要体现两个不同学历的层次性,又要体现连贯性和过渡性。课程设计不单单是对专业教学内容的设计,也包括对教学内容及其进程的总体安排与设计。课程一体化设计要以中高衔接5年学制为基础,重新规划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再依据所确定的专业人才培养目标设计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开发具体的课程,确定具体的教学内容。能否通过一体化课程实现科学合理的衔接,直接关系到中职与开放教育专科两个层次培养目标的有机统一,避免教学资源的浪费,这是关系职业教育整体质量和办学效益的关键问题。专业设置与行业对接,课程与职业资格对接,英国职业教育课程要素来自职业标准,依据资格标准不同级别的能力要求进行课程组织从而实现课程衔接的具体做法,对我国具有实践经验借鉴意义[4]。
从目前实际来看,根据开放大学体系办学的传统,成立了省级和市县级基层开放大学中职教师和开放教育专科教师共同参与的专业教学团队,就中高一体化人才培养方案、课程体系、课程标准、课程教材、教学设计、实践教学等内容展开经常性研讨,让中职教师更多地参与到教学资源的建设、课程教学的实施和实践教学的构建,多让中职教师提出有建设性的意见,取得较好的效果。省级开放大学制定人才培养的标准,严把质量监控环节,组织力量提供优质教学资源,为市县级基层开放大学的专业教师提供专业前沿培训。
(三)学分银行内外一体化设计
学分银行认证存在的“高替低易,低替高难”问题最主要是双方认定标准的不统一,没有公认的资格框架体系可以参考,不像英国的学分银行有国家资格框架体系、先前学习认可制度等灵活的教学制度作支撑。学分银行积累的是学习者的知识、理解力和技能,该制度对学习者能力发展、终身学习有重要的促进作用。
学分银行要从内部和外部实现一体化设计。内部衔接,主要指课程内容的衔接上,通过学分制、“先前学习认可”制度,使学习者能够在自己已有能力的基础上去选择学习课程,从而实现课程衔接中“教学过程”意义上的衔接;外部衔接上,将职称考试大纲、岗位职业能力培养与课程标准有机衔接,实现课程与证书融合、课程与岗位融合。特别是针对部分课程内容重复的问题,可以尝试将职业资格证书对应的课程内容进行互认,首先分析职业资格证书获得所需要的学习内容,对应地与专业课程内容进行对接,如果职业资格证书中所要求的目标与课程内容一致,当学生取得职业资格证书也即达到了本课程学习目标,通过认证取得对应课程学分。
三、中高衔接的实践案例分析
(一)双轨学习新模式(体系内衔接)
为了对接开放大学体系内自办中职生源,开平开放大学2016年启动“双轨学习新模式”。双轨学习模式又称中专、大专双轨学习模式,它是指学生在就读开放大学自办中职期间,同时就读开放教育专科课程的学习形式。学生就读中职期间,自主选择广开专科课程学习,无需参加高考,由广开注册录取(备案)。学生在校期间可以完成大部分专科课程学习,具备大专水平,为就业赢在起跑线上。从专业对口来说,中高衔接更多地是推荐同专业的深入学习,以会计专业14-16级中职生参加中高衔接为例,见表1。
表1 开平开放大学中专报读大专课程班情况表
14-16级报读人数逐步提升,报读率从75.38%升至84.12% 至94.94%,报读率连续提升,说明双轨学习模式越来越受学生欢迎和认可。从目前的调研来看,开平在对接的广开专科模式上取得了一定的成功经验,归因于招生宣传到位,工作层层落实。
(二)一体化衔接设计模式(体系外衔接)
没有办中职的基层开放大学可以尝试与本地的中职学校联合办学,实现中高衔接。要在体系外实现合作,与其他学校争取生源,就需要我们设计有竞争力的中高衔接一体化方案。在设计中,需要考虑本地中职学校已经开设的课程,最好能为其进行量身定制。但目前广开的中高一体化人才培养方案并没有区别不同对象进行设计,还需要我们不断探索实践,总结出适合体系外衔接的最佳模式。
云南开放大学中高衔接项目从2012年试点至今取得很好的成效可供参考,云南开放大学与云南省国家级和省部级重点中职院校积极开展中高衔接,基于“宽进严出”“学习立交桥”“学分银行”三项制度,建立以信息技术融合、优质教育资源共享和混合型教学,“三个一体化、六个统一和五项制度”为特色的新型人才培养模式。在此人才培养模式的保证下,探索形成了独具特色的一体化衔接的制度、方法和实证,完整地形成了从办学体系、教师水平、学生能力三个方面可度量的质量保障指标体系和评价方法[5]。结合开放大学自身优势,创新中高衔接一体化的人才培养模式值得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