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脑干梗死患者使用呼吸机的不同时机与预后的关系分析
2019-07-09卢福鑫大石桥市中心医院重症医学科辽宁营口115100
卢福鑫 大石桥市中心医院重症医学科 (辽宁 营口 115100)
内容提要: 目的:探讨急性脑干梗死患者使用呼吸机的不同时机与预后的关系。方法:选择本院于2016年1月~2018年1月收治的急性脑干梗死患者62例作为研究资料,依据使用呼吸机时机分组各31例,对照组为患者呼吸停止后气管插管机械通气治疗,观察组为患者呼吸未停止时气管插管机械通气治疗,观察两组存活率及意识恢复率。结果:观察组存活率41.94%与意识恢复率61.54%均显著高于对照组12.90%、0,预后更好,P<0.05。结论:针对急性脑干梗死患者尽早给予机械通气治疗,利于患者脑复苏,提高存活率,改善预后。
急性脑干梗死属于神经科疾病,属于脑梗死最严重的类型,主要是由于椎-基底动脉及其分支粥样硬化引起,会导致患者出现偏瘫、意识障碍等症状,严重威胁患者生存质量及生命安全[1]。而急性脑干梗死发病后会表现出呼吸浅慢、叹气样呼吸甚至呼吸停止,此时应给予机械通气治疗,但部分患者可能因为各种因素导致呼吸停止后才接受到机械通气治疗,对其预后产生严重的影响[2]。为进一步了解机械通气时机对改善预后的作用,本次研究对急性脑干梗死患者使用呼吸机的不同时机与预后的关系进行了探讨,详细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择本院于2016年1月~2018年1月收治的急性脑干梗死患者62例作为研究资料,依据使用呼吸机时机分组各31例,均为昏迷状态、心跳无停顿。对照组男患者18例,女患者13例,年龄52~81岁,平均(65.25±4.16)岁;观察组男患者16例,女患者15例,年龄52~80岁,平均(65.03±4.21)岁;排除药物中毒及其他因素导致昏迷患者。两组患者基本资料经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
1.2 方法
对照组:因各种原因导致患者呼吸停止后气管插管机械通气治疗,入院后查凝血四项,并给予降纤酶/灯盏花素、脑蛋白水解物等常规治疗,水肿时给予25%甘露醇降低颅内压。采用辅助控制(VAV)通气,设置参数VT:6~10mL/kg,RR:12~18次/min,FiO2:40%~80%,呼吸末压从0开始,逐渐上调至3~5cmH2O,当患者恢复自主呼吸后,通气模式转变为同步间歇指令通气,参数为8~10次/min,并配合压力支持通气(PSV)10~18cmH2O,密切监测患者病情及动脉血气变化,逐渐降低FiO2和PSV,当患者自主呼吸VT>8mL/kg,RR<25次/min,SaO2>90%时,转变通气模式为压力支持通气(PSV)。当PSV<6cmH2O,FiO2≤35%,维持RR20~25次/min,SaO2>90%,PaO2>60mmHg时,可试行撤机。
观察组:患者处于自主呼吸状态,FiO2≥50%,PaO2<60mmHg,入院后查凝血四项,并给予降纤酶/灯盏花素、脑蛋白水解物等常规治疗,水肿时给予25%甘露醇降低颅内压。给予同步间歇指令通气,参数为8~10次/min,并配合压力支持通气(PSV)12~18cmH2O,密切监测患者病情及动脉血气变化,逐渐降低FiO2和PSV,当患者自主呼吸VT>8mL/kg,RR<25次/min,SaO2>90%时,转变通气模式为压力支持通气(PSV)。当PSV<6cmH2O,FiO2≤35%,维持RR20~25次/min,SaO2>90%,PaO2>60mmHg时,可试行撤机。
1.3 观察指标
观察机械通气治疗2周后两组存活率及意识恢复率。
1.4 统计学分析
数据均输入到SPSS20.0软件中进行处理,正态计数资料采用百分数(%)表示,χ2检验,P<0.05为统计值有统计学差异。
2.结果
见表1可知,观察组存活率41.94%与意识恢复率61.54%均显著高于对照组12.90%、0,预后更好,P<0.05。
3.讨论
临床认为引起急性脑干梗死的危险因素较多,如椎-基底动脉及其分支粥样硬化,或动脉栓塞、痉挛、炎症导致管腔狭窄、缺血而引起的循环障碍等[3]。在治疗中还应与脑出血、颅内占位等做好鉴别,确保及时给予有效的治疗。而考虑到患者会因为脑干血流突然中断及梗死后的脑水肿压迫,会对呼吸产生严重影响,甚至导致呼吸停止,威胁患者生命安全[4]。因此在救治急性脑干梗死患者时需及时给予机械通气治疗,促使其尽早恢复状态,促进脑复苏,改善意识,利于提高治疗效果。但患者在入院及治疗前可能受到各种因素影响导致无法及时接受机械通气,如虽然心跳无停顿,但呼吸停止,此时行机械通气治疗虽然可能帮助患者改善呼吸状态,但由于此时心肺功能已经受到重度缺氧的损害,导致拔管后可能再次发生呼吸、心跳骤停,出现生命危险[5]。患者仍能维持自主呼吸时给予机械通气治疗,可进一步改善患者
表1. 两组存活率及意识恢复率比较分析(n=31,n/%)
预后。但需要注意,若机械通气时出现通气过度,如潮气量、通气频率设置过大,则会导致PaCO2急剧下降,可能引起呼吸性碱中毒。本次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存活率41.94%与意识恢复率61.54%均显著高于对照组12.90%、0,预后更好,P<0.05,表明对急性脑干梗死患者应及时给予机械通气,确保患者在保持自主呼吸状态下,有利于改善预后,促使患者意识恢复,否则可能延误抢救时机,导致患者无法恢复意识,降低存活率。
综上所述,急性脑干梗死患者使用呼吸机的不同时机与预后的关系密切,尽早使用机械通气治疗可进一步改善预后,提高存活率,促进意识恢复。