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方斑蝥胶囊对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围术期血清炎症因子及免疫功能的影响
2019-07-09张栓宝严宁娟张燕平
张栓宝,严宁娟,张燕平
1.西电集团医院呼吸血液肿瘤科(西安710077);2.中国中医科学院望京医院脾胃病科(北京100102);3.西安市莲湖区桃园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中医科(西安710077)
肺癌属于临床中常见疾病,其中非小细胞肺癌占据85%左右,非小细胞癌的恶性程度较低,进展较为缓慢,往往合并存在转移病灶[1]。临床研究表明,对于早期非小细胞肺癌,使用手术切除术,能够取得较好的治疗效果,且预后往往较好[2]。复方斑蝥胶囊属于中药制剂,研究发现,复方斑蝥胶囊具有较为确切的抗肿瘤效果,且能够增强患者机体免疫功能,在辅助治疗恶性肿瘤方面能够起到较好的效果[3]。因此,本研究以本院60例非小细胞癌早期患者为研究对象,研究了复方斑蝥胶囊对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围术期血清炎症因子及免疫功能的影响,以期为复方斑蝥胶囊在临床中的应用提供相关参考。
资料和方法
1 一般资料 纳入2016年1月至2018年12月在本院进行治疗的非小细胞肺癌早期患者120例,按照随机数字法分为对照组和复方斑蝥组,各60例。其中对照组男38例,女22例,年龄47~72岁,平均年龄(60.92±8.36)岁,肿瘤位置为左肺上叶13例,下叶14例,右肺上叶20例,中叶5例,下叶8例,术后病理分型为鳞癌11例,腺癌42例,腺鳞癌7例,pTNM临床分期Ⅰa期15例,Ⅰb期29例,Ⅱ期10例,Ⅲa期6例。复方斑蝥组男36例,女24例,年龄45~74岁,平均年龄(60.35±7.94)岁,肿瘤位置为左肺上叶15例,下叶17例,右肺上叶21例,中叶4例,下叶3例,术后病理分型为鳞癌14例,腺癌40例,腺鳞癌6例,PTNM临床分期Ⅰa期17例,Ⅰb期32例,Ⅱ期7例,Ⅲa期4例。两组患者在年龄分布、性别比例、肿瘤位置、术后病理类型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经本院医务科审核通过。纳入标准:患者均符合关于早期非小细胞肺癌的诊断标准[4];pTNM临床分期Ⅰa期-Ⅲa期;胸腔镜下肺叶切除术适应症;同意本研究。排除标准:合并其他恶性肿瘤;心肝肾功能严重不全;意识不清晰者;远处转移;过敏体质;生存期<3个月。
2 治疗方法 对照组和复方斑螯组均行胸腔镜下肺叶切除术和淋巴结清扫术,对照组术后行常规的胸腔引流、抗感染、镇痛、生命体征监测等,复方斑蝥组患者在对照组的基础上服用复方斑蝥胶囊(国药准字Z20013152,规格:250 mg/粒),3粒/次,2次/d。共治疗两周。
3 疗效和安全性评价 评价对照组和复方斑螯组患者治疗后的疗效和安全性,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评价标准:①完全缓解:经治疗后,患者经影像学检查,肿瘤消失≥1个月;②部分缓解:经治疗后,患者最大肿瘤直径缩小≥50%,且时间≥1个月;③稳定:经治疗后,肿瘤直径<50%;④进展:经治疗后,新病灶出现,或者肿瘤直径增长≥原病灶25%。同时记录两组患者治疗期间的不良反应。
4 观察指标 ①血清炎症因子:分别于治疗前和治疗后3 d,抽取两组患者静脉血,离心后取血清,使用ELISA法测定肿瘤坏死因子(TNF)-α,C反应蛋白(CRP)和白介素(IL)-6和IL-1β水平的变化。②免疫功能:分别于治疗前和治疗后3 d,抽取两组患者静脉血,离心后取血清,使用流式细胞仪测定CD3+、CD4+水平的变化,同时使用ELISA试剂盒法测定自然杀伤(NK)细胞的水平变化。
结 果
1 疗效和安全性评价 两组患者手术均顺利进行,无中转开胸手术。其中复方斑螯组的治疗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均未出现明显的不良反应。见表1。
表1 两组的疗效评价[例(%)]
注:与对照组相比,*P<0.05
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血清炎症因子比较 治疗前,两组TNF-α、CRP、IL-6和IL-1β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复方斑螯组TNF-α、CRP、IL-6和IL-1β水平均明显升高(P<0.05),其中复方斑螯组TNF-α、CRP、IL-6和IL-1β水平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血清炎症因子比较
注: 与对照组相比,*P<0.05; 与治疗前相比,△P<0.05
3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免疫功能变化 治疗前,两组CD3+、CD4+和NK细胞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复方斑螯组CD3+、CD4+和NK细胞水平均明显降低(P<0.05),其中复方斑螯组CD3+、CD4+和NK细胞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3。
表3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免疫功能变化(%)
注: 与对照组相比,*P<0.05; 与治疗前相比,△P<0.05
讨 论
非小细胞肺癌为肺癌的主要类型,非小细胞肺癌一经发现,往往为中晚期,疗效欠佳,研究发现,非小细胞肺癌的5年生存率仅为15%,通过对早期非小细胞肺癌进行治疗,能够明显的改善预后,提高患者生存期[5]。中医认为非小细胞肺癌的病位在于肺,其发生的原因可归结于患者脏腑功能失调以及机体正气不足等方面[6]。烟草、受污染空气等外邪入侵,肺气不足,正气内虚,虚实夹杂,进而使经脉发生阻塞,胶结发生瘫痪,导致非小细胞肺癌的发生[7]。中药在治疗非小细胞肺癌中历史悠久,目前其在辅助治疗非小细胞肺癌中应用越来越为广泛,中药在增强放化疗和手术效果、症状缓解以及患者的生活质量提升等方面均起到良好的效果[8]。手术切除术是使早期非小细胞肺癌治愈的唯一有效方式,然而,仅仅通过手术并不能彻底防止肿瘤发生转移或者复发,多项研究认为,术后通过中药的辅助治疗能够有效提高手术切除术的治疗效果,改善患者生活质量[9-10]。有研究发现,在非小细胞肺癌术后使用中药进行治疗,能够使患者快速康复,降低肿瘤复发的风险,同时延长患者的生存期,这可能与中药有助于促进机体免疫力的提升,促使肿瘤细胞凋亡,以及改善血液循环等方面相关[11]。
复方斑蝥胶囊主要由斑蝥、黄芪、熊胆粉、三棱等组分组成,研究认为,斑蝥为复方斑蝥胶囊中的君药,其味辛、性热,具有攻毒蚀疮、祛瘀活血之功效,在抗肿瘤、抗病毒、免疫力增强等方面均有较好的效果;黄芪的有效成分包括皂甙、黄酮类等物质,其味甘、有补气、壮脾、活血之功效,临床中在降血糖、调节免疫、抗病毒等方面有着较为积极的作用;熊胆粉的味苦、性寒,具有明目、利胆、清热等功效,在肝脏类、呼吸系统等疾病中应用广泛;三棱味辛、性平,具有消肿止痛、活血、行气等功效,其中内含黄酮、生物碱、挥发油等有效成分,能够抗血栓、抗肿瘤,并能够对新生血管生成产生明显的抑制作用[12-15]。多项研究认为,复方斑蝥胶囊联合化疗对肿瘤的治疗具有良好的效果,王丽发[16]研究了复方斑蝥胶囊与化疗联合对淋巴瘤的治疗效果,结果发现,联合治疗中,治疗有效率达到83.8%,明显高于单纯化疗治疗,且具有较好的安全性;易辉煌等[17]对三种中药辅助治疗非小细胞癌的疗效,结果发现,与参一胶囊、紫龙金片相比,复方斑蝥胶囊具有更好的治疗效果,且成本和毒副反应均较低;许长青等[18]使用荷瘤小鼠模型,研究了复方斑蝥胶囊对肿瘤新生血管的作用,结果表明,复方斑蝥胶囊能够对血管内皮生长因子产生一定的抑制作用,进而起到抑制肿瘤新生血管的作用,且随着药物浓度的增加呈现剂量依赖性。本研究发现,使用复方斑蝥胶囊对非小细胞肺癌患者进行辅助治疗,能够明显提高治疗有效率,且具有较好的安全性。
TNF-α与机体炎症反应的剧烈程度密切相关;当机体产生创伤、受到感染或者发生恶性肿瘤时,血清中CRP水平迅速上升; IL-6是由T细胞、巨噬细胞等产生,当机体发生炎症反应时,IL-6水平急剧上升,在肿瘤患者中,IL-6为高表达;当机体中仅存在少量IL-1β时,能够对免疫功能的增强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当IL-1β表达过量时,可引起机体产生炎性损伤。本研究发现,术后3 d,两组患者TNF-α、CRP、IL-6和IL-1β水平均呈现升高趋势,表明手术操作中的手术创伤、麻醉等能够增强机体的炎症反应,但是复方斑蝥组的炎症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提示术后使用复方斑蝥胶囊能够有助于机体TNF-α、CRP、IL-6和IL-1β等炎症因子水平的降低,进而有助于患者的康复。
非小细胞肺癌的发生发展过程中,伴随着细胞免疫功能的变化,CD3+能够反映机体中细胞免疫水平,CD4+在机体中的免疫调节过程中起到辅助性作用,NK细胞水平对非特异性免疫功能的高低进行了较好的展现[19]。本研究发现,术后3 d,两组患者CD3+、CD4+和NK细胞水平均呈现降低趋势,提示手术操作对机体的免疫功能产生一定的破坏作用,而复方斑蝥组的CD3+、CD4+和NK细胞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提示术后使用复方斑蝥胶囊进行辅助治疗,能够有助于提升机体免疫力,进而提高手术治疗效果。
综上所述,复方斑蝥胶囊能够提高非小细胞肺癌手术的治疗效果,这可能与在治疗过程中复方斑蝥胶囊的使用有助于炎症因子水平降低以及机体免疫力提高等具有一定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